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民國才女奇多,但是很多紅顏薄命,感情不坎坷,今日繼續講述民國才女系列,張愛玲的傳奇人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傾城之戀》

1995年9月8日,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的家中,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去世,逝世一週後才被人發現,享年75歲。她在躺在空曠的地板上,身上覆蓋著一件毛毯,旁邊是一張展開的稿紙和一隻未合上的筆。都說人生如戲,那麼張愛玲的一生是一齣戲,那麼這出戏的名字,應該叫做傳奇。




張愛玲,本名張煐,於1920年9月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張家公館,後因入學需要,母親黃逸梵以英文名Eileen音譯改名為愛玲。

張愛玲家世顯赫,出身名門,其祖父張佩倫是同治年進士,曾為督察院左副部御史,其外曾祖父則是晚清名臣李鴻章。在張愛玲兩歲時,全家搬到了天津,此時的張家賴著先人的餘蔭是衣食無憂,四歲時家裡專門為他和弟弟張子靜請來先生,這是她受教育的開始。同年,她的母親撇下一雙稚嫩的兒女,以姑母張茂淵一同赴英國留學,藉此逃避不幸的婚姻。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8歲時,張愛玲一家又搬回上海,她的父親是嗜毒成癮,打了過度的嗎啡針,生命垂危,父親被送往醫院救治,母親回國,家裡的一切都變成了西式風格。她也學著如何做一名淑女,父親康復後不拿生活費,而是讓她的母親為家裡貼錢。父母二人時常發生劇烈的爭吵,最終兩個人協議離婚,一個弟弟跟著父親,但仍可以去看望母親,從此她的原生家庭分崩離析,再無任何色彩。




1931年11歲的張愛玲進入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名校。在學校,她成績優異,學習很好,作文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閱讀。

1932年,張愛玲在校刊上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不幸的她》,

1933年,她發表了第一篇散文《遲暮》。她在學校住讀,平時不怎麼回家,對那個家的印象也只停留在"昏睡"的狀態。直到她有了一位繼母,張愛玲的繼母是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蕃,與她的父親張志沂於1934年結婚。她的這位繼母雖是大家閨秀,卻是吸食鴉片,常虐待她和弟弟。

1937年,張愛玲中學畢業,她的母親從國外歸來,她是欣喜萬分,但與此同時,他與父親的感情卻陷入了危機。父親察覺出她的心是向著另一邊的,覺得她是個叛徒,因此當張愛玲向父親提出留學的要求時,他大發雷霆堅決反對,而這件事只是暴風雨前的電閃雷鳴。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1938年,日本進攻上海,張愛玲被炮火生成的睡不著,便請求父親讓自己去母親家住上一段時間,兩個星期之後她回到家中被繼母劈頭蓋臉的苛責,繼母責罵她目無尊長,不回家住卻不告訴她這個當家主母,張愛玲被扇了一巴。繼母還惡人先告狀,誣陷張愛玲打她,父親不聽她辯解,一上來就是頓拳打腳踢。

張愛玲後來回憶"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著我的頭髮一陣踢"。若不是有人攔著,她想他恐怕得被自己的父親打死。

張愛玲被關在一間空房間裡,父親揚言要一槍斃了她。後來她患了嚴重的痢疾,父親不給請醫生也不給她買藥,她病了半年差點喪命。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活下來的張愛玲唯一的念頭就是逃離這個家,她離家投奔母親,殊不知她逃離了地獄就進入了另一個牢籠。

張愛玲曾說"我一直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母親"與母親少有的接觸反而增添了幾分鮮感與神秘感,從而維繫了她對母親的愛,但這一切都抵不過現實的無情。

到了母親的家,並沒有想象中的溫暖,母親對她的態度冷漠疏遠,她反倒像是寄人籬下看人眼色過日子。張愛玲徹底斷了夫妻那邊的聯繫,因此生活費、學費都只能有母親出,但她的母親經濟條件有限,每次在向母親開口要錢,她甚至覺得母親在懷疑她是否值得這些犧牲,或許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張愛玲懂得了經濟獨立的重要性。

母親希望將她培養成淑女,她也遵循著母親的意願努力的做一名淑女,偏偏事與願違,她孤獨懶散慣了,不管怎麼學都做不好,她在母親的眼中看到了失望與不耐煩,這使她變得愈發自卑。




1939年,張愛玲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改入了香港大學,在香港求學期間勤奮用功,苦練英文,獲得了好幾次獎學金,為的是能夠將來出國留學深造。

在港大,她結識了斯里蘭卡女子炎櫻,她的終生摯友。同一時期,她的《天才夢》獲得西風雜誌徵文比賽名譽獎第三名,這篇散文被她視作文學生涯的處女作。她在《天才夢》的最後寫道"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彷彿也預示了她坎坷曲折的一生。

1942年由於香港淪陷,張愛玲求學生涯中斷,返回上海。又在聖約翰大學讀了兩個月後因經濟困難輟學,正式開始了她的文學創作生涯,最初她為《泰晤士報》、《二十世紀》等英文雜誌撰稿。

