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俄國十月革命的本質是什麼?

用戶8645633805217


如果按照比較官方的說法:俄國十月革命是列寧領導的一場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無產階級對封建、資產階級的一場革命。但深究其根源,十月革命其實來源於沙俄改革,而一些其他的因素引發了這場革命。

一、急於求成的改革

18世紀初期,以彼得一世改革為標誌,俄羅斯走上了以趕超西方先進國家為主要特點、以追求軍事強國地位為直接目標的現代化之路。這種趕超型現代化由國家政權主導並以強制手段直接推動的,因此也造成了很多矛盾。

彼得一世以東方化專制手段來實行沙俄的全面西化,必然會造成反彈;而且很多西化其實都是表面文章,其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沒有改變,甚至有加強的趨勢;最為重要的是,改革的犧牲品是農民,君主專制和農奴制更加強化。

也就是說,一場西化的改革將農民與統治階級的矛盾激化,於是有了1905年的第一次革命,這次革命對專制主義造成了巨大沖擊,但由於革命力量不足,最終獲得了一個妥協的結果,沙皇政權作出重大讓步,君主專制不復存在,俄國向資產階級君主制演變方向走出了關鍵一步。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得到承認,杜馬成為新的政治鬥爭舞臺。但導致第一次革命的兩個基本問題並未消除,農民土地問題和政治制度問題仍是俄國現代化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失衡的結構仍是引起新的革命的長期歷史根源。

二、斯托雷平體制的失敗

俄國首相斯托雷平是個鎮壓革命的劊子手,但也是個改革家。斯托雷平改革的第一個目標是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他承認了農民私有土地,宗社制度開始瓦解,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村社份地佔有制都未能徹底消除,但不久斯托雷平被刺殺,他的改革措施遭到保守派的越來越強烈的抵制,而他對革命運動的態度和獨斷專行的做法則激起了左派的敵視和自由派的反對。

此後俄國社會政治形勢趨於緊張化,進入了一個新的危機時期。危機的第一個表現是“下層”的反抗不斷加強。除了農民對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抵制和反抗之外,最值得關注的是大城市和工商業中心工人對自己狀況的普遍不滿以及由此引起的罷工運動的高漲。這是被捲入現代化進程最深、經受其社會和心理後果最切的階層對社會進程的反應。從此工農階級走到了一起。

三、戰爭成了導火索

如果說日俄戰爭引發了俄國的第一次革命,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將俄國引爆,俄國從改革走向了革命。

戰爭對於俄國經濟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給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犧牲和苦難。1915年春天,就已暴露出原材料供應不足、燃料缺乏、熟練工人大量減少、引進及其設備數量驟減等問題。俄國工業既不能滿足前線的需要,也不能保證後方的供給。從1916年開始,經濟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燃料和原材料供應不足達到了災難性的程度,工業企業經常不能完成軍事訂貨合同,鐵路運輸無力應付不斷增加的運輸量。而由於成年勞動力被迫上前線,農業也是舉步維艱,社會矛盾逐漸爆發。

由此,二月革命爆發,隨之不久,那場改變俄國的十月革命走上歷史舞臺。

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發生是俄國現代化道路矛盾性的結果,是資本主義文化與封建宗法制文化衝突與對抗的極端表現。在沙皇政權不能繼續以主動的改革來緩和矛盾的情況下,革命便成為開闢發展道路的方式。它的本質就是在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都無法解決俄國的問題時,無產階級用革命的手段對未來的一種選擇。



黑水布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很複雜的問題,薩沙簡單說說。

沙俄本來是個封建農奴制國家,簡而言之國家其實是大貴族控制,他們有很多農奴。

這些農奴的存在,讓大貴族可以幾乎無償獲得鉅額財富。因為農奴沒有人身權力,同等於牲口。

然而,對於國家來說,農奴制度是非常落後的。因為農奴的工作積極性很低,導致國家農業水平很低。

同時,農奴眾多,也就讓自由勞動力較少,不能形成足夠數量的工人,對工業發展也是很大的阻礙。

這種制度在歐洲是相當落後的。

為此,亞歷山大二世冒著國內貴族的巨大反對,在1861年廢除了農奴制度。

亞歷山大二世成為貴族反對的眾矢之的,很多大地主甚至組織暗殺組織對付沙皇。

然而,廢除農奴制的俄國,仍然保留封建制度。

雖然沙皇進行了一系列君主立憲制的改革,然而實際權力仍然操縱在封建貴族手中。

而封建貴族只有少量從事工業,大部分還是傳統的地主,比如《復活》裡面的聶赫留朵夫公爵,其實就是個不學無術的寄生蟲。然而他之所以能夠一輩子驕奢淫逸,依靠的只是繼承下來的幾萬俄畝的土地而已。

