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臨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臨摹越像才算越好嗎?

老陶瓜帥


我們學習東西採用的很多的一個方法就是模仿,拿出一個經典的作品當範例,去模仿和學習它,你能把它模仿的像,說明你看懂了裡面的我技法,並且能把它表現出來。

書法裡的臨帖其實就是一種模仿,用古代的經典的書法作品當範本,去模仿和學習,如果能夠寫像,最起碼證明你可以看懂這幅作品,並且能把這幅作品在技法層面表現出來。

所以說,初學書法,臨帖一定要寫像。

寫像證明了你的觀察能力和用筆能力,如果連模仿都模仿不像,更不要說創作了。

當然,這個“像”是相對的,由於工具、書寫狀態的不同,我們不可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像,但是要儘可能的接近原帖,越像越好。

對於臨帖要寫像,唐代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他的《書譜》裡說:察之者貴精,擬之者貴似。

初學書法,臨帖要寫像,從古至今已經形成一種共識。

當然,寫“不像”也是一個階段

採用這樣方法的書法愛好者一般水平很好了,早已經過了初學階段,他們以前是可以寫像的,只是現在的追求不一樣了。

臨帖從以前的“無我”進入現在的“有我”階段,不再追求表面的像,而是通過臨帖,展現自己的想法和性情。

這個從啟功先生和清代書法家王鐸的墨跡可以看出,他們的臨帖都不是很像。

總之,臨帖的像與不像要根據個人情況,對於初學者,是一定要寫像的。








天其書法


這個關鍵是要看“好”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僅從臨的像的目的來說,臨摹的越像當然是越好。

如果是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說,臨摹的像不像,或者說有多少比例像,其實是不太重要的,或者說它的重要性不是放在首位的。放在首位的應該是從蘭亭序裡去找到王羲之的用筆規律,結構特點,空間佈局及審美理想。從這些角度出發,其實我們在臨帖時是不可能完全臨像的,只要找到了上述這些東西,臨摹的像不像已經不怎麼重要。

如果還能在此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審美取向,營造自己的書法風格,那就更好了。


縱橫書法


作為初學者,臨摹是必須的。但對於書寫者要寫出自己的風格,正所謂“字如其人” 。這才是書法的精妙所在。



代號九都


臨貼,臨的像,很像,非常像。可以參照王國維先生的治學三境界。

個人認為,臨的非常像,達到了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境界。


汾陽張文卓


基本上是這樣。先追求形似,再追求神似。如果能以假亂真,火候也差不多了。


藝智星光


形似易,神似難啊!


金城逸翁


單就臨帖而言,沒錯。有一個問題,自己看著像,其他人未必也看著像。外行人看著像,內行人看著就不像。但如果打著追求形似,弄得一點都不像,屬於再創作。跟臨帖不能同論。


中華好瘦金


不能這麼絕對,剛開始肯定是越像越好,後面可以追求其神采氣息,其形可不一樣。


字有道理


神似優於形似


國學小師


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