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

寿乡小杨


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

首先感谢提问“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的朋友能代表广大的小麦种植户提出这个普遍存在的常见问题,小麦黄化每年都有,是困扰小麦管理的一大问题,本人经过多年来现场调查走访,整理出了以下小麦黄化的十大原因,供大家对号入座来解决实际问题请往下看:

1、干旱造成的麦苗黄化, 缺水干旱的麦田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下,(有利小麦生长的相对含水量是60%—80%)因为土壤含水量不足养分不能被根系吸收,大家都知道水肥一体化,以水带肥,没有合适的土壤水分有再多的肥料根系也吃不到就导致小麦黄化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的重要性。

2、缺氮肥造成黄化,秸秆还田地块,小麦底肥单用磷酸二铵,封冻水又没有补充足够氮肥,一般肥力的麦田目标产量600公斤以上的全生育期需要纯氮16—19公斤,底肥秸秆还田地块纯氮不能低于10公斤最好施到12公斤,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国各地土肥站做的3414试验证明:氮、磷、钾三大元素对小麦产量的贡献排序是:第一是氮,第二是磷、第三是钾,所以尤其是秸秆还田地块底肥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投入,避免碳氮比失调导致秸秆腐熟和小麦生长争氮,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养分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30:1,而玉米秸秆的碳氮比是80:1—100:1,秸秆还田地块必须补充氮素来协调碳氮比否则造成小麦苗黄化。

上图:左侧是合理施肥的麦田 右侧底肥氮素不足的小麦田。

3、底肥施用氮磷钾含量15:15:15平衡肥,秸秆还田地块有时也有发黄的案例,但有的地块很正常说明不同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一样保肥保水能力也不一样,建议选择小麦底肥配方要根据自家麦田的土壤肥力、上茬作物施肥情况、土壤质地在中壤以上的肥沃地块有机质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地块施用氮磷钾含量15:15:15的平衡是可以的,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的含量和成正比的,土壤越肥沃保肥能力越强,速效氮含量就越高。低肥力地块秸秆还田地块建议把氮素用到20公斤到22公斤,保证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正常生长。

4、底肥不足,麦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基础含量又低,或只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不能满足小麦需求造成小麦苗发黄,小麦喜欢胎里富,底肥必须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要根据目标产量、土壤养分基础含量、小麦需肥规律科学选择底肥配方,一般肥力麦田底肥纯氮要用到10—12公斤,纯磷(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小麦是喜磷作物)钾(氧化钾)3—5公斤,底肥将磷、钾肥一次底施,全生育的氮肥百分之50%—60%的底施,剩余百分之50%—40%的在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

5、听忽悠团讲课买的劣质肥料养分不达标或施用含有害物质、重金属超标的劣质肥料导致麦苗发黄,忽悠团讲课卖的肥料大多是养分含量不达标、虚标含量或为了多挣钱让农户用肥量小,折合到每亩地投资显着价格不会太高,实际养分不能让小麦吃饱,必定造成小麦生长不良麦苗黄化。

6、肥害,施肥过量尤其是氮肥过造成肥害而使麦苗黄化,另外给小麦追肥在有露水时段撒施化肥撒到叶片以及植株上导致肥害造成麦苗发黄,切记任何化学肥料都是盐,建议追肥时避过露水时段、小雨过后叶面潮湿、潮气大的时段再撒施肥料就不会造成肥害导致麦苗黄化。

7、因病虫害危害造成的麦苗黄化,纹枯病、根腐病、锈病、麦蜘蛛危害都能导小麦生长不良而发黄,蚜虫、灰飞虱危害造成小麦病毒病也出现小麦发黄现象,所以大地回春小麦返青到起身期要密切关注病虫害动态,准确预报及时防治,以防为主把黄苗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8、除草剂等农药使用不当的药害导致麦苗黄化,所有除草剂对小麦都有一定影响,连年使用除草剂杂草抗性增加,农户为提高防治效果超剂量使用、混配不当(杀虫、杀菌、除草剂混用)混配不合理、麦苗小、温度低、年后二次除草等原因都能造成麦苗发黄,使用后遇到极端天气,有些新品种不经过试验以及敏感品种导致药害麦苗发黄,比如炔草酯对扬麦、宁麦系列较为敏感,异丙隆使用后不能有积水,以上因素都能导致麦苗发黄,建议农户施用除草剂尽量单独施用,购买除草剂和农药到有经验的农资店购买,认真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着操作规程科学用药,用药后注意到田间观察,发现药害及时处理,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小麦不受伤害。9、冻害导致的黄化,旺长的小麦田遇寒冬、倒春寒、未浇封冻水或小麦品种不适合当地种植抗寒能力不够、土壤板结入冬前严重裂缝、冬前未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够寒风直接入侵小麦根部造成冻害导致麦苗黄化。

