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面试后无消息,时隔三个月后该公司忽然给出了offer,该去吗?你怎么看?

邢小燕


该不该去,你要基于对方给你开出的条件,以及你自己的需求而定,不要意气用事就好。

我能够理解,有些人劝你不要再去,无非是说对方把你当备胎、不重视你。这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这也得看什么情况,有时候当一个备胎,也比什么都不当强,至少说明对方还有看中你的地方,应该高兴才对。

而且备胎一旦遇到了合适的时机,就能够转正。不信,历史上有很多那种先前不被看好、被忽视的孩子后来都登上了大位,反而是那种一开始就锋芒毕露、才华横溢的早早挂了,被备胎捡了便宜,甚至是第二备胎、第三备胎,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秦国的嬴异人是这样,三国曹丕是这样,唐高宗李治是这样,清朝雍正也是这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所以不要在意是不是备胎,关键要看能不能上位,看最终结果。只要结果是好的,哪怕过程有些曲折,那也是值得的。

找工作、换工作,道理也是一样的,对你个人而言,时隔三个月后该公司忽然给你发了录取通知,不要怀疑是不是对方有诚意,这个时候很可能正是你的机会来了。

如果你已经找到工作,那就要看你目前的工作是否跟三个月前的工作是否有可比性,哪个更令你心仪?如果你目前干的很好,已经适应了新的公司,待遇、环境等各方面还不错,那就不用再考虑这家公司了,毕竟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风险;如果目前工作不是太满意,先前这家公司更令你向往,那完全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换回到这家公司。

同时,你可以向先前这家公司了解更多的一些信息,比如为什么3个月没消息,忽然发Offer?有可能是先前的人不合适辞退了重新换人,这种情况下要看你是否自信,是否有能力把握;还有可能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暂停招聘,现在重新启动,这也是有可能的。选择相不相信,也要看你的直觉了。

当然,如果是社招,从面试到录用的流程一般都是比较短的,如果事隔三个月再给你发Offer,一般都会事先给你电话联系,了解一下你的近况和工作状态,然后征询你对对方还会不会考虑,这是最基本的程序,如果谈都没跟你谈,就给你发offer,那就要小心了——对方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那就没必要主动送上门!

其实找工作也是要讲缘分的,好事一定多磨,如果这家公司已经走了必要的程序,同时也是你想去的心仪公司,就不要在意时间长短了,毕竟能进去就是最大的机会,把握好吧。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你好,我建议你不要去。我也是搞招聘工作的,很清楚面试单位的那点小九九,我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当时面试的时候没消息,隔了三个月后面试单位突然跟你联系又要录用你。

三个月前你去面试,因为当时面试公司觉得有更优秀的候选人,所以录用了别人,没有录用你,因此你面试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可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新入职的人就走了,现在招不到更合适的人,所以HR想起了你,然后突然给你打电话,说要给你发offer。基本上就这个情节,我劝你不要去是有原因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公司一般在管理上和待遇上都是比较差劲的,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你去了可能也干不长,也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都过去三个月了,现在才想起你来,是因为实在招不到更合适的人了,才试着跟你联系,碰碰运气而已。如果这个岗位好招人,待遇可以的话,是不缺人的,该面试单位还会想到你吗?显然不可能。所以我说最好不要去。

还有,你试着想一想,如果三个月了,该公司一直都没有招到合适的人,现在不得已才打算录用你给你发offer,可见待遇一定不怎么样。如果这三个月期间,招了来,来了又走,走了又招,最后实在招不到人了,才想起你,然后突然跟你联系想要录用你,那么可见这个岗位和这个公司存在一些问题。不管是哪种情况,试问你还想去吗?

