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多少人看電視劇(電影)首先奔著演員再去看作品?

不許人間現白頭


個人認為奔著演員去的佔大多數。

但這種情況分兩類:第一種是觀眾知道這個演員的演技不錯,所以看到有這位演員參演的話都會去看上一看,反面教材就是如果這個演員的演技太差,觀眾心裡也知道,那麼大家看到某個演員就不想看某部作品了;第二種是粉絲群體,他們就是奔著自己喜歡的那個人去的,凡是他/她參演的都會看,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就是一種我見不到真人,我總能在熒幕上見見吧。這種的話基本就不考慮演技了,也不考慮劇本劇情如何,反正是這個人演的我就看。

當然不否認也有不少人是衝著這部電影或這部劇的本身去的,但是你要知道,很少有觀眾說完全把演員因素排除在外的。


一隻羊說


把電影當成一部會行走的書就可以了,這樣回答你的問題就比較明瞭了。

電影的雛形或者來源是編劇,有的直接就是小說改編,那麼你想,如果是你想看一本書是奔著什麼去的,當然是作者,或者是出版社,亦或是前面寫序的人。那麼一部電影呢,在電影沒有公映之前,一般都是通過什麼來宣傳的。


大部分是宣傳故事,還有主演,有的是名導演拍的,就宣傳導演,或者宣傳主題要弘揚什麼風格,比如最近放映的《我和我的祖國》好多人都是衝著愛國主題,加上故事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還有再就是致命演員就有幾十個,隨便衝一個演員,都回去看的,當然這個影片大賣的原因主要是愛國主題,還有精彩的故事。

那麼什麼是電影的作者呢?

我想至少1原著算,2導演、3演員。有時候一部電影出名尤其90年代以前的電影,你小的時候看的電影都是演員代表了一部作品,比如提起《方世玉》你想起來就是李連杰,

《霍元甲》你想起來的是黃元申,這些都是以前影視作品比較少的時候,觀眾記住的都是主演的名字。我要問你霍元甲電視劇是哪個導演的你未必能說出來。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電影,觀眾都是衝著演員去看的。

但是隨著影視作品每年的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影片太多,出了名的演員也太多了,慢慢的隨著電影宣傳對導演力度的增加,導演慢慢的就成了影片的主要宣傳對象,也許是因為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導演的權利越來越大,或者一部電影掙錢最多的個人應該是導演吧,(不然為什麼現在的名演員為什麼都要做導演呢)觀眾有時候選擇一部電影就衝著

導員去,比如馮小剛、管虎、張藝謀、還有新生代的郭敬明等等。

總結一下,一部好電影一定不是演員佔了所有的功勞,但是當一部電影成型後,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卻是演員,所以相比後臺的大量工作人員,演員更能代表一部作品,如果你只是普通觀眾,你才不會關心美工,武打設計,音樂,等等,只要影片好看就行,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衝著演員去看一部電影的。

種草影視,歡迎關注,和您一起發現影視的美!


種草影視


很多人看電視劇(電影)都會衝著演員去看

不然為什麼會有明星效應這個詞

因為有明星才有號召力,才有話題,如果劇本湊合燈光攝像剪輯後期特效說得過去那票房就妥妥的了好吧。

如果上述全辣雞演員演技又不在線被定義為爛片範圍也無妨啊,某博某吧某乎之類僱點水軍刷關注度,被罵也無所謂起碼話題起來了,再不濟導演或者編劇公共場合哭幾場賣賣慘賣賣情懷,明星們緊接著再來“堅強不哭”助攻下那又是一波人上趕著來送錢。總而言之吧明星效應好吧,互惠互利大家都有小錢錢可以拿!

相比而言劇本再好又怎樣?燈光攝像剪輯道具水平再高觀眾懂嗎?觀眾們只知道看臉好吧?《十二公民》某瓣評分挺高的吧?某乎挺多叫好的吧?那又怎麼樣呢票房多少賺了多少呢?有多少人知道?

