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翻翻唐宋的詩詞集,不難發現,幾乎每位詩人、詞人的筆都曾在春天停留過,唐詩宋詞裡的春天,把春的季節渲染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國畫,畫中有詩,詩韻春天。


春光無限好,春天就是詩,就是詞。詩意的春天,在詩詞裡綻放,如此鮮活且生機勃發。看到它們,每個人都有上路的衝動。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花開時節,杜甫徘徊於江畔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裡的生動與傳神。杜工部的詩作散發出濃郁意境,至今仍留有餘香。


後人們步履悠閒地踏在杜甫當年走過的地方,想象著一千多年前,那個以筆代鋤的人緩緩地,緩緩地,在這草堂布局謀篇,起筆溪流瀠洄,落墨小橋勾連,就這樣把唐朝的美,印上桃紅,裝訂在山河裡。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湖北黃石的西塞山,是一片長在唐詩裡的風景,因為張志和“的詩句,大家記住了這個美景。詩人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迎著習習斜風,冒著濛濛細雨,蕩起一葉扁舟,垂釣於碧波之上之態,其倜儻瀟灑的風度可想而知,其悠閒自得的心境也不言而喻。


一些懷古的遊人,也學當年的張志和,一路飄飄蕩蕩地往西塞山而去,這樣的行程,基本上就是張志和的形式,但一路過去直到西塞山,已經不是無限風光的山水了,或許四周有變動,從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或許從前就是這個樣子,其實真正的風景,就在張志和心裡。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當梅花紛落的素瓣成塵土,當春風吹散了盈露,人們都在等待一場春雨的降臨。春天的雨一半都是風姿綽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翻開唐詩宋詞,每一頁都被四月的春雨滲透過。


如絲如綿的春雨,用它細細的腳丫,輕輕踩在草尖,樹芽,踩在煙雨水鄉,踩在爬滿青苔的青磚瓦巷,懷著融融的情意,把整個野村田疇由淡到濃細細描摹,從青草到楓葉,從蔬菜到稻穀,再邀請粉紅的桃花間或點綴其中,平添了一份斑斕多姿。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雪梅·其一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是春天少有的景象。是一個難以請到的客人,在你攢足了心情,期待著她的光臨時,她卻躲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而當你以為她忘記了到來,收好了所有冬衣,以為來年才可見到她的芳容時,雪卻又踮著腳尖輕輕而來。


面對此,“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樣的詩句會不詠自來。雖然梅已經遠去,但春天的花在雪中傲然開放卻有另一種風采。“竹疏煙補密,梅瘦雪添肥”。這是怎樣的詩情畫意呀!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靈氣逼人,風韻秀雅,是唐詩宋詞中著墨最多的地方。唐詩宋詞吟出口,婉約的江南便款款而來了。中國的風光中,能寫盡無限風光與旖旎的便是江南了:煙雨漂洗過的西湖,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吐露著幽淡的芳香,彌散著溫潤的色調。


黛色烏篷客船輕輕搖曳著,秦淮河上煙籠寒水月籠紗,寒山寺鐘聲寂寥空曠地迴響著,兩岸的飛簷吊角、灰瓦白牆,隨著蜿蜒的綠水盪漾著無限的風情。江南的美,常常讓人魂牽夢繞。


古詩詞中的絕美春景,讀這五首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