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摘自歌曲《父亲》歌词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这个春天,全市中小学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开学季。此时,作为最美“逆行者”的女儿,王涵钰和韩舒羽心中充满了思念。她们,把这份思念之情倾注笔端,在信中捎去浓浓的爱——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开学了,妈妈李多云仍奋战在武汉方舱医院。南山外国语学校文华部六年级的王涵钰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通过读报纸上妈妈写的日记,了解妈妈的近况。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武汉日记,记录责任与情怀

“入住武汉的第一天,大家立下目标,要把细节做好,一定做到零感染。”

“很荣幸,我被队长孟新科主任和龙翔医生推荐为我们队的第一梯队成员。我知道责任很重,需要记住入舱的每一个细节,回来要分享给队友们,方便大家尽快熟悉流程,尽早进入临床工作。”

“我是传染病学专业毕业的,穿脱防护服和隔离衣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但还是要多练习。我们团队里很多队员是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平时穿防护服的机会少,我教给他们一些穿脱的小窍门,为自己能帮到队友感到高兴。”

“巡房结束回到办公处,可能是防护服里的衣服穿多了,我开始出汗,有缺氧的表现,头晕、有点心慌,护目镜有些起雾,N95口罩和护目镜压得我鼻梁和两侧颧骨隐隐作痛。第一次进舱都应该会这样吧,那么多战友都坚持下来了,我也可以。”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看着报纸上妈妈的照片,被口罩、护目镜勒出印迹的脸,王涵钰的心很疼,她把对妈妈的思念与叮嘱,一笔一划写下来……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王涵钰

妈妈,一个月没见,我想你了

亲爱的妈妈:

今年春节前,新冠肺炎出现了,打乱了所有人的团聚计划。这个春节过得很平淡,没有出游,没有聚会,大家都投入了与病毒的抗争中。

而你,作为“逆行者”的一员,也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几乎一整天都没有休息过。你除了病房工作,还要去发热门诊检查病人,你吃住都在医院里,我只能在你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和你视频几分钟。

紧接着,你又去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已确诊的病人,离我更远了。元宵节那晚,我正沉沉入睡的时候,你又收到出发指令,从医院赶回家中。你简单地整理了行李,第二天一早奔赴武汉。我从爸爸的口中得知你回来过,还到我的房间,看着睡梦中的我默默流泪。

你去武汉抗疫第一线已经快两个星期了,我也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见到你。我很想你,想念你温暖的怀抱。我很认真地看了报纸上刊登的你的驰援武汉日记和照片。我端详着你的照片,发现口罩已经把你的鼻梁骨和颧骨勒出了红印。可是你没有说出一个“累”字,因为我知道,能够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病毒肆虐的城市里帮助新冠肺炎的患者,是你在疫情爆发之时就想去的那个“远方”。

你告诉过我,你不是为了逞英雄,而是为了履行医生的职责,让更多的家庭未来还可以团聚在一起。我很感动,为妈妈你的行为感到骄傲,也希望未来能像你一样,去救死扶伤。

妈妈,你不用担心我,我和爸爸会等着你回来,你要保护好你自己。希望病毒早日被打败,你能够平安归来,我们一家就可以团聚了!

女儿 苗苗

看到女儿的来信,李多云既欣喜又激动。她将一腔报国情怀化作浓浓母爱,倾注笔端——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李多云

亲爱的女儿,你是我唯一割舍不下的牵挂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亲爱的苗苗:

妈妈来武汉已经12天了,虽然和你短暂地视频过,但我还是很想很想你!妈妈想真切地抱抱你,想你在我面前撒撒娇。你也一样想妈妈吧?