10、播种质量差、秸秆还田量大、粉碎秸秆长度超过5厘米,旋耕深度只有十几多厘米,播种后镇压不实,小麦种子被秸秆架空和土壤接触不够,吸不到足够的养分导致麦苗发黄。

除以上十大原因外还有低洼地存水过多、盐碱地、机械碾压过重、缺素症、化工厂的有毒气体泄露、污水、用含有毒害物质水浇灌小麦等原因都能造成小麦黄化。

以上是我对提问“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朋友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同时也欢迎与阅读和浏览的朋友交流探讨农业技术衷心感谢您的留言或私信。

谢谢!!!

2020年2月24日


农艺师讲农业马国平


小麦黄化是小麦在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现象,近几年来呈加重趋势,给农户带来力极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黄化原因

1、土壤肥力不足

当土壤肥力不足,植株因为缺水养分而导致逐渐黄化,具体表现为次生根少、分蘖少,叶片暗绿,叶尖较黄,整块地都有表现,但是临近地块没有这个症状。

2、种植方式不标准

播种时整地质量较差,尤其是秸秆还田过浅、播种时镇压不实或者播种过深,会出现根系发育不良、分蘖节裸露现象,到后期时黄化现象严重。

3、土壤板结

土壤环境恶化,比如酸化、板结等现象时,小麦的根系发育困难。如果冬小麦的抗寒力较弱是,在返青后根系营养运输跟不上,就会到叶片发黄。

4、缺铁

小麦在幼苗缺铁时叶脉会失绿黄化,逐渐整叶失绿呈黄白色。

5、花叶病毒病

又名梭条斑花叶病,属个别年份偶发性病害,改病在苗期侵染,秋冬低温时症状不明显,来年返青是症状明显,染病后一般减产10%-30%左右,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二、防治方法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根据发病症状找出原因,并采取效应的措施防治。

1、肥力不足引起的黄化

应该在返青期每亩施入尿素5-10根据,在拔节期再每亩施入尿素12-15公斤,或者沟施磷酸二铵10公斤。

2、种植方式不标准引起的黄化

应该及时冬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分蘖质量,达到生根、壮根的目标,还能提升根系输送养分的能力和新陈代谢的频率。

3、土壤板结引起的黄化

等气温回升稳定后,在返青期喷施叶面肥,待新根生长出来后在浇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则,同时中耕破除,促进后期小麦生长,将损失降到最低。

4、缺铁引起的黄化

可以喷施0.1%的硫酸亚铁溶液2-3次,能及时的补充铁元素,效果较好。

5、花叶病毒病防治

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用微生物抑制病菌的滋长,根据当年的气温情况,适时晚播,错开病菌最佳侵染时间。使用农具是要清理干净并消毒,在播种时用多菌灵、恶霉灵加杀虫剂包衣后在播种,发病时可用多菌灵加少量尿素灌根2-3次,每次间隔7天。


寿乡小杨


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茎秆粗壮,长势中庸,麦叶浓绿,光能合成有机物丰富,麦穗就大,籽粒多,产量高,但在实际种植生产中,带因多方面的管理不到位,而致使小麦生长势弱,叶片失绿变黄或大面黄化,严重制约着光合作用的合成,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小麦黄化的原因很多,但相对于大面积黄化而言,主要是由营养不足、土壤干燥缺水或土壤水分充足营养跟不上失调、病虫危害及缺铁元素生理性病害引起。其具体原因如下:

①,肥料不足营养缺乏:

