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用戶452632993873147


首先舉個栗子:為什麼網絡遊戲可以使人長時間保持精神集中?能不能把遊戲中的一些原理應用在工作學習中,讓工作學習也變得高效呢?

主要兩點:

1.遊戲裡會把任務目標分成小塊來進行,遊戲會告訴你接下來怎麼行動,非常明確。

2.這些小目標完成後有相應的獎勵,這個獎勵當你完成目標時會立馬發放給你,及時反饋。

通過這兩點,玩家無需考慮太多,只要按著任務流程一步步來就能達成自己的慾望。做任務升級原本是枯燥的,但任務完成後會立馬獲得經驗和金幣,獎勵可能還會隨著任務次數遞增。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呢?

1.雖然有大目標,但做起來卻無從下手,甚至有時候不知道大目標是什麼而迷茫。

2.完成目標後不會有及時的獎勵但會有長期持續性收穫。

那麼,現實生活中如何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從大目標倒推小目標,我們很喜歡定目標,但我們從來都不做,因為目標太大,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也因為目標模糊,不知道怎樣才能夢想成真。

要把對自己執行的要求放低,杜絕完美主義。比如你想要學寫作,如果你一上來就想寫出一個長篇鉅著。當然很困難,這個偉大的目標,會讓你望而生畏,在心裡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從而打退堂鼓。‍‍

養成馬上就做的習慣。做一件事情,不要去等待各種條件具備、各方面都考慮清楚了才做。只要你腦子裡一產生:我要不要去做某項工作?實施某個想法?這個念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始再說,最差不過這次做得不夠好,總比什麼都沒有做強。‍‍

記得曾經張鈞甯接受採訪,記者問,“你這麼愛運動,如何勸說那些在猶豫今天要不要運動的人?”,張鈞甯說,“在你猶豫的時候,你先穿上跑鞋下樓,這樣當你還沒做好決定的時候,可能已經跑完回來了。”所以,如果你想到了一件事,你就去做第一步,接著一路向前!


聽說Hear


謝謝你的提問。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上進心的人,應該說還是值得栽培的。但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光有上進心是不行的。我以前工作的單位才進單位的小李,才入職時工作很勤奮,悟性也比較好,也很有上進心,上至領導下到同志都認為小李是一個可塑之才,但小李也有一個很突出的缺點,就是沒有恆心,剛開始做櫃員,學點鈔,很快就上手了,但就是不能堅持練下去,只滿足工作之需。 和他一起入職進行的小汪已經參加了市分行的業務技能大賽,而且也取得了較好的名次,又被選拔到省分行集訓,並最終在總行的業務技術比賽中名列前茅,小汪被省分行抽調 一段時間後並通過公選正式進入了省分行。小李這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堅持下去的不足,發誓要以小汪為標杆,爭取新的人生目標。又開始訓練自已認為 拿手的鍵盤錄入技能,大家也一直在鼓勵他,希望他能有好的表現,但不久同事們就發現,他就又沉湎於 手機遊戲而不可自拔, 一直沒有再堅持訓練下去。真正成了無志者常立志的典型。我也認為他很可惜,隔三差五的去督促他,希望他能真正堅持自己的奮鬥目標不動搖,最終成為行動上的巨人。


輝哥哥生活記


既然題主說了“我讀過很多的雞湯但並沒有什麼用,如果能從實用出發就更好了”,那麼就從能用的角度給題主切實可行的方法步驟:

一、化整為零

把一整個大目標分割成多個小的目標,甚至是多級更小的目標,將時間節點跟目標實現掛鉤,在特定時間範圍內實現一個小目標。

二、及時獎勵

這是把空想變成行動並堅持下去的最核心一步。

人有拖延和懶惰的習慣,是因為人體本能是一個出色的節能系統,在遠古時期吃不飽穿不暖,一旦有富餘的能量立即堆積成脂肪以應對寒冷和飢餓,能不亂動就不動,節能防止體力透支。

