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张天承


主要原因就在于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在九子夺嫡中,是八王党中,忠心跟随八阿哥,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的政敌。在雍正登基之后,自然会清算自己的政敌,作为九阿哥的母亲,自然会得到清算。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去世,四阿哥胤禛根据遗诏继位即雍正帝,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可是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那就是康熙的棺材都还没有搬走还没有下葬,他的爱妃就被雍正帝几次羞辱。这个爱妃就是翊坤宫的宜妃郭络罗氏,对于这个人大家都不会陌生,在热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她经常跟着康熙出巡,伴随康熙左右,是很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

  

其实在正史上,宜妃郭络罗氏也是很得宠的,康熙惠宜德荣四大宫妃中,她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延禧宫惠妃纳喇氏,第三位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第四位是钟粹宫荣妃马佳氏。

其实从名号中我们就能感觉出来母凭子贵了,雍正皇帝登基做了皇帝,当然要追尊自己的生母,至于康熙帝其他的妃嫔,也要看有没有对雍正帝有威胁了。而这位曾经得宠的宜妃郭络罗氏就很不幸了,因为他的皇九子胤禟是雍正帝的政敌,雍正登基后自然不会待见他们母子,胤禟被圈禁而死,宜妃也是数次被雍正羞辱,抑郁而终。

宜妃郭络罗氏出身满洲镶黄旗,是佐领三官保之女,进宫后就很得康熙的宠爱,还没有生下皇子的时候就被封为七嫔之一,康熙眷顾最深,出巡的时候,曾经两次住在她父亲的府邸。

宜妃的皇九子胤禟参与在夺嫡之中,是八阿哥胤禩的核心人物,四阿哥登基后,他受到报复,宜妃跟着被羞辱。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 24 个,一共有 9 个皇子参与了夺嫡,两大势力是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其实这个四爷胤禛起初是支持太子的,第一次太子被废除后他还帮着太子胤礽说好话了,太子再次被废掉后才自己争夺皇位,估计维护太子这点让康熙很喜欢。宜妃的皇五子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对皇位不争不抢,可是皇九子胤禟却参与在夺嫡之中了,他主要是支持八阿哥胤禩,是他阵营中的一个核心成员,八阿哥失败他跟着倒霉是必然。

在雍正皇帝清算政敌时,宜妃的皇九子胤禟先是被派往西宁驻扎,后来又被削除宗籍,定下 28 条大罪,在监狱中被折磨死。

宜妃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三次受辱:第一次是雍正刚病逝后,病重的宜妃乘着轿子去的,可是却走在了雍正生母的前面,雍正怒斥小太监们不懂规矩,自己的生母如今是皇太后了,怎么能走在后面了 ? 其实就是指桑骂槐骂宜妃。  

第二次是皇九子胤禟被派往西宁驻扎的时候,去和宜妃告别,可是雍正却不准他们见面,宜妃忍不住打开门相见了,被雍正下令闭门思过,说他违抗圣旨。 

 第三次其实还是奔丧的时候,这次倒是走在了雍正生母的后面,可是病重的宜妃行走艰难,就让人抬着她乘软榻奔丧,康熙骂她 “ 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 ,要是再不改,就要治罪。


海观世界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康熙帝死后,宜妃为何会遭到雍正帝多次当众羞辱?”

康熙61年,康熙帝病死于畅春园,享年68岁,而康熙帝最珍爱的宜妃是在11年后才随之而去。在这11年里,从康熙帝病死开始,宜妃就陷入了无边的苦痛之中,备受新君雍正帝的为难和羞辱。雍正帝为何会如此对待宜妃呢?