你何冰韓童生演的再好演技再高又怎麼樣你不是明星沒有號召力沒人來看你怪誰?《一個勺子》劇本牛逼?陳建斌你演技好瞅你那痴漢大叔的顏也沒人會來看啊!《歸來》演員陣容牛逼?鞏俐陳道明哦挺有名的哦。。who care啊?有鮮肉嗎?有女神嗎?都沒有我們幹嘛要來看倆歲數加起來小100的人的片子呢?

《可可西里》中國最好的前十部電影?來告訴我演員是誰?來你去查查那年這部片子賠了多少錢,陸川一世英名毀於此片好吧?當年要是咬咬牙請幾個一線來至於那麼慘?相比而言人管虎導演就是有遠見,即使劇本三觀略歪值得商榷但至少管虎作品邏輯是有的,選了瞪瞪峰和p王的關鍵角色就是神預判啊!竟然還有人無知地認為要劉星去演瞪瞪峰的角色?exo me??真要這麼做票房至少打對摺好吧?!劉星有什麼能耐?!他能得百花獎嗎?!關鍵是最後還請了某組合全員來出演了整整3秒的關鍵鏡頭,這操作不談了好吧,胖頭魚藍貓7進7出的操作水平啊,突出一個牛逼,這三秒至少帶來了6位數的收益,這效率值誰不服?

所以說其實有大量的人看電視劇(電影)是奔著演員去看的。這件事也有兩面性。

1.那些好好拍電影的演員能有更強的票房號召力

2.流量明星可能從來不缺市場


魚君娛樂電影


其實我不這樣認為,只要你用心演哪,我覺得本身題材好,劇情飽滿,演員用心,都是值得看的,現在小鮮肉系列太多,沒演技也很多。

《大話西遊》

這部劇看過的人應該不是特別多,但是出演這部電視劇的人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張衛健飾演孫悟空,林志穎飾演哪吒,李燦森演沙和尚。(不混字數,只寫比較出彩的人)這部劇的內容也會名字《大話西遊》差不多,比較大話,比較騷。說的是天外飛來三個石頭,就是孫悟空、哪吒和那啥。必須要這三貨合成一體然後在加上《三藏真經》的力量才能打敗天魔,才能拯救世界......

可能看的時候比較年輕,然後張衛健和林志穎確實也演的不錯,所以一直還記得這部劇,記得喜歡亂來,活潑可愛但是最後終於成長的孫悟空,也忘不了那首大家都最愛唱的兒歌。

“大笨熊會跳舞,小猴子會爬樹,狐狸會翻跟斗,嗨,山豬山貓山羊山中有隻老羊,看見老孫在發呆.......”

林志穎在裡面也演的不錯,因為戲裡戲外都是年輕人,本色出演吧,我現在還記得他冷冷的裝B的樣子,賊騷。

還有李燦森,那這部戲裡的沙和尚是個發明家,看起來傻傻的其實很聰明,在那一關,如果不是他誤了,可能整個團隊就炸了.....

《機靈小不懂》

這部戲裡面還是有張衛健(小時候張衛健真的是電視劇之王,相當於電視劇界的周星馳)........還有李冰冰和何細鎂。

張衛健演的小不懂很長一段時間是我最喜歡的電視劇主角,張衛健在裡面飾演一個從小被收養的小和尚,因為皇帝的拜託,去一個學校當老師順便找一個人........然後按照套路這個老師肯定是要各種打破傳統裝得一手好b的,然後師生關係不能差的。最騷的是有個學生,看起來特別慫其實是太子......然後他和小不懂的關係肯定不能差,小不懂老師帶著懵逼太子各種裝b各種逆襲。還幫太子進化成皇帝,自己也當上了太子太傅走上人生巔峰......然後高潮來了!!!原來老皇帝要不懂找的人是大皇子,最坑的是這個大皇子,就是不懂!!!!原來慫逼太子就是他老弟,而且他是慫逼太子老哥的事情被慫逼太子知道了!!!

然後按照套路,不懂肯定是懵逼的,但是太子肯定有點慌,因為電視劇裡的設定不懂比他更有資格繼承皇位,但是他已經當了皇上......

當時就是一臉複雜的表情.....但是因為要需要不懂的幫助,所以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但是一切問題解決之後,送給他老哥的就是一杯毒酒........

