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历史上有可与汉初三杰相媲美的组合吗?

弹史遇见你


开国三杰: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这三位英雄是新中国开国英雄中,功劳最大的。在创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中,他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面对任何强敌都没有任何畏惧,一往无前。为国家的未来、为民族的明天、为人民的希望而努力奋斗,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三杰

邓小平、李先念、陈云

这三位是改革开放的主要推手,其中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核心人物,而李先念、陈云是重要成员。在邓小平力主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李先念、陈云予以坚定支持,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汉初三杰

张良、韩信、萧何。

这三位是刘邦立汉的三位大功臣。没有他们,刘邦难以建立大汉帝国。

黄埔三杰

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当年在黄埔军校名噪一时的学员,特别是蒋先云,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如若活到建国,必定是大将的人选。

龙潭三杰

钱壮飞、李克农、胡底

我党情报特工部门的代表人物,是我党早期的情报特工工作的重要领导人。

北洋三杰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北洋嫡系的代表人物,段祺瑞和冯国璋都算是北洋大佬,唯独王士珍算是凑数的。

曹家三杰

曹操、曹丕、曹植

三国时代曹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论文采曹植最佳,论谋略曹操最佳。

苏家三杰

苏洵、苏轼、苏辙

北宋苏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


袁卫宇


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出名的将帅组合,为祖国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能跟汉初三杰相媲美的组合,各位看官看仔细了!

1,宋末三杰

在南宋末年的时候元军攻陷南宋朝廷,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就又拥立了新的皇帝,继续抵抗元军,他们三人也被称作是宋末三杰。

但最后因为不敌元军,张世杰在战死在了平章山下,而陆秀夫则是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文天祥在和蒙古人的谈判中被元军扣押,最终誓死不降而英勇就义。

2,明初三杰

明初三杰是指刘伯温、徐达、李善长三人,他们也都是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开国元勋。

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智囊,给朱元璋出了很多智谋;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建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大将军”,用兵如神,调度诸多将领,打过无数胜仗。虽然如此,但明初三杰的下场也是很惨。

刘伯温在明朝建立之后被胡惟庸毒死,虽然朱元璋知道胡惟庸就是凶手,但却也没有追究。

在胡惟庸案中,李善长也被牵连,朱元璋将李善长全家七十多人全部处死,李善长也是拿着朱元璋赐的免死金牌上了刑场。

徐达最后因病而不能吃发物,但是朱元璋却偏赐给他了一只蒸鹅,徐达也只能是含泪吃下,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3,晚清三杰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被称为是晚清三杰。曾国藩曾组建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拯救了大清朝的命运,最后也是得了善终。

左宗棠也曾经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晚年时候又带兵出征新疆,收复伊犁,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李鸿章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重臣,却在国家破亡之际先后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受尽了人们的唾骂,很多人更是把他看作是卖国贼,在最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他也吐血身亡。

这么多个“三杰”组合却也没有一个全员善终,也是不免让人感叹。

悟空问答 有我来答!希望和大家聊聊历史,来探寻历史的真相!!!


老刘侃三国


萧何、张良、韩信对西汉王朝建立功勋卓著被誉为“汉初三杰”。刘邦对这三个人有个中肯评价。

历史上与汉初三杰相媲美的组合好像没有。三人责任不同,贡献领域不同。楚汉战争时期,萧何负责粮草、兵源的后勤保障工作,镇守汉中和关中的大本营,不上前线。张良是帝王之师角色,为刘邦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几次关键性决策,都是张良把关确定的。韩信带兵北上,开辟第二战场,消灭韩、代、赵、齐等国,降服燕国。刘邦和项羽正面对峙交锋。

历史上姜尚、诸葛亮、张宾、王猛、赵普等都以智谋或军政两用人才出名,吴汉、岳飞、李靖、孟珙等都以军功闻名,但是要找出西汉初期的萧何、张良、韩信那样完美三人组合还真困难。

东汉、南北宋、隋唐不好找完善的三人组合,就是明朝还勉强可以吧,

明初刘基、朱升、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可以把刘基、李善长、徐达三人组合一起可不可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组合相媲美。只是李善长七十多岁时受胡惟庸䅁件牵连被处死。李善长和萧何相似,都是镇守后方,当丞相,萧何自污保全了自己。刘基和张良相似,出谋划策。徐达和韩信一样,带兵争战,当大将军。朱元璋和刘邦一样,出身普通家庭,依靠个人力量,团结一批人,打下了大一统天下,成为政治家、军事家。