宜妃是康熙晚年时期最得宠的妃子,几次下江南,陪同在康熙身边的都是宜妃,并且有二次,康熙帝还专门绕路到宜妃的娘家去,这无形中就给了宜妃以及宜妃娘家带来了莫大的荣耀。要不是康熙帝太迷信了,宜妃就被康熙帝封为皇后啦,可惜的是康熙帝并没有这么做,这也造成了宜妃的晚年过的非常凄凉。

在康熙暴毙、雍正即位后,宜妃正在生病,身体非常虚弱,因为要参加康熙的葬礼,所以就做着轿子去了,本来这也没什么,但重要的是轿子却走在了雍正的的生母德妃的前面去了,这让雍正帝非常地恼火。在葬礼上,宜妃见了雍正后还很傲慢,以皇太后的身份自居,这让雍正帝更加生气。于是,雍正帝就以干扰国法、礼法的罪名,惩治了给宜妃抬轿子的手下和太监宫女们。但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关雍正帝当面羞辱宜妃的事。

还有一件是让雍正帝不爽,那就是宜妃的二儿子九阿哥胤禟。因为九阿哥非常会做生意,所以有钱袋子之称,八阿哥在和雍正帝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所有的花消都是由九阿哥给提供的。因此,雍正帝非常痛恨九阿哥,在登基后不久,便将九阿哥调离了京城。也因此,雍正帝才对宜妃看不顺眼,好找她麻烦。

在雍正帝继位后,宜妃也被迫搬出“翊坤宫”,只能生活在长子五阿哥胤祺的府上。宜妃的晚年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不仅没有太妃的封号,反而还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大史官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知道宜妃还是因为《康熙微服私访记》这部电视剧,贤惠大气、善良可爱,真真的帝王妻范儿~后来去了解历史上的宜妃,史料太少了,少的根本描绘不出一个完整的人。她在康熙后宫里啊,也算不上什么人物,既非高位,又没出什么幺蛾子。但是有一点,又在无形之中得罪了雍正,康熙死后,宜妃搬出皇宫与五阿哥同住,同时宜妃又担心另一个儿子九阿哥的情况,而且雍正还得知,九阿哥等人在雍正继位初有夺位阴谋,打算夺位成功后封九王(胤禟)之母宜妃为皇太后。这更是加深了雍正对宜妃母子的憎恨。雍正四年,被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狗的意思)的胤禟在牢狱中被折磨而死。雍正十年,皇五子胤祺病亡。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间的牵挂都已经消失,康熙在世时,宜妃过了几十年的安乐日子,而康熙死去,她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冬的十年。胤祺死后,悲伤至极的宜妃没多久也病逝了,原本,人死如灯灭,过往的一切也该就此消散,可是雍正仍然愤恨难消。宜妃死了原本该葬在康熙景陵旁边的景陵妃园寝,但是雍正却一直不允许。直到乾隆登基,宜妃才终于得以入土为安。这就是深宫女人的起起落落,即使幸运得到皇帝宠爱,然而若是儿子失势,作为母亲仍然是难以善终。


大王喵历史


雍正是一个爱憎分明,心机颇深的人,他羞辱宜妃是因为宜妃的儿子。

宜妃是一个多子的妃子,足可见康熙皇帝对她的宠爱。宜妃一生共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康熙时期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九子夺嫡,而这个皇九子胤禟就是参与夺嫡的一个皇子。

那么雍正皇帝为什么会羞辱宜妃呢?事件还得回到康熙驾崩时期,当时宜妃已经疾病缠身,行动不便,但是康熙的葬礼她十分想参加也不得不参加,可是她已经行动不便了,必须要有人搀扶。就是这一点,引起了雍正皇帝的不满。

雍正皇帝觉得宜妃这种行为是对已经驾崩的康熙和自己的不尊重。当时雍正就十分生气,虽然不能打骂宜妃,但是还是对宜妃身边的随从下手了。明眼人都知道,雍正皇帝就是在针对宜妃。

其实,雍正皇帝与宜妃根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要说有,也是因为宜妃的儿子参与了夺嫡事件,所以他是雍正的死对头,这也是雍正为难宜妃的原因。在后宫都是母凭子贵,但是宜妃显然就是被自己的儿子牵连了。