而又由於人有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對於有利的東西,將會有付出更多努力去得到更大好處的本能。因此,利用(趨利避害的)天性去對抗(懶惰節能的)天性才是上策。

比如,健身堅持不下去,只要每天拍照記錄自己身體的變化,多照鏡子,多找效果,就會動力更足。

在比如,自己做自媒體,如果沒有官方的反饋獎勵,可以給自己設定目標,達到100粉絲後獎勵自己什麼什麼,開通原創後獎勵自己什麼什麼……

三、反饋總結

在每個目標的實現中途,堅持記錄實現日記,在結束後及時總結,本次實現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應對方式,有什麼經驗教訓,在下一次實現目標的行動中要更加留意。


名片:牆笑裂 搓衣板上練劈叉的職場探索者,外逗慧中,讓小牆教你做職場上打不死的小強。

牆笑裂


這麼說吧,本傑明·富蘭克林你應該知道吧,美國國父,這廝就是行動巨人,以下是他的十三點


一、節制:食不過飽,飯不過量
二、緘默:避免空談,言必對己或對人有益
三、有序:你的一切應井然有序,一時一事都要有周全計劃
四、決心:當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五、節儉:對人或對己有益才可花錢,決不浪費
六、勤奮:珍惜光陰,做有益之事,避無謂之舉
七、真誠:不欺騙,有良知,為人厚道,說話實在。
八、正義:不做不利於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義務
九、中庸:避免走極端,容忍別人給的傷害,認為是你應該承受之事
十、整潔:保持身體,衣服和住所的整潔

十一、冷靜:不因小事,尋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亂
十二、節慾:少行房事,除非考慮到身體健康或者延續子嗣,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者損害自己的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十三、謙虛: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有沒有感覺非常佛系?但他這13點也不是全部遵守,而是每個禮拜完成一項,三個月多完成一個輪迴,一年四次。然後他列了個表,這個禮拜要遵守啥都是掛牆上的,每週必須完成既定任務。


當然,我做不到他這樣,畢竟有時代侷限性,而且他的規則帶有很明顯的宗教色彩。但意義上是相同的,你可以這麼考慮,一個兩百多年前的清教徒能遵守這些,你一個受到現代化教育的年輕人總能從早睡早起開始吧?一個想成功的人連基本行動力都沒,還不如去廠裡打工算了


瘋狗的輕武


首先從每天習慣早起不懶床開始吧,一個缺乏行動力的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一個懶給造成的,一個勤奮的人可能會走彎路,但這條路也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路。從一天不賴床早起開始,讓自己勤快一點,動起來,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得上進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其次,審視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過於誇大,先定個小目標,比如今年比去年多掙2萬塊錢,然後再去想從哪裡多掙這一份錢。或者說今年買個代步車,不一定多豪華,能遮風擋雨送小孩上下學就好,然後如約束自己日常不必要的開銷。

第三,有些人的想法不切實際往往是攀比心理作怪造成的,看到別人的成功但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就多出來不必要的攀比心理,跳出這個心理,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入手,從自己的興趣入手,那麼我相信你不會再迷茫,是自己喜歡的事,辛苦一點也不會覺得累,那麼你的想法也就很自然的落地了。

願大家2019“豬”事圓滿,2020心想事成,“鼠

”你最牛!喜歡的關注我,精進職場,讓努力更有價值!



精進職場365


又到年底了,你年初的立的flag實現了多少呢?

你身邊一定有幾個“不瘦十斤,不改頭像”的朋友,前期還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打卡,一個月後類似的更新越來越少,最後偶有一、兩個確實減肥到理想體重了,但大多數人,成為了行動上的矮子。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空有上進心?

<strong>

激動完過後,我卻沒有任何行動上的改變,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我雖然想實現這個目標,但是由於目標太過遙遠,具體應該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呢?我其實並不知道。

怎樣才能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結局呢?

