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鄉小楊
小麥黃化是什麼原因
首先感謝提問“小麥黃化是什麼原因”的朋友能代表廣大的小麥種植戶提出這個普遍存在的常見問題,小麥黃化每年都有,是困擾小麥管理的一大問題,本人經過多年來現場調查走訪,整理出了以下小麥黃化的十大原因,供大家對號入座來解決實際問題請往下看:
1、乾旱造成的麥苗黃化, 缺水乾旱的麥田相對含水量在50%以下,(有利小麥生長的相對含水量是60%—80%)因為土壤含水量不足養分不能被根系吸收,大家都知道水肥一體化,以水帶肥,沒有合適的土壤水分有再多的肥料根系也吃不到就導致小麥黃化俗話說: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說明水的重要性。
2、缺氮肥造成黃化,秸稈還田地塊,小麥底肥單用磷酸二銨,封凍水又沒有補充足夠氮肥,一般肥力的麥田目標產量600公斤以上的全生育期需要純氮16—19公斤,底肥秸稈還田地塊純氮不能低於10公斤最好施到12公斤,據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全國各地土肥站做的3414試驗證明:氮、磷、鉀三大元素對小麥產量的貢獻排序是:第一是氮,第二是磷、第三是鉀,所以尤其是秸稈還田地塊底肥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投入,避免碳氮比失調導致秸稈腐熟和小麥生長爭氮,玉米秸稈還田後,秸稈中的養分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必須經過微生物的分解。適宜土壤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5:1—30:1,而玉米秸稈的碳氮比是80:1—100:1,秸稈還田地塊必須補充氮素來協調碳氮比否則造成小麥苗黃化。
上圖:左側是合理施肥的麥田 右側底肥氮素不足的小麥田。
3、底肥施用氮磷鉀含量15:15:15平衡肥,秸稈還田地塊有時也有發黃的案例,但有的地塊很正常說明不同地塊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一樣保肥保水能力也不一樣,建議選擇小麥底肥配方要根據自家麥田的土壤肥力、上茬作物施肥情況、土壤質地在中壤以上的肥沃地塊有機質含量高,保肥能力強的地塊施用氮磷鉀含量15:15:15的平衡是可以的,因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速效氮的含量和成正比的,土壤越肥沃保肥能力越強,速效氮含量就越高。低肥力地塊秸稈還田地塊建議把氮素用到20公斤到22公斤,保證小麥安全越冬,春季正常生長。
4、底肥不足,麥田土壤氮、磷、鉀養分基礎含量又低,或只施用有機肥或有機無機複合肥氮磷鉀含量不能滿足小麥需求造成小麥苗發黃,小麥喜歡胎裡富,底肥必須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求要根據目標產量、土壤養分基礎含量、小麥需肥規律科學選擇底肥配方,一般肥力麥田底肥純氮要用到10—12公斤,純磷(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小麥是喜磷作物)鉀(氧化鉀)3—5公斤,底肥將磷、鉀肥一次底施,全生育的氮肥百分之50%—60%的底施,剩餘百分之50%—40%的在小麥起身—拔節期追施。
5、聽忽悠團講課買的劣質肥料養分不達標或施用含有害物質、重金屬超標的劣質肥料導致麥苗發黃,忽悠團講課賣的肥料大多是養分含量不達標、虛標含量或為了多掙錢讓農戶用肥量小,摺合到每畝地投資顯著價格不會太高,實際養分不能讓小麥吃飽,必定造成小麥生長不良麥苗黃化。
6、肥害,施肥過量尤其是氮肥過造成肥害而使麥苗黃化,另外給小麥追肥在有露水時段撒施化肥撒到葉片以及植株上導致肥害造成麥苗發黃,切記任何化學肥料都是鹽,建議追肥時避過露水時段、小雨過後葉面潮溼、潮氣大的時段再撒施肥料就不會造成肥害導致麥苗黃化。
