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村人在外打工,孩子跟著老人一塊生活,對孩子心理方面有沒有影響?

頑皮霸王


我是一位農村教師,從我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農村家長在外打工,孩子跟著老人一塊兒生活,這種情況對孩子心理方面,肯定是有影響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農村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他們還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更沒有感受到科學技術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沒有足夠的重視,基本是孩子在學校學多少就是多少。同時,對知識的貧乏,使他們根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作業;農活兒的忙碌,也使他們無暇教育孩子;見識的短淺,更使他們不會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有的老人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的狀態。還有的老人乾脆把教育孩子責任推給了老師,他們對老師說:孩子就交給你啦!該打打,該罵罵。然後就什麼也不管了。在農村小學裡,每班都有這樣的留守兒童,還有單親家庭的孩子,老師的任務也很多,一個人很難管得過來。況且,學校教育,永遠無法替代家庭教育。所以孩子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一個在班裡學習不出色的孩子,怎能讓他在班中自信滿滿呢?

第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遇到問題時,得不到家長及時、正確的引導。爺爺奶奶有的對孩子的問題,要麼不聞不問,橫加掩飾,盲目溺愛。要麼不分青紅皂白,吵吵嚷嚷,責罵訓斥。這樣做的後果,就造成了有的孩子,在班級裡不守紀律,調皮搗亂;有的孩子在班級裡,自卑膽小,做事十分怯懦。

第三、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和父母長期缺乏愛的交流,父母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稱呼。長期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他們的生活習慣基本處於老年人的生活狀態。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問題,想教育孩子時,孩子就會拿父母和自己的爺爺奶奶比,這樣就不願意聽父母的話,親子關係不和,造成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所以,家長在外出打工時,一定要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掙錢重要,教育孩子更重要。家長一旦錯過了對孩子的教育時機,那麼就錯過了自已和孩子,改變一生命運的機會。



家長的助手


鄉村女教師,農村小學上班快二十年,以自己親身經歷回答這個問題,純粹個人觀點,所見所聞所感。

十多年前,很多孩子家長外出打工,那時感覺家裡的孩子懂事,要挑起家庭重擔。還記得當時上六年級,班上有個女學生,夏天穿著一雙草鞋,這種草鞋,我小時候聽媽媽和奶奶說她們穿過,我沒想到,這種草鞋會穿在我的學生腳上。這女學生天天遲到,一開始以為是起床遲了,後來發現,女生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到地裡幹活,等到了快上課才匆匆趕回來。農具藏在地裡,中午吃完飯又馬上趕到地裡幹活,有時候是連飯都沒得吃就趕去,因為地裡活多,家裡父母外出打工,只剩下她、弟弟和奶奶在家。弟弟年幼,奶奶年邁,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只能靠自己扛。

這女學生考試就四五十分,如果加把勁,成績還是能夠上來的,但是她上課愛打瞌睡,沒精神。我後來分析,因為她每天就像一個陀螺一樣旋轉,根本停不下來,上課也算是她最好的休息時間了。女學生雖然很能幹,後來也出門打工去了,在別的孩子還在學習時,她沒有學習時間,終日奔波忙碌,缺乏提升自己的機會。

最近幾年,留守孩子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很多老人,可能是因為自己原來過慣了苦日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罪,總希望把最好的給到孩子,但他們能給到的東西又極其有限,在家裡,家務包攬,身上有錢就想到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看不慣孩子受一丁點委屈。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嬌慣。孩子的生活習慣、性格上沒有及時得到積極的引導和糾正,也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動手能力差,在外不善於與別人交流等缺點。

當然,其間也有很多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爺爺奶奶教育得很好的例子,只是這種佔比較少。如果能夠陪在孩子身邊,有父母一起陪伴成長,孩子的幸福指數將大大提高。教育孩子存在的代溝也會少一些。但是,很多老人常對我們說的:大人不門打工耽誤大人,出門打工耽誤孩子,哎!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一方鄉土


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一定很大。

一是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比較膽小。爸爸媽媽長期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就變的膽小。每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大手牽著小手,跟爸爸媽媽一同上學,一同上公園,一同坐碰碰車,心中不免有點失落感。在學校不敢大聲說話,不跟小朋友去玩,一旦和小朋友打架,覺得無人保護。在家也常做惡夢。常常遇到一些傷心事兒,總向父母求救。

二是學習上遇到困難缺乏毅力。當孩子在做家庭作業時,遇到難題,爺爺奶奶下會解答,在求助無人幫助的情況下,會對學習缺乏信心和毅力,以後厭煩作業,甚至不想學習。學習成績也會下降。

三是容易養成壞習慣。由於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爺爺奶奶總是過於嬌慣孩子,一切由著孩子,那麼孩子久而久之會逐漸養成一身壞毛病。忍性,自私,貪玩。上學不積極,作業不認真,學習成績下降。愛貪玩,一玩起來,雞飛狗跳。

