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怎么理解?

费小姐治愈拾荒記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句话来自《金刚经》,是佛陀对世人的开示。过去心也代表过去,现在心代表的是现在,未来心代表的是未来,这也是线性时间的一条时间轴,不可得,意思是不要执着,不要着相。不要着什么相呢?不要执着于过去的事情,这是过去心不可得,不执着于现在的事情,这是现在心不可得,不执着于未来的事情,这是未来心不可得。这句佛陀的开示,不仅是告诫我们要突破线性时间的局限,也告诫我们现在不是当下,我们唯一可得的就是当下心。而安住在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觉”。


普凡老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放下我执,忘怀得失。


疏雨清荷


这三句话摘自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何谓过去心?这一句话过去了,就是过去心。何谓未来心?还没有来的思想,还没有来的感觉,就是未来心。何谓现在心?我们现在就是现在心。大家注意啊!“现在”……立刻过去了;再说“现在”,又过去了;“未来”……马上变成“现在”,也过去了。无论感觉、知觉,过去、现在与未来,凡一切心皆不可得!如果两腿结跏趺坐,闭目垂帘,欲留心常住,强而行之,岂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只是一种现象,这在物理学上也是有关于这个的争议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实永远都是那么一个虚空,没有分断过昨天、今天、明天。众生的心就像时间一样,不停在变,永远把握不住,我们说一声未来,就已经变成了现在,说一声现在,又变成了过去。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然而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陷在三心中,拼命想把握住什么,其实都是虚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佛家讲的三心皆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就是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你追不回来,也不能重演。有人经常会懊悔,如果当时我这么做就好了,如果我当时那样说就好了,实际上没有如果。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看,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所以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过去就真的过去了,别去烦恼,忧愁,懊悔了。那只是徒劳。所以就是启迪我们慎言慎行的智慧!

现在心不可得,是说上一秒发生的已经过去了,下一秒还没有到来,这一秒怎么演也不知道?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不知道剧情,只有你这个演员。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安住每一刻的发生,正确面对,坦然接纳。不要去恐惧,不要去设定,因为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变化,都是新的。宇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字。我们要拥有去适应这个变的心,而不是随着变去变。但是反过来,千变万化不离其中,这是让我们参透这个道理去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迷失在每一刻发生的事项现象当中!

未来心不可得是说下一刻的事情只有发生了你才知道,不是按你提前准备的来,也就是说恐慌没有用,设计没有用,算计更没用。

这三句话不是消极,不是告诉我们人生既然一切不可知不可想那就消极被动的在那等吧。错了,佛教向来不是消极,而是更大的积极。这是告诉我们把心用在该用的地方,过去都过去了,所以就不要为过去的烦恼,下一秒还没有发生,也不要为下一秒担忧恐惧,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你只要积极参与就可以了。别为掌控不了事情想去掌控,别为不确定的事情想来按你想要的结果去静止!!!


心灵的救赎


非常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作者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唐代的一首题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为什么我会想起这首诗,因为我觉得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遗憾。仿佛这个世界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总是咫尺天涯。

作者这三句话如果分开来看的话,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心不可得,但是他所出现的是在三个时间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让我来看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现在说的。这样才能构成对现在的一个感叹,对过去的一个失落,对于未来的一个憧憬。

我理解的是现在心不可得指的是对现在的生活非常难得的意思。那么这样的话就比较好理解过去心不可得指的就是过去的有些心存所想已经得不到了,不可能再得到了。这就比较遗憾,令人惋惜。未来心不可得,也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说将来心中所想的事情能不能实现,这个是不可预料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希望对作者有一些帮助,有些启发。

也希望有更多的伙伴能够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



大雷


过去已经结束,而“未来”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觉得应该享受当下!我们现在应该活在当下,过去是用来遗忘的,现在请活在当下吧,因为只有活在当下才存在真相。

过去心,也就是我们的过去。未来心,指的是我们的自我。因为过去已经结束,你改变不了过去,只能忘记。未来还没有开始,只能通过当下的努力来影响未来。现在心,也是不可得的,因为现在每一秒,你还没有感觉到,就已经成为过去了!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它里面的意思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讲述的一种状态!

