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荊州封城,只能在文字中回憶扣肉、排骨藕湯和藜蒿炒藜蒿的味道

封城之下的美食記憶(五)

製作 芒果君奶奶

按:荊州封城,今日繼續在文字中回憶美食。

千張扣肉


荊州封城,只能在文字中回憶扣肉、排骨藕湯和藜蒿炒藜蒿的味道

豆豉扣肉

《中國菜譜》中,有一例千張扣肉。冠以中國字樣的菜譜,可不是什麼自媒體草創匯編。中國菜譜,是由原中國商業部組織名廚專家歷經數年收錄編寫的宏篇鉅著,全書十餘卷。凡能列入中國菜譜的美餚,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名菜。

千張扣肉,在全國眾多地域皆有出產,自詡扣肉為其特產的省市眾說紛紜,冠落誰家莫衷一是。殊不知,千張扣肉早已不偏不倚刊刻在湖北卷裡,於是,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千張扣肉非湖北莫屬呢?

所謂千張扣肉,即顯現於刀工上,一塊方正的五花肉,需切成八十張薄薄的肉片,能否切成千張薄片?尚不可知,但之精細可見一斑。

千張扣肉肥碩豐膄,卻不膩人。五花肋條業經水煮,油烹,煎炸,蒸制,油脂大量溢出,餘之盡是軟糯肥美,即奉行“身體主義”者也可無慮甘油三酯,大啖美味。

汆煮帶皮五花肉,為扣肉首要步驟,此法旨在斷生定型。爾後起油鍋,油脂不宜過多,以煎炸處理皮層。五花肉經水汆煮,滾油遇水油花飛濺,須謹防燙傷,此時可斜傾鍋蓋權當盾牌,煎炸至色澤金黃即可。

炒糖色是對皮層的再處理,倘若有人用無皮五花炮製扣肉,固然可省下繁複周章,但皮肉分離,蒸後一團粉齏,怎見千張扣肉風格?

鍋內留少許食油,舀二勺白糖,用小火焙炒。白糖在高溫下溶解汁液,雙眸之下可見汁液由白至紅的化學反應,甚為有趣。此刻將煎炸後的五花肉放入紅色糖液中,關火,蓋上鍋蓋,側身一旁,聽鍋內噼啪作響。少頃,響聲終止,糖液略變金黃粘附皮層上,色澤亮麗如同琥珀。至此,扣肉前期處理方畢。

自媒體不乏教人做扣肉的“大師”,他們對其難度評為中級,還有初級之說,唉,實在不可理喻。此等繁瑣,堪稱第一。

分切肉片千餘固然不可,八十張則是中囯菜譜範例,實在刀拙,厚點無妨,多蒸即可。

用少量清水勾兌醬油,將滋汁均勻塗摸肉片,依切片序列皮層朝下碼入碗中,東西南北的特色扣肉在此以梅菜,鹽菜,冬菜,芽菜,豆豉,木薯,香芋,鮓辣椒等無可窮盡的風味形成分水嶺,各選其一,將之蓋在肉面上,再鋪上幾片姜塊,少許桂皮,幹尖椒,蔥結等香辛物。也可去掉香辛佐料,換上個人鍾情的味料,當然也可不用任何香辛料。

蒸鍋水量加至頂格,不間斷大火蒸制,一小時後續補蒸鍋水耗,繼續蒸制,兩小時以上方可入口即化。

揭蓋,檢驗成果的時刻。棄掉碗頂之香辛料,用溼巾墊好盤底,扣住蒸肉碗,左手壓住瓷盤底部,魔法翻轉,不落湯汁一滴。

至此,寫得人困馬乏的五花肉,始成千張扣肉矣。

扣肉皮色軟糯紅亮,無須再添蔥綠擺件,否則畫蛇添足,平添俗氣。

用筷拈起扣肉,肉塊微顫,入口數秒即入胃腹,方為臻品。

排骨藕湯


荊州封城,只能在文字中回憶扣肉、排骨藕湯和藜蒿炒藜蒿的味道

排骨藕湯

有人說排骨藕湯是湖北人的至愛,此觀點似有以偏概全之嫌,讓人不以為然。若說藕湯是湖北武漢人的最愛與致專,那才是實至名歸。

湖北地處華中,東鄰皖西,南接湘贛,西連川蜀,北靠豫西,西北還粘著陝南。多地接壤諸省,語音、習俗、飲饌均受其影響。千萬不要認為省城的人民鍾愛藕湯,就全省皆同無異了。嚴格說來,排骨藕湯僅在武漢及周邊盛行,荊州、沙市也深受影響,湖北其它區域不甚普遍。

天氣愈寒冷,藕湯更誘人。排骨藕湯制餚無須廚藝精良,凡人皆會。排骨焯水,去掉血沫,加生薑入瓦罐熬湯。藕多切滾刀法,湯沸後將之與排骨同燉。藕面時下鹽。

荊州,沙市多以豬筒子骨熬湯。

排骨藕湯講究一個“煨”字,煤爐子,砂銚子是煨湯標配。那種動輒就用高壓鍋促成藕爛的“廚藝”,其實就是誤人子弟。倘若仿效此法,那小火煨制的湯品風味,就會與我們失之交臂。

藜蒿炒臘肉


荊州封城,只能在文字中回憶扣肉、排骨藕湯和藜蒿炒藜蒿的味道

藜蒿薹子炒臘肉

藜蒿也叫蔞蒿,桔梗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郁香味。藜蒿多生於溼潤低窪之地或亭立淺水中,早春葉芽萌發,嫩莖可食用。

藜蒿薹子炒臘肉,江漢平原著名菜餚,尤以荊沙城區為盛。每年農曆二月,採拮藜蒿嫩莖薹子,摘去葉片掐成寸段備用。五花臘肉切片,入鍋煸炒至脂肪透明,俟肉片捲曲油脂大量溢出時,佐入藜蒿薹子合炒至斷生。

烹炒中,五花臘肉微鹹的油脂與嫩綠的藜蒿融合,臘肉滋潤了藜蒿的青翠,藜蒿中和臘肉的鹹味,矛盾的對立統一,尤似化干戈為玉帛。無私的給予與親和的汲取,葷與素在炙熱的鑊中顯得和諧交融亳無溝壑,兩者融合之後締造的殊有鹹香之味,淋漓盡致展現在眼前。於是,藜蒿炒臘肉這道欲罷不能的荊楚菜餚,在熾熱的鍋勺中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