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后,我才发现深圳房子买错了


2003年的“SARS”,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断刷新人们的居家生活方式观念,让每个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家园。


采光通风良好、密度低,安心的物业保障,设计合理的户型,都是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


即使没有疫情,优质的人居住宅环境,也是品质生活的基本条件。


疫情过后,房子怎么选?除了反思,我们更要未雨绸缪。


2月27日下午,大湾区研究院、中房智库联合房产大象特邀7位深圳地产界资深人士,举办了一场线上沙龙直播讨论会。会议由资深地产媒体人雷鸣主持。


中国房地产报社副社长 肖勇:

疫情让人们对房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精华解读 | 疫情后,我才发现深圳房子买错了


“疫情对买房有几点要求,尤其是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水平提升提出了要求,置业选择,不光买房,买的更是生活品质。


中国房地产报社副社长肖勇从城市置业选择、人居环境等方面剖析了疫情对人们生活变化影响。


他提到,在一份有5000名网友参与的“疫情过后,你会换房吗?”投票调查当中,56%的购房人群想换房,对居住满意的网友,只占比20%。


例如,通风、采光良好成了这次疫情后许多购房者买房首选的要素,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会让室内”1+N“的居住模式被放大,例如,在线办公模式,就对客厅功能提出了特殊要求,居家阳台也变成多功能场所。


“疫情让人们对房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除了注重功能性,更注重活动空间、科学规划,以及绿色环保的理念。


此外,优质的物业社区管理,对购房配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房子周边就近配套的医疗服务,也对健康维护更为有利。


肖勇认为,疫情之后,购房者对核心城市的置业选择会更加坚决。核心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设施会更优于非核心区域,例如,大湾区片区,长三角地区等,其他19个核心群城市,都是比较合适的置业区域。


“对于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产业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对康养人居生活的要求在提升,他预计,文旅康养行业将会迎来长期的增长期


“对房地产行业依然长期看好,受到疫情影响,可能一季度比较艰难,预计会在二季度回暖,他提到,疫情期间,许多房企通过行业自救增加现金流,同时也是购房者置业的好机会,能淘到性价比好的房源,经过疫情之后,房地产行业一定能迎来健康发展。


同致行地产集团董事长 王波:

“多买一间”与“第二居所”


王波认为,在此次突发的疫情期间,防疫措施跟进不足凸显了部分城市配套的滞后,在公共配套不足的情况下,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居家小区的舒适度是优先需要考虑的,如果资金充裕,尽量多买一间,能买三房就不要选择两房,足够空间对空气流通,居住舒适度都能带来好处,另外,分区也非常重要,例如餐厅与客厅的功能分区,洗浴系统的干湿分离,客厅与卧室的动静分区等等。


此外,他提出“第二居所”的概念。即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地方,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在城市之外,近郊远郊,能有一套贴近自然的居所,他认为,“第二居所"是改善置业的理想选择。


王波同样对看好今年的深圳房地产市场,他提到,虽然楼市“小阳春”够呛,但深圳的恢复能力会很快,疫情也会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03年SARS疫情之后,上海房价上涨了27%,深圳房价上涨了46%,疫情虽然延缓了需求,但依旧能带来快速的市场反应,他预测,预计今年下半年3季度深圳市场会逐渐恢复,而在2季度,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置业,都会是入手的好时机。"


深圳中原董事总经理 郑叔伦:

容积率低的小社区受青睐


作为一名香港人,郑叔伦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印象更深。


“SARS和这次的武汉新冠疫情有很多共同点,也已经让大家造成了恐慌心态,也让大家买房置业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郑叔伦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在深圳东部地区,大家普遍认为其交通不便,道路偏远,楼市的关注度也比较低,但这次疫情让许多深圳人改变了这个看法,从深圳卫健委公布的深圳确诊病例活动的小区场所来看,远距离的深圳东部,疫情发生率较低, 郑叔伦认为,东部楼盘普遍低密度,楼间距大,片区人口密度低,这些都是影响疫情的关键性因素。


“过去深圳购房者喜欢大社区,认为大社区人气旺生活配套方便,不过在疫情之后,容积率低的小社区反倒更受购房者青睐,反观2003年SARS爆发,高密集的香港淘大花园先后有超过300个居民受到影响,疫情严重。


