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驻湛江老屋村第一书记赖智谋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驻湛江老屋村第一书记赖智谋

■驻村第一书记赖智谋下田了解春耕生产情况。

“你种的花生榨了花生油我全包了”

“你种的花生榨了花生油我全包了。”佛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驻老屋村第一书记赖智谋一句话,让赶春忙的贫困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广东湛江廉江市塘蓬镇老屋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边打出了惠农“组合拳”,调动贫困人口和普通村民的“士气”,确保春耕春种不误农时。驻村工作队通过“望闻问切”,引导帮助有就业需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返岗和就近务工,为防止贫困户因“疫”返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文字: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备战春耕: “惠民”拖拉机助村民抢耕抢种

“让群众在家也有活干,鼓励他们积极恢复生产。”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赖智谋留意到,不能让大量劳动力一直在家闲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说,尽快完成春耕春种,就意味着保住了贫困户和村民的“钱袋子”。

如何为贫困户备耕“减负”?“非常时期,我们更应该拉一把、扶一把。”赖智谋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利用本村种养合作社的拖拉机,以相对优惠的价格为有需要的村民“打田”,对积极备耕备种的贫困户给予适当农耕生产补贴。

“村里耕田的牛很少,效率也比较低。群众想请拖拉机打田,出150元一亩,还不一定请得到。”他说,在备战春耕的“惠民”措施中,村种养合作社出动拖拉机,以130元一亩低于市场价为非贫困户打田,为贫困户打田仅需“100元一亩”,并按一亩地至少300元给予贫困户生产补助。

这一手“惠民牌”不仅帮群众减轻了压力,也极大提高了春耕效率。赖智谋说,村里的贫困户董亚圳一家6口人,原来有4人在外务工,受疫情影响今年在家尚未外出,“今年他在合作社‘领耕’了五亩地,花生、玉米和芝麻都种下去了,收成都归他。而且我告诉他,你种的花生不用担心销路,榨的花生油我全部包了。”

“今年工作队会继续免费给贫困户发放鸡苗,他们收上来的玉米可以喂鸡。等鸡养大了,我们组织发动消费扶贫,又可以帮他们增加一些收入。”赖智谋说,截至目前,包括贫困户在内已有数十户村民报名参与春耕“惠民”活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董龙欣一家人也在其中。“只有懒人没有懒田。”赖智谋告诉记者,“惠民”活动还会持续进行,村种养合作社利用拖拉机帮助村民完成春耕生产,也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

穿针引线:

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不误春忙,促就业、稳增收也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大考验。赖智谋走村入户“望闻问切”,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和有意愿外出务工群众进行了摸底,“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对继续外出务工和返岗的劳动力,提前了解他们去哪里,什么时候走,我们可以组团包车送他们平安返岗。”

对于在家和就近务工的村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当地“用工大户”与务工群众中间做了大量“穿针引线”的幕后工作。当地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沃柑种植基地规模多达数千亩,用工需求逐年递增,“拔草、锄地、开沟,现在基地也要大量劳动力,这和我们推荐村民务工的想法一拍即合。”赖智谋说,村里的贫困户揭锦绣不仅自己在种植基地干活,还带动了其他贫困户和村民到基地务工,一人干一天也有100元收入。

无独有偶,贫困户董亚圳的孩子之前待在家里闲着,目前已在沃柑种植基地干活,“都是手脚勤快的人,在家找点事情先做着,多少都有一点收入。”赖智谋说,全村共有贫困户54户,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68人,目前外出返岗和就近务工的已有40人。

赖智谋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继续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和扶贫车间等就地吸纳贫困人口,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