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前WHO顧問張作風:新冠肺炎為何讓大家如此緊張?

以下根據高山大學導師張作風教授2020年2月18日在高山大學和更新學堂聯合出品的“科學問疫”公益直播的課程整理而成,經教授審核後公開發布。

※全文6824字丨8分鐘閱讀

授課老師:張作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費爾丁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資深終身教授,前世界衛生組織慢性疾病預防和控制顧問。

前WHO顧問張作風:新冠肺炎為何讓大家如此緊張?

△張作風教授

2月11號,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的國際會議上,科學家確定了新冠病毒的正式名字“CO-VID19”, 其中CO代表冠狀,VI意味著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2019。

到目前為止(截止2月18日),一共大概有73,000左右病例,其中的72,000例左右是在中國。全世界死亡病例是1873個,除了中國以外,全球25個國家報告的病例是794例。

國外病例有三個共同點:

①大多數都有武漢、湖北或者中國的接觸史;

②重症病人相對比較少;

③死亡的比例比較小,國外病例的死亡率是0.38%。

現在很多的地方每天新發病例已降到10例以下,大多數人群在家裡已經隔離兩三個禮拜。如果用拐點來看的話(拐點的定義是從發病率最高的時候開始緩慢下降),除了湖北以外,全國其他地方的拐點嚴格的來說是2月4號,如果未來新增病例繼續下降,這個拐點就可以確信。

但湖北是另外一個情況,他們的病例佔全國的80%,所以重點要放在湖北,武漢是重中之重,如果湖北武漢的疫情下不來,全國的疫情也不可能下來。

新冠肺炎為何讓大家如此緊張?

那麼很多人在問,新冠肺炎為什麼讓大家如此緊張?美國每年也有6-8萬人死於流感,現在因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一共有1870人,為什麼要把這個問題看得這麼嚴重?

這主要基於兩個情況:

一是人類和流感打交道時間很久,它有規律可循,且流感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大家對流感不會有恐懼心理。

但新冠肺炎是一個新發疾病,目前沒有辦法預防,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治療,所以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恐懼。

另外美國的每年6萬至8萬因流感而死亡的人群,實際上是包括因感冒後引發其他慢性疾病而死亡的,也算因流感死亡,這其中包括心臟病、腦中風、癌症、糖尿病等,所有是累加起來有6萬至8萬例。

第二,我們把新冠病毒和SARS進行比較。可以發現,SARS時期中國患病人數大概是5327例,比起目前的新冠肺炎72,528例,已經是SAR的14倍了,感染人數非常高,另外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到1870例,差不多是SARS的6倍。

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起什麼作用?

什麼叫公共衛生?

它的定義是通過社會有組織的努力來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和促進健康的一門藝術和科學,這就是公共衛生。

這裡麵包括環境科學、控制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個體的健康教育、組織醫護人員及疾控人員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來發展社會的體制,保證每個人都享有維持健康的生活水平,這都屬於公共衛生。

毫無疑問,在新冠病毒的防治當中,公共衛生專家是必不可少的。

流行病學家對疾病的傳播感興趣,要找到傳染源,要發現傳播途徑,要發現原始宿主,中間宿主,要看它是如何傳播的,然後對發病病人和疑似病人進行隔離,同時我們還要保護健康人群,這就是流行病學家要做的事情。

新冠病毒是如何從人傳到人的?

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有哪些呢?

首先是通過飛沫傳播。最近大家都在講氣溶膠,甚至因為鑽石公主號輪船上面的情況,都有人在懷疑是不是空氣也能傳染。

但其實輪船上使用的是中央空調,雖然輪船上很多人門都關起來了,但是空調沒有停,這可能是導致傳染的一個原因。

第2個是密切的接觸。甚至包括病人碰過的桌子、碗,健康人接觸以後,也可能引起發病。

第3個叫糞口傳播。所謂糞口傳播途徑就是消化道傳播,通過糞便汙染,然後經口而入,目前在人的糞便當中已經能夠分離出新冠病毒了。

大家聚餐吃飯一般不喜歡用公筷制或分餐制,其實公筷和分餐減少了互相傳染的機會。不單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的細菌病毒都可以通過這個途徑來傳播。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人最常見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通過聚餐傳播,嚴重時能引發胃癌。

所以我是建議要公筷制,同時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實行分餐制(包括在家裡及跟朋友聚餐)。

因此預防新冠病毒不單單要戴口罩,勤洗手,勤洗澡,還要預防糞口傳播。

另外還有人提出新冠病毒可能有母嬰傳播,但現在還沒有定論。

還有一點大家比較關注的是,無症狀傳播是不是一個主要的傳播方式?現在還不是太清楚,要看無症狀人群比例到底佔多少?如果說病毒的毒力不太強,可能會引起一個無症狀的感染,但是它傳播給其他人也可能毒力比較低。

