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都未能成功,華為的鴻蒙系統,前景如何?

貓先生內涵科普


無論如何總要有人開始,華為一直專注於技術和產品,相信華為有備而來,來之能戰,感謝有你,加油華為!


夜孤膽3366888


微軟的手機系統確實沒有取得成功,為什麼呢?是因為系統不優秀嗎?我可以很負責人的說,微軟的手機系統誕生之時,相比當時的安卓系統是不差分毫的。至少比安卓系統誕生之初,是要強一些的。

但是失敗了,歸根結底,是三個方面:

1. 設計理念非主流。我不是說微軟的設計理念不好,而是並不是當時手機系統的主流設計,導致用戶需要學習成本。而用戶是拒絕學習新東西的,所以微軟的系統推廣不開。

2. 缺乏生態。雖然微軟windows系統的生態非常優秀,但那是PC領域,而不是移動終端。微軟想要依靠自己一己之力打造一個全新的移動端軟件生態,是幾乎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微軟在開發者的圈子裡,口碑相當差。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很好有開發者會為微軟的生態貢獻力量。

3. 決策方向錯誤。當時微軟在搞一個叫 All in one 的理念,就是所有的設備,運行同一套系統。想法很好,但是實踐起來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蘋果公司針對智能手錶、手機、平板、電腦都開發了不同的操作系統(底層都是unix),就是為了適配不同的應用場景。而微軟逆潮流而動,當然是被無情的現實給拍死在了沙灘上。

換句話說,微軟本來憑藉自己的體量,是可以不斷試錯,從而最終獲勝的。但是微軟一錯再錯,最終放棄。也就是說,微軟移動系統是自己作死,不是世界讓它死。

微軟不斷試錯,最終贏得消費者認可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蘇菲筆記本電腦。這貨設計出來之後,就被眾多消費者不看好,但是微軟不斷改進,堅持不懈,就憑著自己錢多夠燒,現在蘇菲電腦已經非常優秀了。如果在移動系統上,微軟也拿出來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很有可能還是有戲的。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點子有多蠢,而是有沒有執行力。你從南京要到北京去,你卻往南走。看上去是錯了,但是隻要你有足夠的力量和金錢,你可以跨過太平洋,翻過南極洲,穿越美洲大陸,在經過北極、西部利亞,最終到達北京。雖然路途十分遙遠,看上去不太可能,但是隻要有足夠的錢,還是有希望的。而微軟並不缺錢。

總結,微軟是自己作死的。

那麼華為呢?華為系統是什麼樣我們不知道,但我相信華為的決策層不會像微軟一樣朝三暮四。利用華為龐大的經銷商網絡,充裕的研發團隊、豐厚的資金投入,以及大家無限的愛國熱情,我相信只要在道路正確,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即便有再多的困難,華為也是可以趟過去的。

困難點就困難點,反正路是人走出來的。既然華為決定這樣走,我相信以華為一貫的作風,是不會打無準備之仗的。

感覺我說得有點道理,就給我點個贊,留個言,順手關注一下人家唄!~謝謝!


FungLeo


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未能成功的原因:

最近比爾蓋茨接受採訪,談論到了系統這個問題上。他覺得,這是他做的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因此也是損失了4000億美元。不過,比爾蓋茨在後來一些言語之中,也是表達了自己對於安卓系統的高度認可。他甚至覺得,非iOS系統能成功的,只有安卓。如果說當初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能打敗谷歌安卓的話,那麼如今微軟的地位將更加穩固。

生態系統成了微軟失敗最主要的原因:當初微軟手機操作系統的負責人特里邁爾森所言,這個系統會堅持不下去的,是因為軟件和硬件都得不到廠商足夠的支持。

其實微軟自己是可以做出一個完美的手機操作系統的,而且微軟在PC市場絕對的壟斷地位,這對於推廣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優勢明顯,而且微軟很早之前就有過嘗試,只是當時智能手機還是按鍵的為主。另外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跟自家的電腦操作系統不兼容,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當時可以完美兼容,那微軟可以打通所有設備,那根本沒有安卓什麼事了,微軟機會一大把,愣是沒有抓住一個。


華為的鴻蒙系統,前景如何呢?我可以這麼講:“大有可為”。

美國對華為的禁運,剛好提供了一個打破死循環的契機。為了生存,華為必須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個系統叫鴻蒙操作系統,鴻蒙對於用戶和其他開發者來說,可能會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這種前景成為現實,那麼鴻蒙就有可能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個替代安卓的浪潮。