虽然说有的公司建立了后备人才库,以备不时之需。但实际上,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是现招的,都喜欢招用“新鲜”的人才,过了几个月还能想起你来的,往往都是实在招不到人了,被逼无奈才想要你的。而且,公司的后备人才库不止你一个人,招聘官肯定会对所有跟你一样的备用人才挨个的联系,为什么偏偏只能用你呢?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面试都已经过了三个月了,现在才想起你来,才想给你发offer,还有什么好去的呢?我只想告诉你,不要去。


Sir聊HR


面试完以后,面试官让回去等消息,三个月后给出的offer,我接到过,对,我说的就是华为。

当年我在外企,金融危机的时候被裁员,公司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找工作,面试的第一家就是华为。

这个面试说多了都是泪,早上7点起来,坐上公交,一路摇晃到了坂田华为总部,开始了一天的面试。

上午是两个技术面试,一个笔试,一个面谈,然后是一个HR谈话,这样整个上午就过去了,中午华为的秘书给我们打了盒饭,这个值得点赞,虽然饭盒的饭难吃。

中午体会了华为的休息文化,吃完饭后,看到员工拿出行军床,把灯关了,开始午休,我们也坐在位置上趴着睡觉。

下午有两点面试,一个是无领导小组面试,大家围着一圈,开始面试,这轮淘汰1/3,接下来可以看到跟我们一起面试的人越来越少。另一个是领导面试,也过了面试。

最后还有这个大的领导面试,这个领导下午没有空,我一直等到下午7点才轮到我,面试的时候,那个疲惫啊,领导看着也挺累的,这一轮就是随便聊,现在知道了,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相关的面试,问的是怎么看待加班啊?你的职业规划啊?你了解华为巴拉巴拉的。

最后到8点才面试完,到10点才到家,整整15个小时。

回来以后,HR有打电话来沟通薪水的情况,刚开始还觉得肯定稳了,可是一直等啊等,都没有消息。

后来我去了一家外企,有一天在路上接到华为HR电话,要我的邮箱,准备给我发Offer,我问他怎么那么久,他告诉我:“批准offer的老大一直没有批,一直在走流程。”

于是我跟他开始沟通offer相关事情,把offer先接了,我需要跟我现在公司做个比较。

有关offer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行业

行业代表职业发展空间,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且需要聚焦行业,培养自己的领域专业性,以便获得更多的快速发展机会。

2)公司

企业是使个人职业能力得以拓展,才华得以展现的舞台, 发展迅速的企业对于人才态度更加积极,提供大量机会, 如新部门,增加新项目,开拓新市场。

一家优秀的企业让人发展能力,获得成长和锻炼,增强信心,反之,一个缺乏活力,平庸的平台,则让人自大,慢慢落后。最终丧失职业竞争力。

3)岗位

岗位是具体的职业方向,如市场,营销,研发,IT,财务,行政,管理等,尽量进入企业主战场, 传统上,销售业务部,技术研发部,大客户事业部。 随着企业扩大,财务部,人力资源部,IT信息部都可以列入主战场。

主战场有最优质的资源,最多的升迁机会,公司的高层大多来自主战场部门。 如果在辅助部门,则职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裁员的时候,最先涉及的往往是非核心的边缘部门,所以主战场还能抗风险。 同一个岗位,不同的规模公司的成长性也差别很大。例如会计专业。

4)薪水

一个公司给与你的薪水多少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但是在工作头一两年,主要来发展机会,而且计较一点点的薪水差距,当然超过50%另说。

5)企业文化

还有就是企业文化,比如说加不加班,这个也是一个很大问题。

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比较,我当时的公司是外企,金融公司,给的薪水和华为得差不多,但是不加班,所以我就留下了,没有去华为。

所以说,留不留下来,不是看是不是备胎职位,而应该是根据对方给出的offer,跟你目前做个对比,如果可以就去,如果不行就不去。

欢迎关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职场干货,HR知识,认知成长。

阿布的分享


我才是碰到过最奇葩的这种事情。

以前在广东工作时,投过一次简历,老板也面试完过,说3天内答复,我知道这是敷衍的话,根本就不管了,继续其他面试。在另一公司上班半年后,那个公司打电话来说:之前您来面试过,非常符合公司要求,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进了公司优秀人才备用库,现在正式通知您被公司录用了,可以来上班…………。

