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农商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银行?

毛毛35900840


有些人对信用社一知半解,信用社是怎样产生的,要从人民公社说起,人民公社成立之后,紧接着成立三大合作社:一是农业合作社;二是供销合作社;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组建时由社员入股,每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员工是不脱产,也就是农村户口,其性质,是集体金融组织。运作后,由谁管理呢?因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搞存款,贷款,就让人民银行管理。一九七三年信用社体制改革,对信用社员工转为脱产,吃商品粮。七九年人农两行分家,由农业银行管理。九四年和农业银行脱钩,成立县信用联社,由地级市人民银行农办管理。后来成立了省信用联社,最后改为农商银行。对其印象,人员素质差,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处理不少人。


老胡63682335


农商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改制重新组建的,由当地政府管控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北京农商银行,就是2005年经国务院银行监管部门批准,由北京农村信用社整体改制而成的,将当时各区县49家独立法人(我记得是49家)信用社,统一成一家法人单位。北京农商银行由北京市政府管控,北京农商行的行长由市政府任免(《北京组工》杂志上刊登过市政府人事任免就有北京农商行的行长任免)


春风和愿


农村商业银行应具有三个基本的性质:地方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中小型银行。最初银行成立之处叫做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了方便吸收广大农村地区社员闲置资金而设立,后来顺应经济金融潮流,几经变革,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到今天的农村商业银行。

第一,为什么说农商行是地方银行?很多人感觉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按理说是全国性的国有银行。其实农村商业银行和工农中建还不一样,全国的农商行不是一家,全部都是以市、区或者县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各自为政,互不所属,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金融机构。


第二,农商行更多的服务三农。农商银行属于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范畴更多的面向农村广大地区,吸收农户存款,扶持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支持。无论改革成什么样子,银行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主要就是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农村金融机构。现在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朝着综合化的方向迈进,业务不止局限于三农范畴了。

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属于中小型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远不及国有银行,甚至和12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没法比拟,农村商业银行定位就是中小型金融机构,业务做的是小、微、散,以零售业务为主。

如今,农村商业银行在地方银行中也是发展快速、前程似锦的银行,特别是县域金融行业中,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是首屈一指的银行业老大,在今后的风险防控、资产处置、业务发展在希望可以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财富公元


回顾历史,农商行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历史

农信社创立于1951年,以人民银行颁发《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记账办法草案》等为标志,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到1956年,全国80%以上的乡都建立了农信社。

此后,农信社的管理权几次变更,先后经历人民公社管理(1958年)、生产大队管理(1959年)、人民银行垂直领导(1962年)、农行代管(1979年)等阶段。1984年,农信社入股组建县联社。到1988年,建立县联社2200多个,占全国县市总数的80%以上。

1996年8月,农信社与农行脱钩。1997年,以《关于开展规范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意见》、《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社管理规定》为标志,农信社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7月,江苏启动农信社改革试点。次年,常熟、江阴、张家港三个县级市挂牌成立国内首批试点农商行。2003年6月,试点范围扩大至浙江、山东、江西、桂林、吉林、重庆、陕西、江苏等8省市。当年,县联社出资成立省联社,对农信社进行统一管理,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省联社成为农信社改革的三种主要模式。2004年8月,试点范围扩大至29个省份。2005年8月,国内首家省级农商行-上海农商行成立。2007年8月,海南省联社挂牌,各省联社建立完成。

2010年,原银监会提出,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存量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商行。自此,全国范围内,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数量逐步减少,农商行数量逐步增加。

根据人民银行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907家,农村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合作银行33家。即仍有33家农村合作银行尚未按原银监会要求改制为农商行。


现状

(1)总资产

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18年6月,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为33.70万亿元(其中农商行预计占比约70%),同比增长5.8%,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13.3%,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

(2)不良率

受历史包袱、管理水平有限、宏观经济下行等影响,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近年来上升较快。2017年末,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3.1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4%,2018年一季度继续上行至3.16%。

(3)资本充足率

农商行资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但低于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以来,受不良暴露影响,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

(4)盈利能力

农商行资产净利率(ROA)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由于吸收存款能力不强、财务杠杆相对较低,ROE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5)股权结构

受历史因素影响,农商行普遍股东众多、股权分散,既有当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自然人、员工,普遍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如吴江银行法人股东多达111户,合计持股48.59%;无锡银行法人股东多达252户,合计持股73.31%;如上市银行常熟农商行,2017年末,仅第一大股东交行持股比例超过5%,前10大股东合计持股28.98%。


怎么看待近期农商行的风险事件?

近期,农商行风险事件频发,如:

(1)邹平农商行

受当地中小企业互保风险持续暴露影响,2017年,邹平农商行不良率由年初的2.43%飙升至年末的9.28%,全年净利润仅10万元,资本充足率下滑超过4.5个百分点至7.12%,低于监管要求。

(2)贵阳农商行

受管理层动荡、房地产业及建筑业下行导致不良暴露等影响,2017年,贵阳农商行不良率由年初的4.13%剧增至年末的19.54%,资本充足率下滑近11个百分点至不足1%,远低于监管要求。

(3)河南修武农商行

2017年,修武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由4.50%增至20.74%,资本充足率下降超过13个百分点,直接跌为负值,净利润仅300万元。

总体而言,受益于基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农商行经营有保障,但个别农商行历史包袱重,管理水平差,资产规模小,且囿于区域、客户、行业等较为单一,经营较为脆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产生了不少风险事件。未来一段时间,经营不善的农商行退出市场、被收购整合、管理层更迭等将是宏观经济调整期农商行逐步做优做强的必经之路。


陈米因


简单说,农商银行就是以前的农村信用社。

1993年《商业银行法》发布,随后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分出。

从本质上说,农村信用社是以乡镇为单位组建起来的小金融企业,所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没有抵抗力,因此90年代末期基本达成以县为单位组成县联合社。但是县级依旧难以抵御风险,所以新世纪初,纷纷以市为单位组建了市级联合社。

到此,省级联合社无法推进,毕竟涉及到人员及税金缴纳等问题。因此,目前各市级信用联合社改建为XX农村商业银行。


四川達州


农村商业银行是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经改编组建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组织。2001年11月29日,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十项全能斜杠青年


在此不做官方的解释了,简单的说农商行是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的。

农信社又是什么单位呢?这要从它的历史追溯。

50年代,农村的银行营业网点改为农信社,农民将零散资金入股,但是农信社始终是官办性质。

县级农信社顶不住风险,农信社走向亏空,在04年的时候由地方政府拿出来资金扶持农信社,这时候农信社的性质变更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管理权交给省级政府主导。

直到今天,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农信社跟着大潮流改制,像江苏、广东、陕西等城市陆续省级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农商银行。


当然想当上农商行,农信社不仅要资金充足,资源充足,在当地的风评等等都在考核之内,不是所有农信社都可以升级为农商行。

农商行就是更有钱的农信社,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用户可能觉得手续费突然变高了,毕竟银行是盈利为目标的“弱势群体”嘛。


高顿说农信社


很多人把农商行和农信社混为一谈了,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农商银行是地方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国目前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都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


用户96454981106


农商行的前身是农村合作社;后来发展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三者都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最后发展为农村商业银行,性质为国有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最初每个合作社都是独立的,后来在每个县建立县级联社,最后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联社。


松林莫子


农商银行是地方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国目前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都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