四是自理能力差。起床大人叫,被子奶奶疊,書包奶奶整理,上學奶奶接送。吃飯時要奶奶送到手中。從來不幹家務活。不會拖地,掃地,洗衣服。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嬌嬌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五是沒有責任擔當。爺爺奶奶事事都庇護孩子,孩子做了錯事容易撒謊。比如打碎花瓶怪小花貓,丟了文具說是同桌偷走。養成這種毛病,長大就成不。大事





楊德福8086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有兩大方面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第一是情感的缺失。爺爺奶奶養孩子,一貫奉行只要供吃供穿就行了,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是不會考慮的。我就見過農村的孩子在長久不和父母生活時,當再次見到父母時,當父母伸出雙臂擁抱孩子時,孩子竟然手足無措毫無回應。這是孩子在期缺愛的表現,也是爺爺奶奶無法給予的。

第二是教育的缺失。爺爺奶奶們文化不高,在孩子上學期間,不能教孩子作業,更加不能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在長期的缺失陪伴和教導的情況下,會產生孩子早早的出現厭學的態度,也會早早的走上社會,有的還會在學校期間就結識一些社會中人,從而偏離人生軌跡,成為社會的危險人員。

這是兩種最典型的影響,也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典型的社會現象。


平靜珍惜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孩子跟長期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肯定對孩子是有影響的,影響包括生活,思想,學習,安全等幾個方面!

一,學習方面

孩子需要我們每天都輔導來完成作業,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我們的文化水平足可以輔導孩子,然而農村老人大多數沒什麼文化,而且大多是老花眼,他們沒有能力來輔導孩子。這樣一來,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是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關鍵問題。農村的孩子只有靠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外出打工的農民朋友們一點要重視起來,要懂得取捨。

二,生活方面

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需要我們陪著他一起長大。需要我們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老人只能保證孩子的溫飽,孩子比如說營養搭配等等這些老人都不會考慮。長期營養跟不上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身高體重問題,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家裡老人在春天秋天忙的時候,除了照顧孩子還要下地做農活,還要養一些牲畜。忙起來甚至連孩子的溫飽都無法保證。孩子就只能自己煮飯或者捱餓。

三,思想方面

最主要的思想方面,如果孩子接觸到社會上的一些混混,從此可能就會走上歪路。有的孩子甚至會走向犯罪的道路!孩子的性格是受到環境影響非常大的。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沒有父母陪伴,孩子可能會沉默寡言。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老人跟孩子是有代溝的,不能指望老人在這方面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性格積極樂觀,陽光向上,我們需要家長在這方面做出努力!

四,心裡方面

如果孩子長時間缺少跟父母的溝通和交流,那麼對孩子的心裡會造成嚴重的陰影,嚴重的可能會造成自閉症!形成膽小自卑,沉默寡言的性格。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陰影。父母在這方面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溝通,知道孩子們心裡在想什麼。如果孩子有什麼不健康的心裡,及時的幫助他們改正!畢竟沒有什麼是比孩子快樂更重的東西了。

  • 五,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同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被欺負了不敢說出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心裡就會不健康。農村山河比較多,尤其在寒暑假期間,老人對孩子監管不到位,孩子去河裡玩都很危險。孩子會不會接觸到過期的食品等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們注意!

總結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為了生活如果不能兩個人留下來。那麼請留下來一個人照顧孩子。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


vba曉倫


這個影響大了,待我細細道來

確實是不容易啊,農村人在外打工,天天要上班,孩子自己沒有時間照顧,老人沒有辦法來城市裡面幫助;孩子只能放在農村,孩子跟著老人一塊生活,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主要有:

1.一般父母都會把孩子帶到1週歲再出去打工,如果一週歲之前,就把孩子留在家裡給老人帶的,孩子的安全感會不夠,以後孩子就膽小,會過於謹慎;

2.我們現在來說,孩子1周-3周,如果父母沒有在孩子身邊,父母跟孩子的親密關係是不能建立的,這個會出現父母以後很難管教孩子,孩子對父母沒有敬畏心,父母如果管理的嚴格一點,孩子就會逆反;父母如果管理的松,又會讓孩子沒有規矩,父母因為沒有陪伴孩子,心理會有虧欠,就會用不合理的方式去滿足孩子,比如不該買的零食和玩具,不該有的縱容;

3.如果孩子是在3-6週歲,父母在城市裡面打工,孩子沒有在身邊的,這個孩子會沒有規矩,家教會比較差,因為老人是沒有心理能力來給這個時候活躍的孩子立規矩的,老人不是不想管教,而是有心無力;父母因為不在孩子身邊,也難於跟孩子鬥智鬥勇;孩子沒有了規矩,以後再要把孩子拉回正道來,比較難了;