而當時的歐洲發達國家,比如英國、法國甚至德國,資產階級佔據主要的歷史舞臺。

在19世紀中後期,法國的貴族地位早已一落千丈,甚至淪為笑柄。真正國家的領袖人物,都是大資本家。

這些資本家支持君主立憲和共和制度,很適合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得國力迅速增強。

在1870年代的時候,西方經過計算,認為法國和德國的工業力量大體旗鼓相當。而沙俄的工業僅為法國或者德國的三四分之一。

可以說,沙俄已經遠遠落後歐洲發達國家,就一個國家來說這是很危險的。

日俄戰爭的慘敗,也就揭露了沙俄國內的嚴重問題。

其實,早在19世紀之前,沙俄內部很多有識之士,就要求進行全面的改革,不惜採用政變和暗殺的手段。

拿上面提到的亞歷山大二世來說,他就被俄國民意黨刺殺而死。

民意黨是沙俄時期的一個左翼恐怖組織,成員包括列寧的哥哥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

民意黨的綱領包括:召開立憲會議、普選制、終身人民代表、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自由、村鎮自治、以志願民兵代替常備軍、將土地分配給農民、逐漸將工廠交給工人、民族自決。

民意黨採用暴力手段暗殺,對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了七次暗殺(並最終成功將其炸死),之後對亞歷山大三世也進行了多次暗殺。

為此列寧的哥哥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被沙俄政府處死。

而民意黨後來就演變為,大名鼎鼎的社會革命黨。

沙俄的社會問題,在一戰中集中爆發出現。

這場戰爭除了造成數以百萬的沙俄士兵死亡以外,還導致國內經濟幾乎崩潰。

當時沙俄的封建制度已經無以為繼,除了資本主義政黨、社會主義政黨反對它以外,甚至連貴族階層也不支持軟弱的沙皇。

二月革命,其實只是沙皇失去對國家的控制,從地下轉變到地上而已。

當時尼古拉二世要求貴族和將軍們立即平叛,然而他們卻毫不留情的要求他下臺。

從此刻開始,俄國的封建制度就結束了。

二月革命以後沙俄還是非常混亂的。所謂的臨時政府只是一個烏合之眾的聯合體,包括左派、右派、中間派甚至無政府主義者等各種勢力。

當時臨時政府的14個部長,分屬於6個黨派,還包括一個無黨派(外交部長米哈伊爾·捷列先科)。

顯然,這樣一個烏合之眾的政府,不足以維持當時還陷入戰爭的局面。

而當時的左派,包括社會民主黨、孟什維克、布爾什維克都有很強的實力。

即便在臨時政府中,社會民主黨和孟什維克的部長就有5個部長之多,而掌權的立憲民主黨不過有4個部長。

更重要的是,左派受到大城市的工人支持,也受到工農出生的軍人支持。

當時軍事權力,實際掌握在左派社會民主黨手中。

而右派尤其是立憲民主黨,主要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中產階級和地方實力派組成。這些人同工農是基本脫離的,被稱為“老爺們”。

相反,左派則被工人們看做是“自己人”。

當然,如果給立憲民主黨一些時間執政,他們也許可以通過資本主義改革爭取到人民的支持。

然而,立憲民主黨沒有這種機會,他們上臺後幾個月後就被推翻,根本就不能爭取民眾的支持。

這種情況下,十月革命爆發是順理成章的,說通俗點就是左派不願意和右派分享權力,直接武力將他們推翻而已。


薩沙


十月革命沒啥本質,十月革命的理論依據就是剝削理論,剝削理論認為只有工人才創造價值,因此應該實行公有制,但是這既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事實,資本也是生產要素,也創造價值,這讓剝削理論失去依據,十月革命後的蘇聯歷程也證明了資本同樣是是生產要素,蘇聯不承認資本是生產要素結果窮的叮噹響,最終導致解體,事實證明資本和工人都是生產要素,都創造價值,都提供稅收,