后来,宜妃被迫搬出了后宫,住进了五阿哥胤祺的府上,这样看似合理,其实是一种贬斥。要知道,清朝皇帝驾崩后,妃子们都成为了太妃,在宫中颐养天年,而宜妃连太妃的封号都没了,这真的是一种侮辱。

雍正皇帝是一个十分心狠的皇帝,他对自己的亲兄弟都能下手,何况是一个失去靠山的妃子呢。


历史还有哪些事


古人讲“母以子贵”,可到了宜妃这里,却成了“母以子卑”!

康熙爱妃,入住翊坤宫时间最长

宜妃郭络罗氏,曾经多次出现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由邓婕饰演的这个角色美丽多姿、风情万种,是康熙外出私访时必带的人物之一。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宜妃深受康熙宠爱,每次康熙出征,都会命人向她书信报平安,还把当地土特产送回来赐给她,虽然不是独一份,却也不多见。

宜妃的生父名叫“三官保”,为驻防大清故都盛京的佐领,掌管盛京内务府关防印。这个官职虽然属于正四品武官,不算太高,但却属皇宫直属,同军中其他普通佐领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康熙皇帝出巡盛京,有两次就驻跸在宜妃父亲的家中,这份殊荣在后宫所有妃子中绝无仅有。

宜妃为康熙生下三个儿子,即五子胤琪、九子胤禟、十一子胤禌,由此也可以看出,宜妃多次侍寝,足见其和康熙的恩爱关系。

故宫里有一个庭院名叫翊坤宫,清朝时期住在这里的都是历代皇帝最受宠的妃子,比如雍正的年妃、为乾隆生下十公主的惇妃、与储秀宫打通后住在这里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溥仪时期的婉容等。

在所有人中,住在翊坤宫时间最长的是康熙的宜妃郭络罗氏,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

因子得祸,康熙死后被雍正斥责

前面说了,宜妃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五子胤祺被康熙封为恒亲王,也足以见证康熙对这位爱妃的宠爱。

但同时她还生了一个九子胤禟,看过《雍正王朝》的人,一定会对苗海忠饰演的九阿哥印象深刻,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活脱脱一副奸人形象。

历史上胤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是八爷党死忠的核心成员,却又是四爷党的死对头,坚定反对者。

四爷党即胤禛一派,后来胤禛接了皇位,成为雍正皇帝,清理政敌,胤禟自然无处可逃。

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段历史是由胤禛书写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自然也都是胤禟的种种不堪。

一朝皇帝一朝臣,康熙死了,儿子的政敌接位,宜妃对胤禛又没有什么大恩,你说她的命运还能好到哪里去?

报复很快就来了。

康熙出丧期间,正值宜妃病重,于是她便让人抬着坐在软榻上去奔丧,其实这已经是违制,不过因为她是先皇妃子,属于现任皇帝的母辈,从情理上讲,现皇是不会过分挑剔的。

可谁让她是九阿哥的生母,雍正毫不客气,当场对她进行斥责,说她全然不知国体,如果今后不改,一定要按照国法治她的罪。

这还算是留了面子,只是斥责,没有治罪!

关于宜妃的僭越,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也有描写,那是康熙刚刚晏驾之时,一众太妃下跪,这宜妃竟然跪到了雍正生母乌雅氏前面,当时就惹得雍正心中十分不悦。

此时的宜妃心里既苦又怒,可今非昔比,正所谓人走茶凉,只不过走的是康熙,凉的是自己。

(上图:胤禟画像)

宜妃的儿子里,老五是亲王,怎奈生性纯良却懦弱,老九是贝子,怎奈生性聪明却狡诈,母以子贵,这两人却都没能让自己的生母换来尊荣。

当然,罪魁祸首还是老九胤禟,他与胤禛处处作对,恨屋及乌,雍正不待见他的生母自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幸有五子,宜妃得以善终

