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寄生蟲,最恨韓國的是韓國人自己

去年看的寄生蟲,當時看完就有種窒息感,窒息感來源於影片中無處不在的恨意。


電影拍的很輕盈,流暢的情節很好理解,人物之間的關係簡單而清晰,甚至不需要過多思考和回味那是誰和誰,說白了就是兩個家庭的故事,一個身處在底層的四口之家,一個處在富人家庭的四口之家,如果不是意外,兩個家庭這一輩子都不太可能有交集。


寄生蟲,最恨韓國的是韓國人自己


講的是階級差距,卻把恨這件事表達的淋漓盡致。恨不像愛,也不是愛的對立面。大部分時間,仰望一個層級高的階級,心態上實際上是多種多樣的。但電影裡,對富人的恨,不說極致,卻是近年來看過電影裡,最淋漓盡致的了。


恨從不是歇斯底里的憤怒,也不是突如其來的爆發,而是從內心裡發出來的一點點的侵佔。寄生蟲,有另一種翻譯,叫做寄生上流,當窮人擁有富人的生活的時候,最直觀帶來的感受,不是喜樂,也不是滿足,而是用極盡諷刺的話語一語道破富人的偽善。錢就是熨斗,能夠把人的噁心都燙的平平穩穩。貧窮不是不能產生美德,而是貧窮下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放大貧窮這個原罪帶來的一切,而金錢有魔法,實實在在讓人活得越來越體面。


他們在富人家裡,肆無忌憚享用富人的飲食,休憩在寬敞的豪宅裡,暫時性的過上富人的生活,卻忘了富人


寄生蟲,最恨韓國的是韓國人自己

要理解這種恨實際上很簡單,如果生長在中國是地獄般的競爭模式,那麼韓國的模式像是一場比地獄更艱難的競爭模式,他們的人生,必須要開掛一般,才能取得那麼一丟丟的成就。歸根結底是,韓國的資源極其稀少,稀少就意味著太過集中的資源,導致大部分人都無法真正享受社會進步的成果。

韓國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三件事:死亡,納稅,三星。根據資料顯示,韓國三星生產出來的產值,佔據韓國總GDP的20%左右。如此高的佔比,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韓國人繞不過三星,韓國人想要的公平繞不過三星,韓國人想要的政治自由也不可能實現,因為韓國與三星緊緊聯繫在一起,三星倒下,也就意味著韓國的衰敗。

在三星的陰影下,壟斷成了常態,也就意味著看起來世界很有競爭力的三星,放在韓國內,壟斷了最好的資源,這其中也包括政治。

三星只是一個側面的反應,放到人才教育來說,東亞諸國的教育都不輕鬆,中國每年幾百萬人的高考,放在韓國同樣也是千軍萬馬般的激烈競爭,只是這種競爭的殘酷性,由於韓國教育資源的稀少,變得格外顯眼。面積相當於一個浙江省,但是韓國境內擁有的高等教育資源也不過多少,這就決定了其教育的上限,再厲害的才華,比起無可奈何的教育天花板,大部分人只有嘆息。

寄生蟲的恨,是有極深的社會根源,一方面他們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極其小家子氣,包括奧運會經常使小動作害中國人等等行為,顯示出他們內心極度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又在痛恨自己的無自主權,雖然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他們的天空始終帶著陰影。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寄生蟲看起來對富人極盡恨意,卻在暗示韓國社會在國際上地位的卑微根源,來自於上層的不作為。

原來最恨韓國的,是韓國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