7、因病蟲害危害造成的麥苗黃化,紋枯病、根腐病、鏽病、麥蜘蛛危害都能導小麥生長不良而發黃,蚜蟲、灰飛蝨危害造成小麥病毒病也出現小麥發黃現象,所以大地回春小麥返青到起身期要密切關注病蟲害動態,準確預報及時防治,以防為主把黃苗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8、除草劑等農藥使用不當的藥害導致麥苗黃化,所有除草劑對小麥都有一定影響,連年使用除草劑雜草抗性增加,農戶為提高防治效果超劑量使用、混配不當(殺蟲、殺菌、除草劑混用)混配不合理、麥苗小、溫度低、年後二次除草等原因都能造成麥苗發黃,使用後遇到極端天氣,有些新品種不經過試驗以及敏感品種導致藥害麥苗發黃,比如炔草酯對揚麥、寧麥系列較為敏感,異丙隆使用後不能有積水,以上因素都能導致麥苗發黃,建議農戶施用除草劑儘量單獨施用,購買除草劑和農藥到有經驗的農資店購買,認真閱讀說明書,嚴格按著操作規程科學用藥,用藥後注意到田間觀察,發現藥害及時處理,做到萬無一失保證小麥不受傷害。9、凍害導致的黃化,旺長的小麥田遇寒冬、倒春寒、未澆封凍水或小麥品種不適合當地種植抗寒能力不夠、土壤板結入冬前嚴重裂縫、冬前未鎮壓或鎮壓質量不夠寒風直接入侵小麥根部造成凍害導致麥苗黃化。
10、播種質量差、秸稈還田量大、粉碎秸稈長度超過5釐米,旋耕深度只有十幾多釐米,播種後鎮壓不實,小麥種子被秸稈架空和土壤接觸不夠,吸不到足夠的養分導致麥苗發黃。
除以上十大原因外還有低窪地存水過多、鹽鹼地、機械碾壓過重、缺素症、化工廠的有毒氣體洩露、汙水、用含有毒害物質水澆灌小麥等原因都能造成小麥黃化。
以上是我對提問“小麥黃化是什麼原因”朋友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同時也歡迎與閱讀和瀏覽的朋友交流探討農業技術衷心感謝您的留言或私信。
謝謝!!!
2020年2月24日
農藝師講農業馬國平
小麥黃化是小麥在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現象,近幾年來呈加重趨勢,給農戶帶來力極大的經濟損失,那麼小麥黃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一、黃化原因
1、土壤肥力不足
當土壤肥力不足,植株因為缺水養分而導致逐漸黃化,具體表現為次生根少、分櫱少,葉片暗綠,葉尖較黃,整塊地都有表現,但是臨近地塊沒有這個症狀。
2、種植方式不標準
播種時整地質量較差,尤其是秸稈還田過淺、播種時鎮壓不實或者播種過深,會出現根系發育不良、分櫱節裸露現象,到後期時黃化現象嚴重。
3、土壤板結
土壤環境惡化,比如酸化、板結等現象時,小麥的根系發育困難。如果冬小麥的抗寒力較弱是,在返青後根系營養運輸跟不上,就會到葉片發黃。
4、缺鐵
小麥在幼苗缺鐵時葉脈會失綠黃化,逐漸整葉失綠呈黃白色。
5、花葉病毒病
又名梭條斑花葉病,屬個別年份偶發性病害,改病在苗期侵染,秋冬低溫時症狀不明顯,來年返青是症狀明顯,染病後一般減產10%-30%左右,嚴重時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二、防治方法
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根據發病症狀找出原因,並採取效應的措施防治。
1、肥力不足引起的黃化
應該在返青期每畝施入尿素5-10根據,在拔節期再每畝施入尿素12-15公斤,或者溝施磷酸二銨10公斤。
2、種植方式不標準引起的黃化
應該及時冬灌,促進小麥根系生長髮育,提高分櫱質量,達到生根、壯根的目標,還能提升根系輸送養分的能力和新陳代謝的頻率。
3、土壤板結引起的黃化
等氣溫回升穩定後,在返青期噴施葉面肥,待新根生長出來後在澆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則,同時中耕破除,促進後期小麥生長,將損失降到最低。
4、缺鐵引起的黃化
可以噴施0.1%的硫酸亞鐵溶液2-3次,能及時的補充鐵元素,效果較好。
5、花葉病毒病防治
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在前茬收穫後及時滅茬,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用微生物抑制病菌的滋長,根據當年的氣溫情況,適時晚播,錯開病菌最佳侵染時間。使用農具是要清理乾淨並消毒,在播種時用多菌靈、惡黴靈加殺蟲劑包衣後在播種,發病時可用多菌靈加少量尿素灌根2-3次,每次間隔7天。
