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對於發國難財大家有什麼看法?

我是小板凳


不斷加重的疫情讓一些商家看到了發財的機會,特別是售賣口罩的藥店,供應生活產品的超市。這些商家一般會調整相關商品的價格,一些消費者對此很不滿。

網絡上有流傳東北某省消費者質疑藥店對口罩惡意漲價,一個口罩要一二十塊錢,在他看來,這簡直是搶劫。除此之外,有些超市也提高了大米、蔬菜等商品的價格,有人不滿,將其舉報。在有關部門的干涉下,價格似乎又做了一次調整,不排除該超市遭到了罰款的處罰。因為現在有關部門已經公佈了舉報電話,如果遇到有商家漲價,消費者可以撥打電話舉報。

很多人將現在商家漲價定性為發國難財。現在疫情這麼嚴重,全國上下都在抵抗疫情,你們卻趁此機會大肆抬高物價,不僅不幫忙,反而趁火打劫,簡直十惡不赦。商家的行為本質上是市場行為,而非道德行為。商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不是公益慈善機構。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已經寫入到權威文件當中。疫情的嚴重,導致消費者對相關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市面上供給不足,引發了供需之間的矛盾,需求大於供給,物以稀為貴,價格怎麼不會上漲了。以口罩為例,在疫情沒有發生前,很少有人會戴這個,一般侷限於醫生和病人,普通人誰會買這個。那麼生產口罩的廠家也是按照這個標準進行的,現在全國十四億人都需要,需求量一下子擴大了這麼大,現有的口罩根本滿足不了需求,那麼價格的上漲就成了必然。

商家被消費者舉報,有關部門會對其進行處罰。如果是罰款,那麼商家不僅可能之前掙的錢沒了,而且還會倒賠。這就意味著商家高價出售相關商品導致是成本增加,出於這個考慮,他很可能將生意轉到地下,只做熟人生意了。或者他乾脆不再做這個生意,實際上減少了相關商品的供給,那麼其他商家的就更加稀缺,他們很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物價。這樣下來,到底誰是損失者了。消費者本來花二十塊左右就能買到口罩,現在由於舉報,相關商家不賣了,或者不走正規渠道賣了,那麼其他商家提高到一百塊,消費者買還是不買了?實際上消費者的舉報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使問題更糟糕。因為問題的本質並不是商家的惡意抬升,而且市場引發的結果。如果口罩真的需要一百塊,疫情又這麼嚴重,買是正確的做法。假如沒有口罩,自己真的被感染了,那麼醫療費肯定不會這麼少吧,加上康復的時間,損失就更嚴重了。如果真的十分嚴重,最後慘遭不幸,那豈不是虧大了。自己的生命難道不值這點錢嗎?

商家現在不管怎麼抬升物價,本身是市場行為。如果商家有貨源,不管價格多高,這總是能夠為消費者帶來幫助的。不管價格多高,我能花錢買到這個急需品,這都是不錯的。如果因為舉報,最後商家不出售了,那麼問題會不會更嚴重。出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有錢都不能解決,這才是問題。在沒有舉報前,是多與少的問題;在舉報後,問題成了有與無。在這樣危險地情況下,商家還有東西可以出售,他們本身也付出了成本。比如貨源的獲取,他們可能了花了不少成本。現在的很多地方交通都受到影響,那麼物質的運輸也不可避免被波及。現在運貨地成本肯定也大於正常情況。除此之外,商店在這種情況下還堅持營業,這是不是也算成本了?

既然商家的行為屬於市場行為,就應該用市場的方法解決。發國難財的本質是相關商品供不應求。因此,解決供給問題才是關鍵。供給與需求平衡了,那些想發財的人也就發不了。


V小明看電影


從古至今發國難財的人大有人在。當然這是一件被人們所唾棄憎恨的事情。所以遇到這種人和這種情況。就需要有關部門及時的出重拳加以打擊制止。用法律來嚴懲這些發國難財的黑心商家們。不能讓他們有可乘之機。現在是疫情當下。全國人們都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當然有時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執法部門兒就應該加強打擊力度,維持社會的正常公共秩序。


悟空身體健康


對於這種行為,應該罰他個傾家蕩產。


知了養生


友國難財的人實在不應該。這就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越是國家有難時,我們就更應該盡一份力


經典呈現8090


這個問題呢,與我見,正常,也不正常,具體的各位自己好好想想吧!


鵬飛8065


這樣的人道德水平很低,為人不齒,搞得民怨沸騰,物價飛漲


初妝初見


只能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李元發佈了嗎


隨說物以稀為貴,但是國難當頭,理應舍小顧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