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老書記”們重回“戰疫”一線


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後,鴛鴦街道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街道班子成員按各自包片區域、帶領全體工作人員下社區指導、協助防控各項工作,緊緊扎牢疫情防控網。

“下沉社區,不是去檢查工作,而是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鴛鴦街道四級調研員、丹鶴社區疫情防控指導組副組長陳勇一直秉持的原則。原本已抽調到兩江新區P2P風險防範整治專班的陳勇第一時間“迴歸”街道、主動請戰奔赴社區。

“老書記”們重回“戰疫”一線

“回孃家”肩挑重擔

“回孃家”是陳勇在丹鶴社區的特定口頭禪。陳勇曾在丹鶴社區擔任過一年的黨委書記,正因為這樣,他深知社區工作不易,到了社區後他秉持一個原則:實實在在地做事、為民解決問題。

在街道武裝部長、丹鶴社區防控指導組組長潘昌林的帶領下,陳勇與9名街道工作人員一起,深入社區各個網格,參加入戶走訪、宣傳引導、排查管控、卡口執勤等各項工作,共同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老書記”們重回“戰疫”一線

丹鶴小區是鴛鴦最早的農轉非安置小區。疫情發生以來,開放式的安置小區封閉管理難度大,群租房、出租房多,居住人員情況摸排困難大。在短時間內要做到底數清、路徑明、動態穩,非常不容易。到社區後,陳勇主動認領了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丹鶴小區一期等3個小區,幾乎佔社區一半的防控排查任務。陳勇每天的日常就是下沉到每一個網格,開展摸排登記、居民行為勸導、疫情防控宣傳、發放和解除隔離、買菜送快遞等工作。

“老書記”專解難題

“老書記”們重回“戰疫”一線

“老書記”並不老,陳勇今年45歲,但在丹鶴,社區幹部和社區居民都親切地叫他“老書記”。

“陳書記,你對丹鶴社區熟,還剩一百多戶社區業主沒聯繫上,你還要想想辦法啊,一定要幫社區把這難題解決了!”潘昌林向陳勇下了“任務”。

“就算掘地三尺,我也要把這些業主找到。”陳勇應下這“軍令狀”,通過協調轄區派出所等多個部門的支持配合,丹鶴社區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121戶、27戶、23戶、19戶、10戶、1戶”,看著無法聯繫的業主一個一個被找到,大家心中懸著的石頭一塊塊落地了。陳勇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老書記,你辦法就是多,我們對網格這麼熟悉都沒找到,你都找到了。”社區幹部徐亮說。

“只要老書記在,我們就覺得自己身後有一個堅強的後盾。”社區書記黃小紅這樣說到。

“哲學三問”刨根問底

“老書記”們重回“戰疫”一線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啃掉樓棟人員情況摸排這塊硬骨頭後,轄區企業逐步復工復產,社區防控再次面臨“大考”。

“要準確掌握返渝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的流動路徑,同時又要加強小區封閉式管理,每天都不知道要重複多少遍這個‘哲學三問’。”聲音已經嘶啞的陳勇自嘲道。

“一點也不敢鬆懈,生怕工作有疏漏,還有大量的外來人口、返渝人員需要排查,群租房、出租屋的人員情況每天都在變,有時擔心得覺都睡不好。”已經排查了好幾輪的陳勇堅持每天都要去各樓棟排查一遍,“寧可多跑幾次,也不能漏過一個。”

在陳勇的帶動下,社區的民兵、黨員、居民志願者紛紛要求加入抗疫一線,承擔起了體溫測量、小區出入人員登記、門禁值勤等工作任務,形成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

“阻擊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說完這些話,陳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口罩,隨同社區幹部、網格員抱起物品包裹,再次變身為丹鶴社區的“快遞小哥”。

(記者 宋丹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