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導語:

範氏義莊,是我國史料記載的第一個非宗教民間宗族福利組織,由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范仲淹創建,它以範氏宗族為單位,展開祭祖活動,同時,在宗族內履行救貧、助學、體恤等救濟功能,構建了完善的宗族內部福利體系,踐行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濟世精神,堪稱是我國民間宗族福利機構的楷模,對後世宗族福利機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筆者從5個方面談談範氏義莊。

一、範氏義莊的歷史演變;

二、範氏義莊的主要內容;

三、範氏義莊的管理制度;

四、範氏義莊的歷史影響;

五、範氏義莊的侷限性;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范仲淹畫像

一、範氏義莊的歷史演變

兩宋時期,崇文抑武,深受儒釋道多元思想的影響,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大多仁愛、向善,這為民間福利機構的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範氏義莊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

1.範氏義莊的創建背景。宋代時期,儒家士紳大多來自社會底層,他們通過科舉考試,博得功名,實現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華麗轉變,范仲淹也是如此。他出生於今天的蘇州市吳中區,兩歲喪父,家境貧寒,為了生存,母親不得不帶著他改嫁給山東的朱文瀚,少不懂事的范仲淹也只能改名換姓成了老朱家的孩子。慢慢長大後,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甚是傷感,便辭別了母親,隻身一人前往應天書院

,拜師讀書去了。在這期間,他缺吃少穿,孤苦無依,飽嘗辛酸,但是,這無情的貧困沒有打斷他學習的念頭,經過奮發圖強,在他27歲的時候,考上了進士,踏上了仕途,隨即,迎回母親,恢復範姓,返本歸宗。這段經歷讓范仲淹感悟頗多,也讓他養成了體恤農民、樂善好施的性格,他常說:“自祖宗者,積德百餘年,而始發於吾,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地下,亦何顏入家廟乎?”皇祐二年,范仲淹貶知杭州,他考慮到蘇州老家範氏一族中還有不少貧困百姓需要救濟,便拿出自己的俸祿購買了10多頃土地捐贈給老家範氏,用得來的地租幫扶同族之中的貧困戶。這就是後面我們要講到的“義田”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應天書院

2.範氏義莊的建立符合當時的宗法觀念和儒家思想價值觀。兩宋時期,崇文抑武,新興的儒士君子非常推崇儒家思想中的宗法觀念,講究“仁”、“禮”之制。作為宋代儒學復興運動的倡導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自然深受這種價值觀念的影響,結合當時的敬宗收族制度,他一直想將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運用實踐到社會秩序改造中,尤其是想去維護宗族倫理道德,滿足宗族之間的生活需求,增強宗族之間抵抗災害風險的能力。於是,他建立義莊,積極弘揚儒家思想,踐行宗法觀念。

3.範氏義莊有賴於後世子孫的發揚光大。范仲淹創建了範氏義莊,可惜兩年後,范仲淹就病逝了,此後,範氏義莊卻在我國古代存續了長達八百多年,這

離不開範氏後人的不斷髮揚一方面,范仲淹的人品正直、學識淵博、身份尊貴,在宗族之中擁有很高的威望,為範氏後人樹立起一座精神豐碑,時刻激勵著範氏後人弘揚正能量;另一方面,范仲淹的三個兒子範純仁、範純禮和範純粹,不僅都是朝廷官員,還都能遵從父訓,繼承父志,積極參與義莊事務,多次捐出自己的俸祿,為義莊的發展增添自己的力量。同時,範氏後人,不乏遵從祖訓、繼承祖業之人,像範氏子孫範正卿捐田80畝,所得地租用於家族祭祀活動;範良遂建立小義莊,彌補範氏義莊不足之處;康熙年間,范仲淹的十八世孫範承謨、範承勳兄弟二人捐出巨資,重修範氏義莊,讓範氏義莊再塑輝煌。可以說,範氏義莊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範氏子孫的努力和奉獻。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範氏義莊

4.範氏義莊的一次破壞與興起。殘酷的戰爭往往會毀掉美好的事務,範氏義莊也不例外。北宋末年,宋金矛盾升級,戰爭接連爆發,範氏義莊在連年戰火中,大受影響,不少子孫流落他鄉,損失巨大,好在,范仲淹的老家蘇州吳縣並非主戰場,這給範氏義莊的生存留下了喘息的機會。到南宋時期,範氏義莊的掌管人範良器重修義莊房屋,收回先前荒廢的義田,恢復了生產,再加上繼任掌管人範之柔重修莊規,去弊存利,逐漸提升了義莊的經營水平,完善了運作模式;到了範良遂擔任掌管人時,他置田收租,建立小莊,用小莊的收入彌補範氏義莊的不足;經過多年的運作,範氏義莊才慢慢恢復了元氣,有了些許生機。到了宋寧宗時期,吳縣縣令潛說友上書朝廷,請求在吳縣建立文正公專祠,宋寧宗不僅准許建祠,還特意批覆了300畝土地,這給範氏義莊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讓範氏義莊逐漸興盛了起來。