小麦生青期长,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充足的营养是苗株健壮、叶肥浓绿的基础保障,氮磷钾三元素齐全,营养丰富,麦叶肥厚色浓,缺一不可,尤其氮钾素缺乏,会造成大面积叶黄失绿并干尖,因此在播前施足底肥的情况下,还要根据其生长状况,对弱苗田及局部弱苗要及时适当追施肥料补充营养,避免因脱肥引起小麦叶片发黄,影响正常生长。

②,麦田干燥或浇水过多肥水失调:

充足的水分可使麦根生长发达,补充叶片水分蒸发,促进小麦叶片嫩绿,如果麦田土壤干燥,会因根系、叶片严重脱水,导致麦株长势弱,麦叶也随之而发黄,因此在土壤干燥时,应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水分,同时在浇水时,可根据小麦生长状况,适量补充肥料,如果浇水过多,营养跟不上,肥水失调,再加浇水造成的土壤僵板,倒会引起麦叶发黄现象,所以浇水还得适时适量,浇水和追肥相结合,防止浇水和营养失调。

③,铁性黄化:

缺铁性黄化,主要在盐碱地发生严重,主要是因为盐碱地里的可溶性铁盐,由于土壤盐碱化程度高,透气性差,小麦根系吸收能力弱,铁元素不能及时运转所致,因此在小麦种植时,尽量避免在盐碱地种植,对于在盐碱地出现的小麦黄化,可喷施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在无地调整的情况下,可在翻耕土地时,每亩施硫酸亚铁10~15千克,可缓解和防止缺铁性黄化发生。

④,病虫害引起:

小麦在种植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多种病菌侵染和地下、地上害虫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麦叶发黄,影响小麦健康生长,因此在播种前,除选择抗病品种、用药液浸种杀菌防虫外,在生产上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病害、虫害,及时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健康生长,使麦株健壮、叶宽浓绿。


基层农人


春天小麦黄化和死苗现象非常普遍,发病面积覆盖中原麦区和黄淮麦区,以河北省为代表的华北麦区也有发病,根据发病地区的种植管理技术习惯和去冬今春的气候变化,小麦黄化和死苗,不外乎以下16种原因:

1:播种浅,根系生长不良,容易遭受冻害旱害,引起黄化和死苗。防治对策:浇越冬水,春天出现不良生长趋势后早浇水早施肥,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2:播种深,冬前小麦出土消耗养分多,春天长势不良,容易出现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春天早浇水早施肥,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3,播种太早,冬前长势旺盛,春季容易早衰继而出现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春天早浇水早施肥,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4,红蜘蛛危害:由于去年冬天属于暖冬天气,红蜘蛛危害几乎没有间断,所以容易影响小麦生长,导致黄化死苗。防治对策:及时喷施阿维菌素或哒螨灵或螺螨酯等杀虫剂。

5,播种后镇压不实,通风透气,根系容易落干,春天出现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没浇冻水的,春天早浇水早施肥,及时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6,病害引起的黄化死苗。由于秸杆还田和多年重茬栽培,导致土壤中有害病原物基数大,对小麦危害较大,今年偏重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叶枯病,病毒病。防治对策:纹枯病可选择噻呋酰胺或井冈霉素或丙环唑防治。根腐病可选择恶霉灵或普力克或申嗪霉素防治。全蚀病目前来讲发病后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手段,最好是在播种前用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拌种。叶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咪酰胺或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防治。病毒病可选择香菇多糖或植病灵或宁南霉素防治。

7,半冬性品种抗寒能力差,正常温度生育状态良好,遇到低温冷害天气容易遭受冻害出现黄化死苗,防治对策:低温来临时及时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预防。

8,秸杆还田,土壤碳氮比值发生变化,速效养分供应不足,春天易

引起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春天早浇水重施氮肥,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9,越冬前不浇越冬水,人为增加春旱的强度,返青时温度高,生长快,对水分要求迫切,此时缺水容易引起黄化死苗。防治对策:越冬前一定要浇透水,满足冬前小麦生长和初春返青期间对水分的要求。来年惊蛰后要及时浇返青水,以应对快速生长对水分的要求。

