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理」書記

“理”書記是會同縣高椅鄉雪峰村原黨支部書記。本姓“李”而不姓“理”,因為他在群眾工作中一身正氣,處事堅持講“理”,做到以“理”服人,深得村民們的信任。村裡大事小事,特別一碰到什麼糾紛解不開,當事人總會說,我們去問“理”書記,他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辦。久而久之,村民們都叫他“理”書記。正因為有這麼一位“理”書記,雪峰村二十年來,沒有一個信訪問題出村,沒有一個信訪人到鄉到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無訪”村。

難判不難判 相片說了算

2016年2月4日早晨,村民項某、李某臉帶怒意地來到“理”書記家,要求斷一斷兩人竹山的糾紛。

雪峰村是一個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是群眾的最大資本,因此山地林權在村民的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農村山林劃界往往比較簡單,通常以某棵樹、一塊石頭、一條小路為標誌,但由於農村人員大量外出,山林管理滯後,一定時間後,分界標誌會自然或人為消失,從而出現山林糾紛。

聽了兩人的訴說,“理”書記不急不忙地說:“此事我說了不算,但有人說了算。”

“誰說了算?”項某、李某異口同聲地問。

“相片”。

說完,“理”書記從房裡拿出幾本山林、田地相冊。從中找出了10張照片給項某、李某看。兩人看了一會,笑著說:“書記,我們服了。”原來,10張相片記載了兩人林地界線十年來的變化情況。界線在哪,相片上一目瞭然。

十多年來,為防止打工回來的群眾產生山林糾紛而上訪,村委會對村民之間的山林界線每年拍照留存,實行圖案管理。

辦事不偏袒 事實說了算

“群眾上訪,是想尋求公理。當事情得到公正處理,誰想去上訪?我們村有什麼事,‘理’書記都能公正處理,我們都信他的。”群眾說起他們的“理”書記,無一不翹指稱讚。

2014年4月的一天,村邊田地裡,“理”書記的弟弟和同村群眾張某圍著一頭小牛犢爭吵不休,都堅持說是自己的牛。圍觀的人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眼看兩人要動手,有人說:不要爭了,快叫“理”書記來。

“理書記來,能成嗎?這是他親弟弟呢,還是到派出所去吧。”也有人說。

“還是叫理書記,我相信他會主持公道。”張某說。

理書記到場後,一看那小牛犢,還真和自己弟弟前段丟了的小牛有幾分相似。

“有可能真是弟弟丟了的牛。”理書記心理想。“但不能簡單地判斷呀,得以事實來證明。”想了想,“理書記”想到一個辦法。對弟弟和張某說:“你們倆不要爭,去把母牛趕來。”

不久,兩頭母牛一到,小牛犢直奔張某家的母牛而去,結果一目瞭然。

“對不起,老張,是我搞錯了。”“理”書記的弟弟不好意思地向張某表示了歉意。

幹部貪不貪 群眾說了算

能治病的醫師不能算高明的醫師,會預防的醫師才是最高明的醫師。同樣,能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的幹部不能算高明的幹部,只有從源頭上防止信訪問題產生的幹部才是高明的幹部。“理”書記是一位善於治“病”,更善於防“病”的幹部。

2012年,通過村委“理”書記一班人的努力,村級公路硬化項目終於動工,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對於一個小山村來說,這可是一個大項目。許多村民對村委會是不是能做到廉潔不貪腐,持有疑慮,有的人甚至說,這下村幹部要發財了。

村民們的心思“理”書記知道,廉潔辦事的紀律他更知道。為了不讓村幹部犯錯誤,為了讓村民們放心。“理”書記採取群眾負責、分段監管、共同理財的辦法,把修路管理主動權給了群眾。即村民每家派出1人,組成10個工程質量監管組和一個經費開支監管組。每一段工程質量由各組簽押負責,每一筆經費開支必須由監管組每一個成員簽字。

工程竣工後,村委對工程開支賬務召集群眾審查,但村民們都說:“村裡這樣做事這樣實在,我們完全放心,不要審了,需要我簽字我立馬簽字。”

這就是村裡的“理”書記,一個讓群眾充滿了信任的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