壽鄉小楊
小麥在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莖稈粗壯,長勢中庸,麥葉濃綠,光能合成有機物豐富,麥穗就大,籽粒多,產量高,但在實際種植生產中,帶因多方面的管理不到位,而致使小麥生長勢弱,葉片失綠變黃或大面黃化,嚴重製約著光合作用的合成,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髮育。引起小麥黃化的原因很多,但相對於大面積黃化而言,主要是由營養不足、土壤乾燥缺水或土壤水分充足營養跟不上失調、病蟲危害及缺鐵元素生理性病害引起。其具體原因如下:
①,肥料不足營養缺乏:
小麥生青期長,根系發達,吸肥水能力強,充足的營養是苗株健壯、葉肥濃綠的基礎保障,氮磷鉀三元素齊全,營養豐富,麥葉肥厚色濃,缺一不可,尤其氮鉀素缺乏,會造成大面積葉黃失綠並幹尖,因此在播前施足底肥的情況下,還要根據其生長狀況,對弱苗田及局部弱苗要及時適當追施肥料補充營養,避免因脫肥引起小麥葉片發黃,影響正常生長。
②,麥田乾燥或澆水過多肥水失調:
充足的水分可使麥根生長髮達,補充葉片水分蒸發,促進小麥葉片嫩綠,如果麥田土壤乾燥,會因根系、葉片嚴重脫水,導致麥株長勢弱,麥葉也隨之而發黃,因此在土壤乾燥時,應及時澆水,保證土壤水分,同時在澆水時,可根據小麥生長狀況,適量補充肥料,如果澆水過多,營養跟不上,肥水失調,再加澆水造成的土壤僵板,倒會引起麥葉發黃現象,所以澆水還得適時適量,澆水和追肥相結合,防止澆水和營養失調。
③,鐵性黃化:
缺鐵性黃化,主要在鹽鹼地發生嚴重,主要是因為鹽鹼地裡的可溶性鐵鹽,由於土壤鹽鹼化程度高,透氣性差,小麥根系吸收能力弱,鐵元素不能及時運轉所致,因此在小麥種植時,儘量避免在鹽鹼地種植,對於在鹽鹼地出現的小麥黃化,可噴施0.3~0.5%的硫酸亞鐵溶液,在無地調整的情況下,可在翻耕土地時,每畝施硫酸亞鐵10~15千克,可緩解和防止缺鐵性黃化發生。
④,病蟲害引起:
小麥在種植生長髮育過程中,常會受到多種病菌侵染和地下、地上害蟲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麥葉發黃,影響小麥健康生長,因此在播種前,除選擇抗病品種、用藥液浸種殺菌防蟲外,在生產上還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針對不同病害、蟲害,及時預防和防治,確保小麥健康生長,使麥株健壯、葉寬濃綠。
基層農人
春天小麥黃化和死苗現象非常普遍,發病面積覆蓋中原麥區和黃淮麥區,以河北省為代表的華北麥區也有發病,根據發病地區的種植管理技術習慣和去冬今春的氣候變化,小麥黃化和死苗,不外乎以下16種原因:
1:播種淺,根系生長不良,容易遭受凍害旱害,引起黃化和死苗。防治對策:澆越冬水,春天出現不良生長趨勢後早澆水早施肥,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2:播種深,冬前小麥出土消耗養分多,春天長勢不良,容易出現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春天早澆水早施肥,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3,播種太早,冬前長勢旺盛,春季容易早衰繼而出現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春天早澆水早施肥,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4,紅蜘蛛危害:由於去年冬天屬於暖冬天氣,紅蜘蛛危害幾乎沒有間斷,所以容易影響小麥生長,導致黃化死苗。防治對策:及時噴施阿維菌素或噠蟎靈或螺蟎酯等殺蟲劑。
