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遠眺白崖近看鬆 華山險道步從容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春意漸濃,但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旅遊踏春看風景。小夥伴們是不是早就急不可耐想出去放飛自我了?別急,等我們抗擊疫情勝利之時,就是你放飛自我之時。當下我們還是繼續防控,不要讓以前的努力都白費。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大家在家堅守也不要著急,小編為大家帶來華山全方位的解析,首先是華山的山崖。華山花崗岩山體由發育充分的兩組垂直節理體和一組水平節理體組成。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和風雨剝蝕,出現了許多懸巖峭壁和夷平臺地。它們是華山壯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華山上眾多懸崖的故事。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仙掌崖


在華山東峰東北之石樓峰東北側,為地殼運動及大自然風剝雨蝕造就的崖壁石紋。崖高數十米,色赭,形如巨掌,五指分明,形象逼真,稱華嶽仙掌。清晨在陽光照射下,光燦眩目,如鍍赤金。


清祁韻土在《萬里刻行程記。華山遙望》中記述:“華山仙掌聳出雲表,西南蒼青之色咄咄逼人,覺心目為之一爽。”在華山東北數十里外觀賞最佳,登山途中於蒼龍嶺、五雲峰處亦可近觀。華嶽仙掌不僅在華嶽諸景中鰲頭獨佔,而且也居“關中八景”之首。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歷代有關華嶽仙掌的神話傳說、詩文賦記頗多,使其名聲大振,成為華山的代表最觀。傳說漢武帝曾觀賞仙掌,併為之建造了巨靈神廟。史載唐垂拱元年(685)曾一度改華陰縣為仙掌縣。有關仙掌的形成也存多種傳說。一說古時候,今首陽山同華山本為一山,黃河水要繞而曲行,東流不暢,造成洪水氾濫,災害連年,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河神巨靈手推華山,腳踏首陽山,山背裂斷,疏導河水從兩山之間奔射東去。從此,他的手跡留在華山之巔,足跡留在首陽山下。


《法苑珠林》則另是一說,言上古時天地混沌,山海相連,太行、王屋及華山一帶,白鹿河聚集成災,被稱為西海。巨靈大人秦洪海治理水害,左手託太華,右足踏中條,使山海分裂,河通地出,於是便留下了掌印與足印。唐代王涯對上述傳說持異議,撰《仙掌辨》稱,東峰有五道山崖連接五條溝道。這五條溝道並列在一起,自下遠望恰似掌形。明代王履則以為王涯之說得之於徑聞或遠望。他親至其旁,撰《玉女峰記》稱,膏狀液物從山縫間流出,長期浸染石壁,淡黃微白,夾雜黑色石壁中,上部分成五岔,如五指,下部連成一片,如掌。

今五雲峰有觀常臺。護以石欄鐵索,遊人多於此報影留念。對於這一自然景觀科學的解釋是:由於風化作用一些有包礦物質隨水流外潛,造成巖面不均勻的投染,久而久之,形成了手掌狀的圖形。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鷹嘴崖


在東石樓峰頂,即朝陽臺東邊沿。一崖東向,形同鷹嘴。尤在曙光照耀下,崖體金光燦爛,同峰上青松相互映襯,甚為壯觀。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全真巖


在南天門西,為松檜峰頂向南懸空傾伸之崖石。出南天門越長空棧道可至崖下。崖腹部有賀老石室,是元初道賀志真開闢的修行之地。《三才圖會)題,”室旁有巖高十餘丈,遙覆其室。朱書‘全真巖’三字。”《華嶽圖經)言其“字各大仞許,非御虛者而不能”。明王履《南峰記》中記述:“巖類俯首形,遙覆室上,上鐫‘全真巖’三字,赤色以實之。雖知人所為,然上不可下,下不可上,其履虛而作之邪?何其神也!”史志記曾有人以重金懸賞想拓下崖上之石刻,但終因無人能達題刻處,而未能如願。民間傳說其題刻是賀志真所為。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避詔崖