要是正經一點張衛健肯定炸了,但是這是一部喜劇啊,所以喝了酒的張衛健為什麼卵事,友誼天長地久,帶著他的師生戀對象李冰冰退隱山林,多年之後還搞個同學聚會,個個學生都發育的賊牛逼,然後歡聲笑語中全劇終。


皮皮哈撩影視


我看電視劇或者電影先奔著演員然後看作品,如果演員不認識就看評分。

一、電影

看電影的時候我會先看看演員都有誰,聽說過的會有點興趣,如果有名的就會看看簡介,劇情吸引我就打開看看,看半個小時後發現演技或者故事不吸引我後會果斷放棄。

我比較信得過的電影明星有:古天樂、葛優、周潤發、周迅、梁朝偉、黎明、張曼玉、章子怡、鞏俐、張靜初、湯唯、黃渤、王寶強、周星馳、陳坤、劉德華、徐崢、張涵予,最近幾年鄧超表現得也可以。

但是衝著明星看正是因為相信這些明星的演技,並不代表他們演了我就會覺得這個片子好,還要看劇情和演技,演員只是讓我在茫茫片海注意到了它。

二、電視劇

這些年電視劇野草般瘋長,各個視頻網站都會推出自己得自制劇,很多新生代演員見到沒見過,更談不上名氣,所以只能看評分和劇情簡介後再決定看不看。

在電視劇中我比較信得過得演員有:唐國強、胡歌、劉濤、蔣欣、王凱、陳寶國、陳道明、靳東、孫儷、閆妮、張一山、趙薇、佟麗婭、沙溢、姚晨、蔣雯麗、倪大紅、白百何、趙麗穎,還有一些不錯得演員,但明顯都是已經有作品證明自己實力得演員。

三、決定性因素還是評分

每年都有很多電視劇電影出來,加上現在很多外國片子也湧進內陸市場,所以能夠分給一個電視劇的時間真的不多,這就需要這個電視劇去搏出位,因此我也就能理解一個電視劇或者電影還沒有拍攝完畢就開始宣傳造勢,真的是有熱度了才會去關注,這樣才會有觀眾有收益。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演員的演技和劇本的質量是片子質量的保證,而有演技又有名氣的演員才是這個片子不至於被埋沒的關鍵。


粗糧饅頭O


有幾個好演員值得觀眾去看。下面咱們就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吳京。吳京的《戰狼2》成為中國內地票房榜第一名後,由他參演的《流浪地球》最初觀眾就是奔著吳京去看的,票房高達46億元,認為吳京出演必是精品,即使只是一個配角,之後吳京在《老師,好》只是出演一個體育老師,鏡頭只有那麼一點,放在預告片中,觀眾還是去看了,票房已經突破3億多了,對於一個青春校園片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吳京已經是導演心目中“票房擔當”,吊打一眾小鮮肉,期待吳京的新電影《攀登者》。

第二個:古天樂。自從古天樂因為做公益,為內地貧困山區蓋了很多所小學後,就成為“除了太陽誰都不能黑”的男神了,所以古天樂每次有電影上映,大部分觀眾就會去貢獻票房,為什麼呢?因為觀眾認為古校長肯定是沒錢建小學了所以才出來看電影,不管古校長的電影是好還是壞,支持的就是古天樂這個人,所以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古校長的新電影《使徒行者2》嗎?

第三個:星爺。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我們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所以2016年星爺的電影《美人魚》上映後取得了33.92億元的優秀成績。說起星爺,我們總會想起《大話西遊》這部電影裡的一句臺詞“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我們錯過了星爺那時候的電影,所以我們會去看星爺現在拍的電影,因為星爺給我們童年帶來了快樂。

假如星爺有新電影上映,你還會去支持嗎?

小編暫時只想起這三位,各位想起了可以寫在評論區哦!風裡雨裡,小編在評論區等你哦!


