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漢宮春曉圖》

介紹

《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讚美。

《漢宮春曉圖》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漢宮春曉圖》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用長卷的形式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故事。

除卻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種文人式的休閒活動:包括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等。

畫作自右往左依次為:

最右方的宮廷外景,曉煙中露出柳梢,花柳點出“春”,晨煙點出“曉”。圍牆內一灣渠水,鴛鴦白鷳飛翔棲息。

一宮女領三孩童倚欄眺望水上飛鷳。宮室內兩宮女冠袍持宮扇,似待參加儀仗。一宮女憑欄望窗外孔雀。兩便裝宮女,一飼餵孔雀,一依傍門後。

戶外一人提壺下階,三人分捧錦袱雜器侍立,一后妃攏手危立,注視宮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隨兩鬟,一鬟澆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畫屋宇階欞。

有一樹似梨開白花,樹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採花插鬢,有人持扇迤邐而來。再左平軒突出,軒內女樂一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樂器者,有持笙登級者。軒後屋中兩人正在整裝。階下六入圍觀地下一攤花草,同作鬥草的戲,其餘兩人正匆匆趕來。上方門內兩人卻罷琴臥地讀譜。

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練、刺繡、弄兒,各有所事。階下六人,捧壺攜器閒談。左廂兩人弄樂。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畫工為的寫照。另有十餘人拱衛侍從。

最後宮女一人撲蝶於柳梢。柳外宮牆,男衛四人,分立於宮牆的內外。

全卷於一組女樂處分為上下兩輯,合為一卷。

創作背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漢宮春曉圖》

仇英生活在江南吳浙一帶,該地區工商業非常發達,經濟發展較為快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依託於當時的經濟,文化藝術也隨之迅速發展。商賈聚集之地,商品經濟發達,繪畫需求也應不在少數。明代的社會經濟對於當時的文化藝術產生影響是不為過的。同時,明代世俗風氣經歷了簡奢變化,這種變化大約以成化(1465—1487年)年間為界。無論南北方地區,尚奢已成風俗。明代中晚期的社會風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時的書畫交易:奢靡之氣影響著消費觀念,培養出龐大的消費群體,而長物之好、雅賄之風則製造了消費動機,成為書畫交易繁榮的直接原因。仇英出生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左右,正是明代社會尚奢風氣的形成和發展時期,他早年接觸和浸染在這樣的世俗文化之中,對其藝術的創作造成了很大影響。《漢宮春曉圖》即是在這樣的藝術背景下產生的,其創作時間大約為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期間。

主題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畫題即高度概括了繪畫的題材與內容:鼎盛與繁華象徵的“漢宮”,引人產生無限遐想的“春曉”。在這裡,仇英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人宮廷為題,描繪了宮廷仕女生活的場景,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讚美。

同時,仇英的審美觀念和趣味受了當時文人的影響,主觀意趣與自然之境相結合,畫面背景有高臺樓閣、綠樹叢林、潺潺流水、鳥語花香等,整體渲染出嫻雅幽然的境界, 處處顯示著人們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漢宮春曉圖》即是仇英人文思想的體現。

形象

此卷《漢宮春曉圖》在塑造其人物形象方面最大的特色即是人物與背景相融合,這樣既使得整個畫作有情節的趣味性,又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圖中的眾多女性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千姿百態。整個畫作場景全無哀怨悲涼,處處是一種輕鬆活潑的歡快氛圍,各仕女人物姿態從容,歡喜有聲。

構圖

在構圖上,《漢宮春曉圖》的佈局安排極富空間感,畫中最大特色即房子和院子把畫面一分為二。一排排的宮廷房屋從右向左貫穿於畫面,但是房屋的一半隻露於畫面上,沒有畫出房頂,院子和房屋各佔面積的一半,這種構圖使得畫面的橫向空間增大。仕女有的臥於屋內閱讀、彈琴,有的在院外賞景、閒談,他們從屋內走向屋外,從這個房屋走向另一個房屋,從一個庭院轉移到另一個庭院,從宮外描寫到宮內,整個畫面的縱向空間也隨著人物的活動拉開,同時畫家還通過一些人物細節的生活活動描寫使得畫面起伏變化,引起了欣賞者流連忘返,產生共鳴。畫家在拉動畫面縱橫空間的同時還不忘使畫面豐富起來,畫面佈置巧妙,人物或坐或立,錯落有致,各組人物彼此呼應,使畫面張弛有度,富於節奏感。總之,畫家在一幅五米七的長卷上構圖佈置得舒展自如,人物安排的恰到好處,簡繁得當。

設色

在設色上,《漢宮春曉圖》以工筆重彩的筆法表現,研雅鮮麗,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氛圍。在畫面中,畫家巧用紅色搭配,幾乎每位仕女的下裙、頭飾、上衣、帶子或者衣服邊緣以及案板、椅子、欄杆、等一些生活用具上也不同程度配有鮮豔的紅色,紅色錯落有致地顯現在畫面上,使得畫面喜慶亮麗。同時背景後面還配有仇英所特有的青綠山水畫法,青綠山水勾勒工整精豔、設色中融和渲染、點皴,透出文雅清新的韻味。紅與青綠的配合,再有硃紅暖色調的宮殿作大的背景襯托,更使得畫面朝氣蓬勃、其樂融融。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漢宮春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