我当时觉得这做法,很好笑的一个公司。说:不好意思,我已经上班半年多了。

对方还在吧啦吧啦,开始画饼,公司前途,公司氛围好…………

“不用了,谢谢”。然后我就挂了,本不想这么让他难堪,非要自己找不快。


不要看用户名


说说我朋友的故事吧,去年她面试了一家国企,主要做新零售相关的工作。很遗憾,当时没有面试上,但加了HR的微信。

她平常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读书心得,HR觉得她非常正能量,当这家公司成立新部门招人的时候,HR直接问我朋友对该岗位有没有兴趣,可以直接入职。

朋友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也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符,就辞掉了当前工作,加入了这家公司,一直干到现在。

所以,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不会无缘无故给你Offer,肯定是有什么打动了该公司HR。

或许,题主的表现相当的亮眼,但某方面败于最终入职的人,导致与该工作失之交臂。

但这三个月,入职的人不能适应公司的节奏,离职后职位空缺出来,HR自然想到第二顺位的你,直接发offer邀请你入职。

还有一种可能,是该岗位扩招,需要更多人手,HR就从以前面试的候选人中,挑选合适的人直接发Offer,邀请入职。

无论哪种情况,题主应该考虑清楚,值不值得。

一、该offer是否与目前的工作更有发展前景?

三个月,不知题主是否找到了新工作,如果目前的工作性质、薪资待遇、同事氛围等都比较满意,那我觉得还是留在目前的岗位。

毕竟,发offer的公司有很多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上一个人辞职的原因?也不知道该岗位是不是扩招?不知道公司氛围怎样?不知道加班严不严重?......

在未知面前做决定,不是明智之举?很容易做出让人后悔的事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梁宁《增长思维30讲》里的持续做出正确决定的方法——发散与收敛,决而能行。

首先要广泛收集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可以百度、行业网站、职场论坛、行业朋友同事寻找搜集。只有充分了解,才能逐步收敛信息,做出决定。

二、该offer是否更有利于职业发展?

工作,不仅仅是目前的状态,更是未来的铺垫。如果这份工作是自己期待的,对于职业发展有很大益处,那我觉得可以去试试。

只要考虑清楚,自己将什么放在第一位,很容易做出抉择。

想要高工资,如果新offer给得起,那也可以去。想要不加班,新offer刚好是这种情况,也可以去。

但答主更倾向于将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薪资什么的都可以让步,因为当你成为行业前20%的人,钱的事儿都不是事儿。

以上,希望对题主有帮助。看完了?点个赞,再走吧。


海格进阶


前同事,面试了某行的一个职位,属于是四大国有银行。她的面试经历了几轮,拖了大半年,中间她也怀疑事情黄了,但是最后给了她offer。最后她去了银行,晒的午餐真的是丰盛,不忙的时候,中午羽毛球可以打半下午,年终奖更是让人眼红。

这种国字头待遇好的单位,这些HR更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怠慢招聘的人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想想后面的甜头,暂时的低一下头有什么关系,谁出来不是混口饭吃,进去了就不用再受HR怠慢了。

几年前,与一个新进入公司的同事聊天,了解到她进公司也是有一番波折。本来已经获得offer了,但是突然总部叫停招聘,所有部门招聘冻结。她很郁闷那边都提离职了。一个月后,招聘进程解冻,HR重新给她发offer,她考量之后,还是选择了接受。当时的我觉得公司不是涮人玩吗?干嘛还要接受。

到了现在渐渐明白,其实不意气用事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是做选择,在当时情况下选择比较好的那个。如果意气用事,为了骨气而放弃给家人提供更好生活的机会,其实是不太负责任的行为。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清茗