希望大家來做一些這方面的研究,看一看無症狀傳播者傳播的那些病人病情是否相對來說比較輕。這是我的假想,還沒有數據支持。

目前大家公認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大概是2-14天,症狀主要是發燒、咳嗽、呼吸急促,最後到肺炎。治療主要是支持治療。就是說你出現咳嗽的症狀,治療咳嗽;要是發熱就降熱;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可以進ICU。目前有很多新藥都在臨床試驗當中,應對疫情還是有希望的。

就病死率而言,男性相對比較高一點,男性是2.8%,女性是1.7%。我個人認為男性病死率高很大原因是吸菸。

在2003年SARS的時候,我就做過空氣汙染和SARS死亡患者的關係,發現在空氣嚴重汙染的地方,病死率比空氣汙染輕的地方要高很多。

在疫情開始時還有人說吸菸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是缺乏常識的。因為吸菸者的肺已經被損害的很嚴重了,希望吸菸的人能戒菸,吸菸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流行病學家、公共衛生學家要在疫情早期起大作用

作為流行病學家,我們希望在第一時間把整個流行病的傳播控制住。如果控制在第一時間,就相當於抓住了牛鼻子,反之,我們就只能跟著瘋牛後面轉,這也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情況。

所以說流行病學家、公共衛生學家在疫情發生的早期要起很大作用。疫情早期,專家說沒有證據證明新冠病毒病是人傳人的,我覺得思維要反過來,一開始就要假設它可能就是人傳人,這樣預防措施就會更嚴格,在早期就把疾病打壓下去。

另外一方面來講,流行病學家應該善於治未病:治療那些沒有生病的人,這樣就把疾病流行在剛開始時就結束掉。

流行病學家會根據發病的情況來進行預測。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預測的準確程度。

1月18號,武漢市衛健委公佈一共有45名的新冠病毒患者,同一天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按照武漢機場的人流,以及飛到國外的人患病的概率,推算出當時武漢可能有4000個病例。

按照《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剛剛發表的關於44,000人的大數據論文,可以發現在1月20號以前,全國患者是6174名,減掉湖北其他城市和全國其他省份的30%患者,當時武漢市實際患病人數是4500名。

這也說明流行病學家可以通過簡單數學模型來估計和預測。

面對疫情,公共衛生學院和疾控中心應該如何發展?

中國現在大概有80多個公共衛生學院,現在很多公共衛生學院都重視慢性病了,全國大概超過85%左右的死亡都是慢性病,包括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肺的阻塞性綜合症,甚至包括神經系統的一些疾病。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新發傳染病,包括一些老的傳染病如血吸蟲病也有死灰復燃的狀況。

我建議公共衛生學院應該組建一個教研組專門從事傳染病的研究,尤其是新發的傳染病,然後培養流行病學的領軍人物。

也要重視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國際交流很重要,可以選派年輕人才到歐洲、美國的疾控中心進修或學習,加強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的培養。

另外,我認為各級的疾控中心應配備急性傳染病團隊,平時分佈在各個科室,一旦有急性傳染病發生,可以迅速組建專業隊伍。

更重要的一點是衛健委及疾控中心的領導,一定要有醫學、獸醫學或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的訓練。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可能在面對新發傳染病的控制上容易出問題。這一次黃岡市衛健委的主任就因疫情問題一問三不知,最後被免職。

還有一點,信息要透明,要及時讓老百姓知道最新進展。在疾病控制的過程當中,要允許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家來發言,他們的建言會是比較中肯的。(非常高興地發現,2月21日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的頂尖專家已開始公開發表講話,並就這次疫情提出意見和建議。)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要尊重病人和家屬的隱私。我們要給予病人和親友人文關懷,希望小區進行封鎖的時候,採用耐心說服的方式。這樣的話,我覺得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國際間該如何合作應對疫情

我認為要控制新冠病毒蔓延,這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面臨的問題,如果沒有世界共同體的共同努力,單靠中國是不夠的。

據我所知,近期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團隊已經到了北京,我覺得這個很好。他們都是比較有經驗的專家,可以從國際的角度來看一看這個問題怎麼來處理。另外我們也要主動邀請一些專家到國內來看看我們的疫情,提出建議。

當前最主要的合作就是在診斷試劑方面,同時在疫苗上面也一定要做好國際的合作。我們不僅要研發出治療這個病的新藥,從另外一個方面,我們要找到疫苗,這樣大多數人就可以以預防為主了。

還有,我們在武漢1000萬人裡面進行普查,把疑似病例、患者篩查出來,這些資料一定要留下來。將來就是一個以武漢為主的前瞻性的調查。

這個調查可以做什麼呢?