5.範氏義莊的二次破壞與再度興起。南宋末年,蒙古鐵騎踏進中原,戰亂再次來襲,範氏義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忽必烈統一中原後,提倡儒學,任用漢人,倡導禮制,這讓範氏義莊得以穩定發展。不過,到了明朝,事態就不一樣了,朱元璋下令沒收了義莊2000畝的土地,流放了不少範氏族人,這樣一來,不僅削弱了範氏義莊的發展力量,更是嚇退了那些本想支援義莊的有識之士,這給範氏義莊帶來了沉痛的打擊。這還不算,到了嘉靖十七年,朝廷下令,要求義莊中的義田也要像其他民田一樣正常交稅,這一規定大大消耗了義莊的元氣,幾乎面臨破產。好在,範氏後人沒有氣餒,范仲淹的第十六世孫範惟一

擔任掌管人時,曾向江南巡撫方濂請求減免義田稅收,方濂雖有此意,但不敢妄下結論,於是,方濂上書朝廷,奏明此事,嘉靖皇帝才准許下調稅收比例,減輕義莊負擔,這樣範氏義莊才有了一絲生機。後來,范仲淹的十六世孫範惟丕捐贈私產,重建宗祠,再度讓範氏義莊興盛起來。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蒙古鐵騎

二、範氏義莊的主要內容

範氏義莊不僅修族譜、建祠堂,開展祭祖活動,它還搭建了以義田、義莊、義宅為主要內容的宗族內部福利體系,以救助貧困族人為宗旨,開展各項福利活動,下面,筆者圍繞義田、義莊、義宅,介紹範氏義莊的創建內容。

1.“有我一口飯,就有你一口飯”的義田制度。范仲淹用自己的俸祿在蘇州長洲、吳縣等地購買了10多頃良田,修建了存放糧食的房屋和糧倉,將每年所回收的租金、租米發放給蘇州原籍的族人作為生活補貼,提高族人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幫扶族內貧困群眾渡過難關。同時,他制定了發放原則,明確了發放對象和發放限額。他規定,蘇州原籍的族人不分貧富,都可發放,但是,在外做官的人不能領取;同時,他細化了

發放物品的數量,在義米的發放方面,凡各房五歲以上的男女,每天每人發給一升白米,如果是發糙米的話,另行折算;在布匹的發放方面,每人一匹布,五歲到十歲的孩子給半匹;在婚嫁喪葬方面,嫁女給三十貫,再嫁給十貫,娶妻給二十貫,再娶不給,尊長喪葬補貼十五至二十五貫,十歲至十九歲喪葬補給三至七貫;在領取義米方面,規定諸房各置米歷子,每月末向掌管人領取,掌管人登記造冊,按實際人口發放。范仲淹要求各房族人共同遵守這些規定,不得違反,後來,經過族人的不斷捐獻,義田達到了3000畝,規模如此之大,就離不開嚴厲的管理制度,否則,極易出現問題。范仲淹的兒子範純仁便向朝廷如實彙報了範氏義莊的情況,並請求官府能夠按照國家法律處理損害義莊權益的人。宋英宗看到奏請後,批准了這一請求,命令蘇州地方官府對範氏義莊進行登記備案,嚴格保護。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宋英宗

2.“我能讀書,你也能讀書”的義學制度。宋朝時期,崇文抑武,是我國曆史上教育比較發達的一個朝代,不管是官學,還是民間私塾,都非常普遍。範氏義莊的義學制度,是以義田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為宗族子弟提供的一種義務教育。

范仲淹去世後,他的兒子範純仁主持修訂了《續訂義莊規矩》,明確規定了義學制度的要求和內容。在資助方面,凡是範氏子弟去參加科舉考試的,補貼十貫,再次考試的,補貼五貫,領了補貼不去考試的,追回補貼;在教師的選用和待遇方面,挑選族內學識淵博之人擔任老師,根據學員數量發放教師工資,學生滿十人,老師每月可領五石糙米,學員滿八人,老師可領四石糙米,學員不滿六人,老師只能領三石糙米;在學員獎勵方面,中舉人或者補入太學的學生可以領獎勵五十千文,能進入省試的,獎勵一百千文,考中貢士的,追加獎勵金額。這些福利極大地激勵了範氏子弟的學習慾望,給範氏子弟塑造了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義學