你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一定懂妈妈的心。我是从武汉同济医学院传染病专业毕业的,先后在武汉读书、工作了17年,那里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每天看到、听到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和画面,就会特别难受。我的老师、同学、前同事都在武汉抗疫第一线连轴转、特别累,我非常着急,也想回去加入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我得知单位批准我支援武汉的申请时,我焦灼的心平静下来了。但亲爱的女儿,你是我唯一割舍不下的牵挂。妈妈知道你也舍不得我:“妈妈,你还没给我做红烧鸽子、可乐鸡翅呢!”现在回想你的这句话,我还是很难过,但同时我心中又充满了能量和期待。等战疫结束,等我平安归来,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抱抱你,给你做好吃的。

妈妈目前在方舱医院里工作,在这里,妈妈的每一位同行都特别努力,也很辛苦。不过你放心,妈妈觉得还能承受。妈妈认真对待和关爱每一位患者,同时也被别人时刻关怀着!各界人士踊跃捐赠,各种生活必需品、防护用品都源源不断地送到我们每位医护人员的手里,妈妈倍感温暖。

妈妈答应过你,一定会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你也要答应妈妈,开学了,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你每天按时学习、跳绳、练琴、少玩手机电脑,做好防护措施……

来,拉拉手,记住我们的约定哦!等妈妈平安回来,一定带你再去武汉吃热干面和豆皮!

妈妈 多云

2020.02.20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韩舒羽是明德实验学校碧海校区的六年级学生。从大年初一过生日那天开始,她就没有和爸爸团聚过,她对爸爸的思念变得越来越浓,从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这么忙碌”,到心疼爸爸的身体。于是,她悄悄写下了最想对爸爸说的话……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韩舒羽

爸爸,明年请陪我好好过生日

亲爱的爸爸:

“护士长”“戴主任”,这是你在家里和同事打电话时,我经常听到的词。你有多久没有跟我说说话、讲讲故事了?

大年初一是我的生日,你好不容易从单位回来一趟。刚坐下,你又是不停地接电话、发信息。好不容易趁你歇息的时候,妈妈端来蛋糕,为我点亮了生日蜡烛。许愿时,我用余光扫了一眼,发现你果然又不在座位上,跑去接电话了,我有点失望。当你接完电话回来时,连我的蛋糕你都没来得及吃完,就又匆匆赶去医院了。

我知道,因为你是一名医生,责任在身,即使回家了,也要不停地工作。我心里有一丢丢的不开心和小沮丧,但我并不会因此而责怪你,因为你永远是我心中最帅的英雄!我会为你加油鼓劲,我也会好好学习,你安心地工作吧!

我真希望疫情能快点儿结束,这个“春天”早一点到来。爸爸,答应我,等战疫结束,早点回家,陪陪我和妈妈。记得明年春节,好好陪我过个生日哦!

永远爱你的女儿 舒羽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韩伟是深圳大学总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忙碌在一线。看到女儿的信,爸爸沉思良久,拿起笔也给女儿写了封回信。他对女儿的期望和关爱,都在这封家书里……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韩伟

爸爸答应你,因为我想永远守护你

亲爱的女儿:

今年给你过生日时,爸爸因为忙于工作,没准备礼物。在各种工作电话中,只是匆匆忙忙陪你吃了顿饭,就赶去医院上班了。爸爸能感觉到你的失落和不开心,还请你原谅!

今天是2020年2月18日,掐指一算,也是我在医院急诊科值守加入战“疫”的第27天。这场从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蔓延到了全国,甚至海外,严重威胁到无数人的生命健康,爸爸身为科室副主任,和同事们一起投入抗疫一线,责无旁贷。爸爸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你长大以后的社会,更纯净、和谐、美好。

你是一个善良有爱的女孩子,平时即使少了爸爸的陪伴,也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懂事许多。爸爸答应你,会好好保护自己,因为我想一直陪着你,守护你。放心吧!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这场战”疫”很快就能结束。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爸爸保证完成国家交给的使命和任务,也向你保证:安全回家!希望现在的你,勤奋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爱心、有恒心、有责任心、有公德心的人。

想永远守护你的爸爸 韩伟

这个春天,因为这些最美“逆行者”与孩子的家书来往,变得格外温暖明媚。这些最美的书信,告诉我们:有一种爱,不分大与小;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

出品|深圳教育报刊总社K12编辑中心

策划|心理健康组

采写|陈晓虹、雷丹

编辑|荆晶、吕冰清新媒体编辑|罗珊滢

感谢浏览

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我们等你回来!”|两封家书,一种牵挂

合作电话:0755-835217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