大白白野


历史上还真有和汉初媲美的组合,某程度上还蛮相似的。

明初的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和汉初的张良、萧何、韩信的组合极为相似,再加上朱元璋对应的是刘邦,简直相似的不得了。

史上两位布衣皇帝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都是“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弓藏”,开国功臣大部分一律被杀,罪名都是谋逆。

一、刘邦和朱元璋对比

汉初,刘邦先后斩杀了臧荼、韩信、卢绾、彭越、英布等功臣。刘邦相继封了自己的儿子为王,为大汉守住江山。

明初,朱元璋也是相继斩杀功臣,比如李善长、蓝玉、徐达、等功臣。朱元璋在临死之前把功臣杀了很多,同时然自己的儿子镇守大明的疆土。

二、张良和刘伯温对比

张良是刘邦的第一谋士,关键时刻常常给刘邦出奇谋,让刘邦脱离险境。而张良也是谋士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以前曾经做过秦国的官员,后来才加入刘邦阵营。

刘伯温也是明朝第一谋士。也经常在关键的时候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使得朱元璋化险为夷。同样,刘伯温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加入朱元璋阵营前,也做过元朝的官员。

三、萧何和李善长对比

萧何是刘邦治国安民的丞相,在刘邦称帝前帮刘邦做后勤保障工作,时时帮刘邦提供粮草、军械,让刘邦无后顾之忧。称帝后,萧何成为了丞相,帮刘邦治国安邦。

李善长也是朱元璋的治国栋梁,朱元璋时常称自己有李善长如同刘邦有萧何。同样,李善长也是帮朱元璋运输粮草、军械,保证朱元璋的后勤工作不出问题。称帝后,李善长也当上了丞相,帮朱元璋治理国家。

四、韩信和徐达对比

韩信是个优秀的将领,为刘邦攻城略地,战功卓著,是汉初的一代名将。最后,还是被刘邦害死(吕后用计害死,得到刘邦默认)。

徐达也是一位优秀将领,帮朱元璋北伐,驱除元廷,也是明初一代名将。结果,徐达也是朱元璋害死的(徐达背长疮,不能吃鸭肉,结果朱元璋送鸭肉给徐达吃,不久,徐达去世)

这是何其相似!简直是他们投胎转世的一样!




历史的陪伴者


引言:

公元1390年,大明洪武23年,距离可怕的“胡惟庸案”已经过去了十年时光,人们想着这件案子随时光流逝慢慢被人遗忘,但此时皇帝旧事重提,京城再度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阴冷的监牢里,此刻,一队队锦衣卫正鱼贯而入,涌进一间阴冷的牢房,偌大的牢房里,只有一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角落里蜷缩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善长勾结胡惟庸阴谋造反,罪不容赦,诛九族!”为首的锦衣卫对着那老者宣读了圣旨。只见那老者颤巍巍的从怀中摸出一张铁券,依稀的阳光照射出“免死”两个字。看着这铁券,老者悲情的呼喊:“免死免死!有罪有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随即被押解至刑场,鲜血染红了那块黝黑的铁券……

“胡惟庸案”图片

他,就是明朝初年中大名鼎鼎的李善长,被朱元璋誉为“第一功臣”,“当世萧何”的一代名臣。李善长与徐达,刘伯温三人号称“明初三杰”,是朱元璋定鼎天下的左膀右臂,堪与两千年前的“汉初三杰”相媲美。

“明初三杰”与“汉初三杰”有很多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帮助平民出身的枭雄成就了天下,徐达之于韩信,李善长之于萧何,刘伯温之于张良,三人的职能也颇有相似之处。而这三个人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大明奇才”——刘伯温

刘伯温与张良一样,并不是朱元璋的嫡系,相比较朱元璋起兵时所依仗的淮西集团,刘伯温投奔朱元璋相对较晚,一直到1360年才正式投奔朱元璋,一经投奔,便成为朱元璋手下头号谋臣。