張愛玲從小便對服飾有一種難言的喜好,她愛穿奇裝異服喜歡標新立異。她對服飾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於是寫了一篇長文,題目叫《中國人的生活和時裝》,並配有12幅自己手繪的插圖。文章很快被刊登在《二十世紀》,而此文就是後來收入《流言》的《更衣記》底本。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1943年張愛玲受到周瘦鵑的賞識,她的《沉香屑·第一爐香》在《紫羅蘭》發表,該小說使得她在上海一舉成名。而後,張愛玲陸續發表《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在上海名聲大噪。她的天賦與才氣受眾多文學名流青睞,而這其中便有汪偽政權宣傳部副部長,胡蘭成。

胡蘭成讀了張愛玲的《封鎖》,欣賞她的才華,便想與她見上一面。張愛玲面對胡蘭成的貿然造訪,她將其拒之門外,胡蘭成不死心,從門縫裡偷偷塞了字條給她,上面寫著拜訪原因以及聯繫方式,並乞求與她一見。

隔了一天張愛玲登門拜訪,胡蘭成見了張愛玲本人才發現她的文與人反差極大,一是張愛玲個子很高,二是覺得她坐在那裡不像個作家,倒是像個未成熟的女學生。兩人初次見面一談就是5個小時,好似無話不談的知己。臨別時分,胡蘭成送張愛玲到巷子口,二人並肩而行,他忽然說了句"你的身材這樣高,這怎麼可以"。胡蘭成回到家中給張愛玲寫了第一封信,信中稱張愛玲謙遜,難得有人那麼懂她,她回信給胡蘭成"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以後胡蘭成每隔一天便都能去看她,有一次胡蘭成談起他那張登在在《天地》上的照片,第二天張愛玲就把這張照片贈與胡蘭成,她在相片的反面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此時的張愛玲年紀23歲,胡蘭成則比她大15歲,結過兩次婚已有家室,所以這段戀情從一開始就註定飽受爭議,那對張愛玲來說,愛了就是愛了無關身份無關政治。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跟他提出了離婚,沒過多久,胡蘭成便向張愛玲求婚。因怕時局動盪,胡蘭成的身份怕會連累到張愛玲,兩個人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只簽了一紙婚書,由好友炎櫻為證婚人,婚書上寫著: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好景不長,胡蘭成的工作調到了武漢,在此見識了護士小周,風流成性的胡蘭成很快移情別戀,這兩人郎情妾意好不快活,張愛玲得知此事心中難免惆悵,卻也沒說什麼。

1945年日本投降,胡蘭成大勢已去,開啟了逃亡生涯,他改名換姓,幾經輾轉在溫州落腳。張愛玲的去溫州尋夫,卻不想此時胡蘭成的身邊已經有了另外一個女人,範秀美。胡蘭成在范家避難,兩人眉來眼去好了起來,對外以夫妻相稱。雖然胡蘭成沒有明說,但張愛玲早已看穿二人的關係,高傲如她對此表現的寬容大度,甚至還主動替範秀美作畫,可剛剛畫露出臉龐畫出眉眼鼻子,她忽然挺底怎麼也畫不下去了,胡蘭成問她,才說:"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裡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

她的心很小,只能裝他一個男人,可是他卻裝了好幾個女人,她怎能不委屈不傷心,但真正令張愛玲死心的是胡蘭成的態度,小周在武漢因他被捕,胡蘭成居然要回去自首,張愛玲當下讓胡蘭成在她與小周之間選一個,可胡蘭成卻含糊其辭,張愛玲傷感的說:"我讓你選擇,你到底不肯,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雖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此後的八九個月,二人偶有同信,張愛玲以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後來有一次,胡蘭成途經上海,在張愛玲家住了一宿,他不但沒有悔過,還指責張愛玲不懂得為人處事之道,張愛玲忍無可忍,知道是時候了結了,這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幾個月後,張愛玲給胡蘭成寫了分手信,還付上了30萬元的稿費,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就這樣結束了。


1952年,張愛玲遷居到香港,任職於美國新聞處,1955年她赴美定居,與65歲的美國劇作家賴雅相識相戀,二人相差三十多歲,張愛玲懷了賴雅的孩子卻沒有留下,後來二人結婚。她在美國依然堅持創作,為香港電影公司編寫,《情場如戰場》、《桃花運》等劇本。

1967年,張愛玲任紐約雷德克里夫女子學院駐校作家,並開始英譯清朝的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同年,丈夫賴雅去世。

1969年,張愛玲移居舊金山灣區,受聘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的中國研究中心,1973年張愛玲定居加州洛杉磯,深居簡出,謝絕見客。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晚年生活,她將重心放在兩件事情上,研究《紅樓夢》和翻譯《海上花列傳》。另外她寫了自述性小說《小團圓》,這篇作品也是她的遺世之作。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家庭的不幸造就了她過分敏感、冷漠孤高的性格,她慣以用批判懷疑的態度注視周圍的人和事,在文學創作上注重寫實,將人性揭露的淋漓盡致,引讀者深思感悟。她也是擅於通過女性角度審視與批判女性心理,為中國女性文學打開了一方新的天地。

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她世俗卻又脫俗,她孤傲卻也卑微,她可以清醒地冷眼觀世,卻還飛蛾撲火般陷入愛河。她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的說一句,"哦,你也在這裡了嗎"。


好,本期民國故事才女系列就到這裡,如果你有喜歡的民國才女有民國故事歡迎留言分享,咱下回見。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