5,播種後鎮壓不實,通風透氣,根系容易落幹,春天出現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沒澆凍水的,春天早澆水早施肥,及時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6,病害引起的黃化死苗。由於秸杆還田和多年重茬栽培,導致土壤中有害病原物基數大,對小麥危害較大,今年偏重發生的病害主要有: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葉枯病,病毒病。防治對策:紋枯病可選擇噻呋酰胺或井岡黴素或丙環唑防治。根腐病可選擇惡黴靈或普力克或申嗪黴素防治。全蝕病目前來講發病後沒有有效的防治藥劑和手段,最好是在播種前用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環唑拌種。葉枯病可在發病初期噴施咪酰胺或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防治。病毒病可選擇香菇多糖或植病靈或寧南黴素防治。


7,半冬性品種抗寒能力差,正常溫度生育狀態良好,遇到低溫冷害天氣容易遭受凍害出現黃化死苗,防治對策:低溫來臨時及時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預防。

8,秸杆還田,土壤碳氮比值發生變化,速效養分供應不足,春天易
引起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春天早澆水重施氮肥,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9,越冬前不澆越冬水,人為增加春旱的強度,返青時溫度高,生長快,對水分要求迫切,此時缺水容易引起黃化死苗。防治對策:越冬前一定要澆透水,滿足冬前小麥生長和初春返青期間對水分的要求。來年驚蟄後要及時澆返青水,以應對快速生長對水分的要求。
10,土壤養分不均衡,春天容易出現因缺素症導致的黃化死苗,現在很多農戶在制定作物營養方案的時候,沒有貫徹全營養的概念,把豐收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氮磷鉀三種大量元素上,沒有理解作物營養短板因素,導致土壤中作物生長不可或缺的中微量元素嚴重缺失,因缺素導致的黃化死苗也屢見不鮮。防治對策:施肥時補充中微量元素,春天噴施蕓薹素加中微量元素葉面肥。
11,稻麥輪作區水淹條件下,磷鉀鈣鎂鐵等淋溶嚴重,錳鋁異常活躍土壤酸化,也是引起麥苗黃化死苗的重要因素。防治對策:水稻施肥方案應考慮氯化鉀型底肥,小麥底肥養分配比提高磷含量比重,追肥提倡含氯肥料。返青後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
12,施肥過量,春天澆水時導致土壤溶液濃度高,出現吸收障礙,導致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根據秋季施肥水平合理確定返青肥數量,一般控制在尿素15公斤左右,出現黃化後迅速噴施蕓薹素促進生長。

13,噴施除草劑氣象條件不匹配造成黃化乃至死苗,噴施除草劑的重要條件是:防治野麥子的甲基二磺隆一定要在年前小麥出土後40天的時候噴施,並且噴要是溫度不能低於8℃,未來一週不能出現明降降溫和雨雪天氣。防治對策:年前除草劑一定要記住出苗40天,年後除草劑一定要在3月上旬,且溫度不低於6—8℃,噴施後沒有降溫和雨雪天氣。受害後及時噴施雲臺素加磷酸二氫鉀。澆水施速效氮肥。
14,噴藥時不按配比要求確定加水比例,圖省事低容量大濃度一噴霧器噴一畝地,藥害也能導致黃化死苗。防治對策:嚴格執行配比要求,低濃度大容量,確保安全操作,受害後及時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15,氣溫變化劇烈,忽冷忽熱,打破小麥正常生長規律也容易出現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春天及時澆水施肥噴施雲臺素家磷酸二氫鉀,提高小麥抗逆能力。
16,春旱天氣導致黃化死苗,有些地區春天經常出現少雨乾旱天氣,既不利於小麥返青生長,長時間缺少水分供應,導致返青肥料不能正常使用,會同時出現肥水供不應求現象,容易出現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想方設法滿足水肥條件,短時間肥水障礙,可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17,地下害蟲危害引起黃化死苗。從APP提問者提供的圖片和實地調研情況來看,地下害蟲危害也是造成小麥黃化死苗不可忽視的原因。地下害蟲主要有:金針蟲,蠐螬,地老虎,胞囊線蟲等。防治對策:發現害蟲危害後,及時噴淋或澆灌辛硫磷或毒死蜱或氯氰菊酯。
