02.25 股價坐“過山車”再遭清倉減持“無主”的四環生物轉型路漫漫

《投資者網》向勁靜

在每一波行業板塊的概念股當中,總有這樣的角色存在,那就是蹭熱點的上市公司。江蘇四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環生物”,000518.SZ)就是其中一員,而相比其他的蹭熱點公司來說,四環生物顯得更不著邊際,被稱為“虛幻的肺炎概念股”。

而在此番熱度不減的上漲潮當中,同樣也出現一波減持潮,而四環生物又在其中。日前,四環生物發佈公告稱,其二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清倉式減持。大股東的清倉式減持是否意味著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並不看好?

儘管此前公司發佈2019年的業績預告,稱其歸母淨利潤將同比增長約144%,但業內更關注的是四環生物的業績大幅增長能否持續?還是“曇花一現”?

虛幻的概念股有多虛

開年,四環生物的股價最近經歷了一波暴漲行情。從1月17日至2月7日期間,四環生物的股價從3.57元的開盤價漲至7.86元,並創下8.83元的最新高價,漲幅高達122%。儘管從2月8日起,公司的股價開始下滑,但從1月17日至2月12日的13個交易日內,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89.27%,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7.97%。截至2月21日,公司的收盤價為5.55元/股。此番場景猶如“過山車”。

在此期間,四環生物曾三次公告表示,“公司暫無特定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產品研發和生產”。儘管如此撇清,但其公司的二股東依然從中獲取利益。

2月12日晚間日,四環生物便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崑山能源於2月7日至2月12日減持公司股份1385.8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5%。如此來看,崑山能源的減持價格區間在6.55元/股至8.8元/股,減持均價為8.05元/股,接近2月7日的8.83元/股。減持後,崑山能源不再持有公司的股份。

有人稱,四環生物的股價暴漲,或許與其業績有一定關係。

日前,四環生物發佈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其成功實現扭虧,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1300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44.16%。

對於業績扭虧的主要原因,四環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和成本費用控制,同比盈利增加;全資子公司江蘇晨薇生態園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拓展市場,業務量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虧損減少。”

即便是公司業績實現扭虧,但二股東毅然選擇離場,這是否意味著公司並不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就此問題,《投資者網》聯繫四環生物,可最終未收到隻言片語。

多元化轉型之路漫漫

四環生物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醫藥上市公司。儘管公司2019年實現扭虧,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業績屬於長期低迷狀態,這與公司的多元化轉型不無關係。

由於四環生物的經營日益嚴峻,為了改善低迷局面,公司在2015年設立設立了江蘇晨薇生態園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收購了廣西洲際林業投資有限公司,發展生態農林產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可誰知,自四環生物多元化以來,公司的業績並不給力。查看公司歷年的財報數據發現,2015年-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億元、3.3億元、3.4億元、3.9億元和2.8億元,同比下滑1.4%、增長37%、增長5.7%、增長14%微增1.6%;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8858萬元、57萬元、-1488萬元、-3023萬元和504萬元,同比下滑33357%、增長101%、下滑2706%、下滑103%和增長150%。\\

並且這些年來,四環生物的存貨常年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存貨分別為4.62億元、5.84億元、5.81億元和5.58億元。

事實上,四環生物轉型農林產業以來,來自農林行業的收入比重不大,醫藥仍是公司營收主力。2019年上半年公司來自醫藥收入的80.8%;來自用材林銷售收入的營收佔比為5.2%;來自景觀工程收入的佔比為2.3%。

此外,2019年年底四環生物披露,公司將賣掉9.12萬畝的林木資產(包括林木所有權及林地承包經營權等),改善自身財務狀況。該林木資產屬於全資子公司廣西洲際,位於廣西自治區內22個縣市區。該交易完成之後,產生約4000萬元的收益,這對於2019年預計僅盈利1300萬元的四環生物來說,對其扭虧為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四環生物長期以來的股權處於分散狀態,在2014年至2018年年報中均屬於“無主”的上市公司。為何如此?直到去年9月份證監會披露後才得知背後的故事。

經查實,2014年5月23日至2018年4月11日,陸克平實際控制四環生物期間,指使四環生物從事信息披露違法等行為“持續時間長、手段特別惡劣、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因此對陸克平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且合計罰款2734萬元。

如此以來,長期“無主”的四環生物的多元化轉型之路必將路漫漫。哪怕此次暫時扭虧,業內人士依然表示擔憂,這種情況是否具有持久性,現在看來也是難以預測的。再加上二股東清倉式的減持,更是顯得撲朔迷離。(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