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們應如何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

我們應如何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毛澤東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流傳甚廣,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詩前6句(即前三聯,首聯、頷聯、頸聯),明白如話,都很好理解。只有最後2句,即尾聯不好理解。今天,我們就說一說。

我們應如何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們不禁要問,天若有情,為何天就老呢?這句詩,不是毛主席的原創,是從唐朝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那借用的。

在《金銅仙人辭漢歌》正文前,李賀寫有序言,“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漢武帝一代雄主,但求長生不得,像秋風中的落葉歸入黃土。如今,長安三十六宮早已荒廢,連捧露盤的金銅仙人也要被遷往千里之外的洛陽。興亡盛衰,連金銅仙人也不禁潸然淚下。“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咸陽古道,蘭草衰枯,送別舊時客(指金銅仙人),面對如此的滄海桑田,上天如果有情,也會悲傷變老。

我們應如何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

漢武帝茂陵,帝王將相也終將歸於塵土

毛主席借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指上天如若有情,也會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感到痛心而衰老,同時也暗含了歷史大潮的興衰劇變。

“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正道這裡的道,不是道路,而是指社會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就是不斷地發展變化,亦即推翻國民黨統治,完成革命事業,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人間正道是滄桑”,現在沒有人會提出疑問,因為今天的人們都相信社會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誠所謂“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這種發展的歷史觀,只是近代才有的,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近代以前的中國人的歷史觀卻不是這樣的。

中國人的歷史哲學,自古以來,至少從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開始,都認為歷史是在退化的。就像人們留戀童年無憂無慮的美好一樣,老子、孔子等等為代表的道家、儒家和其他學派(僅法家除外),雖然主張不同,但都認為人類社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就是堯舜禹“天下為公”的時代,當時的東周,乃至以後的社會,要想美好和諧,必須回到過去。

因此,中國人言必稱上古,言必稱“三皇五帝”“堯舜禹湯”。談到當下,就是非常的不堪,現在很多人也是如此,動不動就說什麼世風日下。

我們應如何理解“人間正道是滄桑”

堯舜禹古之聖賢的代表

因此,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因循守舊是思維的主流,除了開國之初有所建設之外,之後的皇子皇孫都自認為太祖太宗最牛,他們均不及老祖宗智慧。面對社會問題,想做出改變,想進行改革,阻力重重,反對者們總是打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旗號,進行反對。歷代的變法,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等等,基本上都失敗了。

到了近代,西學東漸,我們中國人才開眼看世界,達爾文的進化論這才得到國人的普遍認同。落後就要捱打,不想落後,就必須做出改變,因為“人間正道是滄桑”啊!

這個世界會變好嗎?這是一個命題,這是一個涉及歷史觀的哲學命題。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