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差距在哪裡?

曾傳新


差距在好多地方

《甄嬛傳》是在的原著基礎上,導演鄭曉龍和他媳婦王小平改了好幾個月改成的。

《如懿傳》是流瀲紫親自操刀,那都啥臺詞啊,我很難想象《甄嬛傳》是她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鄭曉龍和王小平對劇本的改編有多大。《如懿傳》我就看過一遍,服化道也好難看啊,容佩的臺詞太僭越了,太僭越了。看《甄嬛傳》我能感覺到他們是鮮活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悲哀歡喜,可是《如懿傳》我感受不到,我覺得他們是紙片的,就像是每個人都來走了個過場

《甄嬛傳》裡嬪妃有嬪妃的樣子,丫鬟有丫鬟的樣子,太監有太監的樣子,一個個禮儀都清清楚楚,一眼看過去等級就出來了,就算是安小鳥那樣的小人家出來的,也是有著小姐的範兒的就是跟丫鬟不一樣,他們的舉手投足間讓我相信他們是生活在嚴格的封建制度裡面的而且有著良好的教育的,可是《如懿傳》我感覺沒有任何尊卑禮儀。

如懿傳人物太多,而且沒有自己的特色和主線任務,很多角色完全沒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從頭到尾打醬油,而且性格重複的角色太多了。比如蒙古嬪妃。《甄嬛傳》裡的甄嬛每個時期的妝容都很貼切,少女時的靈動單純,去寺廟後的清淡溫婉,還有最後復仇歸來的銳利美豔,都超級好看《如懿傳》感覺妝容很奇怪,沒有那麼靈動。

總之我個人感覺《如懿傳》和《甄嬛傳》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肥鶴娜娜


在很多地方都有差距。

1.不得不承認,周迅在拍《如懿傳》時的面部狀態不是太好,前期沒有什麼少女感,後期雖然感覺漸漸回來了,但是第一印象分已經扣去不少。

2.女主在人設上的差距使角色魅力差了很多。甄嬛前期是純真少女,後期是為愛復仇的“女強人”。她的整體變化是有遞進的。而且,她前期純真卻不蠢,不惹事也不怕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回之。這樣的甄嬛更加有血有肉。

但是如懿從頭到尾都讓人有幾分無力,從頭到尾都被各種各樣的人按著欺負不說,面對皇帝的時候也不爭。甚至海蘭幫她,她還拖後腿。人設上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3.《甄嬛傳》和《如懿傳》中,兩位皇帝的演技差距。

在《甄嬛傳》播出之初,大家看到陳建斌老師都是拒絕的。想來,之前的宮鬥劇中,男主無論年紀大小都是帥的。而在這種類似戲說的劇中,陳老師的顏值顯然有些不過關。

不過人類總是逃不過真香定律。陳老師以其精湛的演技,演繹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雍正。帝王的無情又多情,敏感又多疑都被演繹的非常好。

而《如懿傳》中,雖然霍建華的演技在偶像劇中看還是很好的,但是面對一群演技多樣化的女演員面前,霍建華顯然有些接不住戲。一部好戲需要每一個演員都好才能好,一旦有人稍稍遜色,整個的差距就立馬出來了。

4.人物邏輯上也有差距,甄嬛前後期對比的表現更加符合人物形象,但如懿作為一個大家族出來的女性,這種女性從小的教育應該都朝著皇家的媳婦努力。但是,直到電視劇結束,如懿依然拘泥於帝王之愛,她幾乎沒有成長,和人物成長背景相悖。使得電視劇整體與《甄嬛傳》有一定差距。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什麼想和我溝通的,可以在評論區一起討論哦!


