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二戰遺址發現日軍罐頭,1944年出產仍可食用,為何可以這麼久不變質?

憧靈


日本軍隊在二戰初期能夠爆發出這麼驚人的戰鬥力,主要是他們的軍隊體制非常先進,再加上他們的裝備非常好,在亞洲境內,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比他們更強。

因此在戰場初期,他們的軍隊如秋風掃落葉般,很快日本人把目標放在中國,曾經他們一直都是以中國為自己的宗主國,不過隨著他們的實力增強,野心也越來越大,從東北開始,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當時的軍隊和他們的實力不是一個等級。

可日本存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他們的軍隊實力足夠強大,卻沒有辦法保障自己的後勤,日本這個國家相對狹小一些,和其他的大國不一樣,資源等各方面都非常匱乏,想要支撐起龐大的戰爭,必然是要保障好後勤,否則是沒有辦法讓他們在戰爭中打得更好。

日本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情況,因此他們在發動戰爭之前,都是準備要速戰速決,畢竟以他們現有的力量,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這是日本和德國共同的特點。

畢竟一個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指望他們去發動一場世界大戰,還真的是很困難。日本沒有想到,他們在中國的戰場上越陷越深,日本軍隊也不得不投入巨資到自己的軍隊後勤中,一般日本軍隊打仗的時候,主要是攜帶著軍用物資,其中最常見的一類食品,就是軍用罐頭。

罐頭的出現,讓各國軍隊的後勤保障更加順利,日本軍隊也非常喜歡一些軍用罐頭,他們的軍隊罐頭質量還是非常好,為了讓軍隊在戰場上打得更好,日本也是給他們的士兵提供大魚大肉。

在後來人們在廣島的一個廢棄倉庫裡面,意外發現了封存在這裡的一些軍用罐頭。當時廣島遭遇了原子彈的攻擊,整個城市都被毀掉了,不過這些罐頭運氣就好不少,沒有被爆炸波及到,就這樣一直在倉庫裡面封存到現在。

在後來的遺址中,人們就發現這些封存的罐頭,當時這些罐頭是在1944年出產的,裡面主要是紅豆糯米,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的物資嚴重缺乏,指望著頓頓大魚大肉是不太可能的,那麼這些罐頭被發現的時候,距離他們出產已經過去70多年了。

可一些專家在檢測之後,也發現這些罐頭在此時還能夠食用,當時罐頭被打開的時候,裡面的紅豆糯米這些都還新鮮的,完全沒有變質的跡象。

後來在經過專家檢測了之後,表示這些材質是沒有變質,還是能夠繼續食用。這就令人非常驚訝,這麼長時間過去,這些罐頭還能夠食用,按理說這麼多年過去,罐頭早就應該變質。

我認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這些罐頭是長時間處在封閉的狀態中,和空氣隔絕接觸,沒有接觸到外界環境,自然就能夠一直保存下來。

此外,日本軍隊當時的罐頭生產技術還是非常到位的,打仗的時候,軍隊物資保障是非常到位的,什麼事情都要優先把最好的物資供應給軍隊,這些罐頭的生產水平也非常高。

這就是一個最好的體現,不過雖然這些罐頭是能夠食用,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些罐頭是不能吃的,當然也沒有人敢隨便去嘗試,畢竟沒有人會相信這些罐頭是能夠食用的。

從其他地方,就很少發現這類的罐頭食品,那個時候的罐頭放到現在也算是古董。不過這類的罐頭並不完全是能夠保質這麼長時間的,廣島的這批罐頭剛剛出產,其他的罐頭還沒有保存下來。

因此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可日本生產罐頭的工藝,還是值得人們學習的,這也反映出他們當時發達的軍工生產水平,正是這樣先進發達的軍工技術,才能讓他們在二戰中展現出這麼強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