小寧娛樂說


簡單點解說,舉例吧,

楊洋是近幾年人氣和實力都很優秀的演員,他從新紅樓夢開始嶄露頭角,盜墓筆記讓他受到關注。微微一笑很傾城裡面的肖奈讓他人氣達到頂峰,從這部劇開始,他被稱作流量小生,一舉一動都被熱議。

那時的楊洋也算在電視劇領域紅透半邊天,轉而也想在電影方面有所建樹。恰巧當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編為電影,楊洋的外形氣質人氣都符合人物要求,當之無愧的被選為男主角夜華的扮演者。

夜華和肖奈可是小說界的兩大男神,能讓楊洋一人集齊真的是很難得的機會了。不巧的是幸運接連不斷,全職高手裡面的男主角大神葉修也花落楊洋。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就引來了無數非議,原著書粉眾多,覺得楊洋滿足不了他們對葉修的期待。與此同時三生電影裡面楊洋被黑的很慘,給楊洋帶來很大的壓力,好在作者蓋章楊洋並全力支持他,讓楊洋和粉絲欣慰了很多。

全職高手是一部電競題材的電視劇,主角葉修是一個傳奇的電競大神,是眾多粉絲心中的男神。而楊洋出演男神向來帶感,往那裡一站就氣質不凡,所以粉絲心中這部劇楊洋一定會很出色的完成。書粉和電競愛好者就對楊洋褒貶不一了,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這部劇的主角葉修在隊伍屬於精神領袖,是絕對的男一號。其他重要角色除了江疏影的老闆戲份比較重,另外的配角都是一些新人出演,所以這部劇播出之前也是楊洋的追隨者比較多。

如今劇集播放接近尾聲,評價和播放量都及格,大家對楊洋的評價也非常友好,看來楊洋果真和大神系列有非常大的緣分,不知道下次楊洋又會解鎖哪個大神呢?


Flower女人花


應該會有很多人,看電影電視劇都是先看演員再決定看不看。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電視行業“氾濫”,大量的影視劇產出,應該屬於商業模式下追求量變,真正好的影視作品是少的可憐。

個人覺得奔演員去看影視作品的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演員是小鮮肉(其特點就是長得帥、年輕)。當下的社會小鮮肉很受歡迎,都是大流量明星,至於流量哪裡來的就不得而知了。我作為一個90後,我感覺我很老,很多明星聽都沒有聽說過,居然是火到不行的人,也沒有看過他們的作品,實力就不好說了,怎麼火起來的真是不得而知。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些小鮮肉是靠什麼成為明星的。所以,這一類人看影視作品,主要是為了看小鮮肉和支持他們所謂的偶像。

二是看演員實力的。這類型的人還是佔大多數的,演技好有實力的演員出的作品,才耐看、能看。比如說:成龍、周星馳 、李雪健、張少華、李連杰、張家輝、梁家輝、劉德華、古天樂、劉青雲、周潤發、吳孟達、吳京、沈騰、文章、張嘉譯、張譯、閆妮、胡歌、彭于晏、張一山等等等等(排名不分先後)。還有很多優秀的演員,也列舉不完。這些演員的作品差的應該很少吧。

個人覺得影視作品得要靠演技實力說話,好的劇情好的演員就是好的作品。而判斷一部作品好壞,是票房,是影迷的評價為標準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才上映的片子,差距太明顯了。我們國家,影視行業都是充滿了商業氣息,都追求快速拍完上映,找一些流量明顯出演不考慮質量,所有就有很多“爛片”“神劇”。

好的作品是需要時間和精力慢慢打磨的。個人覺得演技不好,沒有天賦那就多下功夫,多花時間,多努力就好了,不要追求速度。國外很多大片都是需要幾年的時間去完成一部電影,國內好像三個月就可以搞定(不崇洋媚外,承認差距),所以作品質量顯而易見。