18,稻茬麥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當排水不及時的時候麥苗容易出現黃化死苗,地勢低窪積水嚴重,水多空氣少,空氣少氧氣就少,根系長期缺氧容易造成根系窒息脫落,引起黃化死苗。防治對策:深溝高畦,降低水位,及時排水,保證氧氣供應,春季管理上發現因積水造成黃化死苗時還可噴施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
19.溫度升高,水肥充足,自然新陳代謝加劇,小麥底部老葉自然老化。
以上19種原因就是春天小麥出現黃化和死苗主要因素,基本涵蓋了從種植管理過程中的播種,整地,施肥,澆水,病蟲害危害,不良天氣等各個方面,在精準判定發生原因和採取防治對策的時候,請對號入座,肯定有一種或幾種原因符合當地的具體情況
日月同行
1、小麥黃化原因
1.1土壤肥力不足
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基本整塊地都有表現,而相鄰其他農戶地塊無此症狀。
1.2耕作種植方式不標準
播種前整地質量差,尤其是秸稈還田,旋耕、播種過深或秸稈還田層淺,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播種時鎮壓不實,播種過淺,致使分櫱節裸露,晚播弱苗田,遇上年前雨水少,墒情不足,沒冬灌的地塊等易引起次生根少而短,根系發育不良。表現為同一機械作業地塊有同一症狀。
1.3土壤板結或汙染
土壤環境的惡化,如酸化、板結等,小麥根系發育困難,如遇上寒冬小麥的抗寒能力弱,返青後根系營養運輸跟不上,從而使葉片發黃。表現麥苗拔出後幾乎不見新根,黃花現象連片發生。
1.4土壤鐵元素缺乏
小麥幼苗期葉脈失綠黃化,逐漸整葉失綠呈黃白色。
1.5小麥黃花葉病毒病(Wheatyellowmosaicvirus)
屬於個別年份的偶發性病害,又稱梭條斑花葉病,由禾穀多黏菌(Polymyxagraminis)傳播引起的病毒性病害,靠病土、病殘體和水流傳播,該病苗期侵染,秋冬症狀不明顯,來年返青階段表現症狀。適宜土壤溫度5-15℃,當土壤溫度超過20℃以上時病情停止發展。小麥感病後,一般減產10-30%,嚴重者減產50%以上直至絕產。
蔣蔣愛釣魚
小麥黃化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播種時候土壤過深,導致麥苗根系發育不良,施肥過程中營養不均勻,從而延生害蟲,葉片上細菌繁衍,導致葉子發黃,還有就是土壤下面的害蟲咬食小麥根莖部位,造成麥苗葉子發黃,
出現以上情況,應該加強肥水的管理,及時預防打農藥,防凍措施也要做好,施肥及時
爽姐帶你逛農村
小麥黃化原因
1.1 土壤肥力不足 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基本整塊地都有表現,而相鄰其他農戶地塊無此症狀。
1.2 耕作種植方式不標準 播種前整地質量差,尤其是秸稈還田,旋耕、播種過深或秸稈還田層淺,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播種時鎮壓不實,播種過淺,致使分櫱節裸露,晚播弱苗田,遇上年前雨水少,墒情不足,沒冬灌的地塊等易引起次生根少而短,根系發育不良。表現為同一機械作業地塊有同一症狀。
1.3 土壤板結或汙染 土壤環境的惡化,如酸化、板結等,小麥根系發育困難,如遇上寒冬小麥的抗寒能力弱,返青後根系營養運輸跟不上,從而使葉片發黃。表現麥苗拔出後幾乎不見新根,黃花現象連片發生。
1.4 土壤鐵元素缺乏 小麥幼苗期葉脈失綠黃化,逐漸整葉失綠呈黃白色。 1.5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屬於個別年份的偶發性病害,又稱梭條斑花葉病,由禾穀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傳播引起的病毒性病害,靠病土、病殘體和水流傳播,該病苗期侵染,秋冬症狀不明顯,來年返青階段表現症狀。適宜土壤溫度5~15℃,當土壤溫度超過20℃以上時病情停止發展。
小麥感病後,一般減產10~30%,嚴重者減產50%以上直至絕產。 小麥黃化是什麼原因,有哪些防治方法?
