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讓自己的孩子主動向其他人打招呼,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做的事。因為在成年人看來,孩子打不打招呼這件事情,代表著一個孩子的禮貌和教養,也代表了家長背後是不是認真教育孩子的成果。

有一些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見到人,還會積極主動的打招呼,但是在長大之後,孩子卻表現出越來越害羞的狀態。其中有一部分的孩子,見到了別人總是怯生生的躲到了大人的身後,儘管在日常之中,家長有教育要讓孩子懂事和懂禮貌,但是每每到了“動真格的了”的時候,孩子不由自主就變得“慫”了。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可能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和親戚、陌生人打招呼”,都是“夢魘”,對於遇到了明事理的親戚或是陌生人,還會對家長說:“沒關係啦,這是孩子比較害羞,不用強求就行了。”但是一旦遇到比較較真的親戚或是陌生人,非要孩子打招呼不可的時候,孩子有時候還會因此而哭鬧。這個時候,有很多家長就會用半引導、半逼迫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向親戚朋友們打招呼。但是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幼兒園裡的麗麗,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女孩,在2歲半初,麗麗上了幼兒園的小班,那時候的麗麗在上學的時候,每次見到了幼兒園門口的保安伯伯或是幼兒園裡面的老師,麗麗都會積極主動的跑過去大聲打招呼。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轉眼之間到了麗麗3歲多是時候,麗麗開始變了,變得沉默了,而且比較的怕生。

麗麗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大聲的打招呼,每次和媽媽一起出門,麗麗看到了鄰居或是親戚,麗麗都會先遲疑地看著對方,沒有主動打招呼,然後在麗麗媽媽的一再催促下,麗麗這才會小小聲的嘟囔一句,“阿姨好/叔叔好”然後就躲在了媽媽的身後,來到幼兒園裡面,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和老師和保安伯伯打招呼了。

麗麗媽媽看到麗麗的表現很疑惑,於是諮詢了老師麗麗是不是在幼兒園裡被其他人欺負了,或是麗麗受到了了什麼巨大挫折,但是這些情況都沒有。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麗麗媽媽看到麗麗現在這樣,心裡很不好受,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就突然怕生起來,也不願意打招呼了,是不是自己的教育上出了什麼問題呢,麗麗媽媽反思自己平常也十分的注重孩子禮儀培養,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但其實這是孩子有了心裡的認知能力,要知道這種認知能力,是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必要的經歷。

根據專家的研究,在孩子6個月以後,開始會對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產生排斥的感覺,這樣的現象被人叫做是“陌生人焦慮”,也就是我們大眾口中說的認生了。一旦有了認生的現象,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大哭大鬧。對於教育學家來說,這種陌生人焦慮的感覺,可以看作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里程碑。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自己的認知能力得到了發展,能夠明確的知道了誰是自己的親人,是好人,誰是自己不認識的人。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當然了,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加,他也會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會分辨出這個人是誰,會在頭腦中思考:“這個阿姨是誰”、“這個叔叔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見過”“我不認識這個阿姨要不要跟她說話呢”等問題。這時候孩子就會表現出遲疑,猶豫,不懂得怎麼做,這是因為孩子正在進行自我的思考。

那麼這個時候要是家長一直強求逼著孩子進行打招呼的話,將會帶來這些危害:

第一種危害:家長強行讓孩子打招呼懂禮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人把打招呼當作是懂禮貌的事情,沒有懂禮貌的孩子會被人認為是“沒禮貌”、“丟人”,但是這樣的話語一旦產生,就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嚴重的傷害,孩子會因此而產生嚴重的情緒,變得很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看法,這樣的想法,可能將會伴隨孩子終生。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第二種危害:家長強行讓孩子打招呼懂禮貌,會讓孩子產生罪惡感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不停地探索。但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往往成人認為的正確相違背,於是成人會用成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如果我們強行要求孩子懂禮貌,那麼就是對孩子行為的否定,會加深孩子對自己做法的罪惡感,將來無論孩子怎麼選擇,是暫時順從抑或是堅決反抗,“自己很差勁”這種罪惡感都會形成,對事物的好奇心也會隨之減少。

逼著孩子“懂禮貌”,其實可能是在毀了孩子


如果家長這個時候一直要求自己的孩子去主動,去懂禮貌,那麼哪一天孩子真的遇到陌生人時,又怎麼可能懂得保護自己呢,這也是家長需要注意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