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

南都讯农时不等人,春耕生产忙。2月26日,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和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以下简称“隆平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全面启动。昔日江心“孤岛”将升级为现代都市田园,千亩稻田育下良种,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
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
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
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

2月26日下午,广州黄埔大吉沙岛,袁隆平院士谋划、选址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里,1340亩优质水稻开始耕田。

两座江心岛成功升级为“都市锦田”

当天下午,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一期)大吉沙岛水稻公园开耕暨黄埔区春耕备耕工作现场会在黄埔大吉沙岛举行。在当天的开耕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罗锡文发来了祝贺视频。

隆平公园由袁隆平院士谋划、选址、题名,将打造集农业、科研、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规划面积达6662亩。作为隆平公园的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将在今年完成一造1340亩优质水稻的种植,其中包括30亩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田。

在2019年12月,黄埔区领导带队赴海南省拜访袁隆平院士,获得袁隆平院士同意授权,由葛林美集团和黄埔文化集团合作,引进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专家团队,利用黄埔长洲岛及相邻的白兔沙岛、大吉沙岛等地块,共同打造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推进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田建设。今年1月,受袁隆平院士委托,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在黄埔区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到大吉沙岛现场考察了水稻试验田选址。

隆平公园一期项目选址在大吉沙及白兔沙岛,占地面积约1790亩,包括“都市锦田”计划垦造水田项目、优质水稻种植项目、国家重点农业科研项目等。

近年来,黄埔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2018年,黄埔区就对大吉沙及白兔沙岛实施了土地综合升级整治,并在次年完成了集体农用地承包约1790亩,将租赁土地移交施工,新增水田1340亩。

两座江心岛成功升级为“都市锦田”,为进一步提升岛内耕地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打造旅游休闲圣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在中远期规划中,黄埔区还将依托隆平公园,推进农科院士港的建设,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研培训、学术交流、大众科普的重要基地,辐射整个大湾区。受疫情影响春耕滞后

据了解,春耕春种占黄埔区粮食生产的60%左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市舂耕备耕会议的要求,黄埔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备耕,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据了解,黄埔区共有耕地面积4.2万亩,在田蔬菜1.23万亩,水果3.9万亩,预计今年春耕在田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达4000亩左右。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耕比往年滞后了十几天,我们将通过增加器械设备,提高效率,抢回时间;另一方面调整早中晚稻种植的比例,减少早稻面积,提高中晚稻比例,确保全年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水稻种植项目合作企业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兴说。

为了破解土地撂荒问题,提升耕地使用率,黄埔区组织人员深入摸排全区已撂荒地,做到全面恢复耕种,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高标农田的建设力度,改善种植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能种则种、宜粮则粮”。

与此同时,黄埔区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复产,尽快恢复产能,增加市场供应,保障春耕生产需要。协助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打通交通障碍,保障企业生产有序、员工安全、流通顺畅、供应充足。进一步加强农资质量监管、打假执法等工作力度。

近日,黄埔区开通春耕服务热线,指定专人负责接听、记录、转办、回复群众来电、来信、来访,解答关于农产品运输、销售、补贴、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区加快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帮助农业生产者、采购者节本增效,实现农产品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组织企业、商户参与各种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拓宽营销传播渠道。

广州黄埔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开耕,昔日江心孤岛将变身都市锦田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通讯员 范敏玲 徐洁芹 高亮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