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年人不顾及子女,变得极端自私,甚至无端迁怒子女,怎么办?

碗里无姜


老年人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各种不舒服必然存在,也势必影响心情变糟,再加上对死亡的恐惧,他们成了真正的弱者,弱者想寻求作为强者的儿女的保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们没能力顾及儿女的感受了,迁怒于儿女也仅仅是一种对自己糟糕状态不满的表达。

作为晚辈,只有多体谅他们。另外,多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尤其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老人,让他们在一起说说话,会好许多。


闲庭信步0202


我的母亲临过世的时候,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那是我的母亲,我不能代替,只有想尽一切力所能及的办法减轻她的痛苦和恐惧!有时候也会说两句气话!可是过后还是老老实实伺候她老人家!想过小时父母照顾的辛苦!所以才能心平气和伺候老人家!不过老人和孩子对比!还是小孩好伺候,只要吃饱穿暖,干净卫生,小孩子一点都不闹!可是老人家就不行了!特别是至死都头脑清醒的老人,可以一天一顿!也可以一天二十四顿!不给还不行!一顿一口水一口饭!在喂不吃了!饱了!夜里你还不能睡觉!因为老人家特别怕一切东西,连大声说话都要害怕!哎!妈妈,愿你和爸爸在天堂安好!儿子想你们!


家有一宝no1


老人不顾及子女,变得自私,迁怒子女。由“变得”一词可以读出,老人以前不是这样的,是现在变得这样了。我身边也有几个例子,分析可能的情况有四:

一,老人患有精神类疾病。

比如老年抑郁症、痴呆早期。

痴呆老人大脑细胞部分死亡,脑的思维功能和运动功能都不同程度的受损,支配不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说话做事都不着调,不在常理。子女不了解这是老人的病态,不免会责怪老人不顾及子女。

人老了就是老小孩,子女要把老人当不懂事的婴儿或者病人,别计较老人现在不好的性情,要多想以前老人对子女的疼爱情景,不争辩自己的对,不纠正老人的错,就随着老人不着调的思路哄他们高兴,照顾他们的生活。

所谓孝顺,说的不光是孝,还有顺。

二,老人身体有病不适。

比如有些老年慢性病,如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关节病,更年期延长,等等,不仅身体难受,还有会导致内分泌方面的问题,从而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子女若以为老人无病呻吟,不帮自己看孩子做事, 对老人的痛苦不闻不问,甚至冷漠反感,就会使老人很伤感。

对比自己对子女的疼爱,老人心里有落差,感叹子女不孝,醒悟靠子女养老不靠谱。因此,开始为自己的养老考虑,才变得自私。

三,子女啃老在先

子女向老人索取太多,比如要老人给买房、买车、彩礼、满足其他消费等等。

老人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子女的所有消费要求,子女就认为是老人自私,不疼爱自己,而没有体谅老人的艰辛,是否有实力满足你。这也是老人教育子女方面的缺失,比如溺爱,从小没有给子女尝试生活艰辛的机会,所以子女就养成了啃老的习惯。

当老人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溺爱了、并且自己也需要关爱时,才发现了过往的溺爱换来的是失望,悔不当初,心态失衡,才变成现在这个“极端自私”、又爱冲子女发火的样子。

四,老人年轻时就自私,脾气暴躁,缺乏爱心,这种父母也是有的,但极少。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骨肉?只是这种父母对子女的爱少了一点。或者是只顾挣钱养家, 不会表达而已。

对号入座:

先看看是不是子女误解老人了,把病人当正常人对待了?

再看看是不是子女自私在先,伤透了老人的心?

最后看,老人是不是年轻就这样,只是老了以后更严重了?

总之老人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失望所致。

人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一个人逃脱这个规律而不老。

将心比心,用自己对自己孩子的感情去理解老人。

善待老人,自己的子女也会有样学样的。


Shuang降


曾经听别人说过一句话:“五十岁左右的父母是香饽饽,大家都抢着要,六七十的父母惹人嫌,大家都想往外推”。究其原因,五十岁左右的父母还不太老,有精力帮着儿女洗衣做饭,接送孩子,处理各种家务琐事,甚至在金钱方面也可以贴补孩子。在孩子眼中,虽然父母还是爱念叨自己,生活习惯也和父母不太一样,但是,自己有求于父母,父母是来帮忙的,能帮着自己解决大部分后顾之忧。这个时候的父母,总的来说,对于子女来讲,是可敬可亲的。

仍然有精力的父母,含饴弄孙,有很多事情做,也不会时时伤春悲秋,把注意力都放到子女身上,与子女产生过多的矛盾。


六七十岁左右的父母,精神都大不如前,甚至有的还疾病缠身,这时候子女和父母的矛盾都会一一凸显了。养儿防老,儿女认为让老年人吃饱穿暖就好了,一般不会去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果老年人还有其他方面的诉求,有的儿女甚至认为无理取闹。为了老年人的安全或者居家的和谐,子女甚至可能强硬地和父母说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是,老年人一辈子的习惯不是轻易能改得了的,改不了,就容易激发矛盾。一有矛盾,儿女委屈,老年人也自感委屈。