安卓是基於Linux開發出來的,而Linux是“宏內核”。有些新聞介紹說,鴻蒙是基於“微內核”的,並非基於Linux,和安卓有本質區別。


宏內核的意思是,操作系統的核心代碼都是以特權模式運行在一塊核心內存空間中的。這些核心代碼雖然分模塊各做各的事,但互相緊密關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代碼規模比較大,很難修改成其它類型的操作系統。

而微內核的意思是,只提供操作系統最基本的少數核心功能,是精簡版本。核心模塊互相獨立,運行提供服務時有自己的內存空間,和用戶進程一樣運行,不是特權模式。微內核就很靈活了,要什麼服務就把相關的模塊放上來,互相獨立不影響,不用太顧慮配合問題。這樣就有很好的擴展性。

所以華為才敢說華為鴻蒙系統的流暢度比安卓能提高60%。

華為鴻蒙系統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可以打通手機、平板、電腦、手錶、車載儀等一系列的設備,這點也非常的有吸引力。

至於生態建設這方面,華為得到了國內軟件廠商的支持和測試,目前有100萬部手機已經投入的鴻蒙系統的測試中了。

國外也在進一步加強跟其他軟件廠商的合作,國內軟件生態建設方面,鴻蒙系統推出的話,問題不會太大,難就難在國外軟件生態的建設。尤其 像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用他們軟件的手機用戶太多,這對於華為來說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不過這都可以談的。希望華為加油,國人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華為。祝華為操作系統發展一路順利。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哦!

魔創科技


我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微軟操作系統已經敗下陣來,那麼鴻蒙系統又將如何呢?這是一個不好說的答案,因為還沒發佈,但是可以預測到應該是能成功的。

微軟在2010年發佈了WP這款手機操作系統是很風光的,一度被認為有可能是繼iOS和安卓之後的第三個手機操作系統,可是想不到的是WP的命運是很坎坷的,到了2015年,只佔到市場1%的份額,到2019年,微軟方面終於宣佈不在更新系統,一代系統黯然下臺。

那麼微軟這款操作系統為什麼不行?原因有幾個方面:

  • 一個是WP前期的操作系統不行,致使iOS和安卓鯨吞了所有的市場,導致WP用戶基礎太差。
  • WP系統硬件支持低,以驍龍210就可以運行,但是WP生態建設不行,與系統匹配的APP是燒之又少,導致用戶體驗太差,最終在系統和體驗之間,用戶選擇了體驗,拋棄WP系統。

那麼我們來看下華為的鴻蒙系統,比之微軟的WP系統又如何呢?目前鴻蒙還沒發佈,我們還無法說該系統的體驗如何,但是有幾個條件卻是比微軟WP系統好很多:

  • 華為的用戶基礎多,現在華為已經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手機廠商,光是2019年就賣出了2.4億部手機,如果谷歌斷供系統可以在第一時間更新到華為的手機上
  • 華為已經在打造與鴻蒙相關的生態HMS,現在HMS已經發布了4.0版本,裡面集齊賬號,支付,雲空間夜鷺,遊戲 地圖等功能,生態在逐步完善。

所以鴻蒙系統前景肯定是好的,另外華為已經在安卓上已經耕耘多年,開發除了方舟編譯器還有文件加速系統,改善安卓一些卡頓的毛病,那麼鴻蒙必定也用到這些,可以預見系統會比較順暢,體驗自然就會好。

所以我個人非常看好鴻蒙系統,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題主。


大寶engineer


系統是否成功,不只取決於系統的功能與性能,更取決於生態圈,既應用程序的數量質量和範圍,哪怕你功能再完善、運行速度快如天,如果沒有用戶關心和需要的應用,也離死不遠了。

當初微軟手操失敗的原因,沒有壯大生態圈是主要原因之一。當前華為手操還沒有出來,所有的都是網傳,個人認為系統功能和性能應該沒有問題,據說是能兼容安卓應用,如果屬實的話,還真有可能發展起來成為三大操作系統鼎立狀況。

一切均是猜想,時間會說明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


風雨無阻99953591


微軟曾經在電腦系統上獨孤求敗,卻在手機系統上栽了跟頭,以至於現在比爾蓋茨還後悔當初給了谷歌機會。但後悔無用,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也算是曇花一現。如今在蘋果和谷歌系統完全壟斷的局面下,華為也準備推出自主研發的手機系統,似乎並不容易,但我認為比微軟更有機會。

微軟手機系統為何失敗?

微軟做手機系統時,其實入局並不算晚,那時IOS和Android雖然也很強,但還沒有如今這樣的絕對壟斷地位。微軟又有電腦系統的基礎,同時有錢有技術,只要好好經營還是有很大機會的。然而其並沒有把握住機會,依然玩脫了。windows phone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其完全沒必要存在。微軟用做電腦的思路去做手機,使得很多功能水土不服,體驗並不好。同時利於手機體驗的方面,其卻沒有超過更早起步的IOS和Android系統,如此一來何必去為體驗糟糕的windows phone買單了?再加上後來,軟件生態環境一直沒有建立起來,手機銷量極速下滑,市場份額始終不溫不火,最終失敗也就不以為奇了。

華為鴻蒙系統憑什麼成功?

