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當前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水稻生產春耕備耕的重要時期。為實現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糧食生產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目標,黃岡市農科院農業專家,對早稻和再生稻生產技術,提出如下建議: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一、謀劃準備做到“早”

1.做好農資早準備。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種子經銷商、農資經銷商等不能像往年一樣貨源充足,送貨也會受阻或滯後,各新型經營主體可通過電話、微信、QQ等平臺瞭解秧盤、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價格、數量、供應渠道等信息,並通過線上方式向農資經銷商、生產企業等進行生產資料訂購,由經銷商進行配送。


2.做好農機具早準備。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工具,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提前檢修好機具,做好機具準備,加足柴油,提前疏通好大田溝渠,排水降漬,做好生產準備。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3.做好農業生產早規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要有序推進備耕工作,做好農業生產規劃,尤其要規劃好早稻、再生稻的種植規模,預算好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協商好人工和機具,並制定好對災害的防範措施,通過網絡等手段與種子供銷商預定好所需品種及數量。

二、優選品種


1.早稻品種選擇。儘量選擇中早熟、抗病性較強、適應性廣、抗倒、豐產性好的優良早稻品種。適合我市大面積種植的雜交早稻品種主要有:兩優287、兩優76、兩優576等,常規稻品種主要有:鄂早18、岡早秈11號、中早39等,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購。


2.再生稻品種選擇。儘量選擇優質、再生力強、適應性廣、抗倒、抗病、豐產的早熟中稻品種。適合我市大面積種植的雜交稻品種主要有:豐兩優香一號、新兩優223、天兩優616等,常規稻品種主要有:黃華佔等,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購。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三、當前疫情管控下的水稻技術措施


1.如果疫情管控在3月中旬解除或者部分解除,建議儘早落實早稻和再生稻種子和育秧苗床、育秧基質等,採取定點集中育秧集中供秧,4月中下旬機插秧或人工拋秧,將早稻和再生稻生產所受影響降到最低。在疫情的影響下,為減少 “倒春寒”不利天氣的影響,應做好適時播種。我市早稻大田育秧或秧盤育秧一般在3月25日左右播種,最遲不超過4月1日,以免影響晚稻生產。

在生產上,要注意天氣預報,掌握“冷尾暖頭”搶晴播種。


a)播種前提前做好秧田,留足秧田,備足秧盤。其中手工栽插:常規稻用種量2.5-3.0公斤/畝,雜交稻用種量1.5公斤/畝;機插:常規稻用種量3.5公斤/畝左右,雜交稻用種量2.0公斤/畝左右;拋秧用種量可略多於機插。手工栽插秧齡30天左右,機插控制在20天左右,拋秧居中。浸種前1-2天曬種,用線菌清洗等藥劑消毒36小時,種子浸足水後,再用溫水浸種15分鐘左右,撈起瀝乾後保溫催芽,有利於提高種子活力和發芽率。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b)加強秧苗管理,培育壯秧。秧田選擇靠近大田,方便運秧、灌溉條件好、土壤鬆軟肥沃、地勢平坦、背風向陽的田塊,做好床土堆悶和消毒工作,備足秧田。谷芽催至達到播種標準即可播種,播後要蓋好薄膜,注意保溫增溫。秧苗現針後,要掌握好膜內溫度,晴天中午膜內溫度超過30度時注意兩頭揭膜通風,晚上氣溫降低再蓋好。秧苗2葉1心時,氣溫緩慢上升時,注意揭膜煉苗。揭膜後,加強秧田施肥和病蟲害管理。移栽前2-4天施好“送嫁肥”、噴好“送嫁藥”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c)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早稻秧盤育秧育齡控制在18-22天,大田育秧育齡控制在28-30天,具體時間還要結合天氣條件。為保證合理密植,我市一般拋秧的秧盤數量每畝大田控制在60盤左右(軟盤為434孔),機插的秧盤數量每畝大田33盤左右。保證基本苗雜交稻6萬/畝左右,常規稻10萬/畝左右。

