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漯河市三院贺同玲的战“疫”之路

我是党员"我先上"

召之应、应能战、战必胜!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漯河市三院党委积极倡议下,各党支部党员纷纷踊跃报名,请求奔赴一线,抗击疫情。贺同玲,就是其中一员。

从医院成立发热预检分诊处和发热门诊以来,她主动向院领导申请加入抗疫一线轮岗,再到援鄂预备队,她毫不犹豫的请缨,按下红手印,递交请战书。她随时听候命令、奔赴前线,盼与疫情抗战!

"我还没结婚,我请愿上前线!"

"我还没结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请愿上前线!"她主动请愿加入发热预检分诊处,筑起第一道防线。发热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一刻不能松懈,她每天坚守在前线,询问每一位进入医院的人们,行程史、测体温、采血、分诊、数据及物资统计上报...她深知,自己可能随时面对着与"新冠肺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但是关键时刻,视疫情如命令,她毫不退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充分展现着白衣战士的担当和风采!

带着使命和牵挂 她踏上援鄂之路

2月15日,漯河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市三院积极响应省、市卫健委号召,主动请缨,选派出7名优秀医护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贺同玲,终于实现了"期盼",她又是其中一员。

漯河市三院贺同玲的战“疫”之路

出征当天,人群中,她为老人整理口罩,这一幕让在场的许多人泪目。那是她的父亲,出征的消息她并未告诉家人,父亲寒风中骑车追来为她送行。但为了心中的信念,她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前往武汉的征程。上车时,她表示一定服从组织安排,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抗击疫情做出医务人员应有的贡献。

来自战"疫"一线的日记

2月15日凌晨,市三院援鄂医疗队到达战"疫"一线武汉。2月16日上午,经过防控知识培训后,队员们反复练习穿脱隔离衣、洗手消毒等工作,把每一步骤、每一细节落到实处。晚上,小组长贺同玲带领队员们开会商议第二天的工作,布置工作任务,强调注意事项,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同时对每个人都进行了心理疏导。当时,队员们都主动提出要第一轮值班,最终确定了苗国印和柴冠军两人第二天进舱。

为了确保出舱后的消毒工作井然有序,保障零感染!队员们决定与各地市队员结盟。贺同玲主动召集同一楼层三门峡医院、漯河医专二附院医护人员,联合三院队员一起组成同盟盟友,大家分组,相互配合,做好同盟组员出舱后的消毒工作,以及返回酒店前的消毒工作,并进行排班,每天两次定时对整个楼层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漯河市三院贺同玲的战“疫”之路

在支援武汉的奋战中,在阻击战一线的战斗中,市三院医疗队中的4名同志深受身边广大党员的鼓舞,他们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贺同玲作为市三院援鄂医疗队党小组长,带领火线申请入党的队员面对党旗宣誓。

漯河市三院贺同玲的战“疫”之路

为了方便穿脱隔离衣,减少对工作的影响,贺同玲说:"把头发剪了利索,不耽误防疫工作,也防病毒附着!"

漯河市三院贺同玲的战“疫”之路

2月19日,市三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5名战"疫"队员们开始进舱。进舱前,贺同玲说:"早饭时,吃菜咸怕口渴,稀饭又不敢喝,怕憋尿,好不容易找出一包牛肉,这个扛饿!"

漯河市三院贺同玲的战“疫”之路

在简易的帐篷里,队员们开始有序的穿戴防护服。贺同玲负责预诊分诊,同时还兼顾着方舱医院西区、中区、东区、一楼和二楼全病区的各种协调工作。刚开始,她觉得最大的感觉就是特别不透气,有一种强烈的呼吸不畅的感觉,但是因为防护的需要,还是得坚持住,因为面对她的是这6个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出舱那一刻,队员们的脸颊上、额头上、深深的勒痕清晰可见。贺同玲说"抓起护目镜几乎是一秒都忍不住了赶紧脱下",嘴巴里、鼻腔里都是消毒水的味道,让人想吐。但是因为防护的需要,接下来还得坚持。这些感受也是她出舱以后才意识到的,在里面被裹的像个大粽子,忙起来就只顾克服所有行动的不便,写的字都歪七扭八。

每天回到住处后,都要定时对整个楼层进行消毒,并进行下一轮的排班。最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久久不能入眠,回忆、梳理着一天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这一天尽管很累,但能够顺利进出舱,完成既定任务,这让她感到欣慰。

漯河市三院援鄂医疗队员们已奔赴前线一周。他们从努力适应陌生环境,到进舱成为白衣战士,每一分务实的努力,每一次并肩的作战,都在凝聚着力量,都在筑起一道道坚强的生命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