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文玩圈裡,許多玩友對藏式金剛不理解,存在偏見。他們以為,藏式金剛的品質差強人意,正是因為有瑕疵,才被做成藏式。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其實,藏式金剛很好玩,盤出包漿一樣能美翻大家!不信來看看這位玩友盤玩的藏式小金剛: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是不是一樣很漂亮呢?這位玩友品味獨特,玩金剛不喜歡那些極品紋路什麼的,只喜歡藏式通貨,覺得自己一點點刷出來比較有成就感的。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這串藏式小金剛,單憑藉他一雙大汗手,1年半時間就包漿上色了,基本無色差。廢了五把鬃毛刷,刷出來的小金剛!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其實,愛藏式的金剛玩友大有人在。很多人玩來玩去,最後發現,還是藏式最有味道。


如今咱們所在的文玩圈裡,可以說很多領域都受到了藏傳佛教的影響。


比如文玩二字,從最早的文房器具,到後來的八旗子弟“手中寶”,發展到今天,文玩更多的是漢、藏兩種文化的結合體。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藏式金剛更有味道


要說哪種物品在文玩圈裡最有“藏味”,很多人可能會說是天珠,亦或者唐卡,但是小編認為非藏式金剛108莫屬。


說起藏式佛珠,最有代表性的、流傳最深遠的莫過於鼓珠、桶珠。這裡先糾正大家兩個基本概念。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第一,藏式指的不單單是兩頭磨平的佛珠。藏式是的一種概念,一種風格,一種文化。包括菩提的形狀、材質及搭配樣式等等諸多方面。


第二,藏式佛珠也有圓的,很多喇嘛身上的佛珠都是圓的。可以這麼說,桶珠、鼓珠是藏式風格,但藏式風格不光是桶珠、鼓珠。


為什麼藏式佛珠多以桶珠、鼓珠為主呢?


一是因為工藝受限。古時候,佛珠全部是由手工製作,由於受到製作條件的限制,所以製作圓珠非常困難(也沒有車床這種東西)。


相比之下,桶珠、鼓珠製作起來就要簡單多了,稍加打磨,一打眼兒,搞定。真正的老的藏式佛珠大小顏色不均,形狀也不規則。


所以大家看見那些所謂的百年傳承的佛珠,第一眼就要先看珠子規制,如果“整齊劃一”,那麼說是一百年前的你覺得可信麼?


二來,藏式佛珠的很多材料、配飾也決定了製作桶珠、鼓珠比較合適。比如“嘎巴拉”(靈骨佛珠)、比如松石、蜜蠟、椰殼等等。就這樣慢慢的,藏式的鼓珠、桶珠就形成了一種風格。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藏式金剛菩提佛珠,無論從佩戴習慣還是佛教文化上來看,都是極能代表藏族文化的一種文玩藏品。


金剛回歸到傳統的藏式風格,配上帶有藏區韻味的蜜蠟配飾,二者不僅融為一體,還將藏傳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後來,在藏式金剛的基礎上,發展出來極致的扇面金剛。準確的說,它就是一種切片手串,只不過按照圓弧打造,所以看起來造型非常的別緻,很多玩友親切的稱之為金剛伏魔圈。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藏式金剛盤玩方便


藏式金剛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還有個主要的問題是,它盤玩起來特別方便省事。


其實盤玩金剛,最難的不是上色難,而是包漿均勻,往往原樁的金剛孔道兩端是最難盤刷到位的,所以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與精力。


往往是側面盤紅盤透了,僅剩孔道上下兩端非常尷尬色差!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但這樣的事情是不會出現在在藏式身上的!在盤玩藏式金剛的時候,只要刷側面就好了,這樣的話就可以節省很多的盤刷時間,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沒有頭尾部的開裂情況!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藏式金剛更“實惠”


在價格上,藏式確實要比同一品質的原籽便宜一點(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其實我覺得就是玩的人們拿金錢來衡量了!


其實,這沒什麼可比性。文玩並不存在絕對的好不好看,大家各花入各眼,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藏式金剛的樁型更加一致,根本不存在高矮樁的情況,這樣商家穿配成串也會相對容易,性價比高,很適合我們這些想要好紋路,苦於囊中羞澀的屌絲!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藏式金剛唯一的缺點就是——夾汗毛,但是為了盤出有獨特品味的藏式金剛,這點痛又算得了什麼呢?


每一串漂亮金剛的背後都是盤和刷的結果,男人玩金剛,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兒,想想夏天35度,不開空調,就為出汗養它,也算是對得起這份辛苦了。


廢了5把豬鬃刷,刷出來的小金剛!果然驚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