10,土壤养分不均衡,春天容易出现因缺素症导致的黄化死苗,现在很多农户在制定作物营养方案的时候,没有贯彻全营养的概念,把丰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上,没有理解作物营养短板因素,导致土壤中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中微量元素严重缺失,因缺素导致的黄化死苗也屡见不鲜。防治对策:施肥时补充中微量元素,春天喷施芸苔素加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11,稻麦轮作区水淹条件下,磷钾钙镁铁等淋溶严重,锰铝异常活跃土壤酸化,也是引起麦苗黄化死苗的重要因素。防治对策:水稻施肥方案应考虑氯化钾型底肥,小麦底肥养分配比提高磷含量比重,追肥提倡含氯肥料。返青后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

12,施肥过量,春天浇水时导致土壤溶液浓度高,出现吸收障碍,导致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根据秋季施肥水平合理确定返青肥数量,一般控制在尿素15公斤左右,出现黄化后迅速喷施芸苔素促进生长。

13,喷施除草剂气象条件不匹配造成黄化乃至死苗,喷施除草剂的重要条件是:防治野麦子的甲基二磺隆一定要在年前小麦出土后40天的时候喷施,并且喷要是温度不能低于8℃,未来一周不能出现明降降温和雨雪天气。防治对策:年前除草剂一定要记住出苗40天,年后除草剂一定要在3月上旬,且温度不低于6—8℃,喷施后没有降温和雨雪天气。受害后及时喷施云台素加磷酸二氢钾。浇水施速效氮肥。

14,喷药时不按配比要求确定加水比例,图省事低容量大浓度一喷雾器喷一亩地,药害也能导致黄化死苗。防治对策:严格执行配比要求,低浓度大容量,确保安全操作,受害后及时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15,气温变化剧烈,忽冷忽热,打破小麦正常生长规律也容易出现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春天及时浇水施肥喷施云台素家磷酸二氢钾,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16,春旱天气导致黄化死苗,有些地区春天经常出现少雨干旱天气,既不利于小麦返青生长,长时间缺少水分供应,导致返青肥料不能正常使用,会同时出现肥水供不应求现象,容易出现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想方设法满足水肥条件,短时间肥水障碍,可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17,地下害虫危害引起黄化死苗。从APP提问者提供的图片和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地下害虫危害也是造成小麦黄化死苗不可忽视的原因。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胞囊线虫等。防治对策:发现害虫危害后,及时喷淋或浇灌辛硫磷或毒死蜱或氯氰菊酯。

18,稻茬麦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当排水不及时的时候麦苗容易出现黄化死苗,地势低洼积水严重,水多空气少,空气少氧气就少,根系长期缺氧容易造成根系窒息脱落,引起黄化死苗。防治对策:深沟高畦,降低水位,及时排水,保证氧气供应,春季管理上发现因积水造成黄化死苗时还可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19.温度升高,水肥充足,自然新陈代谢加剧,小麦底部老叶自然老化。

以上19种原因就是春天小麦出现黄化和死苗主要因素,基本涵盖了从种植管理过程中的播种,整地,施肥,浇水,病虫害危害,不良天气等各个方面,在精准判定发生原因和采取防治对策的时候,请对号入座,肯定有一种或几种原因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日月同行


1、小麦黄化原因

1.1土壤肥力不足

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基本整块地都有表现,而相邻其他农户地块无此症状。

1.2耕作种植方式不标准

播种前整地质量差,尤其是秸秆还田,旋耕、播种过深或秸秆还田层浅,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播种时镇压不实,播种过浅,致使分蘖节裸露,晚播弱苗田,遇上年前雨水少,墒情不足,没冬灌的地块等易引起次生根少而短,根系发育不良。表现为同一机械作业地块有同一症状。

1.3土壤板结或污染

土壤环境的恶化,如酸化、板结等,小麦根系发育困难,如遇上寒冬小麦的抗寒能力弱,返青后根系营养运输跟不上,从而使叶片发黄。表现麦苗拔出后几乎不见新根,黄花现象连片发生。

1.4土壤铁元素缺乏

小麦幼苗期叶脉失绿黄化,逐渐整叶失绿呈黄白色。

1.5小麦黄花叶病毒病(Wheatyellowmosaicvirus)