宜妃的儿子中,皇五子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的时候,同三哥胤祉、四哥胤禛一起被封赐为亲王,康熙老皇帝对这个五儿子很喜欢,一是因为他乃宠妃所生,二是因为这个儿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康熙年间九王夺嫡的腥风血雨中,胤祺保持中立,从不参与,所以胤禛即位后,对这个五弟弟虽然谈不上亲厚,却也没有难为他。

当时,宜妃住在宫中已经成了雍正的心病,他担心外面的九阿哥会通过宫中的生母打探皇宫秘密,便安排密探监视宜妃及她身边的侍从。

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于是登基不久,雍正便让宜妃迁出皇宫,到她儿子胤祺那里居住。

老皇帝死后,留下的妃子们如果宫外有独自开牙建府的儿子,是可以迁居的,所以,雍正这么做虽然有私心,但也是有例可循。

实际上,迁出皇宫对宜妃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她肯定也不愿意在皇宫过被人监视居住的日子。

出宫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也就是1733年,宜妃病亡,她的生年无考,但根据她的履历看,享年应在七十岁左右。

这算得上是长寿了。

不过,宜妃虽得以善终,其实内心也是很苦的,雍正四年,九子胤禟被圈禁而死,雍正十年,五子胤祺病薨,两个存活的儿子都死在了自己前头。

而她本人虽是康熙宠妃,却在康熙死后,没被雍正封为太妃,后来到了乾隆那里,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她又一次被排除在外。

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被改名为塞思黑的儿子——胤禟!


好看历史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对剧中的宜妃不陌生,然而历史上康熙确实有一位宜妃,但她并不像剧中演的那样,有功夫,有能力帮助康熙查访民间。历史上的宜妃也确实是郭络罗氏,她在康熙十六年,被册封为宜嫔,二年后,宜妃生了恒亲王胤祺,又过了两年,他就晋封为了宜妃。



但是康熙二十二年,宜妃就生了给她带来麻烦的皇九子胤禟。康熙非常喜欢宜妃,他在去盛京时,两次在宜妃的父亲家中看望,这在康熙的其她后妃中是没有的。宜妃住在翊坤宫,康熙外出时,会时常向翊坤宫报平安,还会给她一些地方特产。然而在雍正时期,她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她的儿子胤禟,在康熙时期参与了九子夺嫡,成为了胤禛的政敌。



康熙去世时,宜妃正好病重,就乘坐软榻奔丧,雍正就此斥责她。雍正还派人监视宜妃及其仆人,胤禟被排挤,派往了西宁,他向宜妃辞行也受到监视。雍正元年,宜妃迁出了紫禁城住在了恒亲王胤祺的府邸。雍正在尊封康熙的妃嫔为太妃时,将宜妃排除在外。



雍正不待见宜妃,主要还是胤禟的原因,宜妃受到儿子的牵连,没有获得应有的待遇,在皇室里,儿子长大了,母亲就得以子贵了。宜妃其实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晚年生活并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了,所以在封建社会子女是不能犯重大错误的,否则父母也会受到连累。


肖邦老师的课堂


康熙驾崩的时候,宜妃又苟活了十一年,这十一年里,她遭受无尽的屈辱和不堪,简直是生不如死,而带给她厄运的正是四阿哥雍正。

宜妃是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中下级的佐领,这样的出身,在满清顶多算一般般,然而,宜妃嫁入皇宫之后,却受到了康熙格外的恩宠。


宜妃刚入宫没多久,就被封为嫔,这在清朝着实不多见,以宜妃的家世背景,加之当时尚未生育,能得到如此厚爱,足见康熙对其宠爱之深。

后来,宜妃一连串地生下了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地位也随着三位皇子的出生逐渐攀升,后被册封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的第二位。

康熙外出征战的时候,不时地会寄回来地方特产,虽然不是独一份的,但数量并不很多,宜妃每次都能得到一份,令其他妃子嫉妒不已。


然而,造化弄人。自打康熙一死,雍正掌权之后,宜妃的命运由天堂掉入了地狱。

康熙下葬之时,宜妃因为悲痛过度,身体虚弱,已不能独自行走,只得坐着四人抬的软榻前往,走着走着,不知道抬轿子的人走的快了,还是德妃走的慢了,轿子突然走到德妃的前面去了。

这下子就出大事了!