影視傲嬌醬


甄嬛傳的場景,仔細看每個人的衣著,顏色雖然豔麗繽紛,但是顏色排序是有規則的。甄嬛一側的主色調為冷色,眉姐姐一側的顏色為暖色。顏色豐富而不亂。並且,整個畫面中華妃的衣著顏色【飽和度】最高,同時,甄嬛的衣著顏色【明度】最高(最亮),因此,鏡頭一擺,畫面的重心就非常的明確了,是華妃、甄嬛。而此時的皇后,雖然坐在左側,但是並沒有很突兀地成為畫面核心。該看哪兒、該看誰,導演已經用鏡頭語言和顏色很清楚地告訴觀眾了。我不否認我喜歡如懿傳的光線運用,但是在這種光線運用的技巧下,為什麼服飾道具甚至機位不能更優化一下?明明可以做成很優秀的電影質感,卻偏偏瑕疵太多。妃嬪衣著顏色凌亂,飽和度、明度毫無規律,實在是有點辱沒了光線的運用。以及,仔細看這個畫面,我理解的是導演想要拍攝一個軸對稱的畫面來突出皇后在畫面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卻沒有做成足夠好看的對稱。按理說,拍攝時,攝像機、炭盆、皇后處在同一直線時,這條直線應該處在兩側妃嬪站位之間的中線上,然而,實際效果卻偏右了。最明顯的就是炭盆靠右了,當然,這不是機位的問題,而是場景佈置的失職。(以及,如果我們嘗試著連接一下這個畫面的透視線會發現機位也偏右了,因此,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導演試圖做對稱卻沒有徹底對稱的局面。)

這個瑕疵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於我而言,卻如鯁在喉,沒辦法,美學講究規律,有的時候真的就是差了那麼一丁點兒意思。我倒是覺得,為何如懿傳的這個場景位置不能照搬甄嬛傳呢?珠玉在前,有這麼優秀的一個群戲的例子卻不用,而啟用了新的場景佈置,讓皇后座次的兩側多了簾布,而恰恰就是這個簾布導致了此場景無法運用和甄嬛傳一樣的機位。創新當然沒問題,可是作為一個大製作,出現這種瑕疵,著實令人失望。

再來看另一個晨會的場景,這裡的劇情是皇后要求後宮嬪妃對白蕊姬封答應保持平和心態。這個場景,乍一看還行,但是太粗糙了。最簡單的橫平豎直都沒有做好,皇后腳下的階梯以及地毯就可以看出,鏡頭歪了。但是有意思的是,鏡頭斜了卻和炭盆的角度保持了平行,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然後....純嬪的衣服.......實在是不知該如何吐槽.....飽和度如此之高堪比甄嬛傳裡皇上的綠帽子....到底圖啥?純嬪在這段劇情中既不是主要人物、臺詞也沒幾句,她本身位分也不高,穿一個飽和度這麼高的綠衣服,就為了迎合她的名字蘇綠筠?

........這怕不是蘇綠綠綠綠綠綠綠筠吧..... 因此,總體來說,我個人是對如懿傳的畫面不滿意的。如果說甄嬛傳的畫面能打90分的話,如懿傳的畫面可能只能打及格分,甚至有一些場景是堪堪不足的。機位運用隨意,鏡頭不細緻,而光線運用則呈現兩種極端,要麼很有電影質感,要麼就亂七八糟毫無重點,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否是兩個團隊的工作成果。


良子曰


這兩部戲都是改編自流瀲紫的作品。《如懿傳》是她的第二部宮廷小說,故事依然保持著甄嬛傳的水準。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1,如懿傳中如懿被眾人誣陷打入冷宮,冷宮裡依舊殺機重重。走出冷宮後,步步血冤,除掉一個個對手,坐上皇后寶座,但新妃爭寵,陰謀不斷,如懿和乾隆誤會不斷,開始相愛相殺,終至被廢。後宮爭寵的戲想超越《甄嬛傳》難度不小,哪怕是流瀲紫本人。這和曹雪芹寫不出第二個《紅樓夢》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劇本上還是《甄嬛傳》勝出,這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它先出生的呢。

2,《甄嬛傳》的導演鄭曉龍是國內電視劇導演中的大咖。多部風靡中國的戲都是他導的。《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故事》《永不放棄》《渴望》《金婚》《紅高粱》《羋月傳》等部部熱播精品。他對劇情的把握非常精準這是圈裡公認的,另外對演員潛力的挖掘也很厲害,拿遍了電視劇導演所能拿全部重要獎項。在導演這個環節我選鄭曉龍。

