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大學之所以為“大”

大學之所以為“大”

蔣高明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南京大學簡稱南大,天津大學簡稱天大,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山東大學簡稱山大,四川大學簡稱川大,北京師範大學簡稱北師大,等等。

清華大學不稱自己清大,而謙稱自己為清華,儘管如此,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當然,在國際上,清華與名校還有距離,因此,清華的謙虛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清華不稱自己為大,就有公司註冊了清大的商標。在商人的心目中,清華那是一個好大學,其名聲肯定可以賣好價錢。

現在的大學,糟糕就糟糕在與銅臭結合得太密切了。以前的大學向前看,現在向錢看。

大學之大,不是自封的,是社會送給它們的,是社會對知識的一種尊重。過去年代,由小學而中學,由中學而大學,人們認為大學就是很有學問的地方,那裡的教授一定非常了得。

筆者上大學的時候,農民們天真地認為,大學教授一定是有“小包車”(轎車)的,怎麼也得像縣長書記那樣,車接車送的。當我在校園裡第一次見到騎破舊自行車的周光裕教授時,還懷疑人家介紹錯了人。因為當時身為中國生態學家的周先生,沒有坐“小包車”。毛澤東當年認為小學教員就應當是知識分子,那樣的話,大學教員就是大知識分子了。大知識分子,當然得有大知識分子的待遇嘛。

大學之大,是學問之大。大學是比學問的地方。那裡的知識是被人尊重的,研究知識、傳播知識、接受知識的人是得到尊重的。學官們如果不是做學問者,是對有學問的人恭敬有加的,從來不會像今天那樣教授向處長、副處長甚至科長點頭哈腰,對校長書記簡直就是卑躬屈膝了。人們形容大學是象牙塔,那是對大學的充分尊敬。“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是對大學裡知識傳播者給予的最高期待。

大學之大,是思想之大。是大學知識傳播者與接受者思想之自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那裡有清新的空氣,有優美的環境,那裡有包容,有謙虛,有同情,有正義,也有拍案而起,也有棄筆從戎。沒有北大,便沒有今天的執政黨,便沒有今天的社會制度。而當年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聞一多、吳晗,要按照今天的學術評價標準,第一他們不務正業;第二他們沒有學問,因為他們不會寫SCI;第三他們得下崗,因為,他們沒有給學校當局掙來大筆的研究經費。

大學之所以稱得起大學者,須有“三老”。這三老乃是:其一是大師,白髮蒼蒼的老教授是大學之寶,他們見證了社會變遷歷史;第二乃是大樹,號稱大學有百年曆史者,但無百年大樹,顯然讓人懷疑百年名校的含金量(植物壽命中,唯樹木壽命長,樹木見證了大學變遷歷史,有關信息存在於年輪中);第三乃是有老房子、老的教學樓。我在西方的大學中見到的百年、數百年的大學樓房,那真叫人服氣。中國大學有老房子者,多夷為平地而起大樓,管他歷史不歷史呢。中國大學校長者,乃與帝王心理一樣,新官上任,必先否定前任。否定最徹底的辦法,乃是一把火燒掉前人建造的宮殿,大樹也恨不能換上他喜歡的。

今天的大學,說不客氣點,“985工程”者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些有大學稱謂的學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號“211工程”者,乃“985工程”外,再加上當年能夠稱得上學院的,如師範學院,農學院,工學院,地質學院而已。今天,這兩類學校全部稱為大學,都自封為“大”。發展最快的,乃是當年的中專、大專,幾乎一夜之間自封為“大”。

大學的地盤大了,人數多了,然而,大學的內涵少了。

中國大學走向何處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