扎心了老铁,就在上个月我碰见了我自认为和这种行为性质一样的事情,我是个设计师,上个月有个公司让我去做设计顾问,去谈了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她让我一周只用去一次,可以网络指导,整个公司设计部还剩一个人在岗,在这个年关在即的时间,大家都在坐等年终奖的时间段,是什么迫使这个公司人员流失那么严重,甚至总监、主创都走了呢。所以我没有答应这个工作。事后就在圈子里得知,原来这家公司在管理上出现了很大问题,导致员工不要年终奖就离开。



和您这个问题的相似度在于,一般面试我们会在三天内得到相关的确认,上班或者淘汰,您这个公司三个月后才给你答复,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他不够果决,“他”在面试和取舍上一直犹豫不决,那么今后的工作上可能也会出现拖泥带水的现象。

第二:“他”是否把您当做了“备胎”他在等他的第一选择的消息,然后所以也一直没给你消息?若是这样,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今后工作,“他”对你的责任心会不会有点弱。

第三:三个月后给您打电话上班,“他”是否思考考虑过事过三个月您是否已经找到新的工作?这样再来打扰是否合适?或是说“他”也遇到了什么问题?

希望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也祝各位能够工作顺利。


啃图姐


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去年9月份面试感觉还挺好,觉得成功率很高,结果一直没来电话,过了三个月到12月份突然来电话说让我去二面,一般要你去二面基本就录取了嘛,结果我回绝了,我当时感觉太不尊重人了,肯定是把我当备胎了,一面完的时候都和我说过几天来电话让我去二面,那你有更好的选择么至少HR和我说一下是吧,不然让人干等着啊,12月份电话来时也没有任何说辞,对于那么长时间不联系我后又来找我、至少给个说法吧,没有的,感觉太垃圾了,我工作的单位也是500强,他们那也是500强,我又不是没地方可去,或者说从比他们差的公司跳过去,那你搞强势一点我也认了,差不多的公司,你这种态度谁理你啊,现在想想一点都不后悔,不然就算去了工资也被压低、也不会得到重视


无敌的忧桑11


青梅的观点:是否接受Offer,本质上取决于你的个人能力,以及该公司平台的机会,和时间长短没有太大关系。

一、该公司在业界口碑好,平台机会多,自己也很心仪贵司,对个人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即便是龙潭虎穴,也会去


我有个同学小霞,刚毕业的时候很希望进入一家外企上班,但由于资历尚浅,面试太紧张,口语面试的时候表现不是特别好,在HR说等通知后,被告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再会另行通知。


小霞知道和这家心仪的公司失之交臂了,后来去了一家小公司工作。但我同学内心依然想去外企上班,所以痛定思痛后,她还专门去报了一个口语班,强化学习,偶尔会在朋友圈打卡。在小公司,同学偶尔也会去参加展会,接待外国客户,几个月过去,小霞的进步很快,和客户沟通畅通无阻。更意外的是,小霞收到了外企给的Offer。


小霞比较果断,没有纠结太多,欢喜的去了外企,后来还发展得不错,可以独立带领20人左右的团队。对小霞来说,外企的工作机会多,平台规模更大,资源也更丰富,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当自己实力不是特别强的时候,需要借助公司和平台给自己的履历加持光环。


二、个人实力特别强,但公司在3个月后才发Offer,需谨慎思考

我的前同事在上家公司已经管理职位,面试了一家奇葩的公司,面试的方式是群面,每个人都来问同事岗位职责方面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个公司的业务部门在某些问题上,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就打着招聘的名义,然后找人来公司面试,趁机咨询业务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个公司当时也没有给同事发offer,好笑得也是在3个月后给同事发了offer通知。我同事当然拒绝了,在面试的时候就没感觉到诚意,再经行业内的熟人朋友了解,原来业务部门的主管辞职了,并且还带走了两个下属,可想而知,公司的管理方面肯定存在其问题。


当遇到这个问题,就需要思考:

1、贵司是在诚意招聘吗?可以根据面试情况做一个基础的判断。

(有的公司是未雨绸缪,在招备选,有的公司打着招聘的名义,了解同类型公司资源及借助应聘人的工作能力解决业务问题)

2、你的能力匹配这个岗位,是不是公司还有更好的候选人在筛选?后来出现意外了,也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通知了你。

3、你的薪资福利还跟之前面试的一样吗?