这三个“不可得”,真实的阐述了事物的空性。有人说,这种“不可得”是因为事物本来没有的缘故,也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得到,所以才是空。再加上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缘化合,所以也都是空,最后归于虚空,就都不存在了。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贤,所以都会思考问题,遇到事情,心里都不会平静。这是一个正常人所具备的状态,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每一个念头都会在下一秒变成过去。过去所有的念头,我们都抓不住。

当你肚子饿了,你会想“我要吃饭!”不管你吃没吃,但是这个念头已经出来了,它就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念头会很快过去,它就由“现在心”变成“过去心”。因为想法已经产生了。如果你继续想:“我想要吃什么”的时候,这是一颗未来心。因为有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些心,所以对这些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在“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打转,跑不开它们的控制!

佛陀一生都是在阐述让人如何脱离各种妄念的控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念诵佛号,当人在一心念诵佛号的时候,心思都在“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上,其他任何念头都不起,持续七天,就能脱离任何念头的控制了。但是要达到这一步,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真正脱离三心的控制,说难也难,说不满也不满。过去有位大德说:“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就是这个道理。

当一个真正发现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地步,其实就已经真正开悟了。因为他什么心都没有,什么妄念都没有,真正地显露出自己的如来自性了。即使是凡夫俗子,他的各种心念都会对他起导各种作用,只是凡夫的各种心念,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下,转眼消散,抓不住,留不得。

我们不光要认识到它的“不可得”,还要真正做到不去执著于它,一开始可能比较困难,随着修行功夫的日渐加深,真正做到,也只是时间问题。



胖圆柒柒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怎么理解为好,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次此话的出处和本意;第二层次可能简单地看到消极意味;第三个层更高境界地领悟到其中的积极意思

首先,从第一层次,我们来聊聊的出处和字面意思。出自《金刚经》云,原文是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个“不可得”、即使我们先不深入去理解,从字面上也可以感觉到,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时间抛道里好像什么都没变,感到一种佛性中

"空"的感觉,有点什么都得不到或占为已有、为已使用的意思。

最简单形像的释义,用时间变化的角度看,即“昨日已经过去了,我们根本无法找回?今天根本不会停下来,也很快就成为过去了,所以也就根本无法留住。明天也瞬间变成现在,结果也一样,即刻逝去,所以一切皆不可得。让人感到佛性的四大皆空的思想,舍去欲望和无穷的心念,原地不动即可。

初看“空、等、守”比较消极之感,但这也是其哲理的一面,从表层来说相对静止的观点理解,感觉凉飕飕,很不乐观;但从深层次或常说的修炼到高境界时,回头再看,从“应该对什么看空、又应该等什么、最后要守护什么”去思考时,我们又感觉很积极的真理。

接着,从第二层次,从看看消极方面的因素分析。“三不得”让人感叹“一切都将过去不可得,努力又有何意义呢?”

不能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将一种永恒的微弱变量,视为一个积累。狭隘地把“昨天、今天、明天”简单地看成相同对日子叠加,又相同的方式过。这样会让人失去原动力。看不到或无法理解“每一次失去或失败都一种积累”,觉得过去、现在都一样,再努力也没变化。

这样,这句话从简单、消极面去看,努力和奋斗终将“空”。但如果能从比较高的境界去看,“变化是永恒的、活在当下、奋争未来”三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内涵又大不相同。

最后,从第三层次,从积极向前看的眼光去去诠释,空,即放弃一些干扰或杂念;守,即守住初心,原心是不变,把握住方向;等,即一直在进行弱小变化的积累、永远不会停留,最终从量变到质变,实现目标。

这样回过头再去理解“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变化状态,其实三个时点、三心、三不得,在短期内看都一样,毫无变化。实际上,都是一点一滴在变、一分一寸在积累。最后,实现的人生,是守住初心和理想,每时每刻的艰苦奋斗。用时光的秒针,刻画出辉煌灿烂的人生。用“三不得”的境界,实现“个人赢、集体赢、共同赢”的人生价值。

综上分析,如果我们从字面义到引申义、消极面到积极、狭隘到宽广等多层次更高深 去理解“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句话的内涵,相信我们就能得到其中真谛。


