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發生後,南陽接收多少捐贈、老弱群體如何保障?這場發佈會有答案


疫情發生後,南陽接收多少捐贈、老弱群體如何保障?這場發佈會有答案


2月21日下午,南陽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十三場專題新聞發佈會。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通報了企業和愛心人士捐贈情況,以及捐贈物資的分配使用等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發佈會內容摘錄如下。


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社會上很多企業和愛心人士積極捐贈,請問目前全市社會慈善組織收到的社會捐贈情況是怎麼樣的?這些捐贈物資是怎樣分配使用的?成效如何?


答: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我市廣大人民群眾和愛心企業慷慨解囊,紛紛捐款捐物,彰顯了南陽人民群眾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愛心企業的責任擔當,譜寫了一曲麴生動豪邁的愛心讚歌!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我局作為全市慈善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嚴格按照《慈善法》和慈善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遵循合法、自願、誠信、公開、便民、高效的原則,宣傳和引導社會各界依法行善,規範慈善活動,管好用好慈善款物。

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24日15時,全市慈善組織累計接收社會愛心捐贈款物合計3280.6萬元(款項2520.7萬元,物資折款759.9萬元),其中,市慈善總會累計接收社會愛心款物1948.18萬元,其中接受捐款1575.1萬元,物資折款373.08萬元。共累計支出3165.16萬元,支出佔捐贈款物收入總額的96.48%。

在這次慈善募捐款物的管理使用工作中,我局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正確領導下,嚴格按照民政部《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進一步加強慈善捐贈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依法依規執行接收撥付工作。

一是規範接收流程。明確疫情防控捐贈款物的接受、使用、公開等工作流程,每天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南陽廣播電視臺、南陽日報等媒體全面、及時、完整地公開捐贈款物收支明細,現金精確到分,接收物資精確到型號。

二是專款專用。善款、物資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使用,主要側重於三個方面:一線的醫療衛生機構、疫情較為嚴重的縣市區和特殊群體的保障。

三是快速撥付到位。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捐贈數據日報告制度,落實專人每天做好定向捐贈的分類統計,接收防疫物資“能直送的不卸車,能即發的不過夜”,當天接收、當日發放,絕不遲緩拖延,每日下午五點之前向防控指揮部上報善款物資收入及撥付數據。

四是自覺接受監督,讓整個捐贈和使用工作在陽光下運行。慈善捐款專人負責、專賬管理,除了接受捐贈人的監督外,還主動邀請市審計局專業審計人員、市監察委駐民政局紀檢組、新聞媒體同步跟蹤捐贈款物的收支情況,全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管理,確保善款使用公開、透明,用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

記者

我市養老院、福利院、敬老院作為老年人集中封閉居住場所,在疫情發生以來,都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來遏制和杜絕病毒在這些場所傳播?在生活和健康保障方面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市嚴格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廳和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把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擺在突出位置,把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採取嚴格封閉隔離,嚴密排查檢測,嚴格督導上報,紮實有效做好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正在運營的390家福利、養老機構共有老年人12167人(其中養老院163個4837人,敬老院213個7098,福利機構14個232人),實現了新冠肺炎“零病例”、“零感染”目標,用實際行動體現了民政擔當。具體措施有:

—、強化屬地和主體責任。設立疫情防控專班,建立包保臺賬,對所有福利、養老機構實行一對一包保,明確責任。市級每日電話巡查指導,隨時查遺補漏,及時解決困難和問題。

二、實行最嚴格的封閉管理。禁止任何人、任何形式的來訪、探視。

三、加強疫情排查和處置。

對養老機構在院老人和工作人員進行全面排查,逐一登記。制定養老機構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組建縣區養老服務應急救援隊伍,建立養老機構內感染病人救治綠色通道。

四、完善養老機構內部管控。養老機構返崗工作人員,要隔離觀察14天無異常後,才可返回工作崗位,堅決避免工作人員成為新的輸入感染源。每個機構確定1至2名外出採購或辦事人員,與院內絕對隔離,不得接觸院內老人。養老機構有條件的設置隔離觀察室,配置相應防護用品,提供必要生活和護理服務用品。

五、做好老年人個人防護。每日對居室消毒、巡查,早晚測量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體溫,並做好健康記錄。

六、開展老年人心理慰藉。做好正面宣傳教育,利用電話、網絡等為老年人提供與親屬溝通服務,紓解焦慮恐懼情緒,引導其保持規律生活。

保障養老機構防疫物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積極協調各方力量,通過到合法資質的單位採購,對接農村蔬菜大棚與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儲備了一個月的米麵糧油等常用食品,新鮮的瓜果蔬菜類提倡無接觸配送,有力的保障了養老機構人們正常的生活需求。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福利、養老機構入住服務對象健康保障工作,還研究制定了福利、養老機構服務對象就醫指南,確保他們病有所醫。

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孤寡老人、重殘等困難群眾生活成為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請問民政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是如何做好這部分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工作?


答: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民政部門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全力做好全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春節前,針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我們已安排“七救一保”工作(即:救飢、救凍、救災、救禍、救病、救孤、救乞,保證全市民政服務機構安全),及時對全市49萬多城鄉低保戶、特困人員、臨時救助人員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3億餘元,有力的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同時,在疫情期間,我們重點對因孤寡、重殘、特困、疫情原因不便外出的四類人員進行了臨時救助,目前為止,全市因孤寡、特困、重殘等原因不便外出需要照料的共有2447人,其中,城鄉低保對象中孤寡115人、重殘256人、其他390人,城鄉特困對象中孤寡1273人、重殘152人、其他248人,孤兒中重殘7人、其他6人。針對四類人員,我們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並採取相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動員部署,制定措施。新冠疫情發生後,按照市領導指示精神,市民政局迅速響應,及時制訂下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和《關於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全市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通知》,指導各縣區開展困難群眾防疫和救助工作;同時,市縣區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工作臺賬,細化工作清單,確保各項工作及時有效展開。

二是建立日報告制度。建立疫情期間全市困難群眾信息報告平臺,自上而下建立困難群眾情況一日一報工作機制,重點做好信息收集、定時反饋等工作,確保遇有突發情況能夠及時快速有效處置。

三是落實“四位一體”分包制度。針對不便外出的困難群眾,我們採取以村為單位,組織鄉鎮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黨員、村幹部施行分片包乾,對轄區內孤寡、重殘等不便外出的困難群眾提供“五保”,即:保食(保障米、面、糧、油、菜等);保住(保障住宿、水、電、氣等);保醫(保障基本常用藥品);保暖(保障被褥、棉衣等禦寒用品);保安全(保障疫情防控期間人身安全,保障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保障患病或疑似病人及時送治);並根據實際需要,充分利用各村代銷點、超市、衛生室為其購置配送基本生活用品和藥品,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對本人困難無經濟能力的由基層政府先行給予臨時救助。

四是組織志願服務。組織全市1600餘名志願者,對因孤寡、重殘等原因不便外出的困難群眾開展生活照料、防疫知識宣傳、生活物資運送、體檢、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確保孤寡、特困、重殘等原因不便外出的人員“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

五是升級“兩保”(政福保、政康保)工程保障內容。疫情防控期間,具有南陽戶籍人員因感染並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導致身故的,給予每人5萬元賠付;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而導致家庭生活困難,成為低保戶或貧困戶的(由民政或扶貧部門認定),根據實際情況給予2000-5000元賠付,全力保障困難群眾順利渡過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