《如懿傳》的導演是汪俊,這位黃磊最好的哥們不僅能演還能導。他善於拍都市情感劇。《浮華背後》《四世同堂》《小別離》《我愛男閨蜜》《婚姻保衛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這次是他首次執導古裝後宮大戲。在這方面我選鄭曉龍,但也希望王俊能給人驚喜。汪俊的戲總是帶著一種唯美氣息,精緻和細膩的讓人嘆息。這份優雅在女人水般的溫柔中膩潤,襯得她們格外多姿多彩,善於雕琢了女人最玲瓏的一面,把女人味道拍得美而貼近內心,近乎惜香憐玉。所以這次遇到汪俊,女主們開心了。

3,再過的劇本如果沒有好演員,也是糟蹋。《甄嬛傳》兩位主角孫儷和陳建斌都是演技派。但論周迅和孫儷,瓜哥覺得周迅演技稍稍領先,畢竟是“大滿貫”演員。但孫儷演的甄嬛實在太好。這個角色好像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

陳建斌是公認的實力派,一個創造力很強的演員,也很衝動,而這種衝動也恰恰是一個演員的生命力。他演的雍正收穫好評,威嚴霸氣,不怒自威,平靜之中能強力爆發,又給人一種琢磨不透的感覺。

老幹部霍建華出道以來,“謙和低調”、“用作品說話”是他最鮮明的標籤。但讓其多年來深得觀眾和業界信任的還是一直以來的勤奮和不斷精進的演技。瓜哥覺得最能體現他演技的是《戰長沙》。和陳建斌比,瓜哥覺得老幹部演技還差那麼一點點。

一眾配角中,甄嬛裡有蔣欣,蔡少芬,張茜,斕曦,唐藝昕,張曉龍,李天柱(蘇培盛)等這樣的實力派,如懿裡也有鄔君梅,胡可,張鈞甯,李沁,辛芷蕾,李純等演技派。瓜哥覺得在演員這方面,兩家算平分秋色吧。

《甄嬛傳》在前,已經深入人心,樹立了標杆,如果想達到它的高度,至少在各方面都要比它強很多,才能贏得相同高度的評價。所以,我覺得《如懿傳》和《甄嬛傳》並肩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有一大批實力派演員在,差不到哪裡去。再說,周迅拍的電視劇,評價都不錯的。但說老實話我還是更喜歡《甄嬛傳》甩開一條街的可能性也不高。你有沒有覺得還是《甄嬛傳》裡的各位小主更有帶感?









曉七電影


如懿傳不知道是不是沒有王小平參與,流瀲紫單打獨鬥的原因,現在看來有一點兒是跟甄嬛傳比缺失的,就是戲的況味,甄嬛的情節合縱連橫,圓熟的伏筆和細節迎合幽邃的情感,有些戲細細回味仍覺得歷歷在目。

比如"那年杏花微雨遇果郡王"一方面是甄嬛和皇帝初識留情,甄嬛受寵伊始,可它也是陰差陽錯的兩人的"錯緣",這種錯好似戲的核心概念,貫穿到最後一集皇帝駕崩,讓人每每想起甄嬛當年拿著笛子坐在鞦韆架上的情景都覺得扼腕,但如懿傳情感戲只能通過物件細節(畫)和參和不進主軸戲的"閒戲"來做填補,但好在人物刻畫到位,戲看著看著也生情了,沒覺得不夠好,但事後想起仍覺得缺乏華彩的情節。

其他的,還有配角戲的刻畫,甄嬛傳前期兩次講到安陵容受寵,第一次是甄嬛幫的她,但甄嬛看到池塘的荷花竟有些傷感,那種把榮華機會送人的複雜感覺刻畫出來了,甄嬛不是聖母,整部劇前半部分,都把甄嬛往聖母上寫,唯獨這裡,露了點"假英雄,真小人",每想起這段,我都後怕和自詰,甄嬛太符合人最真的狀態,讓賢的矛盾和妒忌心理,你我都有。

第二次安陵容受寵,是後宮頹氣靡靡之時,皇后幫的她。視點在安陵容身上,安陵容坐著小舟,面紗遮臉,唱著採蓮曲,安陵容等了許久,算計了許久,終於甄嬛不振,華妃降罪,她的榮寵,度過了湖,到了亭子裡那邊,便有了。