一、科學制定目標

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羅傑·馮·歐克

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就算我們目標再科學,但是幾天過後,你就會發現,一旦斷了,就很難堅持下去。

我們設定的目標可以是短期內就能實現看到效果的。這樣才能維持一如既往的熱情繼續下一個目標。反之,則熱情逐漸褪去,最終放棄計劃。

比如,讓一個缺乏運動的人每天跑步3000米,他會覺得很辛苦,但是降低一點要求,每天跑1000米,這樣是不是就好實現多了呢。

所以,我們設定的目標只需要比能完成的能力稍微大那麼一點點就可以了。

萬事開頭難,通過小目標的達成,我們可以從“上進心”到“行動”,逐步積累對自己的“掌控感”。

二、學會分解目標

很多人的目標設定沒有問題,但偏偏中途放棄,罪魁禍首就是:不會分解目標。

不妨思考一下,當你設定了一個清晰的目標,比如:要在6個月內成為公司部門主管,實現收入翻番。但是怎麼去實現,很多人就犯懵了。

<strong>

正確的做法是:目標設定後,你首先需要的,不是給自己打雞血,而是要把部門主管所需的職業技能進行拆分:比如拆分成A、B、C三個技能。然後對照自身:看一看自己離部門主管,還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差距。

知道能力差距之後,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充電。你還需要評估,自己花多少時間,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掌握這項能力。從而細分到:每個月應該完成什麼目標、每週應該完成什麼目標,以至於每天應該完成什麼目標。

這樣分解的目的在於:便於印證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為實際行動建立清晰的指引。

<strong>

三、即時正向反饋

當你完成一個小目標過後,常常會覺得:自己沒什麼實質性的突破。這樣反反覆覆,很多人就堅持不了多久。這是因為:我們完成小目標後,沒有得到即時的反饋。

想一想,為什麼遊戲能夠讓人上癮?各種主線、支線任務,從小boss殺到大boss,非要通關才罷休?

因為每完成一個任務,你都能獲得即時的反饋:這個反饋可能是掉落的裝備、可能是你的任務進度條、可能是大幅度經驗的加成......

而遊戲設計的上癮模式,同樣可以複製到我們的目標管理上來。

在目標設定後,不如為自己設置一些獎勵: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獎勵自己一頓大餐,娛樂30分鐘等等。如果不能完成,就會受到懲罰:比如今天不能玩遊戲、不吃晚飯等等。

總之就是:不管目標完成與否,都設定一個反饋,獎罰分明。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不斷完成目標,會帶給你的持續的獎勵,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你會開始把完成目標,的成一種習慣性動作。