在華山南峰南天門西北,其處東西兩崖對峙,東崖前傾,懸空如覆。崖壁和滿石窩,狀如蜂巢。崖腹間鑿一石洞,深廣約3平方米,僅可容人。洞口通西岸架術為路,抽木則無路可登。清趙嘉肇《太華紀遊略》載:“洞在崖際,對乘略約度之。”洞額鐫刻“避詔巖”三字,傳為陳摶手書。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避詔崖在宋代前就有其名,為隱遁之土避詔之地。自宋代名隱士陳摶在此般避朝廷徵召之後,方才成為華山一景。史志記述,陳摶,字圖南,熟諳諸家學說,精通天文地理,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宋太祖、宋太宗多次降詔召他人古鋪政,均被婉言謝絕。為逃避煩擾,方躲進這三面懸空,無路可達,僅容身人的崖龕中靜修不出。宋太宗思賢若渴,多次派當地太守、縣令帶著貴重描茶等物來說服陳摶,並寫詩日:“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賜予君。”陳摶感念宋天子的恩德,在這裡寫奏摺謝絕。中太宗深知紫袍金印無法打動這位世外高人,只好作罷,賜陳摶號為希夷先生,取其追求高遠博深、無從感知之意。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祝壽崖


在松檜峰東南側,其處懸崖千仞,人跡罕至。故崖名失傳年久。1995 年,華管局派人踏勘時發現,崖壁鑿有“祝壽崖”、“祝延皇帝萬歲,太子千秋”及“大元至元王辰中元日朝元洞主賀志真立石”等題刻。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沖霄崖


在華山南峰仰天池西。由仰天池西下數十步折而南,見面南崖壁架有獨木棧道,僅可容足,渡棧可抵一崖坎,坎上鑿有石洞,垂鐵索踩石磴即可入內。洞上崖頭鑿有“沖霄崖”三字。李榕《華嶽志》有載。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捨身崖


在華山西峰頂摘星石北,為兩巖間一石隙,西臨萬丈深淵。至其處,聞岡聲鳴咽,下視無底,人多膽寒。相傳昔日有一孝子,雙親患疾,久不能愈,向嶽神祈禱,願以身取代雙親疾病。祈禱罷,雙親果然痊癒。孝子即來華山還願,毫不猶豫地從此處跳下。怎知跳下之後,如乘長風,飄飄欲仙,待清醒時卻發現自己依然躺在家中。後人為孝子的誠心感動,便將此處命名為捨身崖。清道光年間修《華嶽志》的李榕之伯祖李人龍改捨身崖為省身崖,以警示忤逆之徒遊此,當對照孝子,自悟自省,痛改前非。又有人認為孝子之舉並不可取,便改崖名為守身崖。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擦耳崖


從北峰往南走,便開始登上攀爬主峰的道路。距北峰不遠處是“仙人砭”,與“仙人砭”相連的就是“擦耳崖”了。這裡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懸崖絕壁,一邊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遊人行至此處,唯恐被山勢逼下懸崖,需身體緊貼崖壁慢慢側身而過,道路緊仄之處更是巖壁擦耳,所以名擦耳崖。


袁宏道曾有詩描寫擦耳崖之險:“逋客時時屬耳垣,倚天翠壁亦可言。欲知危徑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形容經過這裡不僅要貼崖擦耳,甚至臉皮都沾上了青苔。現在擦耳崖可以並排走兩人,但是到有的地方的地方,仍然可以感受到當年的擦耳之險。你體會過擦著耳朵過懸崖的感覺嗎?


雲遊華山 | 遠眺白崖近看松 華山險道步從容


日月崖


華山以石著名,每一處奇石都有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過了擦耳崖,看到的這兩塊石頭叫“日月岩”,左邊的代表“日”,右邊的代表“月”,上面這四個字是“雲天弧光”,有時在夜晚,這裡會出現一道非常耀眼的光。相傳武則天當年上華山走這裡,看到這兩塊形似日月的石頭,就別出心栽地給自個兒的字號創造了一個“瞾”字,因為這兩塊奇石上頂青天,下臨空谷,唯我獨尊,是光明與權威的象徵。


雲破日出

大地是光的歸途

春暖花開

美好會如期而來

疫情終將過去

春天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