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每天问自己五个问题,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每天问自己五个问题,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不是领导也会有领导力!

<strong>很多管理者每天都在想,如何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strong> 如果你想要爬的更高,你就必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如果你想对外界施加更大的影响,那就必须具备更大的影响力。你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直接取决于你领导他人的能力。

<strong>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呢?

你必须每天坚持重复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1、 问题一:在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做什么以保证最关键的目标实现?

2、 问题二:我能做些什么,帮助大家更投入、更有效地在一起工作?

3、 问题三:关于这个问题/观点,我做了什么假设?这些假设是否影响了我对这件事情的判断?

是我的愿景、承诺主导我的行动以及心态,而不是我的评估与判断主导我的愿景

4、 问题四:我还能从其它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5、 问题五:如果我是那个希望发生变化的人,我能做出哪些改变?

那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问题一:在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做什么以保证最关键的目标实现?

常常听到伙伴们说: “不是我不想干,哪儿有时间干啊,我也知道这个计划好,但现在的工作就已经很饱和了,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这些事情……”。上面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好的计划,管理者们并不是反对,而是时间精力被日常事务所占领,缺乏足够的时间关注最重要的目标,最终导致因执行失败而丧失机会。

  所以,管理者要经常问自己:“在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做什么以保证最关键的目标实现?”只有管理者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事务是支撑最关键目标的,才有可能把时间和资源留出来,目标也才有可能实现。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美国领导力专家约翰.马克斯韦尔说的领导力法则中的其中一条叫“优先次序法则”。领导者你要明白,忙碌不一定等于成效。好的领导者毕生都恪守“优先次序法则”。

不管他们所领导的是有数十亿元资产的大集团,还是小公司、球队或者是一组人。我认为优秀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地应该知道他们一定要这么做,可是并非每个领导都会按照优秀次序规则做事。


每天问自己五个问题,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其实忙碌并不一定等于生产力,忙碌不一定等于成就

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忙碌就意味着取得成就。。

2、 要安排优先次序需要领导者不断地超前思考,明白什么最重要,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每件事是如何和全局联系起来的。这项工作是相当艰难的。

3、 安排优先次序需要做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甚至非常痛苦的事。

如果我们仍然处于忙碌的状态,而且成果又不明显的话,那么是时候该是重新安排优先次序的时候了,也就是要问自己在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做什么以保证最关键的目标实现?

优先次序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 1\\分内事情原则:什么是你必须做的分内之事?

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某个人或机构负责—例如向老板、董事局、股东等。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对一些重要的人负责,比如配偶、子女和父母。因此,你的优先次序表必须要以非得你亲自去做不可的事情为主。

我必须要做哪些别人不能或不会做的事呢?如果我在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我就会停下来。至于哪些必须要做,但不见得非要我本人出面的事情,我会授权别人去做。

  • 2\\汇报效益高事情:什么能带来最大收益?

作为领导者,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你所做的工作正是自己擅长的地方,人们就会更有效率而且更加满足。

理想情况下,领导者们应该走出那些他们感到舒适的领域,而去那些可以发挥他们优势的领域、它的实际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可以用用“拇指法则。”如果有人可以做你手中的工作,而且能做到你八成的水平,那你就应该将它交给他们去做。

如果别人可以承担你的某些责任,或是有潜力达到这个标准,那么不妨培养他人来承担。你能做到的事不一定意味着你必须要亲自去做。

记住领导者应该懂得忙碌不一定等于成就.

  • 3\\回报大的事情:什么能带来最大回报?

这个问题牵涉到个人的满足感。但是我们要做到“许多东西会吸引我的眼球,但是只有少数几件事能吸引我的心”。

人生如此短暂,你不能在一生中把所有喜欢的事情都做一遍。我喜欢解读、演讲、写作,喜欢陪孩子们一起玩世界,我也喜欢跳跳禅舞,跑跑步。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留出时间做这些喜爱的事,因为他们就像火焰一样点燃了我的生活,它们让我充满能量和激情。激情则为人们不断进步提供了燃料。

  问题二:我能做些什么,帮助大家更投入、更有效地在一起工作?