3.“有我的安身之地,就有你的棲身之所”的義宅制度。這項制度屬於范仲淹首創,所需物資、錢財皆來源於義田的收入,但是,與義田的救濟對象不同,義田是救濟本族中的所有人員,而義宅的救濟對象只限於本族內孤寡之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給他們提供安身之所,不至於讓他們流落街頭,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對於這部分人,如果房屋需要修葺的話,儘量自費,實在沒有能力,義莊再提供資助;而且,不能把義宅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對外租賃。另外,要特別關注義宅中收養的寡婦,為她們設立貞節牌坊,獎勵她們的貞潔和節操,這樣一來,就可以約束族人的言行,弘揚儒家中的“孝義”思想

從義田、義學、義宅來看,範氏義莊具有一套完善的福利體系,囊括了糧食、布匹、婚喪嫁娶、科舉考試、住宿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充分發揮了宗族之間的幫扶作用,提高了宗族子弟應對困難的能力,給宗族子弟打造了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

三、範氏義莊的管理制度

範氏義莊作為一個龐大的民間福利組織,需要嚴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持正常運轉,為此,作為範氏義莊的發起人,范仲淹手訂《規矩》十三條,明確規定了各個環節的管理要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框架,隨著時代的發展,範氏後人又根據實際情況,先後續訂了義莊規矩,讓義莊的管理制度更加嚴謹、更加實用。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1.掌管人推舉制度。範氏義莊的掌管人,就像今天的董事長,掌管著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運作水平,責任重大,任務艱鉅,要想義莊發展強大,就要選用一位有能力、有擔當的掌管人。范仲淹在《規矩》中規定,掌管人要由公道、正派、德高望重之人擔任,人選需由各房、各分支共同推舉,然後,再由家族長老遴選出來,這種民主選舉的方式,不僅可以確保所選之人顧大局、識大體,能夠帶領義莊走向繁榮,更體現出公平、公正、陽光透明。

2.人崗匹配製度。“一個好漢,三個幫”,作為一個龐大的宗族內部福利組織,單憑掌管人一己之力,難以管理,還需要優秀的副手前來輔佐。到了南宋慶元時期,範氏義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管理機構,自掌莊之下,設立主奉、提管、主計、典籍、熟師等職位,各房、各支又設立房長、支長。根據《續訂義莊規定》,義莊大小之事需由掌管人依規處置

,即便是族內長輩,只要不在義莊任職,也不可插手義莊事務,一經發現,掌管人可以申官處理。至於提管,大致相當於今天所說的理事長,負責行政和戶籍;主計,相當於今天的出納,負責出納事務;典籍,相當於今天的會計,負責會計事務;熟師,相當於今天的司儀,負責教育族內弟子和家族祭祀活動及其一些典禮的流程安排。他們與各房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監督,密切配合,共同維護好、發展好義莊的大小事務。

3.人口登記制度。范仲淹創建義莊,就是要幫扶到每一位宗族成員,這就需要精確掌握族內的人口數量、年齡結構和動態變化,因此,範氏義莊要求實行人口登記制度,以此確定宗族成員享受福利待遇的資格。這個制度規定,凡族人家中新生兒女,需在兩個月內向義莊報告,說明新生兒的姓名、性別、生日、排行,甚至包括生母或者嫡母的姓氏,然後義莊的管理人,再去

實地核實,經過證實後,方準登記,這樣才能算得上是宗族內的正式成員,才能允許享有福利待遇。至於家中有死亡人口,也要及時向義莊彙報,以免虛假冒領補貼。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4.義莊管理者的績效考核制度。範氏義莊雖是非宗教民間福利組織,無償幫扶宗族弟子,但是,義莊的管理者也要吃飯,也要養家餬口,所以,這一部分人可以從義莊領取工資。至於領取多少工資,就要看管理者的工作質量,而他們工作質量的好壞又取決於族眾的評價,就像今天的差評、好評一樣,除此之外,族眾也有權揭發管理者的不當行為,交由族人處理。這就像今天所說的績效考核制度,將管理者的工資與民主評價相結合,切實起到了民主監督作用。

5.資產保護與保值制度。範氏義莊擁有大量義田,多處義宅,還有水塘等產業,為了保護這些產業不受人侵佔,範氏族人制定了詳細的管理規定,一方面,不許到祖墳及其附近放羊,更不許偷砍祖墳及其附近的花草樹木;另一方面,不許霸佔義莊的水塘、義田、義宅等公共資產;如有違反,輕則扣罰義米、布匹等福利待遇,重則送官處理。

同時,為了保值,甚至升值,經過族人允許,可以將義莊剩餘收入放貸給富商生息;也可以將多餘房產對外租賃,收取租金;甚至還可以資助族人經營工商業,收穫分成。所得資金,再買良田,作為義田之用,從而達到增值的效果。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6.義田購買與租種制度。範氏義莊規定,為了避免產生糾紛,義莊購買土地時,

