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此人給崇禎出了個主意,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此人給崇禎出了個主意,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崇禎像

網絡上曾流行一篇爆笑網文:如果潘金蓮不去開窗戶,就不會遇到西門慶;潘金蓮不遇到西門慶,就不會出軌;潘金蓮不出軌,武大就不會被毒死;武大沒有死,武松就不會殺人,不會上梁山。

武松不上梁山,就不會生擒方臘;方臘不死,就會滅了北宋;北宋提前滅亡,就不會有後來的靖康恥和金兵入關;金兵不入關,就沒有後來的大清朝,沒有大清朝,就不會閉關鎖國……

這看似一個笑話,事實上,某個小人物的行為極有可能改變歷史的走向。

歪果仁還有一套理論呢,說的是南美洲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有一隻蝴蝶,它隨便煽動幾下翅膀,兩週後,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可能會出現一場罕見的龍捲風,此番理論謂之“蝴蝶效應”。

明朝末年,有一個叫毛羽健的小官,他給崇禎帝出了一個餿主意,間接導致了李自成失業,李自成沒工作只能去造反,結果造反事業越做越大。

李自成攻佔北京城,逼得崇禎帝自己掛上了歪脖樹,最終大明朝灰飛煙滅。

毛羽健,號芝田,湖北公安人,明末官員。毛羽健這貨究竟給皇帝出了個啥餿主意呢?

話得從他的老婆溫氏說起,溫氏是個兇悍的妒婦,經常對毛羽健施以家暴,毛羽健怕老婆怕到極致,跪搓衣板成了家常便飯。

天啟二年(1622年),毛羽健考中進士,任職監察御史,曾彈劾權宦楊維垣、阮大鋮,遭反咬一口,被打發回了老家。

此人給崇禎出了個主意,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崇禎皇帝即位後,嚴厲打擊魏忠賢一夥閹黨,毛羽健等受迫害的官員得以恢復官職。

毛羽健大喜,得到詔書通知的次日,拜別老婆溫氏啟程赴任,聲稱安頓好之後迎接夫人進京。

毛羽健到了京城,官復原職,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包養了一個小情人兒,遠離了河東獅,在浪漫的二人世界裡,生活滋潤的很。

毛羽健早忘了臨別時的承諾,把妻子溫氏丟在老家不聞不問。

溫氏很惱火,一氣之下自己來到京城尋夫。

溫氏找到了毛羽健,發現丈夫正在和小老婆秀恩愛。

溫氏大發雷霆,毛羽健和小老婆被打得滿地找牙,足足跪了一天一夜。

事後,毛羽健得知老婆溫氏是通過官道驛站趕過來的,將自己被原配捉姦出糗歸咎於朝廷設立的驛站過於發達便利。

毛羽健氣急敗壞,攛掇好友劉懋聯合向皇帝建議裁撤驛站,節省錢糧。

毛羽健在奏章稱:“驛遞一事,最為民害!”

劉懋上書稱:“當今天下州縣困於驛站的約十之七八,而驛站用於公務的僅十分之二,用於私事的佔十分之八……”

毛羽健和劉懋的意思是,驛站用於公務很少,大多是成全了官員的私事,儼然一大公害。

因此說,裁撤驛站可以為國家節約很多錢糧。崇禎帝正愁沒有錢糧對付滿洲人和災荒,這個建議正中下懷。

崇禎元年(1628年),崇禎帝下詔裁撤驛站,此後數十萬靠著驛站餬口的驛卒丟了飯碗,加之遇上災荒之年,失業的驛卒可謂雪上加霜。

驛卒中有個叫李自成的人,他失去工作,又被債主逼債,走向絕路,索性鋌而走險,拉起了造反的大旗。

此人給崇禎出了個主意,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李自成提出極具煽動力的口號“迎闖王,不納糧!”他振臂一呼,應者雲集。

《米脂縣誌》記載:“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馬伕耳。

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崇禎帝打錯算盤,最終不得不為自己的愚蠢付出慘重的代價——國破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