对于老年人来讲,自己正常的社交生活没有了,就会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儿女的身上,但是子女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如果父母强行和自己说话,东拉西扯,就会很烦躁,不自觉地就态度不好起来。这时,老年人就会认为自己老了,没用了,遭到儿女的嫌弃了,很容易变得敏感多疑,暴躁易怒。有时候,听到只言片语,就会联系到自己身上,就会想冲子女发火。

自己感觉老年人不顾及子女,变得极端自私,甚至无端迁怒子女,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之前父母太无私了,一旦父母帮不了自己时,不分实际情况,就认为父母变得自私了;是不是自己对父母要求太多,自己对父母的一些要求是否不那么合理,父母不是不顾及子女,实在是无能为力。或者在我们不知不觉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受损了,已经成为“老小孩”的父母,已经不能正常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了。如果真是老年人的错话,能劝就劝,实在劝服不了,把握住一个度,体谅对待就好。


和则久


一直在照顾,被照顾的就认为是应该的。

父母慢慢就老了,特别退休之后生理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和生活,从照顾别人慢慢地需要孩子关注和帮助。

这个阶段一直被照顾的孩子就受不了了,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变得自私自利了。


助人才乐1


老人一辈子不容易,现在的老人年轻时都吃了很多苦,子女多,负担重,一生真的很不容易,他们的生活习惯,人生观早已形成,由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完全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所以与孩子们在很多事情上观点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只有求同存异,最大限度的关心安抚老人,如果能用你的孝心和真诚打动老人,事情就会好办的多。我的邻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高中退休老师,现在月退休工资四五千元,孩子们工作都很好,都很孝顺,但老人年轻时孩子多,工资低,吃了很多苦,又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当时全家缺吃少穿,极其困难,养成了仔细的习惯,现在吃剩下的半碗饭也舍不得倒掉,非要下顿热热再吃,孩子们再三劝说都沒用,谁也没办法,有时孩子们偷偷把剩饭倒掉了老人家就很生气,儿子就说怕吃剩饭吃坏了老人,以后剩饭坚决自己吃,老人家怎忍心让孩子吃自己的剩饭,这件事就自然解决了。只要老人知道孩子们是真心为自已好,好多事就好办好商量了。还有很多事双方无法化解,但只要不影响生命健康大事,各自安好就行。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种毛病都出来了,每天被病痛折磨的难受,心情不好,自然就容易发火,还需儿女多关心体谅。

还有种情况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种机能退化,真有点糊涂了,那也只有尽力安抚照看了,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生老病死,无人能免,只能且行且珍惜。

在此也希望老年人能体谅孩子们的不易,自知自明一些,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很大,每个人都不容易,不要轻易对子女发火,一家人有事好商量,多些理解关心,少些指责埋怨,有些事不该管的不管,该放手就放手,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凡事自己看开些,只有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


山村美景


极端自私的老人有,但必是少数的,这是每一个人的性格,这些人年轻时就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上不顾老,下不管小,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你的是我的,我的你不能动的,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身边的亲人儿女会恕他,朋友会远离他,这种人到最后全是孤家寡人一个,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是这样的,这社会以后象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自私利益决定做人的准则,从小到大到老的生活条件,和家庭教育,及父母的宠爱,别人的忍让,都能造就一个人的极端自私的性格,在这一代独生子女中,这样的人要占大多数,不知道他们的儿女以后会有啥想法,。


花匠6295


放心吧,自私的老人一般会培养出愚孝的子女或不孝之子的。愚孝的子女把自己的小家弄得家宅不宁或妻离子散,自然也成为自私的老人。而一直大度正常关爱子女子儿孙的老人突然变自私可能是患病了,这种家庭的子女大都能正确对待老人,及时送医治疗关心呵护。


叶子55391379


对于这种老人用无声胜有声的方法及半年不回家及一个电话也不给老人打,只有老人有事求子女了时再回家关心老人,一次不行就二次,直到老人不发火不整事为止。我以前用此方法二次就把我爸妈的毛病治好了,老人好了之后别提此事和之前的陈事,多关心老人回报老人,老人再也不好意思犯此类之错了,之后老人偶而管闲事之后就对老人说:现在的老人该知足吧!还有儿女们关心就可以了,看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养四个老人养不起,也关心不过来,老人一听挺在理的,自然就改好了。偶而发火时,对着老人哈哈大笑,老人被笑毛了,问你为啥笑,你就对老人说:这是对你发火减压最好的方式,老人一听必然会笑。有时老人没法发火觉得难受烦时不顺心时哭了,就对老人说:老妈咱家不缺粉条呀!你怎么又露粉了,老妈一听乐了。我就是如此对我老妈的,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会用会说灵活运用,能使老人和儿女们都去烦恼寻快乐呢!


开心果165931305


这样的老人一般来讲都是80左右的年龄了,他们的身体与大脑都在退化。实质是内心的纠结,怕死爱钱是两大特点。偶尔也会显示出对过去几十年付出的怨气。他们年轻时确实吃过很多苦,与今天做比较有巨大的失落感。没太好的办法,我们的生命出自他们,就耐心的忍忍吧。尽可能的对他们好,做事不留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