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文/圖 本報記者 夏莉涓 通訊員 楊梅

2月26日,被陽光覆蓋的小樂樂砸吧砸吧了嘴,一旁的媽媽張芳(應患者要求使用化名)看著孩子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正在家人協助下整理物品準備出院的她,似乎已經忘了不久前經歷的九死一生。

作為一個心臟功能“失調”的高危孕產婦,張芳本應屬於不宜懷孕的範疇,可38歲的她對此卻並不瞭解,甚至到懷孕37周出現生命危險時,她仍未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儘管她的情況,讓所有參與治療的醫護心中都捏了一把汗,所幸有驚無險,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多科室專家的攜手下,最終母子平安。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患者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眾多像張芳一樣的危重症患者在新疆人民醫院轉危為安,該院眾多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以血肉之軀,駐守新疆健康防線。

棘手產婦:懷孕37周,心臟隨時可能停跳

家住烏市的張芳,在38歲的年紀迎來了第一個寶寶,她覺得這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她有些緊張,她不確定預產期到來時,這場疫情是否已經過去。

2月17日,懷孕37周的張芳出現了胸悶氣短的症狀,隨即前往新疆人民醫院就診。

一直駐守在醫院的產科主任黃鶯、護士長馬小麗等人立即啟動急危重症孕產婦接診及搶救預案......

一切都準備妥當,可當黃鶯拿到產婦的檢查結果後,卻有些懵了——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就是一種十分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是致死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黃鶯說,心臟作為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每一次跳動,都在為身體的各個部分注入新鮮養分,“心臟的有序跳動,有賴於心臟內竇房結髮出的指令,讓左右心房和心室協同律動,泵血滋養身體的各個臟器。”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說明竇房結髮生了障礙,無法再向心室傳遞有序的律動信號,失去了控制的心室就會一直處於“隨性”跳動的狀態。

或心律不齊,或泵血不足,患者隨時都可能發生嚴重的腦缺血、神志喪失和暈厥,還有可能會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等。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產科開展多學科會診

緊接著的一組檢查結果,也讓黃鶯心驚,患者心臟跳動極為緩慢,最慢的時候僅有38次/分,而正常人的心跳最慢也有60次/分。同時,24小時內,患者心臟停搏時間最長達2.5秒,還出現了198次心臟停搏超過2秒的情況,“只要一個心跳跟不上,患者隨時都可能心臟驟停。”

治或不治都兇險萬分 為一線生機迎難而上

看著這個表面似乎僅有胸悶氣短症狀,實則步步危機的患者,黃鶯陷入了沉思。

“她這種身體狀況根本不適合懷孕,因為懷孕期間,為維持胎兒生長髮育,孕婦體內的血容量會明顯增多,這會進一步加重心臟的負荷,”

從事產科工作已經25年的黃鶯知道,妊娠32周以後、分娩期及產後三天,對於正常孕產婦來說,都是發生心血管意外的高危時期,“對於她來說不亞於‘鬼門關’,雖然目前她的自我感受並不明顯,但其實她現在活著的每一分鐘,都是在跟老天搶命。”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治療?任何一種治療方式,都有可能加重患者心臟的負荷,同樣兇險萬分。

心臟驟停、心力衰竭,胎兒因缺氧胎死腹中……黃鶯不敢想下去了,患者的病情讓她少有地感到了棘手。

“再難也要治,人命大於天。”黃鶯隨即將這一特殊病例彙報至醫務部,並向心內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發出了多學科會診(MDT)申請,在醫務部主任雷韋協調支持下,各個科室都派出了目前留駐醫院,臨床經驗最為豐富的專家。

專家們仔細分析了患者病情,充分預判了一切可能發生的狀況,隨即制訂了手術時間、方式及各種突發狀況的應對措施。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2月21日,由心內科醫師先給患者安放了心臟起搏器保證心臟的供血,隨後患者被推進了手術室,黃鶯親自主刀。手術過程中,心內科醫師及麻醉醫師嚴密地監測著患者的生命體徵......手術很順利,黃鶯笑著說,“母子平安!”

轉危為安的張芳,其實只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新疆人民醫院救治的諸多危重症患者之一。

疫情當前,有啥別有病,幾乎成了人們的共識。醫院,作為一個人群相對集中、且交叉感染可能性較高的區域,也於近日開啟了封閉管理模式。

可在大家遵照“宅在家,就是阻斷疫情的最大貢獻”這一鐵律時,還有像黃鶯、馬小麗、雷韋這樣一群人,依然堅守醫院,不眠不休,用不算強健的肩膀,承擔起疫情期間,新疆範圍內所有可能出現的危重及重症患者的搶救與診療工作。

疫情後方:以自身為屏 守護新疆危重及重症患者

以新疆人民醫院產科為例,從2月11日至24日,在醫院封閉式管理的14天裡,駐守在醫院的9名醫生,24名護士及助產士,先後接診門診患者1006人,收治住院患者104人次,外地轉診危重患者15例,急危重症患者佔比高達63.5%。

這樣的例子,這樣的科室,在新疆人民醫院不勝枚舉。

感染科、呼吸科從年前就一直堅守在醫院的防控一線,逐一篩查發熱、可疑患者,全力阻斷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急救中心、重症醫學科在醫院封閉式管理後,全員上班,除了照顧無法出院,幾乎滿員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外,還在不斷接收因其他醫院人手不足,而新轉來的重症患者;在接到醫院封閉式管理的通知後,神經內科主任李紅燕主動留守醫院,帶領科室的小夥伴們,守護著所有無法返家和新近收治的危重及重症患者;院黨委全體成員不眠不休,或駐守新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或24小時堅守醫院大本營、或不辭辛苦往返於防控一線,在院外,指揮統籌協調醫療救治、督導提升全疆各級醫療機構診療、救治能力,在院內,不斷完善醫院各項流程,積極協調醫療、行政、後勤各項事務,為後方醫院和武漢前線做好全面護航……

疫情催人,家國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新疆人民醫院從1600餘名醫護中,篩選出了142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投入到重症患者的診療工作中,而留守醫院的醫護們,則已患者需求為己任,以有限的人手,全力服務來自全疆各地的危重及重症患者。

醫院全體職工不論身處何地,都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與病魔較量、同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