属于个别年份的偶发性病害,又称梭条斑花叶病,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graminis)传播引起的病毒性病害,靠病土、病残体和水流传播,该病苗期侵染,秋冬症状不明显,来年返青阶段表现症状。适宜土壤温度5-15℃,当土壤温度超过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小麦感病后,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直至绝产。


蒋蒋爱钓鱼


小麦黄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播种时候土壤过深,导致麦苗根系发育不良,施肥过程中营养不均匀,从而延生害虫,叶片上细菌繁衍,导致叶子发黄,还有就是土壤下面的害虫咬食小麦根茎部位,造成麦苗叶子发黄,

出现以上情况,应该加强肥水的管理,及时预防打农药,防冻措施也要做好,施肥及时



爽姐带你逛农村


小麦黄化原因

1.1 土壤肥力不足 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基本整块地都有表现,而相邻其他农户地块无此症状。

1.2 耕作种植方式不标准 播种前整地质量差,尤其是秸秆还田,旋耕、播种过深或秸秆还田层浅,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播种时镇压不实,播种过浅,致使分蘖节裸露,晚播弱苗田,遇上年前雨水少,墒情不足,没冬灌的地块等易引起次生根少而短,根系发育不良。表现为同一机械作业地块有同一症状。

1.3 土壤板结或污染 土壤环境的恶化,如酸化、板结等,小麦根系发育困难,如遇上寒冬小麦的抗寒能力弱,返青后根系营养运输跟不上,从而使叶片发黄。表现麦苗拔出后几乎不见新根,黄花现象连片发生。

1.4 土壤铁元素缺乏 小麦幼苗期叶脉失绿黄化,逐渐整叶失绿呈黄白色。 1.5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属于个别年份的偶发性病害,又称梭条斑花叶病,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引起的病毒性病害,靠病土、病残体和水流传播,该病苗期侵染,秋冬症状不明显,来年返青阶段表现症状。适宜土壤温度5~15℃,当土壤温度超过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

小麦感病后,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直至绝产。 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治方法?

2、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先根据发病地块的具体情况找出病因,对症采取措施。

2.1 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黄化 应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节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沟施磷酸二铵10kg。

2.2 耕作方式不标准引起的黄化 应及时冬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分蘖质量,达到生根、壮根的目标,提升根系输送养分能力和新陈代谢频率。

2.3 土壤板结或污染引起的黄化 要等气温回升稳定后,小麦返青时喷施叶面肥,待长出新根后再浇水施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结合小麦后期1喷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尽小麦后期生长,把损失降到最低。

2.4 铁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 可用0.75%~0.90%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施2-3次,效果良好。 2.5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 2.5.1 倒茬 通过倒茬种植蔬菜等非寄主作物,改?禾谷多黏菌的生活条件,减少病毒传播媒介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5.2 选用抗病品种 近几年观察,种植济麦22、济麦20、良星99、良星66等品种抗病强。 2.5.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小麦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施用充分腐烂的农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长,根据当年的气温情况,适时晚播,错开病菌最佳侵染时期,使用外来的农机具要清理干净并消毒,抢墒种植的小麦田要及时冬灌,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分蘖,培育个体的抗病能力。

2.5.4 种子包衣 用含有多菌灵、恶霉灵或甲恶霉灵加杀虫剂的种衣剂包衣包衣后播种。 2.5.5 化学防治 病田土壤消毒用多菌灵、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小麦播前用正常用量喷施土壤。 小麦返青后仍呈点片发生的地块,要控制病毒在田间的大量传播,可对发病的地块进行药物灌根处理,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 200 倍液加根得肥或少量尿素灌根2~3 次,每次间隔


看剧8


(1)对整地粗放造成的黄苗要及时镇压,粉碎土块;浇水中耕,踏实土壤,补施肥料,促使转绿壮长。

(2)对麦苗悬根导致的黄苗,秸秆还田要结合增施氮肥、播前造墒、播后镇压等措施。

(3)对局部大播量造成的稠密黄苗,应进行人工疏苗。

(4)对除草剂中毒造成的黄苗要及时喷施调节剂、叶面肥或解毒药物如赤霉素(九二〇),每亩用药2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施麦苗。

