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克里米亞被併入俄羅斯前政局動盪,為什麼政局動盪,是誰導致的?

皮卡Giao


【克里米亞地區併入俄羅斯前的政局動盪,是誰導致的?】其實克里米亞地區在2014年被俄羅斯出兵佔領之前,處於極度的政局動盪之中,這不僅在克里米亞這一個地區動盪,而是整個烏克蘭國家都處於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



其實說起烏克蘭這一場非常混亂的事情,就不得不提出在2013年底爆發的烏克蘭危機。當時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是親俄派,他主張烏克蘭終止於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並且讓烏克蘭強化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從而導致烏克蘭親西方勢力的十分不滿。

最終在2013年11月22日,烏克蘭的親西方派組織人群在首都基輔發動了抗議示威活動,要求烏克蘭政府和歐洲簽訂協議以及亞努科維奇下臺。而並且局勢發生了失控,示威活動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廣場革命。



在2014年2月,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並在俄羅斯軍隊的掩護下從烏克蘭逃往俄羅斯避難。而是烏克蘭親西方勢力上臺,寡頭波羅申科出任總統。但是這一場遊行示威活動,演變成的廣場革命,如同推到的多米諾骨牌。最終演變成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戰爭以及克里米亞危機。

由於亞努科維奇是親俄派,被趕下臺之後,俄羅斯極度緊張。一旦烏克蘭親西方派上臺,西方國家必然會利用烏克蘭這個跳板來處處針對俄羅斯,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十分不利。所以俄羅斯總統普京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打算出兵佔領克里米亞。

2014年3月份,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兵克里米亞的決議在俄羅斯聯邦委員會投票通過,最終在半個月的時間內,直接佔領了克整個克里米亞半島,自此之後,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從這一段歷程可以看出,無論是烏克蘭的動盪還是克里米亞政局的動盪,都是烏克蘭國內政治勢力爭權奪利的造成的,正所謂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如果內部都穩定不下來,局勢怎麼可能一步一步的惡化成那個樣子?

所以烏克蘭這樣如同碎片一樣的國家,其動盪的局勢一時半會兒的無解,因為烏克蘭基本上算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內部分裂太嚴重,東部烏克蘭和西部烏克蘭完全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大正看世界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前,烏克蘭國內政局就已經動盪,導致動盪局面的幕後黑手第一是美國,第二是俄羅斯。這是美俄地區博弈的重大標誌性事件。

要首先清楚克里米亞並不僅僅只是半島,它還是一個自治共和國,早先就存在自己的共和國憲法和總統設置。後烏克蘭中央政府取消了該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憲法和總統設置,克里米亞反烏情緒日趨加重。同時,該地區是烏克蘭國內跟俄羅斯交往最密切的地區,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感情上,都極為傾向俄羅斯。俄羅斯黑海艦隊駐地就在克里米亞。2014年3月,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克里米亞正式成為俄羅斯領土。

歷史上,克里米亞最早不是烏克蘭領土,是1954年前蘇聯劃歸給烏克蘭的。由於當時烏克蘭是蘇聯加盟國,地位就類似一個自治州,這種劃歸某地給某地的做法,實際上很類似國內某區域劃歸給某省縣市做法一樣,然而蘇聯解體後,該劃歸歸屬並沒有得到俄羅斯方面的認可。克里米亞也不認可這一歸屬。俄烏就克里米亞問題產生嚴重分歧。

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2014年上臺後,然而波羅申科的上臺卻充滿政變的味道。他上臺後立刻執行親西方政策,堅定的執行加入歐盟跟北約的既定方針,想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一邊倒的親西方政策恰恰導致美國等西方勢力開始介入烏克蘭。波羅申科的完全西向政策引起俄羅斯的強烈不滿。波羅申科自2014年來,雖然也在極力促進烏克蘭經濟發展,但是他更傾向於把烏克蘭綁在北約戰車上。波羅申科的曾說過要把烏克蘭尋求置於西方的保護下。誠然,以現在的事實來看,波羅申科的政治眼光是不高的。克里米亞地處戰略要衝,烏克蘭是俄羅斯跟北約博弈的衝突地帶,一邊倒的政策只會引起對國家於不利的局面。

同時波羅申科也沒有調節烏克蘭東西部的對立態度,烏克蘭西部靠近歐盟,更多的和歐盟交往,態度親西方,但是烏克蘭東部主要跟俄羅斯聯繫,經貿上依賴俄羅斯,態度親俄。波羅申科上臺自始至終始終沒有緩和這一矛盾存在,甚至給了東部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以特殊的政治地位,這種做法兩邊都不討好。隨著東西部矛盾越發明顯,波羅申科已經明顯站在了西部陣營,並且波羅申科過於自信的認為i,烏克蘭的地理位置和對俄關係,使得北約不得不出手相助,因此波羅申科那不自量力般的反俄底氣才如此被助長。

波羅申科盲目的舉動,導致烏克蘭國內政治態度分裂,東西部走向完全對立。而北約在背後頻頻動作,對俄羅斯的制裁,助長了波羅申科的反俄信心,促使烏克蘭內戰走向不可避免的態勢,而北約的介入也反過來促成俄羅斯的反彈,俄羅斯強勢介入烏克蘭。因此烏克蘭克里米亞問題,是俄羅斯跟北約的一次巨大的地緣政治博弈,但北約並不想跟俄羅斯開戰,由於歐洲多國50-70%能源供應依賴俄羅斯,老牌西方國家一旦跟俄羅斯開戰,也將斷送自己國內經濟。最後的贏家也只有美國。

縱觀烏克蘭問題,它實際上也是戰爭的新常態——混合戰爭。俄羅斯利用地緣影響力給自己重新劃定緩衝區,北約則完成了一次對親俄派的打擊。所以烏克蘭的動盪內在因素來說烏克蘭政客們沒有審時度勢制定好國家政策走向而引起的。外部強大勢力的干預則促進了這種混亂局面的發生。


靜聽竹林風


肯定是普禿驢鼓動俄羅斯人撒,蘇俄一貫的侵略手段就是移民,然後挑起事端,最後以保護俄羅斯人的利益為藉口出兵佔領


深秋89211501


俄狗黑白顛倒助紂為虐愚弄民眾。


波濤4417


不是動盪,恐怕俄羅斯沒那麼快並了它!


未來179249948


臺灣不統一,永遠都不會消停,獨派在鬧,背後還有黑手天天惦記著。


用戶1617788099950


根源就是美國!


用戶7213034655944


俄羅斯導致的。


老房8660


美國佬的破壞和賣國的美狗造成的!


抱不平的人


被搶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