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近年,中國的經濟騰飛,也帶來了文化,收藏的市場繁榮。

收藏熱下,一夜暴富的心態更是充斥著整個收藏文化行業,

某些不法分子,更是利用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這種暴富心態,以假充真,以舊充老來騙取錢財。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我們肯定的是中華五千年文明,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好東西。

市面上流轉的真東西確實不少,但是稀世珍品是真的不多。

這些真東西的價格,也沒有像某電視鑑寶節目中說的那麼高,動輒幾十萬,輕易上百萬,更有上千萬。

冷靜想想,這些電視節目中所說的是經不起推敲的。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收藏是對文化的認可與傳承。

縱觀古人與當代大收藏家,能夠在魚龍混雜的收藏雜貨中,

撿漏到稀世珍品,總體來說都有這三大特徵:

慎言

小編有幸認識幾位資深收藏家,他們都有這個特點,就是沉默寡言。

當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不會表現出特別貪婪以及特別想買的狀態。

恰恰相反的是,都是靜靜觀察,甚至看一眼都不再看,看是輕描淡寫,實則心中有數。

所謂的話越多,漏洞越多,本來可以很低的價格拿到手的,若表現十分想要獲取,那麼就只有被宰了。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苦修基本功

藏家王文元認為,撿漏,有人以為是運氣,實際上,是大量知識積累發酵的結果。

自古以來,撿漏靠的是個人的眼力,而個人的眼力來自於多年經驗的積累,有學識,有手感,它便是撿漏的根本。

除了對文玩知識的要求,光會鑑定真假,不懂得其歷史淵源,瞭解藏品的根腳,不儲備藏品的工藝、技法和審美,不把古董藏品的底子摸個一清二楚,妄想“撿漏”,也只會貽笑大方。

撿漏,既是收藏家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最難能可貴的享受,也是收藏家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最需要克服的頑疾。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2010年,劉鑾雄以1670萬美元(約1.1億元)買下兩對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該對香爐原為圓明園藏品。

收藏家劉鑾雄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30年前,100萬至200萬元買入的一件瓷器,現在要4,000萬至5,000萬一件。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郭沫若先生在地攤上撿漏虎符的故事流傳至今,那正是郭沫若歷史知識與收藏眼力完美結合的見證,否則也只是就算遇到也未必會出手拿下。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把握時機,果斷入手


玩兒收藏的人,都知道,遇到好東西,一定要果斷入手。

只要東西對,東西好,就要果斷入手,收藏大咖馬未都曾說過,因為自己的猶豫,曾無數次的錯失好物件。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劉益謙收藏陳逸飛《山地風》


2011年嘉德春拍,劉益謙以7100萬、加上佣金共計8160萬,一舉拍下陳逸飛作品《山地風》油畫。

這已經是劉益謙第三次買下這幅作品了,第一次286萬,從286萬買到8160萬,“買”高了30餘倍,並打破了中國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一個長期收藏古玩的老先生說,早些年,自己跑到山裡收東西,當時遇到一個十分稱心的物件,和店主都沒還價直接入手。

當交易達成後,還沒有出店,另一個相中這個物件的人願意出三倍的價錢購買,自己都沒答應。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大名鼎鼎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於民國時期被仇焱之發現,當時只花了1000港元,在他手中收藏了近半個世紀,在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上竟然拍出了2.8億港幣讓人咂舌的天價。


收藏熱下!劉鑾雄都說,發現自己買的這些東西升值得太嚇人


撿漏是低投入高回報的樂事,是讓人能夠得到一種意外的驚喜和財富。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這其中蘊藏的道理就是收藏人需要靜下心來,修好基本功,遇到時,不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