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千里江陵一日还”真有这么快吗?是写实还是浪漫?

l湖湘客


“千里江陵一日还”真有这么快吗?是写实还是浪漫?

“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绝句。

如果要准确、正确的解答“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写实?还是表达一种浪漫的情怀?不仅要通读解析全诗,还要对李白创作时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做出最客观最全面的解释。

一、李白写《朝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出师东巡之时,几度胁迫李白(有李白诗句“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为证),李白也曾几度犹豫,终无奈入其幕府。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谋反”案牵连,被流放夜郎。在取道四川赴贬地途中,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得到自己被诏赦的消息,一时惊喜交加,随即泛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是写李白得到得到诏赦消息后,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后,一路怀着喜悦畅快的心情,还返江陵途中的一路情景描绘。

二、李白在写《朝发白帝城》时,一路在还返江陵途中,透露出“诏赦”后的喜悦之情。

1.《朝发白帝城》写作前,李白因“永王璘案”带来的悲愤,绝望的心情。

可以想象,李白当时被流放夜郎的一路之上,内心除怀着压抑、也必然会充满着被牵连冤枉的激愤之情。但李白想着自已的人生理想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包袱,得不到施展,心灵深处该是何等的悲凉和凄楚。李白如果正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变成现实,带来的人生“灾难”,将是无边的苦难。

2.《朝发白帝城》创作时,李白因突然被“诏赦”,真如枯木逢春。从晦冥中,诗人李白看到了光明的生命曙光。

这点,我们可以从李白《朝发白帝城》的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得到验证。句中所生动描写的“彩云间”不难看出,李白并没有客观的直接描写白帝城的地势之高之雄伟,而是通过“彩云间”来衬托,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

但“彩云间”字词的应用,也显露出李白难以直言的陈述,以及难以言表的兴奋喜悦之情。

白帝城由黑夜到黎明,天空由黑暗到光明的日出景象。而“彩云间”,恰恰是反映出,太阳从黑暗中喷薄而出,也真处在太阳初灿时表现出的景象:天空中那万道霞光的绚烂美景。也真好体现了李白因历经“永王璘案”后,由黑暗的深渊,走向光明灿烂的人生曙光。

从以上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的绝句写作背景,及写作境遇分析后,再回过头来看“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不是可以清晰客观的,真实的分析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描写,所真实表达的原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的真实的意图,不是真实的描写行船的速度之快:千里江陵可以一天内到达……

而是表达:

1.诗人李白通过“舟行快速”和“旅程的短暂”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李白一路洋溢的畅快心情。

2.“千里”到“一日”还,从遥远的空间与以相对的短暂悬殊的时间做对比,表达出诗人李白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对行舟的“一日千里”的“急切返还”的心愿描绘,表达出诗人李白一路内心的轻快和愉悦的心情感受。

3.“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反映出诗人李白借用极其夸张而浪漫手法,表现出一路返还的旅程畅达,并洋溢着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所迸发出来的激情及迫切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愿。

通过以上李白《早发白帝城》的绝句创作时代的历史背景解读和了解,我们真正的做到了客观的解释出“千里江陵一日还”他所描写的句意,不是实指“千里的江陵一日可以到达”,而是采用夸张的浪漫描写手法,通过“船快心情更畅快”的内心比喻,表现出诗人李白在“诏赦”后,一路还返旅途上的轻松而愉快的心情,以及迫切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