他认为,疫情之后,许多购房者发现,独栋或多层在采光通风上是显著优于高密度房子的,健康的人居环境如今成了许多购房者的第一选择。


谈及疫情之后的深圳房地产市场变化,郑叔伦认为,“以深圳为例,现在很多小区还是封闭式管理,中介带看停止,售楼处关闭,成交量低迷,可能会令部分开发商资金紧张,会出现促销情况,打折力度会比较大,新房优惠比较多,二手房个别业主会有笋盘出现,有需求的购房者可果断出手,机会无需等待。


长期来看,疫情是“黑天鹅”事件,并不会影响楼市结构,深圳楼市往上走的趋势不会变,对目前的成交量会影响,但时间不会太长。


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

深圳“小阳春”只会延后,不会消失


疫情过后,如何正确购置房子,广东省住房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首先强调了"物业"的重要性


"拿深圳来说,疫情把存量房品质差异做了区分。这一次,物业的价值在疫情中发挥得比较明显,打破了以往购房者认为物业仅仅只是一个收费的存在,居住氛围和居住体验在这次疫情中受到重视。


他认为,深圳在步入存量房时代后,房子依靠价格来分化,在房地产调控之下,深圳未来的上涨幅度不会太大,可能覆盖不了交易和持有成本,购房者更多关注的是房子本身的增值部分,例如此次疫情中,凸显了较高价值的物业服务。


“疫情管控的强弱,都是考验物业管理新的体现,什么是好的物业管理?他认为,有好的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对于紧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人性化服务,这些都是未来物业的增值服务部分。


李宇嘉提到,疫情之后,居住需求延后,但不会消失,需求会很快释放后续市场会有回升。对深圳未来楼市,长期看好,从"0"到"1",深圳楼市会进入常态恢复,预计整个"小阳春"会延续到4月底,"小阳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东方包豪斯建筑设计机构董事长 曹汉平:

装配式建筑理应受到重视


"城市突发灾难往往能推动城市进步

。“东方包豪斯建筑设计机构董事长曹汉平认为,疫情之后,核心城市依然往高容积率发展,纽约、东京依旧是国内一线城市的榜样。


曹汉平认为,房价是城市价值发展的体现,例如深圳南山区的GDP增长始终排在全市第一,其房价也是全市最高的,同样,对于建筑设计的思考也是行业人士,乃至购房者需要关注的。


"关注健康的住宅,首先要关注细节,例如我们的办公、居住空间,除了关注温度、湿度基础方面,还需要增加杀菌、灭病毒的功能,预防感染,疫情后,对健康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曹汉平在直播中提到了武汉火神山医院,他认为,火神山医院从正式动工到完工,不过10天时间,其标准化设计、装配式施工,让建筑行业应该更深度思考细分行业的标准模式。


“例如,部分城市公共区域可以打球,也可临时抗灾,装配式建筑应用场景非常之多,应该受到重视的。”他认为,装配式建筑应该受到重视,这不仅带来建筑技术上的变革,也可以应用在许多城市公共区域场景上。


乐领生活创始合伙人 张梧峰:

思考四个“关系”


乐领生活创始合伙人张梧峰从人居环境变化阐述与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四大关系。


他认为,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更为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空间要素也变得很重要,未来是不是抗疫,在人与空间共处的环境下,功能区的定义,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在市区解决常规工作生活,在市郊,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条件还可以在更远的地方,享受更多生活场景,找回人和自身的关系。


他提到,人置业的两大需求,生生不息,一种是生存类的需求,另一种是生活类的需求,而更高阶的置业需求,则是旅居需求。


中国小镇指数研究院院长 范嘉:

小镇可以是城市的“第二居所”


“我们的大城市规范设计精细化,却较少考虑人类健康发展需要,隔阂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交流,在享受极大物质需求后,大自然有机融合的健康生态环境却被抛掷脑后。”


中国小镇指数研究院院长范嘉阐述了人居环境对于健康的影响,“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往更多追求GDP的增长,在健康管理,公共服务上,我们城市都有所缺失,特色小镇,是大城市的产业互补和健康延伸。


他认为,大城市周边的"特色小镇",是未来人居住宅的发展方向之一,特色小镇可以填补城市住宅方面的缺失,推动房地产发展的升级,。


小镇是都市人的“第二居所”,既可以指挥办公, 又可以修身养性,从特色小镇改变房地产建房的简单思维,打造文明生态的科技系统,也是未来的人居改革发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