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劳动中存在艺术吗?

富春恶水


基本观点:劳动中是存在艺术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艺观:艺术起源于劳动。(目前中国学院派最正统的观点)

关于艺术起源论有好多,诸如:游戏说(席勒—斯宾塞)、巫术说等等。现在国内比较正统的观点就是:艺术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那么无可怀疑劳动之中必然存在着艺术。我在这里用一下童庆炳老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关于劳动说的阐释:

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

劳动为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这一点还是用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只有满足自己的必要的生活基础时,才能进行艺术活动。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哲学起源于闲暇。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马克思认为就是劳动的意义。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动力之歌也。 ——《淮南子》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 ——鲁迅《门外文谈》

劳动产生了文学艺术活动的需要

人们在劳动中逐渐开发了我们的大脑,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在劳动中产生了艺术活动的需要。

构成了文学艺术的主要内容

先秦时期的《弹歌》就是以狩猎场面为主要内容的。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

这首诗就是一首内涵丰富的二言狩猎诗,在这里作为劳动的狩猎场面都成为了艺术所反映的内容。再如陶渊明的一些事,也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绘画和雕塑更是如此。

其实,劳动本身也具有有艺术价值,只不过我们很少欣赏

就以陶渊明的一句诗来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比较著名的一首诗,如果我们把它放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当真有一个老农在东篱之下采菊,不经意的一抬头,就看见的南山,可以说,这是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里面自有艺术,只不过,老农自己本身不一定知道,也不一定欣赏,接着就干他的农活去了。

但是,无论怎么说:劳动中是存在艺术的。


文化陈


劳动中处处是美景!

群经之首《易经》的谦卦说“劳谦君子,有终,吉。”天道酬勤,勤劳而又谦虚的君子,是善终的不二法门。

庄子也说劳生,人一辈子是劳动的一生。

我出身湖北农村,80年代,春耕,父辈们扛着犁头,牵着黄牛,挽着裤腿,牛鞭在空中画一圈,清脆悠长,口中吁吁驾驾,牛的嘶鸣声在山谷间来回飘荡,沉睡一冬的黄泥,在犁头的前行中,散发着特有的芳香!这一幕,像画一样,印在我脑海,几十年不曾淡去。

父母的质朴勤劳,影响了我一生。在懈怠懒惰的时候,总会想起父辈汗流浃背,为春耕,为了秋收,起早摸黑的情景。以前总觉得脱离了农村,融入城市生活,是我们这一辈人的幸运,而人到中年,我却想有良田半亩,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生活,只管劳动,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不厌日,冬不恶寒。身心不分家,悠哉悠哉!

其实现在,朴素而又简单的劳动生活,成了无数人内心的梦想,所以李子柒的田园风格,触及了很多人的心。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多么美的意境!


陪菡宝读古典


劳动中存在艺术吗?答案是肯定是!

“艺术”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美学等各方面。艺术带有记录和审美的功能,原始艺术对原始生活的记录,及在艺术中所体现出原始人的审美观念,无不证明艺术与劳动的紧密关系。

原始艺术包括洞穴壁画、小雕塑、小工艺品、石器工具等。原始艺术所描绘表现的内容、题材,仿佛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既形象地展现了原始人的生活物质景象,又引起我们后人许多想象。纷纷展现了原始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与享受。原始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著名理论家黄宾虹曾说过,“学画者师今人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所谓“造化”指的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与物。原始艺术家就是对造化的最直接的反映,而原始的造化总是与劳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无论是狩猎、采集、及后来的农耕、放牧,都是与劳动紧密联系着的。艺术具有 记录的功能,它反映了与原始人劳动,息息相关的事与物。他们就劳动中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从万物造化中,体现生活美。原始人在原始艺术中就已经开始有这点基本的美学思想了,从原始的生产劳作中创造劳动的美。从此,艺术与劳动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心斋手稿研究


直到今天为止,人们对艺术的概念明显比以往更加清晰了,对艺术也不再感到那么的神秘,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更是人们审美观念的一种转变,对一些新鲜事物,极易理解和接受,问题来了:劳动中存在艺术吗?

劳动中存在艺术

其实要解释“劳动中是否存在艺术”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事情,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用劳动来创造的,自然而然,劳动中就存在艺术,更何况,劳动有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在一些传统艺术中就存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比如,雕塑艺术,在创作时,耗费的体力劳动远远要高于脑力劳动,在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像时,就可以感受到,雕刻家将坚硬的石头,雕刻出一件完美的人像,很难想象这其中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要知道,雕刻不像绘画一样简单,绘画是轻松画几笔就行了,


经过上段简单描述就很容易明白了,雕塑就是一种劳动,在劳动中创作出了艺术,然而,这并非是一种粗糙的体力劳动,它是极其精致细腻的体力劳动,一件人像雕塑作品,同样讲究完美的线条,丰富的面部表情,要将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像,这绝对很考验雕刻家的技艺,