2、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先根據發病地塊的具體情況找出病因,對症採取措施。
2.1 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黃化 應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節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溝施磷酸二銨10kg。
2.2 耕作方式不標準引起的黃化 應及時冬灌,促進小麥根系生長,提高分櫱質量,達到生根、壯根的目標,提升根系輸送養分能力和新陳代謝頻率。
2.3 土壤板結或汙染引起的黃化 要等氣溫回升穩定後,小麥返青時噴施葉面肥,待長出新根後再澆水施肥,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結合小麥後期1噴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盡小麥後期生長,把損失降到最低。
2.4 鐵元素缺乏引起的黃化 可用0.75%~0.9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施2-3次,效果良好。 2.5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防治方法 2.5.1 倒茬 通過倒茬種植蔬菜等非寄主作物,改?禾穀多黏菌的生活條件,減少病毒傳播媒介來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2.5.2 選用抗病品種 近幾年觀察,種植濟麥22、濟麥20、良星99、良星66等品種抗病強。 2.5.3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小麥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滅茬,施用充分腐爛的農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長,根據當年的氣溫情況,適時晚播,錯開病菌最佳侵染時期,使用外來的農機具要清理乾淨並消毒,搶墒種植的小麥田要及時冬灌,培育壯苗,增加冬前分櫱,培育個體的抗病能力。
2.5.4 種子包衣 用含有多菌靈、惡黴靈或甲惡黴靈加殺蟲劑的種衣劑包衣包衣後播種。 2.5.5 化學防治 病田土壤消毒用多菌靈、惡黴靈或甲霜惡黴靈小麥播前用正常用量噴施土壤。 小麥返青後仍呈點片發生的地塊,要控制病毒在田間的大量傳播,可對發病的地塊進行藥物灌根處理,用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 200 倍液加根得肥或少量尿素灌根2~3 次,每次間隔
看劇8
(1)對整地粗放造成的黃苗要及時鎮壓,粉碎土塊;澆水中耕,踏實土壤,補施肥料,促使轉綠壯長。
(2)對麥苗懸根導致的黃苗,秸稈還田要結合增施氮肥、播前造墒、播後鎮壓等措施。
(3)對局部大播量造成的稠密黃苗,應進行人工疏苗。
(4)對除草劑中毒造成的黃苗要及時噴施調節劑、葉面肥或解毒藥物如赤黴素(九二〇),每畝用藥2克對水50千克均勻噴施麥苗。
(5)缺氮苗應在麥苗3葉期及時追施分櫱肥,施尿素8~10千克/畝;缺磷苗追施過磷酸鈣25千克/畝或用3%~5%的過磷酸鈣浸出液在葉面噴灑;缺鉀苗每畝追施氯化鉀8~10千克,或磷酸二氫鉀150克,對水50~75千克,在葉面噴灑。
(6)對土壤鹽鹼重造成的黃苗應及時中耕鬆土,減少地面蒸發,防止返鹽;也可採用灌水或開溝排鹽法,降低土壤含鹽量。
(7)對倒春寒造成的葉片發黃,應加強肥水管理。
(8)對初春返青拔節期麥蜘蛛危害造成的黃苗,在小麥拔節前後每畝用40%氧化樂果60~70毫升,對水30千克噴霧。
桃花溝生態家庭農場
大盜劇場
2小時前
小麥黃化原因
1.1 土壤肥力不足 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基本整塊地都有表現,而相鄰其他農戶地塊無此症狀。
1.2 耕作種植方式不標準 播種前整地質量差,尤其是秸稈還田,旋耕、播種過深或秸稈還田層淺,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播種時鎮壓不實,播種過淺,致使分櫱節裸露,晚播弱苗田,遇上年前雨水少,墒情不足,沒冬灌的地塊等易引起次生根少而短,根系發育不良。表現為同一機械作業地塊有同一症狀。
1.3 土壤板結或汙染 土壤環境的惡化,如酸化、板結等,小麥根系發育困難,如遇上寒冬小麥的抗寒能力弱,返青後根系營養運輸跟不上,從而使葉片發黃。表現麥苗拔出後幾乎不見新根,黃花現象連片發生。