(5)缺氮苗应在麦苗3叶期及时追施分蘖肥,施尿素8~10千克/亩;缺磷苗追施过磷酸钙25千克/亩或用3%~5%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在叶面喷洒;缺钾苗每亩追施氯化钾8~10千克,或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75千克,在叶面喷洒。

(6)对土壤盐碱重造成的黄苗应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也可采用灌水或开沟排盐法,降低土壤含盐量。

(7)对倒春寒造成的叶片发黄,应加强肥水管理。

(8)对初春返青拔节期麦蜘蛛危害造成的黄苗,在小麦拔节前后每亩用40%氧化乐果60~7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桃花沟生态家庭农场


大盗剧场

2小时前

小麦黄化原因

1.1 土壤肥力不足 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基本整块地都有表现,而相邻其他农户地块无此症状。

1.2 耕作种植方式不标准 播种前整地质量差,尤其是秸秆还田,旋耕、播种过深或秸秆还田层浅,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播种时镇压不实,播种过浅,致使分蘖节裸露,晚播弱苗田,遇上年前雨水少,墒情不足,没冬灌的地块等易引起次生根少而短,根系发育不良。表现为同一机械作业地块有同一症状。

1.3 土壤板结或污染 土壤环境的恶化,如酸化、板结等,小麦根系发育困难,如遇上寒冬小麦的抗寒能力弱,返青后根系营养运输跟不上,从而使叶片发黄。表现麦苗拔出后几乎不见新根,黄花现象连片发生。

1.4 土壤铁元素缺乏 小麦幼苗期叶脉失绿黄化,逐渐整叶失绿呈黄白色。 1.5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属于个别年份的偶发性病害,又称梭条斑花叶病,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引起的病毒性病害,靠病土、病残体和水流传播,该病苗期侵染,秋冬症状不明显,来年返青阶段表现症状。适宜土壤温度5~15℃,当土壤温度超过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

小麦感病后,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直至绝产。 小麦黄化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治方法?

2、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先根据发病地块的具体情况找出病因,对症采取措施。

2.1 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黄化 应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节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沟施磷酸二铵10kg。

2.2 耕作方式不标准引起的黄化 应及时冬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分蘖质量,达到生根、壮根的目标,提升根系输送养分能力和新陈代谢频率。

2.3 土壤板结或污染引起的黄化 要等气温回升稳定后,小麦返青时喷施叶面肥,待长出新根后再浇水施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结合小麦后期1喷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尽小麦后期生长,把损失降到最低。

2.4 铁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 可用0.75%~0.90%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施2-3次,效果良好。 2.5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 2.5.1 倒茬 通过倒茬种植蔬菜等非寄主作物,改?禾谷多黏菌的生活条件,减少病毒传播媒介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5.2 选用抗病品种 近几年观察,种植济麦22、济麦20、良星99、良星66等品种抗病强。 2.5.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小麦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施用充分腐烂的农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长,根据当年的气温情况,适时晚播,错开病菌最佳侵染时期,使用外来的农机具要清理干净并消毒,抢墒种植的小麦田要及时冬灌,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分蘖,培育个体的抗病能力。

2.5.4 种子包衣 用含有多菌灵、恶霉灵或甲恶霉灵加杀虫剂的种衣剂包衣包衣后播种。 2.5.5 化学防治 病田土壤消毒用多菌灵、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小麦播前用正常用量喷施土壤。 小麦返青后仍呈点片发生的地块,要控制病毒在田间的大量传播,可对发病的地块进行药物灌根处理,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 200 倍液加根得肥或少量尿素灌根2~3 次


傻瓜有一生的微笑


1 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黄化 应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节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沟施磷酸二铵10kg。

2 耕作方式不标准引起的黄化 应及时冬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分蘖质量,达到生根、壮根的目标,提升根系输送养分能力和新陈代谢频率。

3 土壤板结或污染引起的黄化 要等气温回升稳定后,小麦返青时喷施叶面肥,待长出新根后再浇水施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结合小麦后期1喷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尽小麦后期生长,把损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