猎人与自然


为什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看似是三种状态,但去年的过去,也曾是去年的现在,也曾是前年的未来。从时间流动上看,这三种状态,是时刻在接力转换的,周而复始,片刻不停。在这样一种时间的流态里,所有拥有的东西,都将转瞬即逝。那么能拥有什么呢?不过是每一秒种里,正在发生的那0.1秒钟。

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时间的长河里,没什么是可以真正意义上得到的。一个人,如果在某个瞬间,忽而感应到了这种无力,那么世事里的各种形式,就不会再那么看重了。


星火文娱天地


不忘过去,抓住现在,展望未来。

人只能活在现在,过去既然已去,就回不去了。念念不忘过去,为过去有遗憾或者不圆满之事而魂牵梦绕、浑浑噩噩,必然会忽视现在,无法过好现在的生活。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

有那种神经比较大条,过去转眼就忘,未来根本不想,纯粹活在当下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比较快乐,因为没有过去的包袱。但是完全不考虑未来,不知道未雨绸缪,完全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可能在将来遇到麻烦。所以现在心不可得。

有些人喜欢攀比,虚荣心强,功利心重。总是喜欢给自己定一个很遥远、很高大上的目标。为了在未来实现这个目标,加班加点劳碌奔波,完全忽视现在的生活质量。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和风景基本跟他无关,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将来成功了如何如何?这种生活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如果成功了好歹有个结果,如果没有成功,一辈子简直就是白活。所以说未来心不可得。

人的一生,没有过去, 人生没有意义。没有现在,如何保持存在?没有将来,生活多么枯燥、单调、苦闷和绝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如何解释,见仁见智。


安汉县嘉陵江捡石人


这好像是佛家的一句处世哲学。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否则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呢?

一、过去的心倒是不可得。过去的事已不可能重新来过,不管我们是胜利、喜悦还是懊恼、沮丧,我们可以做的仅是总结、思考,成功的经验继续保持,错误的教训好好汲取。然后,把一切放下,尤其是伤痛不堪的记忆,勇敢地面对现在和将来。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

二、现在心须把握。过去的已然过去,将来的还未来到,只有放下可以把握、体验。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不能四大皆空,视一切为过往烟云,如梦如幻。我们要生活,要顾及家里老小,要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把握当下,开拓事业,力求成功。因此,现在心要可得而非不可得。

三、未来心即可得又不可得。对于未来,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规划,避免无的放矢,要有备无患。这样我们才可以朝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进。因此,未来心要可得。但是,未来的东西总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目标的达成,有时候我们使尽全力,但就是差一些运势,也没有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是我们应该有所预见,也无可避免的。这时我们就要有豁达的、乐观的心态,尽管未来不可预料性,但我们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尽人事顺天意”吧。这就是未来心不可得的涵义吧。




爱逍遥2019


这“三种心”是《金刚经》中说的佛教中的第七识,及第六等识。

“过去心不可得”,就是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你追不回来,也不能重演。

“现在心不可得”,是说上一秒发生的已经过去了,下一秒还没有到来,这一秒怎么演也不知道?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不知道剧情,只有你这个演员。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安住每一刻的发生,正确面对,坦然接纳。

“未来心不可得”,是说下一刻的事情只有发生了你才知道,不是按你提前准备的来,也就是说恐慌没有用,设计没有用,算计更没用。

其意思是这三种心都是本心对外的执着,而外边的东西,都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你发起这三种心,便成为了妄想,若是妄想,那就什么也不可能得到,不单是你的意识不可得到,连所求之物也不可得到。

对于不可得到的东西,你拼命想去求取,就成为了自己的烦恼与痛苦。

心念是念念之间,就生而即灭的,你现在去找前一个念头,已经没有了,所以过去的心,现在的心,未来的心,就不可得到,

若是如此,过去,现在,未来的快乐与痛苦念头,也是念念消失的,所以三心不可得。

一个人的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象时间一样,永远不会有一刻的停留。所以,心是永远把握不住的。好比时间,我们还在说明天,明天就已经到来,并很快成为昨天。

所以佛说的“把心定住”,并不是要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某一个念头上。而是你要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就跟你的心一样不会定住,一切都不会留、不可得。不要去求某种“有”,而要明白,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