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有人說晏子姓姬?

四十不惑1973


首先給結論,目前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晏子是子姓。我沒看到有研究者得出過晏子姓姬或者晏子可能姓姬的結論,除了某度。

史料中沒有晏子的姓的介紹,晏子的這個“晏”不是姓,而是氏,是以邑(晏城)為氏。晏子生活於春秋時代,那時的姓和氏是不同的概念。所以要想知道晏子的姓,我們得知道晏子父親的姓,因為姓是跟著父親走的,父親姓什麼,兒女就姓什麼。如果晏子父親的姓還不清楚,那我們得考證晏子祖先的姓。

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晏子為“萊之夷維人”。《史記·管晏列傳》載“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夷維即現在山東高密,這種說法與其它典籍記載有矛盾。司馬遷對晏子祖先由萊歸齊的時間、原因都沒有記載,不知是他對這些也不清楚還是這裡指的並不是晏子的祖籍,而是其食邑。宋歐陽態《輿地廣記》載“漢夷安縣屬高密國,本春秋萊國之夷維邑,平仲其邑人也”。宋·樂史(930-1007)於《太平寰宇記》說得更清楚“高密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依舊二鄉,漢舊縣也,即春秋時晏平仲所食之邑。”據此兩書,則“夷維”只是晏子食邑,其祖籍不詳。不過,一般都認為司馬遷說的是晏子祖籍。如果這裡所說是祖籍,則不僅與《輿地廣記》、《太平寰宇記》記載矛盾,自身也有一些不可解之處。比如,如果晏子祖先為萊人,其父晏弱何以在滅萊時為齊國主帥滅自己的宗國?如果說這裡所指是食邑,應該是晏弱滅萊時所封,但高密在前690年已經歸齊,晏弱前568年滅萊時收萊之地不包括“夷維”,即晏弱如果此時被封“夷維”,不得稱“萊之夷維”;如果被封於萊,則不應該是“夷維”。所以這種說法也有矛盾。(二)晏子祖先“為宋人”。童書業根據《齊侯搏鍾銘》後改為《叔夷鍾銘》認為晏子祖先為宋人。“齊侯搏鍾”又稱“叔夷鍾”,為出土的春秋時較有名的制器,其銘文長490字左右,記載了齊侯對“叔夷”的賞賜。對此銘文楊樹達、郭沫若皆作過考釋,根據楊樹達的考定,“叔夷”是成湯之後,宋穆公之曾孫,他的外祖母是宋襄公的姊妹,外祖父是祀成公。他在齊國作官,在齊侯滅萊的戰役中立了大功而受到賞賜。但“叔夷”為何人,沒有考定。童書業撰《從齊侯鋪鍾銘證晏子為宋人》一文,概括了丁山的意見,考定“夷”字當解釋為“弓”,而“弓”就是晏子父親晏弱,“弱”之與“弓”,蓋一名一字,晏氏為宋後,得此銘文,可以證明。

目前,晏子是宋人而仕於齊者,是學術界比較認可的說法。宋國國君姓子,那作為他的後代,晏子當然就是子姓了。





仲山父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晏子為什麼有人說他姓姬?

首先我們先大概瞭解一下晏子吧。晏子,叫晏嬰,字仲,諡平。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言在諸侯和百姓之間有著極高的聲譽。他歷任靈公,莊公,景公在齊國任官,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傳說晏子五短身材,“長不滿六尺”,貌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國時有人收集他的言行編輯了一本傳世的《晏子春秋》。

至於為什麼有人說他姓姬,這個我覺得可能和他的家族有關。這就說起了晏氏,晏氏主要起源於黃帝裔孫帝嚳高辛氏之子契的系統,稱號玄王,十四世商成湯建立商朝,晏氏是殷商後代。

眾所周知姬姓是黃帝的後裔,而且我國很多的姓氏都是來源與姬姓,晏子是黃帝的後裔,姬姓也是黃帝的後裔,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有人說晏子姓姬姓吧。

這是我個人的管點不代表權威哈。




珂珂愛好歷史


《晏子使楚》中的晏子還能被稱為晏嬰。


晏嬰(未知—公元前500年),姬姓(一說子姓),晏氏,字仲,諡“平”,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嬰去世。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

拓展資料:


歷代對晏嬰的評價


齊景公: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不加於寡人,而加於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


楚靈王: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晉平公:殆哉吾過!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魯昭公: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國,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屍,滅賊亂之徒,不獲名焉;使齊外無諸侯之憂,內無國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滿,退託於族,晏子可謂仁人矣。


孔子:①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②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③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④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⑤晏子於君為忠臣,而行為恭敏。 ⑥晏子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弦章:昔者晏子辭黨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之。今諸臣諛以幹利,吾若受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慾。


曾子: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有若: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司馬遷:①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53] ②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


公孫弘: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


劉向:①晏子博聞強記,通於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②諫齊君,懸而至,順而刻。及使諸侯,莫能詘其辭,其博通如此。③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


劉晝:北郭刎頸以申晏嬰,所以致命而不辭者,為國薦士,滅身無悔,忠之至也,德之難也。。

司馬貞: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廩,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呂蒙正: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齊名相;諸葛力無縛雞,出作蜀漢軍師。

蘇軾: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王夫之:管仲、晏嬰,功書並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