懶惰可以毀掉一個人,勤奮可以激發一個人。

認真完成每一天的小目標,你終會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安羽笙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下定決心養成一個好習慣,可總是半途而廢。你總是無法如理想般那麼有意志力,能每天如一日的堅持,所以做著做著你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壓根就有意志力?壓根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所以在後面的日子裡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意志力,在懷疑和否定自己中你開始自暴自棄,不再堅持。所以你一次又一次地半途而廢? 你是不是還在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沒有意志力上? 你渴望成功,但是一次次的失敗讓你懷疑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好。你糾結彷徨,開始想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意志力。 可是意志力真能改變嗎?它真的能幫助你取得成功嗎?
我們習慣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自己的意志力薄弱,就會無形中給自己貼上“我的意志力真不行"、"我的能力真不行”這樣的標籤,這種標籤形成了錯誤的固定思維,阻礙了我們改變自己的切實行動。 我們總是錯誤的以為有了堅強的意志力才會去堅持不懈地行動,擁有堅強意志力的人才會是一個成功的人,所以我們總是把關注點集中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上。 其實能夠導出結果的只有“”行動“”,沒有任何行動,根本無法體現某個人是意志力堅強的人,我們需要做的只是不停的行動,讓行動來決定成敗,而不是把過多時間糾結在思考我到底是不是一個意志力堅強的人上。因為幫助我們取得成功的並非“”意志”,而是行動。
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的第一人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一書中說:如果想要改變人生,抱怨自己的缺點是沒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無法成功,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太多“偏差“,最靠得住的判斷標準只有行動本身,無論是想戒掉壞習慣,還是想培養好習慣,只有科學管理自己的行動,才能達到目標。
這一點我特別贊同,石田淳將科學分析人類行為的行為分析學和行為心理學方法改進為“行為科學管理“。而且在《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一書也介紹了很多科學管理行動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1.瞭解自己的“認知偏差”,不再依賴“意志”的力量
“為什麼我會做這樣的事”“明明我想要更努力為什麼卻做不到呢”我們時常發出這樣的感嘆,也被這些想法所困擾。其實這些並不是你意志力薄弱或者你性格有問題,這些與現實不符的認識被稱為“認知偏差“”” 人們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會不斷地產生與事情毫無關係的思考,這種在無意識狀態中做出的思考稱為“自動化思考”。而這些“自動化思考”會無意識地導致我們產生“認知偏差,從而陷入錯誤的認知誤區。 我覺得我們取得有效行動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認知偏差“”,特別是“”能堅持完全靠意志力“這樣錯誤的觀點,這樣我們每次在沒能堅持的時候,我們才不會總是把關注點集中在“懷疑自己的意志力”上,而是調整好心態,開始下一個行動。
2.把握自己,關注現在
很多人遲遲不肯行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害怕失敗,而害怕失敗極有可能就是他曾經失敗過,或者有完美主義,認為不去行動就不會失敗。 事實是過去永遠也回不去,不管是輝煌還是失敗,未來誰也無法預測,我們能把握住的只有現在。
《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一書書的封皮上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改變自己,一天花三小時去想,不如一天花五分鐘去做”
3.用MORS法則驅動自己
我們總是習慣在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產生“我一定努力去做”“我一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嘗試”等想法,可是越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樣的才算是達到自己的目標要求。 這些模糊不清的詞語,沒有具體性,讓我們很難做出具體的行動。
但是“行動科學管理術”只會使用清晰和有具體行動指南的詞語,只承認符合“”MORS法則“定義的行動。 “”MORS法則“包括四個要素: M=Measured(可測評) O=Observable(可觀察) R=Reliable(可信任) S=Speciffic(可明確化) “行動科學管理術”認為,無法取得理想結果的原因有兩點:
1.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2.雖然知道怎麼做,但不知道如何堅持。 而開始行動的關鍵在於“降低行動的難度” “行動科學管理術”主張從小習慣開始,而且這個理念認為只要不斷積累小而具體的行動,不管是多麼遠大的目標都一定能實現。
4.通過累積成果獲取成就感
研究表明人們往往容易對久遠的事情保持理性思考,而對於眼前的事情失去理性,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很多人在做一項長久計劃時往往因為沒有立馬見成效而無法堅持。 “行動科學管理術”為了讓人們能夠在無法立即得到“好的結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堅持行動,專門設計了許多“報酬”,這個“報酬”在我理解就是實時地給自己一些獎勵。
比如我曾經參加過挖財社區的寫作馬拉動活動,參加了這麼多打卡寫作的活動,我還挺喜歡這個活動的,因為我覺得這個活動的設置特別合理和人性化。
我特別喜歡這樣分階段挑戰的機制,如果一開始就給自己制定100天的計劃,可能堅持不了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而且這個活動的要求也很低,每天只需要寫200字就可以,要求並不高,但是很多時候並不能堅持。 我給自己每天的完成情況也做了一個統計表,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就就會去看看我離目標還差多遠,當然有時候我也是想得到獎品才去堅持。
如果你還是三分鐘熱度,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行動,不妨試試以上方法。

愛學習的沙與墨


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控油上進心,卻懶惰怎麼辦?雞湯文告訴我們:你現在偷了每一個懶,都是在給自己的將來挖坑。

最近一個殘疾的美國黑人特別火:左手只有兩根手指,然而他從來沒有怨恨過自己這種天生的缺陷,因為喜歡音樂,他愛上了彈鋼琴。反觀我們很多手腳健全的人,連吃個外賣都懶得下樓去拿,學個技能都懶得去行動。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人生,的確充滿了上進心。