  几乎每次接触管理者,他们的焦虑都会包括类似的问题:

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

  如何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如何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管理者往往会下意识的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员工、老板、其它部门,都是管理者的关注焦点。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想找到改变他人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办法,大多都不成功。只有一个角度是例外,<strong>那就是管理者首先思考“我能够做些什么?”

做为团队的管理者,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是基本的要求。所以管理者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传递命令,下达指标,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我能做些什么,帮助大家更投入、有效地在一起工作?”

当管理者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在可控范畴内率先做出自身努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将远远大于要求他人做出行为改变。

这个时候我们要问下自己,我是本着公仆的态度去领导别人的吗?不要肯定得太快了。

你可以从下列情况中找出答案。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为他人的需求服务,你会怎么做?

你是否变得不耐烦?

是否感到怨恨?

是否认为做某些工作屈就你的尊贵地位?

如果对于以上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的态度并不够好。从小事做起,为他人服务,不要想着去追求荣誉或者赢得别人的承认。坚持下去,直到你再也不讨厌做这些事情。

  问题三:关于这个问题/观点,我做了什么假设?这些假设是否影响了我对这件事情的判断?

  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会有假设,这是由于长期经验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决定的。它受到成长历程、组织文化、知识结构、家庭氛围等多方面的影响。它在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决定了自身的局限性和潜力。

  当管理者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有经验的人常常有一个立刻的判断。这种直觉的判断源过往的经验,虽然未必是正确的或最优的,但却是最快呈现在脑海中的。管理者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强化这类结论,在经验积累的同时也提升了反应能力。

  为了探寻更优的解决方案,管理者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当下所遇到的问题,与过往的情况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是根据以往经验形成的先入为主的观点?这些假设是否成立?我们还可以从其它哪些维度看待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将帮助管理者在突发事件中保持探询正确答案的定力与可能性。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领导者要牢记,你的愿景是什么?领导者要做到是我的愿景和目、承诺标主导我的心态和行动,而不是我的评估与判断来主动我的行动和心态,这样就会减少我们事先对事情进行评估与判断。

每天问自己五个问题,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为团队做些什么?

问题四:我还能从其它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管理者在实际问题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处于“我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模式,这让谈话的双方处于一种情绪激昂的状态,思维的快速运转,只是为了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却容易忽略事实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不是很乐观,即便对方被我们说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不会很顺畅。

  在管理者依据过往的经验,准备做出判断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可以“暂悬”一下当下的观点,认真思考当下的观察,是否就是事情的全部?问问自己如何还可以了解的更多一些?还可以从其它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对现状看的越清楚,越有助于找到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思路。

  问题五:如果我是那个希望发生变化的人,我能做出哪些改变?

  管理者在推进某项工作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来源于要改变他人的行为习惯。有的时候,管理者可以通过发号施令的方式短时间奏效,但却无法更加持续。

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团队冲突的过程中,冲突双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他们都希望对方做出让步,可谁也不愿意自我改变。最终的结果在情绪中爆发为激烈的冲突,成为双输的结局。

  当管理者希望团队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如果我是那个希望发生变化的人,我能做出哪些改变?”

  做为管理者,当强调高效执行的时候,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改变,是关注关键节点与细节,而不仅仅是把愿景挂在嘴边;当强调客户是上帝的时候,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要真正从客户的利益出发,而不仅仅是公司的利润和品牌。这些都将在团队中引发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当我们希望团队成员的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尤其是当面对跨部门合作的问题时,更是如此。

这五个问题并不是领导者的全部,要传递的也仅仅是一种信念。当团队领导者真的能够目标、自身、觉察、不同角度、自我改变这几个维度去考虑问题时,相信答案会自己浮出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