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強心針"難治"慢性病",消費者不"鬆口",汽車市場難盤活

2020年一場突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湊,各行業都受到了影響,其中汽車市場也是深受其痛。數據顯示,在2020年首月,由於受疫情和春節的影響,全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本已寒風勁吹的車市雪上加霜。

相比1月份的銷量,2月份只會更加慘淡。中國乘聯會發布了最新一期汽車銷量數據,2020年2月上半月(2月1-16日),受疫情影響,國內乘用車廠家零售銷量同比下跌92%,跌幅創歷史最高紀錄。預計2-3月,以至於第一季度的車市會跌至谷底。何時車市才能止跌回暖,成為了業內人士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強心針式"組合拳"對市場作用有侷限性

為了讓市場能夠回暖,政府政策、汽車廠家、經銷商使用了渾身解數,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首先從政策來看,雖然當前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但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已經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內文中提到: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出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

除了廣州政策出臺疫情後直接給出促進消費的新政,中汽協面對寒冬同樣沒有閒著,他們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推遲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建議。眾所周知,去年7月1日已經部分城市實行國六,今年將會全面實行國六政策。據瞭解,當前國內還有一些未正式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城市的經銷商手上,還握有一批急待清庫的"國五"車型。為了減低車企和經銷商的負擔,中汽協建議推遲全面"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同樣在促進汽車市場消費。

除了政府出臺利好政策之外,面對車市銷量下滑,車企也給出了自己的方式,最簡單直接的便是"抱團取暖"。比如在2月10日,吉利與沃爾沃的重組,便是最好的證明。在車企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大環境下,若兩家車企實現合併,可有效縮減雙方的各項成本,開源節流。不僅如此,隨著兩家車企的重組,還精化了自身的一個管理結構,這樣做更有利於管理管控。

為了更加吸引消費者,提升銷量。除了政策以及車企之間的努力,經銷商同樣沒有落後。當前,雖然疫情並未結束,但很多經銷商已經開始復工,並且很多經銷商給出了眾多優惠政策。不僅如此,在疫情當前,為了方便消費者看車和購車,很多車企和經銷商開啟了線上直播和線上商城等業務,全力為消費者服務,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慾。

可以看出,當前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車企以及經銷商,在車市寒冬之際,都推出了不同的政策,來促進消費者的消費,以此提升銷量。不得不承認,在車市寒冬中無論推出利好政策還是抱團取暖或是經銷商給出優惠,無疑都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促進銷量的提升,但對於已經陷入"持久戰"的汽車市場,"強心針"的作用還是存在侷限性。

增量變存量,消費者才是關鍵

結合當前市場來看,雖然對市場有一定促進意義,但個人認為想要讓車市從回昔日的輝煌,鑰匙在消費者的心中。疫情並不會改變市場的整體基本面,跌下去的遲早會補回來,相信疫情結束,購車會出現回彈。

在疫情結束之後,很多被遲滯的購車需求會有一個高潮釋放。結合當下情況來看,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3月份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復甦跡象,這一點在4月份銷量統計數據出爐的時候,應該會有所體現。從全年銷量來看,疫情對車市的影響其實有限。

確實,無論政策、車企、終端銷售怎樣調整策略,即便能在短時間內可以推動消費者的購買慾,但真正想要打動消費者,讓他們樂意掏腰包來購車,一個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不是某一個政策或者車企能夠做到的。這需要汽車市場的"引擎"真正發動起來,在相互之間形成合力,才是救市的良方。

寫在最後:

中國車市早已從"陣地戰"轉向了"持久戰",局勢變了,打法自然也得變。眼下,可以說是過去30年中國汽車最艱難的時期,這種艱難不再是簡單的"人財物"的匱乏,而是更高層次的最求和市場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對此,我認為政府"組合拳"要打,車企的開源節流要有,終端層面的自救要抓,單靠哪一樣是很難真正達成救市的目的。

政府層面的救市一直沒有停過,相信下一段還會有更多的新的政策出臺,無論是放寬限購措施、各種國家和地方的政府補貼等等,都會是對市場釋放的積極信號,儘管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強心針式"組合拳"往往實際作用有限,但沒有它的開局指導,這場仗只會更難打。

車企層面,進一步降低各項成本,開源節流似乎成為了"捷徑"。最近,吉利沃爾沃宣佈合併計劃就是典型案例,它們的合併目前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節省開支。就車企而言,無論是通過合併還是其他渠道,想盡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將單車成本再降低,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必由路徑。

對於銷售終端,在整個汽車環節中,唯一直面消費者的就是終端,做好服務僅僅只是最基礎的要求,其實終端還擔負著進一步深挖消費者層面消費潛力的作用。比如,制定更加"飽和"的置換補貼方案,將二手車置換渠道自營,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推向二手車市場,真正打通新車二手車置換流通渠道,讓消費者和銷售商利益實現最大化。

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消費者肯"鬆口",汽車市場何愁盤不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