不能購買族人自有的土地;至於租種,為了公平起見,不能將義田租賃給族內成員種植,需租給可靠的佃戶租種。將義田出租後,管理人就要如實收回地租,倘若不能如實收回,就要管理人自己賠付。這樣一來,就能保證地租快速回籠,不給義莊帶來任何風險。

7.災荒備糧制度。天有不測風雲,即便範氏義莊擁有大量義田,但是,也不能保證每年都能大豐收。因此,範氏義莊做出了災荒備糧制度,遇到災荒之年,以輕重緩急的原則,分配糧食,比如,遇到極困之人,酌情增加補貼,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遇到豐年之時,要留出二年的儲備糧;遇到災荒之年,分發乾糧,其他不支,避免義莊財產過度透支。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四、範氏義莊的歷史影響

範氏義莊不僅在其宗族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是給後人的福利事業帶來深刻的啟迪。

1.讓宗族得到了繁榮的發展。範氏義莊創建初期,義田數量只有十多公頃,經過後人的不斷捐贈和發展,到了清朝宣統年間,已達到了五千三百多畝。這項義田制度養活了大量範氏後人,由義莊初建之時的90口人逐漸發展成名門望族,並藉助義學制度先後培養了大批進士、朝廷官員等棟樑之才,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大家世族的地位和名望。

2.為後繼義莊樹立了榜樣。範氏義莊依靠其嚴謹的管理制度,和族眾的共同努力,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續了八百多年,為後繼義莊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可以稱得上是後繼義莊的典範。在南宋時期,其他姓氏,按照範氏義莊的規矩建立了屬於自己家族的義莊,一時間,義莊甚是普遍,在南宋時期,有史記載的義莊數量已到了四十多家,規模雖有大有小,但已遍佈南宋各地。後來,範氏義莊經歷了多次戰爭,甚至是改朝換代,中間有過低谷時期,但經過範氏後人的不斷努力和堅持爭取,範氏義莊逐漸得到了歷朝皇權的認同,到了清朝康熙時期,康熙帝親自手諭“濟世良相”,賜予範氏義莊,並將范仲淹列為國家聖賢之一,與孔孟、朱熹同列,此時,範氏義莊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時機;到了雍正時期,雍正帝更是下達聖諭,鼓勵發展義莊,幫扶貧困群眾,這對義莊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使範氏義莊及其其他宗族的義莊上了一個新臺階。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3.弘揚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一直弘揚“仁”、“禮”、“孝悌”等價值觀念,範氏義莊濟困百姓、尊重貞操婦女,可以說,範氏義莊的善舉是儒家思想的一種顯現;尤其是範氏義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綿延不絕,更是將“仁”、“禮”、“孝悌”等觀念貫穿於歷朝歷代,也貫穿在了古代慈善事業中,成為了當時社會中踐行儒家思想的風向標,引領各族競相推崇。

五、範氏義莊的侷限性

範氏義莊的出現,不僅將範氏後人團結地凝聚了一起,更是給範氏後人塑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子孫,但是,凡事都有利弊,範氏義莊也概莫能外,它也有自身的侷限性。

1.救助範圍比較狹隘。範氏義莊是宗族內部的福利組織,只有宗族成員才可以享受義莊福利,

當然,範氏宗族的外姓親戚如果有難,也能享受很少的福利補貼,不過,非親非故的外姓人員就不能有這個待遇了,因此,範氏義莊的救助範圍是比較有限的,並不能給其他貧困人員帶來福利。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2.只是救助,不能扶志。範氏義莊的財產屬於宗族共有,一方面,

不能將義田租賃給族內弟子種植,另一方面,義田收入分配給族內弟子,補貼家用。這種輸血式的救助方式,只是一味的用物質幫扶族內弟子,並不能提高族內弟子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對族內弟子展開技能培訓,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因此,這種救助方式並不能幫助族內弟子拔掉貧困之根,也不能幫助貧困子弟徹底摘掉貧窮的帽子,反而讓缺乏志氣的貧困子弟產生了依賴心理

3.規矩很嚴,束縛了族眾的思想。范仲淹建立義莊之後,便手訂規矩十三條,後人又先後續訂規矩,可以說這套規矩非常嚴格,也非常細緻,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族人們的行為準則,這種規矩從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族眾的思想和行為,以寡婦為例,義莊對待恪守貞操的寡婦確實不錯,包吃、包住,還給立貞節牌坊,以示表彰,但是,倘若改嫁,就會受到族人的歧視。其實,守寡之人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如此嚴格要求,未免限制了守寡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和夢想。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濟世精神的“義莊”實踐

結語:

范仲淹創建的範氏義莊,不僅救助了族內子弟,更是踐行了儒家思想中的價值觀念,雖然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它以嚴謹的救助制度,開創了民間非宗教慈善組織的先河,並且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續了長達八百多年,深深影響著後世宗族福利組織的發展,這一寶貴的無形資產可以稱得上是後世宗族福利組織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