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心理危機通常是指個體在面對突發(意外)事件時出現的手足無措,其原有的應對方式或者應對資源無法解決,而陷入心理失衡的狀態。可能表現為精神瀕臨崩潰的狀態、極度恐慌、緊張、苦惱、焦慮、抑鬱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心理危機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情感危機的反應。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在遇到危機事件時,根據實際情況,可能需要採取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危機干預指的是對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體,採取明確的措施,使其最終戰勝危機,恢復原有的心理平衡,並重新適應生活。

心理危機干預的目標包括:為個體可以從危機中得到對現狀的把握、對經歷的危機事件有重新的認識以及學習到對於未來可能遇到的(類似)危機事件時,有更好的應對策略與方法。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結合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一危機事件,心理援助的目標是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幫助處於疫情不同層面的大眾提供相應的援助服務。其中包括了幫助受助者發現問題、提供受助者情緒疏導、情感支持以及危機干預,促進受助者的情緒穩定,維護其心理整體健康水平。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中指出:疫情可能導致患者恐懼、公眾焦慮、醫務人員耗竭等心理應激;需對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加以規範和指導以及減輕疫情對大眾心理的干擾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在此過程中,心理援助工作者需要遵守善行、責任、誠信、公正、尊重等職業倫理和職業精神,以避免給受助者帶來傷害,維護其最大福祉為基本出發點。危機事件後心理援助的意義在於是受助者(或群體)從混亂到有序、從麻木到清醒、從失衡到平衡、從異常到正常、從無力到有力。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危機干預的一般工作流程包括:

確定所需干預的人群(對象);心理危機狀況評估;針對性設計干預方案;實施具體的心理危機干預(包括個別干預或團體干預),此外還有個體與團體的督導等相關工作。

在危機干預中,非常注重專業倫理。對內規範包含了專業人員、專業行為;提升專業服務品質等;對外作用包含了維護受助者的權益;公眾信任感等。危機干預常見倫理議題有:知情同意、專業關係、保密、結束與轉介。


危機心理援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心理健康維護和自助方法(包括:宣傳單、手冊、電視、網絡、報紙等媒介);24小時心理援助服務熱線(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座機撥打);網絡心理輔導(例如:微信、QQ等平臺軟件);危機心理評估、危機個別干預、危機團體干預、社區工作、團體輔導及其他形式的心理干預方式等。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心理危機干預是在緊急狀態下的服務並非常規的心理諮詢,所以並不是長期存在的,待危機事件結束之後,可能設立的危機干預專線(或專業小組)停止服務;危機事件心理援助的服務對象僅限於受本次危機事件引起的各類心理困擾的當事人,是急需疏導和心理支持的人群。它僅僅是解決當下危機階段出現的問題,為繼續心理支持的求助者提供即時的幫助,主要是協助調節情緒、改善行為、提供相應的資源等。當遇到突發或者特別嚴重的危機情況,可能還需要其他的社會心理健康服務資源,及時進行轉介。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危機干預的重點:首先,要了解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求助者的心理反應,並對其進行“正常化”,瞭解危機事件給當事人帶來了哪些應激反應,具體表現如何以及影響程度。心理援助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問卷形式進行評估,引導受助者說出在危機事件中的具體感受、想法或是經驗,幫助其明白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其次,幫助受助者尋找並建立社會支持系統,讓當事人確認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明確自己能從哪裡獲得幫助。包括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社區(機構)等相關資源,並明確相對應的可以給到自己哪些具體的幫助(措施),例如:情感支持、建議或信息、物資補給等等,增強受助者的安全感與歸屬感。最後,需要幫助受助者找到積極的、健康的應對方式。

心理健康 | 危機事件下的心理援助具體做什麼?

相信,瞭解並做到以上這些,能夠讓我們順利度過這次疫情可能造成的心理衝擊,將影響或傷害降到最低水平,重新歸回正常、美好的生活。

部分資料來源:《心理援助熱線培訓手冊》樊富珉、秦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