这个德妃不是别人,正是雍正的亲妈。雍正当皇帝之前,德妃排在宜妃之后,啥事要看宜妃的脸色,但雍正当皇帝之后,德妃就成了皇太后了,野鸡变成了金凤凰。


这一幕,恰好被雍正瞧见了,当即雷霆震怒,大骂太监不懂规矩,不识好歹,骂的狗血淋头。

其实,雍正这是在指桑骂槐,打狗还得看主人呢,雍正明着是骂太监,实则是骂宜妃不懂规矩,不懂礼数。

宜妃何等聪明的人,她怎么会听不出来,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除了忍气吞声,还能怎么办呢!

哪知道,雍正不依不饶,回去之后,还下了一道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的行为,“罪名”主要有三条:一、宜妃没有向皇太后行礼;二、宜妃乘软榻搞特殊,不尊重皇太后;其三、不尊重新皇帝。最后说了句“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雍正明显小图大作,乱做文章,有公报私仇之嫌,这是为何呢?

其实,雍正是借题发挥,雍正恨九阿哥胤禟,九阿哥是八爷党的人,一直与雍正作对,雍正恨的牙痒痒。他恨屋及乌,自然也恨生九阿哥的宜妃了!

后来,九阿哥被雍正弄死了,宜妃搬到了五阿哥的府内居住,不久郁郁而终。


一半秋色


宜妃乃康熙帝最爱的妃子,没有之一。如《永宪录》记载:“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而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副线也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据说当年康熙曾想立宜妃为皇后,但因不敢违背皇后必须出自母族一脉的祖制而放弃。至于雍正帝多次当众羞辱宜妃一事,确有迹可循,也使宜妃颜面扫尽,但实际上并不是羞辱,而是惩罚。那雍正帝到底做了什么呢?

起初他当着众人面怒斥宜妃的太监、宫女,接着他又下旨定宜妃不尊不敬之罪,然后将宜妃的次子革除宗籍、折磨致死,最后又不封宜妃为太妃并将其强制赶出宫。

这听上去雍正还挺过分,毕竟宜妃当时已是58岁的暮年老人,况且她还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那雍正为何要这么做呢?笔者以为其中缘由有二:一是宜妃自作自受,二是雍正爱恨分明。

首先宜妃的自作自受主要体现在她时局变换的感知力不够,而这种缺陷在于她逃避现实、活在过去。《清史稿》记载:“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也就是说,宜妃于康熙驾崩后坐轿子参加国丧,国丧期间又站在皇太后(原德妃)前面,且见到雍正还没有行礼。

或许她的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对她而言已很难从康熙的恩宠中抽离出来。她已习惯特权,已习惯所有事都以她为主,已习惯看不起他人。有些人总是活在过去,不肯面对现实,总以曾经来标榜自已,殊不知这将自取灭亡。面对宜妃的不尊不敬,雍正起初只是怒斥她的奴才,但回去后越想越来气,就下旨批评了她,此后接连下达一系列的惩罚。

其次雍正的爱恨分明是夺嫡成功的示威。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十分激烈。长期以来雍正被八爷党打压得喘不过气,而宜妃的次子九阿哥就是八爷党中的重要成员。这个九阿哥十分擅长经商,他通过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八爷党上下打点的银两基本上源自他。实际上雍正早就想除掉他了,但奈于当时不得志。而现今雍正登基,大权在握,必须将八爷党连根拔起。他先命九阿哥出京,接着又革他宗籍、关他入牢,最后还派人在狱中将他折磨至死。宜妃身为九阿哥的生母,平日没少帮他在宫中打点,所以雍正定然不会放过她。