不提周迅,因為她的表演看似隨意,實則沒有刻意表演化的一種貼切,舉重若輕,肢體語言豐富。臺詞功底很好,聲音雖然有張力但也確實有幾處能夠更好。提提別人吧,鄔君梅把甄嬛中年的運籌帷幄以及冷酷狡猾都演得入木三分。霍建華你們總說他面癱,可是乾隆的無情和多疑,不是隻有瞪眼才能表現的。沒有巨大的表情的面孔下,下一秒就摸清各種路數,然後淡然說一說二。面對美色的毫無抵抗,讓人覺得渣男無疑。如果不是這樣演,如懿後期的悲劇從何而來?還有李純的令妃,眼波里流露出的可憐與算計是流量明星遠不能及的。辛芷蕾高端毒辣,童謠讓人惋惜……哪個演得不好?劇情因為要過審,所以刪了很多關鍵的內容,人物性格表現有些打折扣。若能看到完整版,估計評分和熱度更高吧!

於觀眾而言,自然知道安陵容是悲劇角色,遲早不得所終,卻不禁於歌聲中憐惜人物的命運。安陵容曲意逢迎,受屈受氣,無非是另一版性子不夠狠,對世間情感看得不夠絕望的曹琴默。正是把這種軟弱和希冀前面鋪墊好了,這場戲才讓人覺得是強弩之末的徒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玩笑罷了。



通訊聯盟


在我看來還是有差別的,就拿我自己來說,甄嬛轉看了不下二十遍了,可是如懿傳一遍都沒有完整的看下來,這就是差別。

甄嬛轉

一情節連貫 此起彼伏 前後呼應 明線 暗線 串在一起讓人來不及細細品味但又恰到好處的後知後覺。比如看完之後再看二三四五遍 才知道演員為什麼要用這個表情 鏡頭為何要給這個特寫

二代入感強 甄嬛傳整個劇情。既可以穿透職場 也可以穿透男女 意思就是:百搭 我哪裡代入都不會錯 也很符合劇情 人物性格

三還是刻畫人物很足夠的深刻 一個人悲劇 喜劇 平劇 正劇 都寫得很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線 主線是什麼 副線是什麼 說真的 看完之後。身心愉快

四 純元作為女一號。貫穿整個劇情始終 但是不用付費。哈哈哈哈哈哈。多值當?

如懿傳:

一 在有了甄嬛傳效應之後 宣傳過多 不少人擠破腦袋都想演。想復刻甄嬛傳的經典神之火 所以 有些虛大於實

二 人物匹配度不夠 就拿乾隆皇帝來講 霍建華演到了那種風流倜儻的千古一帝的感覺嗎?坐姿一直都沒有帝王威嚴 人家是皇帝。說話一個勁的“如懿啊 ~”幹啥呢? 這只是其中一個栗子

三 劇情讓人捉摸不透 咋的黑化就這麼簡單?令妃就這麼黑化了?富察皇后就這麼恨如懿?乾隆前期不喜歡富察皇后後期咋就愛的死去活來?這擺明不尊重歷史嘛 然後小說硬寫硬

四 唯一支撐我看完的。是周迅和海藍。真的。她倆是我追完的動力





阿呆說說說


首先,格局。《甄嬛傳》開場是雍正登基的畫面,妥妥的正劇範兒,引出了隆科多、年羹堯、甄遠道、鄂敏等人,鏡頭轉向太后、華妃,這樣就把前朝和後宮盤根錯節的關係揭露出來,給這部架空歷史的後宮劇打上了現實主義的底子。

《如懿傳》一開場四阿哥弘曆夢到了青櫻,接著兩個人在樓頭約會,它以唯美舒緩的愛情為切入點,導致接下來雍正廢后,太后相爭的大場面顯得太過激烈和突兀。

第二,節奏。《甄嬛傳》裡甄嬛從第一集入宮驚豔亮相開始,直到第七集才被皇上召幸,第十三集首次和果郡王同框,中間插入倚梅園、御花園的波折,一連串的錯過和誤會,層層鋪墊,吊足了觀眾胃口。