微軟手機操作系統都失敗了,華為比微軟更強?沒有。如今系統市場局面也沒有那個時候好,似乎怎麼看,華為都並不佔據優勢。那華為哪來的機會?華為有自己的優勢,其一,華為有中國市場這個大靠山。華為鴻蒙系統是在被美國打壓後推出的,也符合自強不息中國人的期望。其不僅僅是個單純的系統,也是中國自己科技成果象徵。如此背景下,華為系統完全可以以中國市場為跳板,強大後再走向世界。其二,中國市場太龐大。微軟雖有美國市場,但美國市場中還有iOS和Android,微軟系統怎麼鬥?中國市場是美國的3倍多,中國市場裡雖也有iOS和Android。但他們畢竟是美國人的,鴻蒙才是我們自己的,這種局面是微軟想不到的。其三,華為是做手機的,因而其研究了多年Android系統。華為深知其缺點,自然也知道繼承其優點。如此而言,鴻蒙系統只會比安卓發展更好,而不是更差。最後,破釜沉舟。鴻蒙系統是華為B計劃轉正,這其中隱藏著多少辛酸和寄託,不是微軟為了商業利益所能比的。

也許華為比微軟當時研發手機操作系統處境更糟糕,但是華為是背水一戰,在高壓之下,反而能有無窮潛力。我們期待華為鴻蒙系統能成功,那時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聯網信息,快來關注憶夢科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以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憶夢科技


一個操作系統的成敗,是由用戶體驗、開發者數量和應用遠景來決定的。這三個方面微軟相對於華為,是先天不足的。

1、用戶體驗:當年微軟手機操作系統的支持者諾基亞銷量每況愈下,用戶對他的容忍度也在慢慢降低,試錯空間太小;華為現在如日中天且美譽度很高,用戶對EMUI出現的各種小bug也很寬容(畢竟不影響使用而且很快就更新更正),如果華為在同一套UI下偷偷的更換系統底層,消費者也是感受不到的——只要使用習慣不改變,一切都是小問題。

2、開發者數量:開發者做為商業組織,賺錢是第一要務,而用戶數量和質量又決定了整個操作系統的商業價值。微軟手機操作系統推出時恰逢諾基亞用戶持續減少,普通開發者適配意願不足;華為則不同,2018-19連續兩年華為手機出貨量都在2億以上,而且覆蓋了高中低檔,商業價值高。能賺到錢,開發者自然會蜂擁而至。

3、應用遠景:微軟手機操作系統的應用遠景特別好,當時大家對PC、手機統一系統期待備至;現在華為乘著5G物聯網和AIot等革命性技術的爆發推出操作系統,正當時!華為是一家務實的公司,他們把鴻蒙系統的推出細分了很多步驟和領域。首先,鴻蒙先應用於智能手錶、電視等智能設備上,這些設備用戶使用頻率低不高、操作步驟少,有足夠的空間供華為的碼農們試錯;然後,華為在手機上一直死磕文件管理系統和方舟編譯器,這種在谷歌的默許下替換安卓底層的工作,不止讓工程師積累了經驗,還為鴻蒙系統的完善打下了基礎。

綜上所述,鴻蒙系統在中國急需“操作系統”獨立的大環境下推出,前景一片光明!


AR老貓


Windows phone出來的時候,是想和安卓和ios爭一爭的,但是遺憾的是失敗了。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當喬布斯在iphone4上炫耀全觸摸屏操作的革命性體驗時,微軟和摩托羅拉合作的wp還在使用全鍵盤;安卓1.0的時候,原始的交互模式也是全鍵盤,但是谷歌迅速推倒全鍵盤交互模式,1年以後,新的交互模式的android 1.0亮相,谷歌又迅速聯合htc,博通,三星等公司成立開放手持設備聯盟,htc在使用android後,迅速成長(後來也是被自己作死的)。

二,windows mobil更新迭代速度太慢,並且從7到8,直接更換了核心,從CE切換到NT,導致之前使用7的手機直接死亡,無法迭代更新。另外,windows mobil閉源,授權費超級貴,導致沒有應用廠商跟進,做到最後也只是微軟系的APP在維護使用。雖然蘋果也收費,但是iphone4, iphone5已經驚豔亮相,讓所有人為之瘋狂了,用戶群體大了以後,應用廠商自然跟進;安卓則一直秉持開源免費,htc和三星也幫助他俘獲一批用戶。這兩個os直接侵蝕微軟的市場,導致windows mobile的生態呈現惡性循環。