除此雍正惩罚宜妃也是为了孝敬其生母德妃。长期以来,德妃一直不受康熙宠爱,凡事都要看宜妃脸色,日子过得很不顺畅。所以雍正让宜妃难看也算为德妃出了口气,尽了他做儿子的孝道。不过毕竟是康熙生前的宠妃,雍正不好太过分,最终也只是没封她为太妃,并将她赶到其长子府中居住。


邓海春


当众羞辱太妃?以雍正刚继位时的态度,恐怕不可能。

宜妃是康熙帝早期宠爱的妃子之一,在康熙四大宠妃里排名第二,是八爷党夺嫡核心成员九阿哥允禟的生母。

八阿哥夺嫡失败以后,九阿哥允禟曾经撺掇十四阿哥,入宫去解救被康熙拘禁的八阿哥允禩,结果十四阿哥出言顶撞了康熙,康熙几乎要拔刀杀十四阿哥,在一旁的五允祺冒死阻拦了康熙帝。

五阿哥允祺跟九阿哥允禟是一母所生。但是五阿哥并非八爷党。反而跟雍正走得很近。

宜妃在历史上,有不良的记载,就是康熙葬礼上,她参加葬礼,竟然让人抬着来的。别的太妃也有年老的,得病的,都不敢坐轿,不敢让人抬,宜妃却这么干了。这让雍正很恼火。

宜妃在葬礼上,见了雍正也很傲慢,以皇太后的姿态面对雍正,让雍正更加恼火。

于是雍正以干扰国法礼法的罪名,申饬惩治了宜妃手下的太监们。历史上并没有雍正当面羞辱宜妃本人的记载。

反而八爷党到处制造谣言,说雍正跟康熙的后宫有染,致使雍正在自己所写的《大义觉迷录》里,还就此事辟谣。

雍正说自己除了重大典礼见到过康熙的后宫,那些老太妃们,其他时间根本就没见过她们。怎么当面羞辱?

什么雍正当面羞辱宜妃,恐怕是八爷党制造的另一个谣言而已,然后这种谣言,流传到后世,有些人不辨真伪,不去求证,信以为真,甚至故意把这些谣言野史夸张夸大,哗众取宠。目的嘛,无非是想标新立异,吸引读者网友。

雍正虽然跟八爷党有仇,对八爷党的人不放心,处处提防,但是八爷党本身不干净,又曾经是夺嫡的势力集团,雍正防着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九阿哥允禟在雍正继位初期,有很多把柄落在雍正手里,这怪不得雍正,是他自作孽而已。

比如,宫里有一位太妃去世,举丧期间,八爷党的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竟然聚集在一起,大吃大喝,花天酒地。这本身就有悖当时的国法礼法。遭到雍正帝的批评。

雍正还拿出康熙当年批评九阿哥喜欢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事,站在道德制高点。雍正也没什么错。

九阿哥的母亲宜妃,一个普通的太妃,在大行皇帝的葬礼上,对新君本来已经如此傲慢了,九阿哥又在另一位太妃去世期间,大吃大喝,这母子二人安的什么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说好听点是不把新君放在眼里,说难听点,有不臣之心嘛。

但是,不管怎么说,雍正也没有当面羞辱宜妃,毕竟宜妃是长辈,雍正还叫她母妃宜妃呢。


西堤君


相信不少朋友都应该看过张国立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其中邓婕所饰演的那位陪伴在康熙身边一同微服私访的妃子,正是宜妃。

这位宜妃,原名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她在康熙十六年进宫时,一眼就让康熙一见倾心。所以她在没有生孩子的情况下,就被康熙封她为七嫔之一,并位列七嫔中第六位,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