《如懿傳》前兩集槽點滿滿,一邊渲染弘曆和青櫻的青梅竹馬之情,一邊描述烏拉那拉氏族的落敗,剪輯跳躍,轉眼又到了六年後,好似手工粗糙的剪貼畫。至於從第三集漸入佳境的劇情,總體失之平淡,節奏拖沓,一方面並不能感受到乾隆和如懿的深情,也無法對他們感情幻滅感到痛心,另一方面男二號遲遲不上線,沒有愛情摻雜的宮鬥忒無聊。

第三,角色。七年過去了,觀眾提起嬛嬛、四郎、華妃、烏拉那拉這些名字仍然印象深刻,“臣妾做不到啊!”“賤人就是矯情。”這些臺詞都成為流行語,這說明《甄嬛傳》裡演員的人物塑造很成功,當然《如懿傳》裡也是實力派演員雲集,但受限於劇情,不會出現像《甄嬛傳》裡這麼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如懿傳》,裡面的角色就沒有那麼鮮明,冷麵乾隆一臉厭女相,富察皇后整日鬱鬱寡歡,高晞月不是在撒嬌就是在撒潑,害起人來也智商不夠的樣子,金玉研一味地陰險毒辣,海蘭柔弱煽情到失真,而如懿,從姑母去世到被打入冷宮前的心路歷程,平靜得不起任何波瀾。


酷奇影視


《如懿傳》作為《甄嬛傳》的姊妹篇,恢弘製作,大牌演員,但是卻不溫不火,沒能超越前者,也沒能掀起太大火花。《如懿傳》之所以不行,是因為根基是擰巴的。

甄嬛傳是架空的小說,搬到了雍正年間,其實跟雍正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懿傳是甄嬛傳的續作,就是把虛構的人設,套進真實的歷史裡。這肯定不行啊!

比如甄嬛傳說皇上不是太后的親兒子,但真正的歷史上乾隆可是大孝子。但如懿傳非要讓皇上和太后勾心鬥角,還要維持表面的孝子人設,就搞的皇帝和太后都非常擰巴。

還有乾隆繼皇后真實歷史上應該就是不受寵的,如懿傳非要把她演成皇上的真愛,也是非常的擰巴……

總結的話,這部劇的根基是歪的,所以整個劇角色和情節都立不住。演員是好演員,問題就在劇本。




影視天下匯


我覺得實在不好分出差距來,再好的劇本沒有好的演員也是不行,首先我們來看《甄嬛傳》兩位主角孫儷和陳建斌都是演技派,他們都是老戲骨,拍了幾十年的戲,尤其對劇中的人物內心變化把握得十分到位,你要說周迅與孫儷兩位女主角,誰能夠更勝一籌,我覺得周迅演技稍微領先,畢竟是大滿貫,但是孫儷演的甄嬛傳實在太好了,這個角色就好像為她量身訂做,周迅演的如懿也很不錯,這兩位女主角PK,可謂是半斤八兩。

說了主角就要說配角較量,這兩部都有超強的配角陣容,甄嬛傳中有有蔣欣,蔡少芬、張茜、斕曦,、唐藝昕、張曉龍、李天柱等這樣的實力派,如懿裡也有鄔君梅、胡可、張鈞甯、李沁、辛芷蕾、李純等演技派。瓜哥覺得在演員這方面,看到這一串熟悉的名字,我們真的不好分別誰最牛?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那當然是開分秋色最合適不過了。

這兩部都是宮廷劇,所以說從服裝道具來看就能夠區分誰能夠更勝一籌,皇宮顯示的奢侈華麗的生活,從服裝道具就能夠看出這個劇組是否有超強的實力,很多宮廷劇,服裝都是很陳舊,拍出來的效果也不理想,那自然就會影響整體的效果,甄嬛傳先拍,所以說在服裝和道具上無法與後拍的《如懿傳》相提並論,這點《如懿傳》稍占上風。

通過多方面對這兩部大製作電視劇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有哪些不同,兩部作品作者是一個人,但是編劇不一樣,導演不一樣,這兩部戲中的導演和編劇都是大有來頭的牛人,你要說誰能勝出?真不好分高低,演員可能是甄嬛傳稍占上風,服裝道具如懿傳要略勝一籌,這樣比較,我們知道誰更受觀眾喜歡了,你們喜歡《甄嬛傳》還是《如懿傳》呢?