总得来说,一般应聘,正规公司的HR都会给面试者一个明确的答复,除非是自己本省能力欠缺,后来在发现你的优势后,又重新应聘了你,也就是第一种情况除外。其它情况,我是不会选择去的,因为妥协的选择对大家都不好,勉强来的工作怎么做得开心呢?


青梅一歌


面试后无消息,时隔3个月后忽然给Offer,到底要不要去?关于这个问题,我这里有3点思考,和题主共同探讨。


一、面试后如果非常渴望这个Offer,请保持沟通。

看题主的意思,应该是面试后就坐等企业通知了。其实这里还可以有更优化的做法,也许结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讲一个我同事的例子:

他和另外一个人同一阶段面试我公司的运营总监,另一个表现要比他略好,本来要择其一录取。面试过后,这个同事就主动找HR沟通,表达了他对这个岗位有多渴望,了解了一下目前岗位的竞争程度,想办法从HR那里获知领导对他的评价,事后还发来了他的一些作品。虽然领导有些偏向另一个人,但对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兴趣,因为他的期望薪资略低一些,而他的诚恳态度竟然把领导打动了,公司要新建一个部门,正好需要人,就把他们俩个同时招进来了。更为戏剧化的是,他的竞争对手在干了一个月之后离职了,他就兼任起了两个部门的负责人,仕途一片光明。

这个事情并非告诉你要多积极主动,只是在提醒和HR的沟通有多重要,展示自己的诚意有多重要。

面试后1-2天,可以主动询问HR面试官对你的评估,具体到哪个阶段,对你有多大把握等。企业能在三个月之后想起你,说明你当时是有“备胎”的资格,这不是个贬义词,面试中能被当做备胎没什么不好,至少有希望被录用。

诚恳表达你的期望,了解企业对你的评估,明确面试的流程和阶段,也许你的offer就不是三个月后接到,有可能就是当下或者一周以后的事情。


但是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我们来解决题主的困惑。

如果现在是这样一种情况:你正在找工作,还是这个公司给了你offer,不存在时隔三个月问题,你会如何做选择?所以有必要搞清楚我们决策是否去一家公司可以看哪些因素。

二、决策去一家公司的主要影响因素


1.岗位匹配度

这个不仅仅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候选人更应该把这个因素作为重中之重考虑。通过面谈,了解了岗位的诉求,结合自己的过往经历、优劣势、发展规划来判定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因为有些人深谙面试技巧,面试表现会非常突出,但是平心而论,还是要对自我做一个准确的评估。岗位和自身能力匹配度足够,个人认为60%以上为宜,才是你接受这份工作的首要前提。

我早些年还没接触运营工作的时候,带着数据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功底去面试一个运营经理的岗位,可能是和面试官聊的比较投机,面试官当场拍板就决定录用了。
我回去仔细评估了一番,其实对于运营这个岗,我是0经验,何况直接上来就是运营经理,还要带团队,胜任力不是很够。但是还是年轻气盛,加上虚荣心以及被各种鸡汤灌的七荤八素,接受了这个Offer。
上任之后,发现和我想象中差距太大。带领运营团队自己多少是要有一些运营基础的,我虽然有团队管理经验,但是专业知识方面有欠缺,工作略显吃力,也没有如我想象中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很快胜任。一个月的时间,辞职了。后续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才有了运营方面的积累。