可以比較治癒的新冠肺炎病人患其它病的概率是多少?是不是比其他人發病率要高?另外可以調查很多的消毒措施是否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在心理學上面,那些心理受到創傷的人,將來會不會增加其他疾病?

另外是培訓,要通過國際合作來培訓流行病學的專門人才。要培養有國際視野的專家,只有這樣的專家到最後才能把工作真正的做好。


Q&A

No. 1

普通人應該如何進行預防?每次外出回家是不是需要全身消毒?

第一就是隔離,一定要戴口罩。目前大家都已經隔離很長時間了,希望大家堅持,估計還有幾天情況會好轉。

第二要勤洗手,按照規定,用肥皂起碼要洗20秒。飯前飯後要洗,上廁所前後也要洗。這個勤洗手很重要,最近還發現如果勤洗澡也有作用,所以還是要多洗澡。另外避免和病人接觸,看到有人打噴嚏,一般來說在6米之內病毒都可能到你附近。

密切接觸者和疑似患者進行自我隔離的時候,千萬也要跟家裡的人隔離開來,不跟家裡人隔離的話,那麼其他人也會有生病的可能。

我認為每次外出回家以後:

首先鞋子一定要脫到外面,鞋底要好好清潔,然後放在密閉的塑料袋中。

出去穿的衣服需要更換,有可能的話,最好用酒精噴一噴,或者用其他的辦法做一點消毒。

然後最好衝個澡,把頭髮、臉、身上都洗一洗,會比較保險一點。

最後。千萬不要焦急,疫情會好的,要吃得好,要睡得好,不要緊張。身體好了,生病的概率就小了。


No. 2 目前是否已經發現有臨床治療價值的藥物?

目前藥物都還在試驗當中。因為面對新疾病,臨床試驗需要一定時間。一般來說,作為一個新藥,從臨床試驗一直到批准上市,大概要10年時間。從動物試驗的1期試驗、到人的2期試驗、3期試驗,也需要花很長時間。

另外,新冠肺炎是一個新發的傳染病,我們沒有能夠確切治療它的藥物,所以只能是適當用一些可能的藥物。包括一些中藥西藥等等。


No. 3 西藥和中藥的治療機理不同,西藥的驗證方法是否適合於中藥?

所有的中藥和西藥,無論它的性質是否一樣,只要是治療用的藥,一般都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進行驗證。如果不通過科學方法,就不能說明這個藥有效。

驗證效果我們需要設置對照組,通過對照組就能分辨出用新藥和支持療法的區別。同時要進行雙盲實驗。最終的結果由主持臨床試驗的統計學家或主持科學家來彙總,這樣實驗出的藥物比較科學,也有說服力,在國際上也容易被接受。

中醫要打向世界,怎麼打?如何和世界接軌?我覺得要通過嚴格的科學驗證,這樣我們中醫才能走向世界。


No. 4 曾經被SARS感染過,後來治癒了,對新冠病毒是否有免疫力?

新冠病毒肺炎引發免疫系統的風暴,很多時候不是病毒把人殺死的,是自身免疫力把自己殺死的。

我們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研究:2003年得過非典的人,看看他再得新冠病毒病的概率有多大,生病以後病情是否會更加嚴重?

美國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各個州是怎麼響應的?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美國的疾控中心有一支團隊,哪裡有病人就去哪裡。而州、市沒有疾控中心,只有公共衛生局。公共衛生局的工作實際上就是疾控中心和衛生局相結合的工作。州市可以獨立根據疫情宣佈進入緊急狀況。

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出現在華盛頓後,美國花了很長時間來觀察,甚至做了病毒的全基因的排序,同時也把診斷試劑做出來了,但美國的診斷試劑也有瓶頸,診斷的效果不是特別好,現在正在改善中。


No. 5 死亡病例為什麼以中老年為主?

大數據發現,80歲以上患者死亡率是最高的,為什麼?因為中老年患者本身有一些其他中老年的疾病,包括心臟病、糖尿病、腫瘤及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一旦有感冒,會引起多疾病一起併發,這樣更容易引起死亡。


No. 6 針對復工、復學開展人群快速篩查,可以採用哪些檢查方式?

從10號開始,有些地區已經復工復學了,如何在這些人當中進行快速篩查?

如果是要用核酸進行檢驗的話,量太大了,基本上不可能實現。我個人認為還是要自己勤量體溫,一天測兩到三次體溫,如果體溫異常就打電話給醫院,不要直接跑出去,要讓醫院來判斷是否是新冠病毒感染。


No. 7

公共衛生專業以後有必要擴大人員招募嗎?

現在我國有80個公共衛生學院,已經培養了很多的公共衛生碩士,但是我感覺要加強公共衛生博士、博士後等高層專業人員的培養。

這樣的話,經過更多的學術培訓,不但是做科研,而且能夠有能力去控制疾病,這些人才我們一定要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