三,微軟將自己定為高端,售價自然高,並且硬件性能性價比低,還不如安卓的中低端機,因此當時市面上也就形成高端機被蘋果佔領,中低端被安卓搶佔,微軟啥也沒撈到。後來意識到中低端的重要性,但用戶已經不給面子了。

華為的鴻蒙我認為不存在以上問題,至少有機會成功。首先他開源,並且鼓勵和免費給應用廠商授權使用;其次,擁有國內廣大的用戶群體,即使國外沒人使用也暫時無所謂;再次,國內用戶常用APP就那麼幾個,在現在這個敏感時候,國內應用廠商必然會大力扶持鴻蒙上位,生態能暫時穩定下來;最主要的是,鴻蒙支持安卓APP,並且通過方舟編譯後,越過虛擬機那一層,運行效率更高,那麼對用戶來說,幾乎沒有變化。

從長遠看,如果鴻蒙在國內盛興,國外互聯網或者硬件廠商想進入國內,是否也要適應國人習慣,推出鴻蒙系統版本;然後華為通過努力將鴻蒙再帶出國門,比肩安卓和蘋果也是指日可待。

不管未來如何,既然我們有了自己的手機系統,就應該支持,特別是在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封殺和阻礙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時候,華為還是挺給我們國人爭氣的。

也許開始並不美好,但未來可期。


樂樂呵呵擼代碼


講真心話,我不看好。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用過阿里的雲os。跟安卓沒有差別。但是也只是換殼而已,並不是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啊。

就連國內目前最好的深度linux也是基於debian搞出來的,底層還差得遠,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刺激科技創新,然而,有點錢的都去炒房了,哪裡有錢搞科研?看看上市公司,賠錢了買幾十套房,平穩過度,還搞個毛線科研,,,


網上搬磚頭z


在我看來華為成功的幾率很大,當前對華為來說整體利好,天時地利人和均具備。至於微軟的WP系統不成功,那是微軟自己作,屬於典型的不作死就不會死,硬生生把自己玩死了。因此微軟和華為並不具備可比性,而且雙方所處的大環境完全不同。

華為:先說華為為何能成!很簡單,就因為美國對華為封堵,谷歌對華為斷供。這等於讓華為有了足夠的理由來推自己的系統,而且也不會被人說三道四,要沒有這種封堵的情形如果華為自提一套體系,怕是得被人罵死。不管是用戶也好,合作方也好,友商也好,都會有十足的理由來反對華為的自研系統。而現在,我想大家都得閉嘴,因為美國那醜惡的嘴臉,我想大家都看得見,很多拿來主義者不得不思考一下,今天能對華為斷供,那明天或許就能讓你也斷供,自主研發成了很重要的事情。

貿易戰大環境,美國又無端封堵,國內對華為的支持力度會空前高漲,一旦上線新系統,軟件開發商必然會予以支持進行適配,而用戶對新系統的接受程度和忍耐程度也一樣會提高,一定程度上會寬容新系統的一些問題。這對於華為新系統快速的完善是有幫助的,也能儘快讓華為構建起自己的軟件生態。

此外鴻蒙系統一定程度上是再進行彎道超車,因為新系統並非簡單的基於手機系統。而是完全針對未來而開發的下一代系統,支持跨平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這自然也能讓華為建立起自己的優勢來。

因此綜合而言,華為鴻蒙系統能成功是打概率事件。

微軟:這裡簡單提提微軟WP系統,這系統最後陣亡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微軟作。微軟在智能手機系統上其實佈局不晚,早前的WM系統市場佔有率也不低。但是WP作為WM系統的升級版本,竟然成了完全兩個不兼容的系統。

也就是說微軟退出wp系統後直接將舊的wm系統以及用戶統統拋棄了,wm系統用戶根本無法升級到wp,軟件也完全無法兼容使用。你能想像ios系統更新了幾代後,突然拋棄了前幾代的用戶和應用,又新搞個系統出來?

這樣的騷操作關鍵還不是一次,WP7和WP8時又秀了一把,WP8的應用又需要單獨開發,7的應用也無法在8上使用,兩系統互不兼容。等於微軟又把WP7給拋棄了。

就這種情況誰還敢支持你微軟,動不動就把上一版本的用戶和軟件廠商給拋棄了。當然這裡也包括硬件廠商,需要不斷來調整適應微軟。這種德行,微軟系統能做成就見鬼了。另外微軟本身是軟件廠商,自身並不造手機,等於在硬件這塊是空白,手頭沒有足夠的用戶累積。

綜合各種因素,微軟WP系統最終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