所以,接受Offer之前先评估自身能力和岗位的匹配度,匹配度足够,再考虑其他因素。


2.和领导的契合度

很多人说我们无法预料我们会遇到怎样的领导,只能调整自己去适应领导,这话没错,但不代表我们有选择的时候不去选择。当我们通过面试能够了解到一个领导和自己的契合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作为我们筛选offer的影响因素之一。面试的时候总会碰到直接领导,而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和直接领导的交集比和家人的交集也许都多,所以能否和这个领导打好配合,合作好,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一定程度上这个因素比什么企业文化、创始人、公司发展前景还要来得重要。

把握几条标准:

  • 领导和你对待工作的理念一致:比如务实,不抱怨,结果导向等;

  • 领导知道你的优势和短处,鼓励你扬长避短:优秀的领导不是招一个完美的人,而是招一个合适的人,即长处发挥到极致又能避开劣势的人;

  • 领导有一定的野心:领导想着往上爬,领导的位置才有空缺,你才有机会。

这些面试的时候通过领导问你的问题、接待你的态度、面试过程中的好多小细节都能有初步判断,请留心。找到和自己契合度高的领导,未来的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并且在和领导相处上也能更加顺畅。


3.公司所处生命周期。

这听起来又是一个比较抽象难判断的问题。先来普及一下基本概念。

这好比一个人的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阶段。最有拼劲和潜力的是青年和中年阶段,类比到企业中就是成长期和成熟期。

  • 成长期的企业能倒逼我们快速输入,提升自己,伴随着企业成长个人也会快速成长;

  • 成熟期的企业各项制度、流程都非常完善,一个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好的职业习惯和思维模式,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创业期并非不好,只是风险过高,随时有倒闭的风险,工作无保障;

  • 衰退期的企业开始走下坡路,那个人的事业发展可想而知。

因此面试一个企业,多对企业进行关注和研究,获取企业的动态和相关数据,公司成立年限是一个重要指标,还有业界口碑,年报数据,非上市公司主要关注企业的一些动态新闻、尤其是负面信息,还有并购信息等,包括和面试官的面谈都是一个获得信息的途径。

尽可能全面的获取企业的相关资料,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衰退期可以直接PASS,其余三个阶段的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个人喜好灵活做出选择。


4.其他个人的一些因素。

列举几个:比如距离、薪资、加班强度、薪资和加班强度的相关关系、行业、企业性质等。这就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做出选择了,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更看重哪些。


考虑了以上因素以后,我们来看题主提出的这个新增变量:三个月前没有给的offer,三个月后给了,这当中可能多了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可能由于当时招到更合适的人,结果那人干了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离职,然后公司要么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要么岗位流动性大,或者也没有考虑别人,直接给你打了电话。

这些原因也许能说明这个岗位流动性大,但是于你而言,有什么不一样?你依然可以依据我上述提的四点决策因素来考虑这个Offer值不值得你接受。记住:岗位匹配度、领导契合度、企业生命周期、个人看重因素。

当然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个人因素里也许你非常看重岗位流动性,就是为什么这个岗位总是招人总是走人,基于这一点你可以和HR沟通,如果触到你的雷区,那也许就是让你决策拒绝的因素。如果这一点对你影响不大,其他决策因素也可以按照我上述说的逻辑来思考,而非单考虑三个月后才给Offer这个因素。

仔细思考后,你肯定会有适合你的完美答案。


三、职场即生活,在做其他决策时,学会化繁为简,再考虑主次矛盾。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纠结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阵脚,而影响我们真正的思考。

如上述题主的困惑,化繁为简后,这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给你offer,你要不要接受的问题。三个月后给的Offer到底在你决策的时候起怎样的作用,需要你把问题简化过后加入这个变量再做思考,而非一开始就想当然地把这个当做主要矛盾来抓。

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亦如此,学会把问题简化。正如找句子结构,把句子精炼到最简单的样式后,主谓宾还是主系表,然后再去看那些形容词、助词、语气词的作用会豁然开朗。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会一目了然。


我是流沙,更多职场成长建议,欢迎关注并私信我,我们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