萬事皆空70


1917年11月7日,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這一壯舉史稱“十月革命”。

偉大領袖 毛澤東主席曾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應該講,蘇聯在早期是社會主義的核心陣營,也是國際共產運動的中心,他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幫助也是巨大的。黨的先驅李大釗、陳獨秀先後撰文,介紹讚揚蘇聯的十月革命。李大釗以《新青年》和《每週評論》等為陣地,相繼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1920年初4月,俄共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進行考察,他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商討建黨大計。黨召開一大時,蘇共也給提供了一定的經費支撐,並派馬林和尼科爾斯基等到上海進行具體指導。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蘇共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1923年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鮑羅廷被孫中山任命為國民黨組織教練員,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顧問,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鮑羅廷同黨的早期領導人陳獨秀、李立三、瞿秋白等都相交甚密,他及時傳達共產國際精神,指導中國的革命建設。

但由於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不瞭解、不掌握,在指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上也犯了不少錯誤,給中國革命也帶來了沉痛的損失。尤其是在博古、李德掌權後,一味照搬照套蘇聯經驗、蘇聯模式,導致了第五次反國剿的失敗,喪失了紅色根據地,紅軍被迫進行長征,開始戰略大轉移。 直到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才開始正式獨立自主地領導中國革命。

時至今天,雖然蘇聯解體了,也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十月革命的歷史貢獻是不能抹殺的,十月革命的歷史功績是不該忘記的。正如偉大導師列寧講的: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


zj史海拾貝


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 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蘇維埃政權, 廢除舊的生產資料私有制, 建立新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經濟管理體制, 實現了俄國社會大變革。在十月革命進程中, 列寧提出帝國主義論、社會主義一國首先勝利論、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理論、無產階級革命的戰略和策略, 把馬克思主義發展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廣泛傳播、各國新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大發展。十月革命使世界範圍內第一次出現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政治制度國家長期並存的局面, 推動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增強了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的力量, 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十月革命實現了俄國社會的大變革

沙皇俄國是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沙皇政權對內進行殘酷剝削壓迫, 使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對外不斷侵略擴張, 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 致使國際爭端頻起、危機四伏。沙皇俄國經濟落後、實力衰退, 對外戰爭的接連失敗使其耗盡國力、激化矛盾, 加劇危機。日俄戰爭慘敗, 直接引發了俄國1905年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再次使俄國跌入戰爭深淵。俄國人民反對戰爭, 要求和平、麵包和土地, 成為當時社會矛盾的焦點。剷除造成社會矛盾的舊制度, 就成為俄國革命的首要任務。1917年的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統治, 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是二月革命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未能解決俄國面臨的危機和現實問題。十月革命不僅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使俄國擺脫了戰爭和危機, 而且進一步推動了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實現了俄國社會的真正變革。回答不易,喜歡的朋友點贊關注一下。


Bcd說史


題主是在太壞了,這尼瑪完全是一道送命題,一不小心哥們的賬號就萬劫不復啦。但是吐槽機還是決定在作死的邊緣浪一下,說說這次震撼世界的事件,我這人不太喜歡玩兒高大上的概念,所以認為十月革命的本質僅僅是俄國老百姓想活下去。

背景——沒人滿意的二月

其實熟悉點俄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十月革命最初針對的並非沙皇,那時候尼古拉二世已經在二月革命中下臺了,管理國家的其實是各方勢力組成的臨時政府。這個政府的性質咱們沒必要討論,反正也沒打算搞階級鬥爭,但是它的現實表現確實很逗逼。

爆發二月革命的根源其實就是當時下層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尼古拉二世到處瞎折騰,被日本糊得滿臉花又去打世界大戰,偏偏還打不過德國佬,小熊一筐一筐的出去送死,老百姓餓的前胸貼後背。

所以老百姓們不管你什麼孟什維克還是布爾什維克,他們的訴求就三個,沙皇下臺滾蛋、結束這場操蛋的戰爭,給我們一口飽飯。至於上層到底走那條路他們不關心,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

然而臨時政府顯然不能把國際政治簡單化,再加上各方外部勢力拉扯,他們做出了一個兩面不討好的選擇。沙皇確實下臺了,但那是因為尼古拉二世指定的繼承人是議會派,放棄了繼承。

老百姓的另外兩個訴求被臨時政府給無視掉了,他們沒有退出戰爭,反而向協約國承諾繼續參戰,以換取英法的支持。由此引發俄羅斯經濟繼續蕭條,工人結構性失業,農民再無糧食,對老百姓來說這等於之前是白折騰了。

