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最近好多省已經發出新的開學通知,開學時間又往後延期了。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晨讀的文章之後,應該有很多家長已經行動起來了,還有一些孩子的晨讀內容選擇了新學期將要學習的新內容,也有些同學選擇了把之前的課文再反覆的誦讀,以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

但是,似乎在朗讀中,又有新的問題出現。後臺也有家長私信問我:難道讀課文就巴拉巴拉反覆一遍一遍讀嗎?感覺這樣孩子讀的蠻累,效果似乎也不太好啊,還有什麼朗讀的好方法嗎?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當然,學習任何東西都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網絡學習,孩子們的晨讀慢慢已經成了習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我們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動起來,但是依然有很多學生,都是照著書本上的文字一遍一遍念下去的,這樣的讀也叫“讀”,但是卻只是把握了“讀”表層的意思,而未掌握讀的方法和精髓。

這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在學校的時候,早讀時,老師會反覆強調要聲音洪亮,大聲地去讀,甚至會懲罰一些不張嘴的同學。這是因為在一個班裡學生太多,只有每個人都出聲投入的大聲讀,老師才能更大程度上監督到更多的同學,這樣子就難免忽略了閱讀技巧。其次,在語文課上,老師常會播放名家朗讀的視頻,幫助大家去學習,但也有一個弊端,就是長此以往,會給大家的朗讀設下一個思維定式,少了自己朗讀的特色和韻味。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那麼,語文中,真正的朗讀是什麼呢?

有句話這樣講的:朗讀就是“口而誦,心而惟”,也就是要從口中讀出來,最終滲入到心裡去。朗讀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能力,更是我們去學習語文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朗讀要注意聲音洪亮、字音準確、讀起來流利不打磕絆。要從字詞到語段,從閱讀到品味,而不能僅僅是亂讀一氣。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因此,大家在家裡自己朗讀文章的時候要重視以下幾點:

1.要帶著目的去讀

任何事情有目的性方向就會更明確,成效就會更大,在我們讀課文時也是這樣,帶著目的的讀,比小和尚唸經要高效的多。

在平常教學之中,每次佈置預習作業,我的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認真朗讀課文三遍”。這之中的三遍,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對著課文從頭到尾讀三遍,而是每一遍都有要求在裡面的:

第一遍要求:讀文章,找出不認識的字詞、難讀的長句,反反覆覆地多讀幾遍;

第二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全文。

第三遍要求:試著加入感情去讀,這也就是一般語文課文後面的第一題,能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其實這三點要求,肯定有些同學是做不到完全達標的,這也沒關係,因為還未講過的新課文,讀不順不完美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學生們一定要在心中有這個意識,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只有在心中給自己一個目標,才能讀的更高效,更起勁。

因此,在家裡朗讀,如果是讀舊課文可以以這三點去檢測,如果是讀新課文也可以以此去做預習。當然,更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自己給自己設定目標,對照著目標去朗讀。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2.注重朗讀的情感

朗讀朗讀,首先要大聲,其次就是要“美”。語文之所以為語文,它不僅是一門交流工具,也是傳遞情感的一種精神橋樑。在語文課標要求中,就有一項是注重感情的培養。

在我們課本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著一種可以傳遞的感情和價值,每一篇文章都有他自己的風格,我們常接觸的有寫景的、人物的、故事的等等。因此,我們在朗讀的時候,也要把握住每一種體裁,每一篇文章所要傳遞的這種精神力量,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比如,在讀人物類文章時,要注意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去體會人物的感情,把握作者想傳遞給我們的情感,想一想,這個人物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表現這種人物性格。在讀寫景類文章時,就要用詩意的語言,細細的去品味其中的感覺,各地的特色不同,朗讀的語氣也有區別。而故事類文章就更要突出其故事性,就像講故事一樣,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那麼,把握感情的一個技巧也在於語速,根據文章的內容情節,時而緩,時而急,要真正的投入其中,達到聲情並茂的境界。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3.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

一提到朗讀形式多樣,我們立刻回想起在學校老師要求的一些讀法:齊讀、分角色讀、分段讀、分小組讀、開火車讀等等。你可能會問,那麼,這都是很多人才能做的,那一個人在家裡也沒有個伴,要怎麼去讀啊?

其實不難,也可以採取多種方式。第一,自己整體去通讀;第二,找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或者讀不順的段落,停下來反覆的一遍又一遍的讀,知道能讀的非常流利,或者直至能把喜歡的段落背下為止;第三,自己一個人也能分角色讀,試一試,文中的對話,自己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身份去讀,是不是也很有趣呢,而且練習的久了,自己的語感會越來越好,情感體驗會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準確。

如果孩子對形式不能很好的把握,家長可以根據教學視頻或者一些朗讀示範,幫助孩子標出朗讀形式,在最開始朗讀的時候,家長可以稍作指導,等到孩子養成習慣了,就能自己把握,並且朗讀中也會多很多趣味。

朗讀不等於照課本讀,把握這3點,讓孩子讀出成效

總而言之,別小看語文中的朗讀,它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把握住了這些技巧,不僅會對語文的學習打下基礎,也會增強理解力,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也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朗讀。

(本文完)

這裡是橘子育兒課堂,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故事,期待在這裡和你相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