古今中外,可以称之为雕塑艺术家的人,少之又少,而能被称为雕塑艺术大师的艺术家也只有那么一个人,唯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他的雕塑作品气势磅礴,令人生畏,情感强烈,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和气势。可想而知,这项雕塑劳动是多么的艰难而又神圣,劳动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件,劳动中创作出来的艺术,同样非常伟大。



诗夜城主


劳动中存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劳动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存在形式。

不要把艺术想象的怎么样的高深莫测,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实践的产物,而劳动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更是艺术的源泉。

劳动存在着艺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丶外在的艺术表现。一个农民在割麦,他劳动的身姿与麦田,便构成了绝妙的艺术意境。无论是把这画面摄入镜头,还是移入画框中,都会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在美术与摄影作品中,表现劳动者之美的作品很多,采煤工人、牧羊姑娘、摆渡船的汉子、甚至扫大街的女人,都能进入艺术家的视野。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不仅能够进入镜头、画板,还能够进入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中。

二.内在的艺术感觉和体验。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实践活动,不同的劳动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当一个人把艺术的感觉融入劳动中,劳动的意义,就不再是劳动的本身了。

或许你是一名建筑工人,你手中的每一块砖,都是美学建筑中的材料。你参加的每一次植树活动,你所洒下的每一滴汗珠,都会成为绿色交响旋律中的一颗音符。

劳动中存在着艺术,人不可能不带着情感在劳动,而情感渲泄的本身,也恰恰是一种艺术。





徐文枢


越是艺术,越是浪费



qzuser25611691


真实的劳动就是艺术本身!

@对玥言诗

您好,非常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和启发。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劳动和艺术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图: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劳动)

真实的劳动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劳动,是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在古代,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现代,没日没夜的工作、加班,片刻也不得安宁,劳动虽然被推崇为一种社会美德,但想必没有一个人真正喜欢现在的劳动方式吧。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一想到要去劳动,我们无不是愁眉苦脸,想方设法的逃避劳动,但我们日常中口熟能详的劳动,却只是劳动的异化状态,而非真实的,理想性的劳动。

那么,什么是异化的劳动?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清晰的指出了劳动异化的四种形态,首先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其次是劳动活动本身和劳动者的异化;再次是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的异化;最后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相异化。


(图:愉快交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

劳动者在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反而成了束缚自身的工具,正所谓“卖盐的喝淡汤,卖草席的睡光床”就是这个道理,劳动者并不感觉到劳动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劳动活动反过来被劳动者所厌恶、抛弃,劳动变成了仅仅能够维持生命延续的手段,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直接变为了金钱与物质之间的交换关系,人创造了资本和商品,结果又反被资本和商品所奴役,这就是异化劳动的真实面目。


(卓别林《摩登时代》中对于异化劳动的讽刺)

劳动是人的理想型存在方式,人在持续不断的劳动中不断地生产自己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人也在劳动中生产着自己的本质,“人的物质生产是怎样的,他们自己就是怎样的”。反之,在异化的劳动中,人们生产的物质资料越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就越匮乏,人们越积极地参与生产和劳动,人们就越发与自身的本质相背离,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言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得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

真实的劳动是理想性,价值性的劳动,是摆脱了异化状态的劳动。在真实的劳动中,我们追求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在对生命历程的回顾和反思中完善自身的不足,在人生的体悟和超越中达到一种生命“充盈”的状态。在真实的劳动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劳动的过程中使生命愈发的完满和“充盈”,劳动是人的根本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异化力量。

艺术是人表现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

艺术,按照其表现形式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两个阶段,在古典艺术阶段,美,是神圣的,至上的,是终极性的,平常人与艺术是相距甚远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只能欣赏艺术而不能创造艺术,艺术对于我们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同时,艺术也是拥有固定的表达形式的,欧洲中世纪教堂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那就是美;古典音乐中合规率的节拍,那就是美;描绘神的生活与样态,那就是美。相反,非教堂般的建筑,杂音和日常生活的绘画则难登大雅之堂。


(图: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

但是,到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人不再是艺术的附庸者和旁观者,人成了生活的主角,成了艺术的创造者和承载者。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对现代艺术最好的概括。每个人都是艺术的创作者和享用者,艺术更加的贴近生活,充满了上流社会所不具备的生机与活力,在与生活的无数次碰撞中迸发出大量的艺术火花。人们通过艺术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体悟美的形式,确证自身的存在,人,获得了一种新的表征自身存在方式的途径——人是艺术性的存在,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的灵魂。


(图:充满个性的现代建筑风格)

在现代艺术中,人,真正战胜了神而成为了艺术的主题,每个人都在自身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地生成着艺术与自身,艺术也真正成为人表现自身本质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和方式。