4.如果孩子是在7-10週歲,不在父母身邊,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也是老人沒有辦法執行的,一個是大部分老人不懂輔導 另外也是有心無力,沒有辦法跟孩子鬥智鬥勇;

5.那麼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孩子,有沒有奮發圖強的,也是有的;就是以前比較窘困的家庭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有差距,會有很大的自卑心態,提升後就會有自強的心理,是因為自卑而發憤圖強的孩子,但內心還是自卑心理;

6.家長有沒有補救措施,有的,一個是出門的時候好好跟孩子溝通,說明爸爸媽媽要去城市裡面上班,等你長大一點,就帶你一起去,提前跟孩子說好,不能偷偷的就溜走;二是保持每天密切的聯繫,把孩子一天的活動都安排好,老人負責執行,晚上就跟孩子互動檢查,做得好的地方就多表揚,做不好的地方,就讓孩子自己說說怎麼改進,不要批評和指責,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然後家長給予肯定;三 及時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是需要家長的愛的時候,家長要耐心給予幫助;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就要馬上回家解決,不能積累問題;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


應該是有影響的:

1 孩子普遍不主動與人交流。即使交流,就周圍一到兩人說說話。

2 性格上開朗樂觀的少。不夠自信。

3 一般學習上處於中等及以下水平,對自己沒有很高的要求。

這與爺爺奶奶長期生活有關係的,因為,爺爺奶奶主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其他的管不了。

也有個別例外的:爺爺奶奶,對孩子教育極其重視的。經常跟孩子交流的,這些孩子跟有父母在身邊的差不多。積極向上,開朗樂觀。學習努力,樂於助人……


清風末末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錯過了親子教育的黃金期,會有很大影響,將會是父母一輩子的痛。

首先: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不是會很深。有一方必定會很薄涼,因為孩子與家長的親子依戀關係就是在零到六歲建成的。過了這一個敏感期。在和孩子生活中你們會發現不知道怎麼愛對方,不知道怎麼和對方交流,那個親切感在心裡是沒有的,可能現在看不出來,長大後你們就會能比較出來。

其次,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明白,他們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被父母重視著,所以在他幼小的心裡就盈滿了安全感。如果從小安全感缺失,長大後對他的心理成長及人生觀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有一句話叫沒有非賺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娃。

雖然老人帶孩子比我們大人有經驗,有溺愛也有正確的。但許多習慣和個性是無法察覺的。不要等待問題到時,糾正和後悔已經晚了。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大部分心裡比較敏感,有點兒不自信。不是特殊情況,請把孩子留在身邊。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是一輩子



善行天下3


你好,我是勝利,對此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是全社會問題,這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一個典型問題,農民工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質量不得已外出打工賺錢,如果能就近就業,誰能忍心捨棄自己孩子背井離鄉出去打工呢?

現農村農民工外出打工不光是給留守兒童心理上造成影響,還帶來很多留守兒童問題的表現,比如家庭教育氛圍的缺失,學習成績差,人生價值觀缺乏,心理成長偏移等等等等不利於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一系列的因素。

這裡題主還提到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那麼你們想想,難道空巢老人不需要關愛嗎?帶大了兒輩,現在還要帶大孫輩?他們也想帶好孫輩給他們的兒輩解決好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在外工作,但是他們在孫輩面前做不到像父親般的威嚴和母親般的關懷,他們能給的就是父母不在孫輩身邊的溺愛。

那麼如何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成了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解決?首先是當地政府要重視,除了加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投資外,還要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加大監管力度。其次是學校,學校應該主動承擔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比如安排專門的心理老師、專職老師,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定期家訪幫扶等。同時也要呼籲一些社會愛心組織能夠共同參與進來,把留守兒童的問題解決好。

還有就是要努力發展家鄉的經濟效益,增加就業崗位,最好是讓農民工都可以在本地就業,就近就業。再是要致力於提高農民的種地收入水平,加快城鎮鄉村一體化建設,多樣化開展農產品技術技能培訓,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支持,吸引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這才能更有效的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


我是勝利哥


昨天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玩,看到一個爺爺帶著孫子出來,爺爺搬著一個小馬紮,坐在樹蔭底下,孫子也有樣學樣,把自己的小水壺放在爺爺的水杯旁邊,自己也坐在板凳上玩,旁邊一位阿姨就笑他爺倆,說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小孫子這麼小就開始享受生活了。話雖然是開玩笑的,可是卻讓我心裡一驚,本該活潑好動的孩子,怎麼能夠如此“沉穩”?他跟周圍跑來跑去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父母才是掌舵人,不要認為孩子不哭不鬧就是好事,很多習慣和性格的養成都是潛移默化的,不要等發現問題才補救和後悔,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落後現象,希望父母真的引起重視,抽空多帶帶孩子,少玩手機,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