当时的南方,处于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分的形势。尤其是陈友谅,来势汹汹,已经攻陷太平。面对实力强大的陈友谅,朱元璋阵营陷入一片恐慌。关键时刻,刘伯温力排众议,对朱元璋建议道:“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最终被朱元璋采纳,成为击败陈友谅的关键。

刘伯温剧照

但是,由于刘伯温并不是淮西人,再加上他公正廉洁,嫉恶如仇。在党同伐异的朱元璋阵营里,刘伯温成为被排挤打压的对象。明初分封功臣,与刘伯温齐名的李善长,徐达都是公爵,而刘伯温只被封了个“诚意伯”。即便如此,当时权倾朝野的胡惟庸依然不肯放过他,洪武八年,刘伯温患病,胡惟庸以赐药为由毒杀刘伯温,可怜一代忠臣良相,最终倒在了小人手中!

二.“当世萧何”——李善长

如果说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他的“萧何”,早在朱元璋占领滁州时,李善长就投奔了朱元璋。李善长文武双全,是难得的人才,再加上与朱元璋同乡(朱元璋是凤阳人,李善长是定远人,都属于淮西地区),因此备受朱元璋的信任,主管军队的物资后勤,成为朱元璋军队的大管家,为朱元璋扫平天下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粮草。

李善长剧照



对于李善长的功劳,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大明开国以后,李善长被封为太子少师,青银光禄大夫,上柱国,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还赐给李善长一块免死铁券,可免自己两死,儿子一死,成为朱元璋最宠幸的大臣。

只是,李善长在功成名就之后开始怠政,不愿意管理事情,新上任的汪广洋又是个酒囊饭袋,很快被朱元璋罢免,于是李善长又推荐了胡惟庸做了丞相。这俩人堪称绝配,一个不爱管事,一个又特别愿意管事,结果胡惟庸的势力越来越大,很多朝廷勋贵都成为他的朋党,而胡惟庸准备起事时,特别安排李善长的弟弟去询问李善长的意见。面对这些谋反的悖逆,原本李善长的第一想法应该是马上报告皇帝,但李善长却没有选择这样做,对胡惟庸的做法,李善长不置可否,却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李善长悲惨结局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后,李善长因为建国有功,且并未实质参与而免于株连,但既然已种下了因,势必会酿出苦果。十年之后,朱元璋旧事重提,也就成了文章开头我们看到的那一幕。

三.“天纵帅才”——徐达

在“明初三杰”中,最受朱元璋信任的不是大总管李善长,也不是谋主刘伯温,而是徐达。他和朱元璋的关系,在朱元璋还是个放牛娃时两人就是要好的玩伴,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在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加入反元大军之后回乡招募士兵,徐达应征入伍,自此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征程。

徐达剧照

如果说西汉王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话,那么大明王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徐达打下来的。鄱阳湖血战陈友谅,平江城生擒张士诚,北伐元廷陷大都,追亡逐北破北元。偌大个大明朝,几乎处处都留下了徐大元帅的足迹。

但自古统兵者如功高震主,必被猜忌,即使是和朱元璋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徐达也不例外,但徐达为人谨慎,为官为将从不越界,朱元璋也没有杀他的理由,但这并不代表徐达是安全的。果然,机会来了,洪武十八年,戎马一生的徐达病倒了,患上了背疽,患上这种病的人最忌荤腥,尤其不能食鸭鹅,但朱元璋却命人赐给徐达一只蒸鹅,此时的徐达老泪纵横,他怎么也想不到几十年前那个放牛娃今天会杀死自己这个曾经的玩伴,含泪吃下蒸鹅,不久病逝,成为朱元璋屠刀下冤死的亡魂。


徐达含泪食蒸鹅

结语:

“明初三杰”其实力与“汉初三杰”相比不逞多让,但他们的悲剧是他们遇到了一个更心狠的皇帝——朱元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名言即使在西汉之后一千五百年的明朝,也依然适用!


相城历史小学生


有,个人认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个组合完全可以和汉初三杰相媲美[呲牙][呲牙][呲牙]


鹿涂舍主


当然有,如果非要拿出和汉初三杰比的。我认为没有了!物是人非,不可同日而语!


导师李阳


有的


冯清水我最帅


各怀鬼胎的组合!要不然,韩信死的时候怎么没人救?萧和坐牢的时候,没人替他保释?张良走的时候,无人挽留?


静里水声1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公臣,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