所以,我覺得很多人看電影電視劇還是會看明星是誰才選擇要不要去看的。當然因為什麼原因而去看,都很正常,都是個人自由。

純屬個人觀點。


亂視音熊


院線電影的話首先是奔著演員去的,再去看作品。

比如說《我不是藥神》徐崢,得益於這些年的《人在囧途》、《泰囧》、《心花怒放》等等一系列幽默喜劇,徐崢給我們留下了喜劇演員的印象,而且徐崢參演和導演的作品基本是款款爆品。抱著又是一部爆米花式的喜劇商業電影走進電影院,隨著劇情的深入發現,這壓根不是喜劇啊。雖說電影中有的片段確實搞笑,但是電影整體上是在講社會問題,但是不妨礙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再比如《夏洛特煩惱》就是相反的例子。電影2015年9月30日全國公映,在這之前2012年沈騰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臺,憑藉著郝建這個名字開始在大眾當中有了名氣。但是在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一個是電影的名字,感覺怪怪的,還有相對其他電影的主創人物也不是很有名氣。隨著電影的播放,很多人都成了自來粉,人們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不是奔著演員更多的是奔著電影本身。當然隨著近幾年沈騰的爆紅,沈騰本身就成了優秀喜劇電影的代名詞,有他主演的電影人們更願意掏腰包進場。


毛驢自娛


因為自己的偶像或者是喜歡的演員出演,你就會去看嗎?說個自己的小故事。昨天我向朋友推薦新劇《安家》,告訴她是她喜歡的娘娘主演的,可她卻反過來問我誰的編劇、誰的導演。當聽說編劇是曾經寫了《蝸居》《王貴與安娜》等一系列家庭劇的六六時,她很隨意地來了一句,那還可以看看。

演員之所以稱之為演員,就是為演繹而生。演戲就是他們的工作,而產出的作品,卻不僅僅是演員所能決定或保證質量的。因為劇作是一個團隊協作的過程。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個影視作品會涉及的流程:前期,主要是劇本,編劇團隊,對,你沒有聽錯是團隊。看看好萊塢,一個編劇罷工,就能讓整個行業震動,就可以想想編劇的力量。伴隨著影視劇市場的越來越成熟,對於編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純地指望一個編劇能把整個劇作支撐出來,難之又難。

正式開機,製片人、導演、藝術統籌、演員、攝像、燈光、美術、服化道、後期剪輯、動畫……究竟有多少,最簡單的方式,請每次電影散場前,多停留3分鐘,坐下來把那麼整屏整屏密密麻麻地字幕開完,這個感受絕對的清晰震撼。


所以演員僅僅是其中一環。單純地因為演員去看一部劇,未免有點膚淺。可能有人會說,這就是明星效應啊。我們細想,也許你會因為某個演員走進影院或者打開電視,但當一系列情節拖沓、鏡頭語言幼稚、劇本不知所云……試問你真的看得下去嗎?會單純地因為喜歡你的偶像,而無原則地吹爆這個劇嗎?相信成熟的粉絲是不會的,他們可能會去經紀公司的微博頁面上倡議:以後不讓自己的偶像接這種劇。也就是說,當除了演員,一旦其他環節問題多多的時候,已然大家不會因為演員去看一部影視作品。

這裡還要說個別的劇作,其實在播出的時候,人們的對於演員的熟悉程度,才僅限於模糊知道。卻因為這部劇的製作精良、演員的演繹到位,而被追捧。比如19年夏天的記憶《陳情令》陳情一曲,驚豔了整個夏天,也帶火了王一博、肖戰,還有一幫陳情男孩。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這部劇拍攝到播出前,人們並不看好,吐槽演員的此起彼伏。

但是卻伴隨著劇作的播出,討論度、關注度越來越高,而劇中的兩位主演,也因此一躍成為2019的頂級流量。連大爺大媽都開始認識王一博、肖戰了,甚至芒果臺的《天天向上》每一期都會給王一博無數個特寫,以帶動收視率。從這裡來看,反而不是因為演員而讓電視劇大火,而是電視劇成就了演員。

相信,為什麼去看某部電視劇,大家都會有某個理由。但對於今天的觀眾,已經不能簡單地因為某個演員而讓電視劇成為熱門。人們奔著的是影視劇作團隊對於影視作品的態度。

如果在用十年磨一劍的心,去做影視劇。相信即使沒有知名演員的加持,也能夠成為經典。別忘了87版的《紅樓夢》,那是一個沒有明星主演的電視劇,卻成為永恆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