博霖娛樂


總體上感覺《如懿傳》要比《甄嬛傳》稍差一些,下面我給大家詳細分析下,大家做個參考。

在格局上,《甄嬛傳》開場是雍正登基的畫面,妥妥的正劇範兒,引出了隆科多、年羹堯、甄遠道、鄂敏等人,鏡頭轉向太后、華妃,這樣就把前朝和後宮盤根錯節的關係揭露出來,給這部架空歷史的後宮劇打上了現實主義的底子。如懿傳》一開場四阿哥弘曆夢到了青櫻,接著兩個人在樓頭約會,它以唯美舒緩的愛情為切入點,導致接下來雍正廢后,太后相爭的大場面顯得太過激烈和突兀。《甄嬛傳》完美地將愛情與權謀、人情與階級融為一爐,它包羅世間百態,觀眾每每能在劇中找到共鳴,你可以懷疑它的三觀,但沒法否認它的真實,甄嬛被封常在,回家後父母全家跪迎,看過《紅樓夢》的應該對這一段不陌生,《甄嬛傳》也模仿了《紅樓夢》草蛇灰線的寫法,處處埋伏筆。相比之下,《如懿傳》則更像是職場言情劇,場景侷限在後宮,彷彿辦公室裡的人為了爭寵,閒得整日勾心鬥角,劇情密度低,觀眾除了分辨誰好誰壞之外,不需要動用太多的注意力。

在節奏上,《甄嬛傳》裡甄嬛從第一集入宮驚豔亮相開始,直到第七集才被皇上召幸,第十三集首次和果郡王同框,中間插入倚梅園、御花園的波折,一連串的錯過和誤會,層層鋪墊,吊足了觀眾胃口。而《如懿傳》前兩集槽點滿滿,一邊渲染弘曆和青櫻的青梅竹馬之情,一邊描述烏拉那拉氏族的落敗,剪輯跳躍,轉眼又到了六年後,好似手工粗糙的剪貼畫。至於從第三集漸入佳境的劇情,總體失之平淡,節奏拖沓,一方面並不能感受到乾隆和如懿的深情,也無法對他們感情幻滅感到痛心,另一方面男二號遲遲不上線,沒有愛情摻雜的宮鬥忒無聊。

最後再看角色塑造上,《甄嬛傳》裡女主人生大起大落,關鍵節點上峰迴路轉,她一路升級打怪上來,觀眾看得爽,可《如懿傳》女主要走什麼路線,似虐非虐,播了二十集觀眾依然看不清楚。《甄嬛傳》里人物的成長道路有跡可循,他們的命運都是性格、遭遇使然,甄嬛聰慧美貌,幾經沉浮之後多了幾分果斷絕情;沈眉莊高傲穩重,因此遭陷害後容易心灰意冷;安陵容自卑自私,嫌隙人有心生嫌隙,任何瑣事都有可能讓她內心風雨飄搖。《甄嬛傳》裡的人物形象合理豐富,丫鬟隨主子的脾氣,剪秋心狠手辣,頌芝盛氣凌人,甄嬛的三個丫鬟個性不同,浣碧虛榮,流朱心善,槿汐持重。再者,《甄嬛傳》有意把每個人物放在關係網裡觀照,這樣人物就立體豐滿起來,華妃面對後宮姐妹囂張跋扈,對皇上一往情深,對哥哥關切有加,詮釋了什麼叫“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再看《如懿傳》,裡面的角色就沒有那麼鮮明,冷麵乾隆一臉厭女相,富察皇后整日鬱鬱寡歡,高晞月不是在撒嬌就是在撒潑,害起人來也智商不夠的樣子,金玉研一味地陰險毒辣,海蘭柔弱煽情到失真,而如懿,從姑母去世到被打入冷宮前的心路歷程,平靜得不起任何波瀾。

《如懿傳》雖然在導演編劇方面略顯不足,但它的美術攝影音樂賞心悅目,細節考究,周迅等演員的表演也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