與此同時舊貴族也不滿意,你丫把皇帝給整沒了,結果又不扶持新皇帝,也不好好立憲,是想當新皇帝改朝換代嗎?所以處於上下層都不滿意狀態的臨時政府早晚得死,區別只是弄出新沙皇還是被老百姓砸爛而已。

經過——最好簡單點說的十月

知道了上面的背景,我們再看十月革命其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事實上它一點都不史詩,也沒什麼重大流血犧牲。起義參與者帕夫羅·德賓科在回憶錄中表示“對天放了幾槍”,對面就投降了,像衛兵換崗一樣輕鬆。

十月革命者真正的考驗不是奪取冬宮,而是之後各方勢力的反撲,在起義的同時布爾什維克們就拿出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佈將以談判手段退出一戰,並且廢除土地私有制,將一切地主、貴族、宗教土地無償收歸國有,再分配勞動者使用。

這兩個東西算是捅馬蜂窩的竿子,退出戰爭時對德國大幅度讓步激怒了俄國的民族主義者,強行收回土地又剝奪了很多人的利益,這就是俄國內戰的根源。但是這兩個法令滿足了老百姓的訴求,讓布爾什維克取得了廣泛下層支持,這是他們贏得內戰的根源。

結果——半個多世紀的制度嘗試

1918年開始的俄國內戰大抵可以類比咱們這邊的軍閥混戰時期,甚至尤有過之,從政權上說那已經算國家分裂了。孟什維克的共和制、民族主義的哥薩克、保皇派的高爾察克,再加上布爾什維克都各佔一方。


吐槽機不太相信在多國部隊武裝干涉下還能打贏的布爾什維克只是運氣好,或者他們足夠殘暴無底線,事實上起碼在當時他們是代表龐大下層民眾利益的。面對十幾個國家的軍隊,稍微脆一點就粉身碎骨了。

完成統一的蘇聯開始了自己的制度嘗試,他們把長期的理想投射進現實中,最終他們失敗了,但吐槽機覺得不能因為他們的失敗就認定那個嘗試是錯誤,更大的可能是他們最後偏離了理想,離開了支持他們的百姓。


總結起來吧,咱們不用把歷史賦予太多主義,十月革命本質上就是俄羅斯老百姓為了活下去進行的反抗,和歷代農民起義的區別不大。所不同的是引導反抗的是布爾什維克,僅此而已,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列寧通過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的統治,處死了尼古拉二世,建立了新政權,這個新政權就是蘇維埃,從此蘇聯這個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正式誕生,這是十月革命的主要意義,但同時十月革命也已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割讓了領土。當時德國正和沙俄作戰,列寧為了先穩定自己的國家,不惜作出重大讓步,與德國簽訂停戰條約,導致蘇聯失去了近25%的土地。

2,與英法產生隔閡。在十月革命之前,沙俄,英國法國本來是統一戰線的,共同抵禦德國,但由於列寧和德國簽訂了條約,使沙俄退出了統一戰線,這不僅使英法失去了一個幫手,同時,德國也能夠抽出在沙俄的兵力,全力對付英法,導致英法面臨的困難增大,一次大戰結束以後,英國和法國就一直對蘇聯不友好,原因就在這裡。

關於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些吧。


驕然


人類通過無產階級專政道路實現最高理想共產主義社會的一次悲劇性試驗。


Ddyz


1、首次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

2、首次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

3、首次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政黨制度。


思維舞者61


十月革命影響了一個時代,而且也將繼續影響下去。

何為十月革命?

著名的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曆)1917年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意義

十月革命是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布爾什維的武裝起義,十月革命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革命推翻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年—1920年的蘇俄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奠定開端。

十月革命的本質

十月革命是共產主義運動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獲得的勝利。第一個宣稱為實現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因此誕生。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上由此獲得了更廣泛的影響,傳統資本主義世界受到極大的衝擊。也有人認為此革命是曲解了馬克思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的根本原因五點,一是俄國當時資本主義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具備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徵;二是俄國無產階級深受多重壓迫與剝削,階級矛盾激化;三是當時俄國無產階級政黨較成熟,列寧主義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四是俄國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矛盾也激化,革命性較強;五是一戰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社會危機形成總爆發趨勢.正是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共同作用下,十月革命爆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