但是空有上進心,並不足以給我們帶來實質的改變,我們還需要克服自身的懶惰,才能夠有所收穫。

克服懶惰就不能懶惰,聽起來很像悖論。如果出現懶得的心理,說明你並沒有建立一個清晰的行動模式。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B.J.Fogg教授提出了一個理解人類行為的模型,簡稱FBM

FBM認為行為的產生機制包含三個方面:行為動機、行為能力、觸發機制,即當我們缺乏足夠的行為動機,而對於行動的事情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再加上缺少合理的觸發機制,那麼我們就會一再拖延下去,養成懶惰的思想。知乎上一個關於如何提升行動力的高贊回答表示:在你行動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1、這個你是不是真的想要?2、到底有多想要?、遲一點要可以嗎?堅定感強,動機也會強,這種人恨不得立刻投入行動當中去獲取這些東西。事實上,減肥、鍛鍊表達能力和閱讀學習這些長期目標,如果我們沒有實現,也很難即時要了我們的命,只會猶如慢性自殺般,一天天的要了我們的命。培養自己掌握某種能力,我們必須由淺入深,從易到難,一步一腳印。我們需要一直保持著學習——滿足部分所需——再從滿足部分所需當中獲得更多動力——到進一步學習——進一步滿足更多所需這個模式,我們就能夠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想清楚自己努力的動機,慢慢培養出可以行動的能力,最後不斷透過觸發機制,養成進步的習慣,你就能夠收穫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甚至是不一樣的人生。


Miss張小豆


光說不練,每天都做白日夢,把自己的未來幻想得多麼出名多麼有錢。如果沒有行動起來,懇定是夢想不能成為現實。

對於多數愛做白日夢的人來說,不算是行動派。但有夢想總是好的,且碼說明他多少還是有一定行動力的。要把自己改變成為一個敢想敢做的人,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契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就是要明白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要量力而行,不要不自量力。(有目標)。二是制定周密可行的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有時間觀念,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按時間節點來完成任,務循循漸進一步步走下去。三也是很重要。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不斷學習學習學習幹一行愛一行,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知識,知識是力量,知識學不完,保持活到了學到老的習慣,學專業知識必不可少。其它還可以看看名人勵志的故事書籍和每天觀看央視新聞聯播,瞭解天下事,跟上時代步伐……對自己懇定是有好處的。

最後我想說只要我們想要做成件事,誰都都知道時間不停留,拿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就會有緊迫感,有緊迫感就會使我們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就一定會行動起來。


Wh王宏


心理學:毀掉一個人最有效的辦法,有這三件事就足夠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人要想成功,那得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但是要想失敗那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所以毀掉一個人也是輕而易舉的,只要做這四件事就可以毀掉一個人!

1. 無下限的縱容他的缺點和狹隘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當你身邊出現一個可以說很難聽的話的時候說明你是幸運的,這樣你就可以知道你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正是因為這樣你才有機會去改正和進步。一個人怕就怕別人會無下限的包容自己,這樣就會使對方處於一個虛假的世界裡面無法自拔,因為他不會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不是正確的,但是他就是這麼做了。

2. 在不知不覺中荒廢他的生存技能

這一點主要就是針對現在中國的家庭式教育,很多小孩生下來就是獨生子,家人都非常的寵愛甚至可以說是溺愛,這樣就會導致他們失去很多生存技能,養成一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它們經不起任何挫折的打擊,一遇到事就慌了,會覺得不知所措。

3. 在他失意時剝奪他的希望和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真實想要做的事情,有的可能會實現,但是有的不會成真我們就叫做夢想!但是人生來就不會安安穩穩的過完這一生,總是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個時候我們給與的是鼓勵和理解,還不是打擊。因為當一個人失意的時候心中那一點點的星火便是自己的夢想和希望,如果這個時候再加以打擊的話整個人就真的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