1.4 土壤鐵元素缺乏 小麥幼苗期葉脈失綠黃化,逐漸整葉失綠呈黃白色。 1.5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屬於個別年份的偶發性病害,又稱梭條斑花葉病,由禾穀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傳播引起的病毒性病害,靠病土、病殘體和水流傳播,該病苗期侵染,秋冬症狀不明顯,來年返青階段表現症狀。適宜土壤溫度5~15℃,當土壤溫度超過20℃以上時病情停止發展。
小麥感病後,一般減產10~30%,嚴重者減產50%以上直至絕產。 小麥黃化是什麼原因,有哪些防治方法?
2、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先根據發病地塊的具體情況找出病因,對症採取措施。
2.1 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黃化 應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節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溝施磷酸二銨10kg。
2.2 耕作方式不標準引起的黃化 應及時冬灌,促進小麥根系生長,提高分櫱質量,達到生根、壯根的目標,提升根系輸送養分能力和新陳代謝頻率。
2.3 土壤板結或汙染引起的黃化 要等氣溫回升穩定後,小麥返青時噴施葉面肥,待長出新根後再澆水施肥,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結合小麥後期1噴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盡小麥後期生長,把損失降到最低。
2.4 鐵元素缺乏引起的黃化 可用0.75%~0.9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施2-3次,效果良好。 2.5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防治方法 2.5.1 倒茬 通過倒茬種植蔬菜等非寄主作物,改?禾穀多黏菌的生活條件,減少病毒傳播媒介來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2.5.2 選用抗病品種 近幾年觀察,種植濟麥22、濟麥20、良星99、良星66等品種抗病強。 2.5.3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小麥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滅茬,施用充分腐爛的農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長,根據當年的氣溫情況,適時晚播,錯開病菌最佳侵染時期,使用外來的農機具要清理乾淨並消毒,搶墒種植的小麥田要及時冬灌,培育壯苗,增加冬前分櫱,培育個體的抗病能力。
2.5.4 種子包衣 用含有多菌靈、惡黴靈或甲惡黴靈加殺蟲劑的種衣劑包衣包衣後播種。 2.5.5 化學防治 病田土壤消毒用多菌靈、惡黴靈或甲霜惡黴靈小麥播前用正常用量噴施土壤。 小麥返青後仍呈點片發生的地塊,要控制病毒在田間的大量傳播,可對發病的地塊進行藥物灌根處理,用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 200 倍液加根得肥或少量尿素灌根2~3 次
傻瓜有一生的微笑
1 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黃化 應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節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溝施磷酸二銨10kg。
2 耕作方式不標準引起的黃化 應及時冬灌,促進小麥根系生長,提高分櫱質量,達到生根、壯根的目標,提升根系輸送養分能力和新陳代謝頻率。
3 土壤板結或汙染引起的黃化 要等氣溫回升穩定後,小麥返青時噴施葉面肥,待長出新根後再澆水施肥,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結合小麥後期1噴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盡小麥後期生長,把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