有人说“艺术是想象的,是虚构的,是可以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的”,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在笔者看来,真正的艺术无一不是植根于生活,切合于生活而又超拔于生活的存在。劳动本身也是如此,劳动一定是真实的,劳动也一定是自带理想性和价值性的形上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艺术与劳动不谋而合,真实的劳动之为人存在的根本方式其本身就是自带艺术性的,换言之,不具备艺术性的劳动也只能是异化的,虚假的劳动,而非人不断确证和生成自身本质的真实劳动。


综上,艺术,是人在劳动中生成自身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真实的劳动一定是自带艺术性的,或者说真实的劳动就是艺术本身。

感谢诸位的评论与点赞,希望与您在彼此的学习中共同收获感动。


对玥言诗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个人拙见,劳动中存在艺术的,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史前时期可以充分证明

西方美术史上,史前时期的燧石手斧,是人类美术的最早的起点

三十万年前,人类拿着石头,在这块燧石上敲打一些手工的痕迹

在新石器时期的燧石匕首,相对于旧石器时期的燧石手斧,造型更加优美,比例更加和谐

匕首弧线很优美,人类敲打做出锐利的匕首刀刃的边缘,人类开始具备初步,启蒙的造型意识,审美意识

史前时期的艺术雕刻,早期壁画,比如拉斯科洞壁画,题材多为动物,牛,马,鹿

线条很生动,姿态很自然,但是全是人类用坚硬的燧石刻

从燧石手斧,燧石匕首可以看出,原始史前时期,人类创作艺术,画布是石头,艺术创作手法,是打砸,切割,雕刻的劳动手段,创作原料是黑色木炭,红色,黄色,褐色的矿石

所以,劳动中存在艺术的

个人拙见,劳动中产生的艺术,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

比如燧石手斧,燧石匕首,并不单单是为了手工的痕迹,造型的优美,而是注重实用性,燧石匕首,手斧是人类求生存的行为息息相关的




西方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是洞窟壁画

而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是在陶器上画画

七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史前人类,喜欢捏泥土

原始人只能双手合起盛水,喝水,吃东西

后来,原始人,根据双手合在一起,凹下去的部分盛水的方式,用泥土发明了人类第一个碗

说明原始时期人类已经有了创新发明的意识,而艺术正好需要创新,发明的思维和行为



中国美术史上,早期的新石器时代的黑陶,人们在黑陶上,用竹棍,刀子,在黑陶上通过刻,印,拓的方式刻出花纹

还有汉代的美术,比如汉代画像砖,生动记录了汉代人们的生活

汉代是重视农业的时代,所以画像砖记录汉代人们的生活,也是多以农耕,收割,打猎为题材

所以有时候,人类社会的劳动,也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而西方美术史上的燧石匕首,燧石手斧,洞窟壁画,中国美术史上的黑陶,彩陶,都是劳动中产生的艺术,是美术和实用结合的产物

比如黑陶,彩陶,人类通过雕刻的劳动方式,创作陶器的花纹,陶器上的花纹,是人类初步创造美的方式,同时陶器的实用性在于可以用来做炊器,饮器,食器,祭祀等等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艺术的起源在于劳动,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类的发展,而且创造了艺术。劳动存在着艺术,艺术的形成在于社会劳动,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劳动实践的历史过程。



一、艺术绝不是凭空想象而创作出来的,它是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是人类现实美创造活动进一步的升华。艺术产生于劳动,艺术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它直接呈现于绘画、音乐、舞蹈等感性形式,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和创造。



二、在原始社会中,当人们在围猎、捕鱼、搬运劳动中,感受到艺术性的美带来的愉快,体验出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喜悦,便模仿这类劳动中的动作和情景,最终获得丰收的欢乐。出于对劳动的祝愿和喜悦,于是就进行各种祈祷和祭祀活动,被后人用诗歌、绘画、舞蹈、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便产生了艺术。



三、艺术来源于人类的劳动创造,在艺术创作出,艺术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劳动创造的活动,经过加工和改造成为艺术形象,直接表现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真实画面,表达出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理想。


黄智637


劳动中不仅存在艺术,劳动还为艺术创造了最美的内涵和条件。


艺术是什么?艺术=文艺+方法+美学。其中文艺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如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

艺术具有专业性、美学性、传承性的特点。如果专业领域的劳动特质突出,就应该体现劳动艺术,是集中体现各民族、各领域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形象而创作的作品,比如农耕文化中某一项生产劳动的方法、工艺流程独特,具有美学、传承价值,就应该属于劳动艺术。


广泛的说,美术工艺中的劳动都属于艺术,就是劳动艺术,比如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篆刻、名窑、名绣、蜡染、剪纸、泥塑等等都是一种需要专业传承的艺术。

我们还观察到,劳动所体现的“观念艺术”、“行为艺术”、“人体艺术”也为大众所接受。感觉质朴而无粗野,文采而不虚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