d)早稻田間肥水管理:採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且未施用有機肥的條件下,稻田耕翻後,每畝施入40—45%復混肥40千克作底肥,栽後5~7天結合施用除草劑,再每畝追施尿素6~7千克,幼穗分化初期畝施氯化鉀5~7千克,後期看苗補施穗肥。切忌後期偏施氮肥,以免貪青晚熟和影響品質。分櫱期乾溼相間促分櫱,當全田苗數夠苗(每兜平均8-10苗)時,及時落水曬田,其曬田程度視禾苗長相、土壤質地、天氣情況等確定。孕穗期以溼為主,抽穗期保持田間有淺水。抽穗後保持乾溼交替,收割前7~10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穀粒充實,降低稻米品質;


e)再生稻田間肥水管理

頭季水肥管理:畝施純氮12公斤左右,磷肥全部底施,鉀肥底肥施50%,其餘的50%在曬田覆水時與氮肥一起追施,氮肥底肥佔50%,返青肥佔20%~30%,曬田覆水後施穗肥20%~30%,除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一定的水層外,其它階段均以間歇灌溉、溼潤為主,頭季收穫前7-10天輕曬田,保持田間不開裂,頭季收穫後及時灌水護苗;

再生季水肥管理:再生季施肥主要有兩次,一是促芽肥,二是促櫱肥。促芽肥於頭季抽穗後15天左右施用(或收穫前10-15天),畝施尿素7.5公斤+鉀肥5公斤,促櫱肥於頭季收割後三天內結合灌水施用,畝施尿素7.5公斤-10公斤,再生季以間歇灌溉、溼潤為主。

f)加強防治病蟲害。堅持強氯精浸種,預防惡苗病發生;稻田及時耕漚治螟。移栽前2~3天,打好“送嫁藥”,預防螟蟲、稻瘟病和南方黑條矮縮病等。大田期根據病蟲預報,掌握低齡幼蟲盛發期和發生初期及時施藥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紋枯病等病蟲害,稻瘟病重發區注意防治稻瘟病。


2.如疫情管控在3月底解除或部分解除,則需要現在生育期短的早稻和再生稻品種,早稻可採用生育期在105天左右高產優質常規稻品種或雜交稻品種(例如岡早秈11號等),在4月10日前大田直播。再生稻可選用生育期125天左右常規稻或雜交稻品種,在4月15號前大田直播,採用“一封二殺三補”進行防治直播田草害。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a)一封:土壤封閉處理:催芽播種後2-3d,20%丙苄(含安全劑)WG 1800-2400g/hm2,或20%丙吡(含安全劑)WG 1500-2000g/hm2,兌水噴霧。錯過土壤封閉處理最佳時機的稻田,在播種後小苗前期處理:10%氰氟草酯EC 750ml/hm2+30%丙草胺EC 1500ml/hm2兌水噴霧,或10%氰氟草酯EC 900ml/hm2+20%丙苄WP 1800g/hm2兌水噴霧。


b)二殺:苗後除草,以千金子和稗草為主的田塊,千金子2-3葉期,用10%氰氟草酯EC 900ml/hm2,莖葉噴霧;以稗草為主兼有其他一年生雜草,稗草2-5葉期,用2.5%五氟磺草胺油SC 900-1200ml/hm2,莖葉噴霧;以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為主,在水稻分櫱末期用48%苯達松AS 1500mlhm2+20% 2甲4氯AS 2250ml/hm2,兌水噴霧。


c)三補:若田間仍有雜草發生,則進行“補殺”,防除千金子和稗草等禾本科雜草,用10%氰氟草酯1500-3000ml/hm2,莖葉噴霧。


3.如疫情3月底不能解除,只能改種優質中稻和一季稻。

2020年春耕,關於早稻和再生稻生產的技術要領!


聯繫人:陳杰

QQ號1538081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