两年后,宜妃生下皇五子胤祺,康熙就正式晋封她为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仅次于惠妃。其后不久,宜妃又被康熙安排住进翊坤宫。

所谓“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换句话说,翊坤宫可以说是后宫中仅次于坤宁宫的宫殿。



等到康熙晚年的时候,这位宜妃更是成为他最宠爱的妃子,没有之一。康熙亲征噶尔丹时,远在前线的他还会经常写书信给留在宫里的宜妃报平安,偶尔还会派人拿一些当地的特产给宜妃,这恩宠简直逆天,也让其它嫔妃红了眼。

后来,康熙几次下江南,身边陪同的也都是宜妃,甚至有两回,他特地绕路去宜妃的娘家,给了宜妃和宜妃的家族莫大的荣耀,如果不是清朝祖制规定皇后必须出自太后一系的家族,宜妃恐怕早就就被康熙立为皇后。

所以终康熙一朝,宜妃所享受到的恩宠,那真可谓是冠绝后宫。不过,雍正帝继位后,宜妃的好日子也算是走到尽头。

最初,在康熙的葬礼上,因为宜妃正在生病中,所以她来参加康熙的葬礼时,就直接坐着轿子过来,当时别的嫔妃, 还有年纪更大的,都不敢坐轿子,都是走路过来,宜妃却偏偏这么干,这让雍正很是恼火。

接着,宜妃在出席葬礼时,又没有注意礼节,竟然站在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虽然从后宫的排名上来说,宜妃的地位要高于德妃,所以她站在德妃的前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问题是,现在德妃的儿子雍正已经登基为皇帝,所以德妃从法理上来说,已经是大清的皇太后,其身份和地位,后宫已经无人能与之相比,宜妃跑去站在皇太后面前,这是想干嘛?是对这位皇太后不满,还是对雍正这位皇帝不服啊?



也正因为此,雍正就非常生气,所以事后他就以干扰国法礼法的罪名,将宜妃手下的几个太监给整治了一番,不过对于宜妃本人,雍正并没有说什么,毕竟她好歹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现在康熙才刚刚入土,如果自己就对宜妃下手,这未免会让人说三道四,也显得自己不孝。

然而,仅仅只过去16天,雍正就正式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硬生生地安了三条罪名:第一条,宜妃看到皇太后没有行礼;第二条,宜妃竟然站在皇太后的面前;第三条,宜妃不尊重我这个皇帝。

在诏书的末尾,雍正还特意警告宜妃:我颁发了诏书之后,如果你还是不改的话,我将会按国法来处置你!自此,宜妃的好日子正式结束,她开始变得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翊坤宫,再也不复昔日的荣耀。

接着,雍正又开始对她的儿子出手。当时,宜妃和康熙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十一阿哥很小就夭折,只有五阿哥和九阿哥长大成人。

但是,五阿哥和宜妃的关系,就像雍正和德妃一样,都是因为没在生母身边长大,导致母子关系比较疏远,所以宜妃最喜欢的儿子就是九阿哥。但后来在九子夺嫡的时候,九阿哥选择全力支持八阿哥,并成为八阿哥集团的钱袋子。

因此,雍正心中对九阿哥特别痛恨,所以在他继位后不久,就找借口将九阿哥调离京城,接着又将其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后赐死。等到处置完宜妃的儿子后,雍正就要求宜妃搬离皇宫,到自己儿子家居住。

宜妃不想和自己不亲近的五阿哥住在一起,但又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就拒绝搬离皇宫,这下更是惹怒了雍正,在下旨一顿痛斥后,强行让五阿哥接走了宜妃。并且,按照旧制,新君继位后,先帝的妃嫔都应进为太妃,但雍正偏偏没有封宜妃为太妃。

此后,宜妃和她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雍正的监视,日子过得是提心吊胆。等到雍正十年,随着五阿哥的病逝,宜妃变得更加郁郁寡欢,不到一年也跟着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